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再跃龙门 » 第一百零一章 窗内风景

第一百零一章 窗内风景

    学校为了提高高三毕业班任课老师的教课质量,真实了解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想法,继续在学生中开展老师任课大调查活动。这样的行动对于原先九中的学生来说,已经调查过一次,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对于当前任课老师的评价不会胡言乱语。听到学生们的回答,肖文忠还是很高兴,马上就要高考,千万不能刺激任课老师,自古忠言逆耳,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听得进实话,好言一句三冬暖,名,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教室里肖老师没有仔细看学生提交上来的意见,毕竟都是复习生,都是过来人,这点道理肯定知道,没想到仍然有不开眼的。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肖老师再次翻看意见书时,有一份意见书对英语、政治两门课的指导极为不满,自从更找了杨晓华之后,现任英语老师极端不负责,而政治课本更换为《政治常识》,政治老师懒得连重点也不给划,一上课就三个字“自己看”。

    肖老师悄悄把这份意见书揣进自己兜里,要是让这两位老师知道学生的真实意见,他面子上不好看,学生更要遭殃。有些老师教课的水平不高,但是损人的水平一点也不低于胡俊山。

    第二天,肖文忠前来上课,只字不提昨天收上来的意见书,仍然像往常一样说些课外话题。

    “今天是什么日子?”肖老师问。

    大家愣了神,这个问题老师问得不科学。

    “连今天什么日子都不知道?”老师有些茫然。

    “知道,是个极其平常的日子。”吴新波趴在桌子上喊一声,引来一阵笑声。

    “真不知道?”老师再问。

    “知道,星期五,四月十四,天天看课程表,如果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还考什么大学。”陈胜利说。

    “唉,我真服了你们。给我一枝粉笔。”班主任从宋姣手里接过粉笔,在黑板上划圈:

    1100000000

    划完圈,肖老师又数三遍:“对,别漏个仨俩的‘0’,不仔细数看不出来。”

    同学们纳闷,语文老师怎么教开了数学。

    “唉,你们呐。今天是中国十一亿人口日。记着,四月十四日,中国十一亿人口日。高考也有可能考。咱同学是干什么的,光知道学习,连这个都不知道。”

    “这怨谁?我们上哪里知道去?我们这里一心只读高考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没法听广播,捞不着看电视。壁报栏上倒有报纸,还是去年的来。”

    “学校的喇叭,除吆伙开会就是做广播体操,去年还捎带点新闻,现在是连屁也不放。我们上哪知道去。”

    老师一提这茬,同学们意见更大。收钱挺积极,这与学习相关的服务,能省就省。但是,这怪谁呢?

    “唉,看来也不怪你们。回去我和校长说说,让每天早晨播放点新闻,哪怕放放《新闻和报纸摘要》也行。”肖老师也很黯然,“不过,世界上总共才五十多亿,就让咱们占来五分之一,是自豪还是发愁?”

    “当然是自豪,中国有那么世界第一,也不在乎多这么一个。”范进忠说。

    “是之最,所以中国才实行计划生育。本来挺好的,不过近几年一放松,人口猛增。世界上最早论述人口问题的文章是我国的洪亮吉于一七九三年发表的,比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发表还早五年。建国初期我们为四亿人口,到六十年代,增到六亿人口。马寅初老先生曾提出过控制人口增长,结果遭到反对,又多生三亿多人口。”

    “幸亏遭到反对,否则我们上哪里落户口去?”吴若水说。

    “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的计划生育取得显著成效,曾受到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的大力赞扬。又是由于失误,放宽政策,结果冲破十一亿大关。”

    “我们可是坚决拥护计划生育政策的。现在就二十一二岁,一旦考上大学,不又得三四年才毕业,结婚年龄怎么也得二十七八吧。看来还是得上大学,国家必须放宽上大学的条件,这样才有利于计划生育。”唐大通说。

    “要都和咱同学似的,计划生育也就好办了。越落后的山村,越生孩子,也就越贫穷。本来咱的国民生产总值不低,甚至高于发达国家,一算人均,用你们的话说,可就没戏了。当然,实行计划生育有多方面的困难,都要考虑到。反正在本世纪末把人口控制在十二亿内,是够悬的。等会你们再写写,现在高考老出热门话题,说不定碰上类似的题目。我也多给你们选些关于计划生育方面的文章。”老师说。

    “老师,咱是替管计划生育的人操心。”

    “这张《泰南青年报》就放在这里看看吧。但不能耽误学习。看看报纸比看小说强。”肖文忠放在报纸,自个儿放风去。这就是一节语文课。

    “还是语文老师好。这样的课多开眼界。”胡海燕感到很新鲜。

    “这就语文老师提倡的功夫在诗外。对于复习生来说,肖老师很少分析课本上的东西,老是叫我们开阔眼界。”陈胜利说,“小燕子,你的时间比我们紧,加油!”

    坐在前排的宋姣把肖老师留下的《泰南青年报》拿过来,仔细看起来。这《泰南青年报》比《江北日报》受欢迎,毕竟青年报刊登的内容更适合学生阅读,大家最喜欢这份报纸。女生还未看完,就被唐大通抢了过来。唐大通正装模作样地看报,刘武捏住报纸猛然一抽,到了自己手里,“这个有意思,《青年自演苦肉计群众捐款献爱心》,我看看啥意思,嗯,一个青年坐在医院的大厅里嚎啕大哭,声称给母亲看病的五百块钱被人偷了。围观的群众被青年的孝心感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个五块,那个两块,给青年凑了三百多块钱。正当青年拿着群众凑的钱要离开时,被一个中年妇女认出,这个青年是骗子,之前曾经在汽车站也上演相同的一幕,他利用群众的同情之心,骗取捐款。随后此青年被拧送到派出所。”

    “这个办法不孬,来钱也容易,抽空咱也去大集上试试?”王应威说。

    “哎哟喂,你去肯定白搭,咱们有人不愿意。”刘武说。

    王应威拿起一本书就朝刘武扔过来,吓得刘武用报纸一挡,书本将纸砸为两半。刘武把报纸扔在地上,躲在一旁。侯一山趁机拾起两半报纸,仔细地看起来。报纸虽然撕开,但仍然是精神食粮。

    当大家又一个星期六回家拿饭时,忽然发觉气氛不对,打开电视观看,原来是胡耀邦同志于四月十五日凌晨七时五十三分,与世长辞。这样的消息,在学校里很难及时听到,毕竟壁报栏上的报纸有半年不更换了,广播还是用于做操,至于看电视,连想都不用想。也只能回到家了解一些。

    “记住吧,又一道高考的填空题。”

    同学们从家里回来,免不了议论一番。议论完之后,仍要继续学习。能够真正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那么容易。况且不只窗外的世界很精彩,窗内的风景也不错。

    大家都清楚,预选考试还有不几天,必须紧张起来。阴沟里翻船的事年年有,平时考试再好,预选不过关也无法走进考场。复习班紧张,应届班而是有些慌张。预选对应届班来说,不亚于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