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农夫的娘子 » 下乡诊脉

下乡诊脉

    整个街逛完走了四个屠夫案子。

    每家卖的几乎都是一样的,孙俊山都是照单全收了,统一放在人家肉案子处回头拉走。

    菊香算了一下有十六七个猪肝了,哪能吃的完?

    她脑子里偶然闪现出美食节目里做的,蛋黄肝,肉酱肝,“俊山我们还得去铺子里买点东西。”

    “不都买齐了吗?”

    “我想买一坛子咸鸡蛋,回去做新腊货,而且盐也买的不够用。”

    “我们回去买,”孙俊山领着菊香又回到了杂货铺。

    “掌柜子有腌咸蛋吗?”

    “有的有的!”小二走过来带着孙俊山去角落里去看。

    “客官这就是了,您想要多少?”

    菊香蹲下伸手掏了一个泥巴坨子出来看,“这个是什么蛋?”如果她没看错的话应该是鸭蛋,鹅蛋要比鸭蛋大不少。

    “小娘子你拿的那个是野雁鹅蛋,一文钱三个,鸡蛋一文钱两个。”

    “怎么鸡蛋比雁鹅蛋还贵?”菊香不解的问到。

    “雁鹅蛋看着大吃起来腥,它没有鸡蛋香,所以卖的便宜,”小二也不隐瞒真相。

    “一坛子有多少蛋?”

    “有一百个蛋,小娘子要是连坛子都要了,要额外多付十个钱才行,小本生意都有成本管着。”

    “我要一坛子鸡蛋,再给我一坛子雁鹅蛋,我们把钱付了回头过来取,”菊香起身对小二说到。

    “好勒小娘子!客官这边结账,”小二热情的领着孙俊山去结完账。

    两人出来转去有吃的地方坐下,吃了肉包子。

    又转去剪纸坊买了红红的关公像,挑了几幅对联,两挂炮竹,时间也就差不多了。

    孙俊山来到脚力车行,给了三十个钱雇了一辆青布油毡马车。

    没办法呀!他跟菊香可以忍冻做牛车回去,陈大夫不行呀!一般这么大的雪,大夫是不出远门问诊的,陈大夫这不是看在往日的情份上嘛!

    一切都弄好了,他们回到了杏林堂后院。

    “我想你们也该回来了,药煮的都差不多了,我再去配几幅热膏贴,咱们就出发走。”

    “陈大夫我给你雇了油毡马车,你配好药直接端炉子做马车去,地址我都交代好了,我跟菊香赶牛车回去,路程要慢一点,我们到家了就去我岳父家找你。”

    “你雇油毡车干什么?牛车你们能坐我不也能坐吗?去把油毡车退了,”陈大夫严肃的跟孙俊山说。

    “坐牛车冷,油毡车来回运费都给付了,”陈大夫你就安心的坐。

    “在说了人不怕冻,不是还有药罐子吗?牛车颠簸了一点不是白瞎熬了吗?”

    “你看看你们真是穷讲究,咱们就在你们村里见了。”

    “好的陈大夫,我们先走了,”孙俊山牵着牛车出来了。

    一路上去收拾买好的东西。

    “掌柜子,明天有时间去收我的大肥猪吗?”菊香跟孙俊山商量了一下,一致决定还是卖给他们平时买猪头的案子家。

    “有时间的,我预计下午过去你看成吗?”屠夫眼睛瞬间亮堂了起来。

    年关屠夫多了不少,他们收猪也困难了,孙俊山主动说他还有不应的道理吗?

    “行的,你顺着南面的路一直走,大约一个半时辰的路就能到

    俺们村叫“小林庄”到了一进村子,左边就有两家房子,其中有一家就是俺家。

    我叫“孙俊山”你找不到进村问人也行。

    “我记住了,我明天下午就去,”屠夫赶忙说到。

    孙俊山交代清楚地址,把东西搬上牛车赶去了杂货铺。

    两个坛子被紧紧的绑在稻草上,一路上把东西拿完赶牛回了家。

    陈大夫进村前撩开窗帘向外看,刚好看到登福端着藕皮准备倒去塘里喂鱼,“登福……”马车停下来。

    “陈大夫……?你来俺们村出诊了?”登福赶紧放下手里筐走过来。

    “俊山跟菊香去镇上请我来给你爹看腿,我还愁进村问谁呢!”

    “给我爹看腿?”登福睁大眼睛,明显他还不知道韩大年犯腿病了。

    “你妹妹说是老寒腿不能走路了,你现在带我去你爹家看看,”陈大夫撩开车帘让登福上来带路。

    登福跳上马车架坐在外边指路,“我妹婿他们没跟陈大夫一起回来?”

    “他们赶牛车回来,给我雇的马车,那两个真是瞎讲究的的人,”陈大夫坐车里笑了起来。

    “牛车冷坐着人受罪的很,”登福跟着说了两句话,韩大年家就到了。

    “停在这个门口就好了,陈大夫我们到了。”

    “爹,菊香跟俊山去镇上请陈大夫来了,”登福跟在后面拿着药箱向着屋里喊。

    “你爹这是老毛病了,请大夫干啥?多花钱呀!”登福娘闻声跑了出来,登丰也是一瘸一拐的走出来。

    “儿女孝顺做父母的受着就好,”陈大夫笑着说了一句,登福领他进了屋。

    “陈大夫,我这也起不来招呼你,”韩大年干巴巴的说着。

    “没事没事,登福去给我拿几块碎炭把炉子点了。”

    登福接过炉子拿去装了好几块木炭,烧的旺旺的把锅放上去。

    陈大夫打开药箱,拿出几副热膏贴还有一块半新的软巾子,一副银针。

    炉子上在煮罐子,他先给韩大年撩起裤腿扎上十来个银针。

    然后摸上登丰的脉博,掀开他的裤腿查看,抬手用力一拉一拽,登丰疼的颤颤发抖。

    他起身拿起一贴药对着火盆烤软化了,转头一贴发烫的药贴在登丰的腿上。

    “你这腿是内里骨伤,药贴烤热化了每三天贴一副,贴个四五副就能修养过来,如果放任不管就会落下腿残的毛病。”

    “谢谢陈大夫,”登丰懦懦的道谢起来。

    “谢谢陈大夫,”登福也赶忙跟着道谢。

    “即然来了能看就给看了,他那腿不能受凉,受寒、好好养护一个月就行了,别的不用担心。”

    炉子上开始冒泡翻滚了,陈大夫拔下银针,擦去多余的黑血。

    夹出一个竹罐子吸在膝盖的四周,两个腿吸满十五个竹罐子,拿了一件厚棉袄盖在韩大年的腿上。

    “什么感觉?”陈大夫紧张的问韩大年。

    “热热的,开始有点疼慢慢的怪舒服的,”韩大年不自觉的隔着袄子触碰罐子。

    陈大夫眼里多了一丝欣喜,拔了一会才拿掉。

    孙俊山牛车赶回家,卸了东西拉进小屋就往村里去。

    菊香留在家里开始动手做饭,陈大夫大老远跑一趟,怎么也得管一顿吃的吧!

    端出一个带卤料汤的盆,放在大炉子上开始加热烧起来。

    抓了一把盐,半碗面粉倒进盆里,拣出一副干净的大肠扔盆里开始冲洗摘油。

    锅里咕嘟的味道香的四散,大肠也清洗了出来,放进锅里开始卤煮。

    又在盆里挑了半天,拿出来三个爪子,还单买了一个猪头回来。

    捏子捏猪毛肯定是来不及了,她起身用棍子串着猪头,吊在炉子上方烤成黑糊糊的。

    拿进热水盆里用刀刮,刮了十多分钟就把一个白净净的猪头刮了出来里外抹上盐。

    猪蹄也是这样烤了刮,蹄壳烤软进水轻轻松松脱壳,用刀划开抹盐腌制。

    卤的东西不用操心了,她小跑步去屋后拔了蒜苗,摘了一把大菜回来。

    捡两块排骨出来剁成块分成两份,一份做莲藕排骨汤,一份做锅子酱焖排,炖汤的排骨放在炉子上烧,大锅蒸上米饭和馍馍。

    约么一个时辰了,菊香把猪蹄和猪头放进卤料锅里。

    夹出先卤好的大肠,大肠不能老是卤,等猪头什么的快好了,在放进去回个味就差不多了,炉子里加上木炭挑的旺旺的煮,

    做酱焖的排骨要过水去血沫子,然后烧热油锅,配蒜苗炒至焦香盛出来。

    舀了一勺子的豆瓣酱放油锅里,炸炒切碎的蒜苗拌进去,直至豆瓣酱油酱溶了,在把排骨放进去炒到香味出来。

    倒进一盆烧开的排骨汤,盖上锅盖大火焖煮烧开。

    然后中火小火慢慢熬到收汁,汤汁收的大差不差的放油进去,把锅放在炉子上就能边吃边喝酒了。

    放油是为了锅里的汤不糊底,酱排骨不一定非要用酱油做出来。

    卤料锅翻着大浪花,菊香拿筷子插了插继续焖着煮。

    进里屋抓了一盆酥鱼和圆子出来,从炖排骨的锅里倒了一半的汤出来,然后把削好的莲藕倒进锅里。

    该准备的都差不多了,天色也开始暗了下来。

    菊香拿着个肚子罐去小屋打了两罐子米酒出来,放在炉子上开起加热烧烫。

    又拿了四个小炉子点着木炭,放在堂屋的桌上。

    把莲藕排骨汤端过去放炉子上,酱焖排骨盛去慢慢熬着,一锅白汤放上切了大菜的杆子进去提味道,

    酥鱼和圆子还有大菜叶随吃随烫的,饭锅里每一样单独留了一份下来保热,她跟桂枝不是也要吃饭吗,又不能上桌子的。

    三个热锅子有点少,菊香又进屋拎了一条先前洗干净的鱼出来冲洗。

    倒油烧热把鱼炸了,炒辣椒酱煸香放鱼兑开水烧开,盛出来送去炉子上大火熬汁出来。

    卤料的也差不多了,大肠倒进去回卤一会,算是二次回锅,这样更有味一点。

    炉子边加热的米酒罐,摸着都开始发烫了,把两个罐子拿离了火面,保持着热温就行。

    “菊香,饭菜好了吗?陈大夫吃了好回去,”孙俊山回来问到。

    “好了好了,上桌就能吃了,碗筷你摆一下就成,”菊香在锅屋赶忙答应到。

    登福进来锅屋,拿走两罐米酒送去堂屋,然后回去接桂枝过来。

    陈大夫进孙俊山家里外转了一圈,家里搞得清爽干净,不住的点点头。

    “陈大夫上桌吃饭吧!那个赶车的小哥你也一块来。”

    “我就不去了吧!”赶车人不好意思的说到。

    “到家就是客一块吃了,”孙俊山热情的拉他进了屋里。

    菊香切了一盘滚热的猪大肠浇上芝麻油,又切了一盘猪头肉带耳朵的,还切了两个猪蹄。

    三个猪蹄自己留了一个吃,盛了两碗热料汁兑上碎辣椒倒了芝麻油。

    登福接来桂枝,他端着两碗料汁送去堂屋。

    菊香端了两碗跟在后面送,桂枝一看还剩下一碗也跟着送了去。

    “菊香这菜做的好香呀!我们今天有口福了,”陈大夫笑眯眯的喝了一口热米酒。

    “陈大夫喜欢吃就行,没有镇上的花样多,”菊香谦虚的说着。

    看见进来一个孕妇,陈大夫放下酒碗,拿出脉枕给桂枝看了一下脉,“胎相不错,平日多注意休息,少些忧思多些进补才好。”

    他又对菊香招手把脉,“再吃两副药就停停,秋季有滋补的东西我告诉你,俊山到时候买回来调理吃就没什么问题了。”

    “谢陈大夫,你们赶紧吃饭吧!”菊香笑着扶桂枝回了锅屋。

    姑嫂两人在锅屋也是吃着热气腾腾的锅子。

    时不时的还给堂屋温米酒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