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农夫的娘子 » 卖棉花

卖棉花

    “大嫂你洗这么多的布袋子做什么?”

    菊香跨着一篮子大菜来苇塘清洗,看见桂枝面前堆了一摞高的麻布袋。

    桂枝抬头冲菊香笑道:“装棉花用的。”

    “我跟你大哥这两天没事就把棉花整理出来了,棉籽抠出来留着明年接着种,好品相的棉絮留着送去镇上卖,差的留着我们自己用。”

    菊香听了皱皱眉头,“棉籽抠出来棉花就不压秤了,卖棉花都是连着棉籽卖的,人家棉店老板才愿意给好价收呀。”

    “还有这讲究?完了……!”

    “我们把棉籽都抠出来了,想着买棉籽种子贵,抠出来明年就能省了好多种子的钱,这……”桂枝慌忙放下布袋子眼里眼泪都急出来了。

    “抠出来就算了大嫂,你也别着急了。”

    “先把袋子洗干净晒干,整理出来的棉絮搞干净好看点儿,明天我让俊山领大哥去镇上看看情况,不行我们就去镇上散卖,不卖给棉店了,镇上还有不少人跟我们一样穿麻丝芦绒的。”

    “这能行吗?棉花金贵,大多数人都穿不起呀!能散卖掉吗?”

    “卖卖看,不行卖便宜点,”菊香安抚情绪激动直哭的桂枝。

    棉店收棉花都是有讲头的;比如一两银子收你二斤带着棉籽的棉花。

    他弄回去,棉絮整理出来卖四两银子,棉籽就相当于你送他的,他自己扣出籽送去粮种店卖,又能额外多一两银子的收入,所以棉店对带籽的棉花都看的紧。

    你棉花大棉絮多,你的棉籽就是抢手货,一般都是地主家农庄专门派人收种子培育,就像现代培育的粮种专家,专挑大的种子收,回去好慢慢培育栽种。

    另外棉籽还能榨油吃,大棉籽饱满出油率又高,这也是棉店咬死带籽收的原因。

    菊香看桂枝低头抹着眼泪还帮着洗大菜,于心不忍了起来,她瘦弱的身体听见没棉籽的事,一下子失去了精神头。

    “大嫂,你帮我洗大菜,我去找俊山有点事,马上就来。”

    “你去吧菊香。”

    菊香上岸拿着桂枝洗好的麻袋去门口晒上,又去了荒地看孙俊山在棉花地松地锄草。

    “俊山我找你有点事。”

    “啥事?”孙俊山直起身子问到。

    菊香给他倒了一碗凉水带过去,“你别锄地了,现在背着半筐棉花跟大哥去镇上一趟。”

    “这时候?”孙俊山抬头看看天太阳都快下山了。

    “对!就是现在,大嫂刚在塘边洗袋子我问她洗袋子干啥?”

    “她告诉我,她跟大哥在家把棉籽都抠出来了,明天准备去棉店里卖呢!”

    “棉籽抠出卖不上价的,而且棉店也不收呀!”孙俊山听了脱口而出。

    “他们也不知道,我多嘴说了大嫂在塘边哭呢!到手的东西烂了不怪她伤心,原想把棉籽抠出来明年做种子的……!”

    “我这就回去跟大哥去镇上,棉花贵不是小事。”

    “你听我说,你就背半筐棉花装好,带两坛子我泡的爪子酒,到了镇上直接去杏林堂找陈大夫。”

    “到了就说这是我酿的专门带给他的,再给他送半筐棉花,就说你们上镇上散卖专门给他留的。”

    “陈大夫肯定会问你们为什么不去棉店卖?你就说棉店要带籽才收,我们是买不起来年的种子自己抠了,棉絮就每天背到镇上散卖。”

    “行,我晓得怎么说了,”孙俊山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急冲冲的走了。

    菊香回到苇塘,桂枝红肿着眼睛把她一筐菜都洗完了。

    “大嫂别多想了,我让俊山带大哥去镇上打听情况了,这有经验了你还有两晌子地的棉花,在收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的。”

    桂枝抬手擦了一把脸,“再也不抠了。”

    姑嫂回到家,菊香把筐里的大菜都搭在木架上晾晒,准备做梅菜扣肉吃。

    天黑下来草草吃了饭,点灯缝制麻袋马上就要割稻了袋子装稻用。

    面前的一堆袋子都快缝完了,孙俊山他们还没回来。

    菊香起身点了两盘艾香,送去牛屋那个院子,人怕蚊子咬,动物也怕呀!

    孙俊山每天把小牛伺候的跟祖宗一样,早起放牛砍草,晚上天不黑就牵到水边刷洗一遍。

    鸡零狗碎的活都做完,拿着扇子坐在院子的床上乘凉,孙俊山拍门喊了一声回来了。

    菊香赶紧下床去开门,“怎么这久才回来?”

    “去的不巧,刚去的时候陈大夫不在药铺里出诊去了。”

    菊香赶紧打了一盆水端过来,递给孙俊山让他赶紧去洗洗。

    她拿着油灯进锅盛碗稠稀饭出来。

    孙俊山喜欢吃带油盐做的鸡蛋饼,夏天他们家的标配:就是稀饭、鸡蛋饼、凉拌瓜菜。

    有钱了又不在村里住,家里因此就没缺过鸡蛋吃。

    孙俊山出来的时候,桌子上都摆好了吃的,他坐下狼吞虎咽的吃了一块鸡蛋饼,又喝了大半碗的稀饭,咕咕叫的肚子才勉强不叫了。

    “我跟大哥到了药铺子看人不在,就找了个地方猫住,一直等到天有点黑了陈大夫才回来,我就背着棉花和爪子酒过去给他。”

    “开始陈大夫说什么也不要棉花。”

    我就说:“陈大夫你不要,我们也卖不掉了,天也黑了我们准备赶回去,本想让店里药童小哥交给你的,又看药铺里人来人往的,就想等等你回来直接给你,你刚好回家直接带回去得了。”

    “陈大夫怎么说?”

    “陈大夫就从我背后的筐里抓棉花看,还问我这么好的棉花怎么不去棉店卖?背出来散卖的话卖不上价亏了。”

    我就按你说的讲:“我们买不起棉籽种子自己抠了,棉店都是要种子一起才收,粮店的种子一斤都要一两银子了。”

    “陈大夫又问我们卖几天了?怎么想起来种棉花了?好多人用不起棉花的。”

    大哥就说没钱买好田,买了荒地开垦出来土不肥,只能听粮店小哥介绍种点棉花糊口,大哥本来想说两天的。

    我抢先说今天刚开始卖,早上背了两筐出来卖了一筐半,剩下半筐是爹交代送给陈大夫的。

    二哥的事多亏陈大夫帮忙,他如今一个月能拿二十文钱了!

    陈大夫听了才有笑脸,“说你两罐子酒泡的不错!去年过年他尝了半坛子至今念念不忘的。”

    随后让我们先别走等等他,他回了药铺没多久空手出来,带我们去了棉衣铺子,还把棉花抓了一把出来给成衣铺子掌柜子看,两个人说了好半天的话。

    那成衣铺子的掌柜出来问我们,“这样的棉花家里还有多少?”

    大哥就说:“家里估计还有一二百斤,都是抠了棉籽的。”

    那掌柜子意思:“如果都是这品质的,二百斤给四十五银子问我们愿不愿意?她们是做成衣棉夹和纺棉线用的,只要品质好不要棉籽的,价钱比棉店略便宜一点。”

    大哥高兴的眼睛都红了,立刻就点头答应了。

    那掌柜子当即就让我把筐里的棉花卸店里去。

    大哥就说,“这半筐是不卖的,棉花明早给她送铺子里来。”

    我们走的时候陈大夫还跟那掌柜子说笑呢!

    “四十五两不比棉店里差,我们落下棉籽做种子榨油又是一笔收入,迟棉花也送给成衣铺子好了,到时候省心省力的划算,”菊香眉开眼笑的掰着算盘。

    “路上大哥也是这个意思,他讲他第一次知道棉花比粮食值钱!”

    “这就叫值钱了!”菊香听了笑起来。

    “还有比更棉花值钱的蚕丝,就是有钱老爷身上穿的绫罗绸缎锦,那都是蚕丝做出来的。”

    “不过值钱归值钱,成本也下的多,还娇气的很难伺候,就跟棉花一样,看着卖了四十五两,其实种子都花了十两银子了,还不算人工和粪土。”

    “确实!”孙俊山心有感触的点点头,别看卖的多成本也高呀!

    菊香起身又给他盛了一碗稀饭,孙俊山吃完凉了半天才睡觉。

    早上起来的时候来到登福家。

    登福一身喜悦的绑着牛车,车上都结实的绑着棉花袋子。

    桂枝脸上的笑容在黑暗里都明亮异常,她也跟着忙前忙后的搬棉花。

    菊香拎来冒着热气的油饼递给孙俊山。

    “你咋起来了?”孙俊山小声的问到。

    “今天是大哥卖棉花的好日子,我还能在家睡的住?”菊香小声笑起来。

    “都绑好了我们走吧!”登福拍拍牛背一脸的高兴。

    “妹婿罐子里是凉开水你带着,路上你们渴了有水喝,桂枝递给孙俊山一个陶罐。”

    菊香跟桂枝走到大路目送牛车远走。

    “大嫂这会心里踏实了吗?”

    “踏实了!”桂枝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笑。

    “还得谢谢妹婿,要不我们这棉花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了。”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了,我回去放牛了大嫂,”菊香笑着挥挥手回去了。

    孙俊山不在家,放牛的事就落菊香身上了,她背着筐先出去砍了一挑青草回来,天已经大亮了,松了鸡圈,吃完早饭把猪喂好。

    牵牛出去到草多旺盛的地方楔庄放牛,她下水沟放开手捞螺子,八九月份螺子长得又大螺子肉又肥。

    差不多太阳很晒的时候,两筐螺子也捞的满满的,楔庄的小牛肚子撑的饱圆,菊香用扁担绑好筐架到牛背上赶回家。

    进家拴好牛,拎来河水倒进大盆里,不能让螺子死了,好不容易捞回来的。

    坐下歇了半天,中午做了米饭,炒豆子辣椒放锅里保温,等孙俊山回来吃饭。

    一边等人一边挑螺子肉,螺子大挑的快,不到一个时辰挑了半盆出来。

    中午头日头最晒的时候,孙俊山一身热火的到了家,额头上都是汗水,身上的衣服也都汗透了,黝黑的脸被暴晒的都发红。

    “菊香给我打盆冰水过来洗,我觉得自己都要热烧着了,”孙俊山抱着碗疯狂的喝水。

    “冰水怎么能洗,你现在是最热的时候,猛一用冰人容易激住,菊香给他少少的放了一点冰,舀了一盆水端来给他洗。”

    热气下去了后,孙俊山才有胃口吃饭。

    “这是大哥还我们的,”那掌柜子让我们迟棉花好了也送给她,有多少要多少。”

    孙俊山从褡裢里掏出一个小包裹递给菊香。

    “怎么这么多?都还给我们了,他们用什么生活?”菊香打开包裹数数有三十两。

    “本来大哥给了三十五两,我又还回去了五两。”

    “大哥当时还不要,说他记得都有账,从盖房子到家里种的一切,给三十五都占我们的便宜了!”

    “我说要这么细算,他每天给我们砍柴,大嫂每天给我们捞螺子,都是看不见的功夫钱,说了半天大哥才收回去的。”

    “回来的时候大哥买了一袋米,还买了半袋面粉,又买了几十个鸡蛋,说什么天天吃我带的鸡蛋饼,明早就换他带给我也尝尝。”

    钱是男人的胆,有钱了说话也敢大声了,菊香闻言笑笑未在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