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是蒋干 » 第三卷第一百五十八章 何去何从(中)

第三卷第一百五十八章 何去何从(中)

    诸葛亮书信中虽未曾明言,但身为一军统帅的马超,纵然比不上“卧龙”的谋天之智,但凭借多年的经验与对天水军力的了解,他也知韩遂那里的情况甚为可忧,就算他能及时率军赶回援救,却也要短期内大破夏侯渊八万大军,否则时日一久,同样缺少军粮韩遂和自己,终究还是难免一败,可无论是想速返天水还是击破曹军,又谈何容易?因此诸葛孔明首计虽有壮士断腕之痛,但确是较为稳妥。

    “但是,放弃天水?天水北临金城、安定,南依武都,西傍陇西,乃是进入西北、西南的咽喉要地,自父亲一统凉州后,便一直视为门户重镇,而后奉天子‘衣带诏’抗曹,更乃前沿要害之所,经十数年屡次修缮、整治后,不仅天水郡郡治陇城(天水城)成为扼守咽喉的坚城,其余冀、略阳、平襄等城亦是非比往昔,况且因所处处关联中原、西蜀,又有渭水流经,商家往来频繁,实为筹集军资、粮饷的重要来源,倘若如此舍弃,怎不令人心痛?先失西凉大部,再失天水重地,日后仅以陇西半壁,凭何壮大己势?”马超如一尊雕塑般坐于马上,心中想着,随即眼中的忧虑之色更为浓重起来。

    “倘若北袭石城,再占秦川……,必然出乎曹操老贼及张横等人所料,若真得成,非但天水可救,更可借机取安定全郡,只是且不说韩遂在天水还能坚持多久,仅是先后突袭石城、秦川两地,已是变数颇多,西凉此地虽是地广人稀,森林原野广袤,但数万大军行动起来,怎瞒得住敌人斥候?除此之外,时间急迫之下,骑兵自能速行,可步卒又当如何?难道仅靠骑兵就能攻取石城么?再者如今军中粮草不足,若拿下石城则罢,若成久攻难取之势,岂非是进退维谷?至于末计……。”马超眼望远山,几不可见的微微摇了摇头。

    原野上的风越发大了起来,不远处胡杨直插天空的枝杈被刮得来回摆动,寒风穿过树林,响起一片呜呜呼啸之声。

    良久,马超声音略带嘶哑的道:“中军官何在?!”

    距他身后十数步外的一名将官闻声上前,拱手抱拳朗声道:“属下在!”

    “传我将令,速调三百骑兵,分做六路查探我军身后可有敌人斥候,如遇敌,不留活口!杀无赦!”马超冷冷的道。

    中军官道了声“得令”转身而去,不多时,自军中传出一阵呼喝之声,随后三百骑兵向着金城方向奔驰而去。

    马超听着愈来愈远的马蹄声,暗自咬紧了牙关。

    *************

    “启禀军师,许昌及西凉军报到了。”蒋琬进得小厅之内,恭敬的躬身拱手道。

    诸葛亮抬起头,并未因面前这个年轻人仅仅是个小小的书佐而自持,面带笑容的微微摆手道:“公琰不必多礼,且坐。”

    蒋琬虽然已调入军师府供职数月,但面对这天下闻名的智绝之士,仍有一丝拘束,这些许生疏并非是出自于他的本性,只是数月来见识了诸葛亮诸般运筹帷幄,看到了他于军、政之事上的卓绝才干,内心深处竟难以抑制的涌起敬重崇拜之心,便如小学生见到老师一般,纵然老师再过和蔼可亲,也总难免有几分仰慕的紧张。

    诸葛亮对于蒋琬的态度并未介意,那似乎能够洞悉一切的双眸中依旧闪烁着温和的目光,并未立即翻看蒋琬放置于桌案上的书简,而是轻抚着胡须,淡然微笑着对端坐于一侧的他道:“公琰祖籍可乃零陵湘乡?”

    蒋琬自为诸葛亮麾下书佐,当然知这主公肱骨平日乃是如何的繁忙,如今虽在汉中,但益州几乎所有的军事、民政、官吏等等皆由其参谋筹划,除此之外荆州虽有庞统在,但许多大事仍需诸葛亮参与,何况蒋琬虽是小小的一个书佐,但所经手之事却是负责传递、分类来于各地情报,因此深知平日军师对于许昌、西凉两地消息的重视程度,是故实位曾想今日军师会突然问及自己籍贯之事。

    仅是刹那的一怔,蒋琬恢复了平静之态,道:“正是。”

    诸葛亮点了点头,如同拉家常一般,语气和缓的笑道:“当日亮用计取了零陵,依记山水之美,却不知如今可曾如旧,想必公琰离家日久,亦更为思念也。”

    蒋琬闻听军师提起家乡,自然心中涌起思乡之情,但他仅是微露向往之色,而后拱手道:“人非草木,琬自幼长于零陵,午夜梦回自是思念,只是既跟随主公、军师,大汉之贼未除,天下百姓未安,亦应舍彼取此。”

    诸葛亮微微颔首,道:“公琰所言正是,亮本醉心于耕读,然天下大事如此,亦当有所取舍也。”

    蒋琬不知诸葛亮之深意,是故只好恭听不言,却听他继续道:“当日周瑜明攻巴陵、长沙,暗图江陵,亮虽自觉看破其计,然以所辖兵少,又有曹操于旁窥视,恐难保荆襄全部,本欲若力有未殆,便弃零陵、长沙、桂阳、武陵四郡,而保余者,然所幸蒋子翼识出其谋,才得不失,唯今主公欲在零陵暂试科举之法,公琰以为如何?”

    对于江陵一战,蒋琬那时虽已跟随刘备入蜀,但事后亦有耳闻,自然在感叹周瑜之计,蒋干之谋的同时,也暗中对诸葛亮竟险些中计而惊讶,只是与刘备手下的大多数官员一样,也仅仅是私下诧异而已,毕竟回过头来细思,周瑜的计中之计实是太过匪夷所思,倘若换做自己,恐怕连最初的那一计也看不出来,再者身为号称“得一可平天下”的诸葛孔明,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误,此等勇气实非常人可及。

    不过诸葛亮虽说得从容自若,但蒋琬听来却略感无措,原本担心若军师就此而问,自己实不知如何是好,却不妨诸葛亮话题一转,忽然问到试行科举之事上来。

    对于以科举代替察举、征召、辟除等法选拔人才,蒋琬也略有所闻,只是因为此事一直未得主公明示,且具体详情亦不知晓,因此仅于少数官员中闲传,却不料如今诸葛亮竟言要在零陵试行,实是大出蒋琬所料,况且对于科举制度,蒋琬尚有些不同看法,但此法提出者乃是大名鼎鼎的“天机”先生,非但才智超凡,更与主公、军师等人相交莫逆,再看如今形势,似乎已得主公等人首肯,自己一个小小的书佐,又该当如何评说?

    *******以下内容免费*******

    写这章时,突然发现自己在城市名称和州郡名称上有混淆及错误的地方,比如天水、安定等等实际多是郡名,而治所则另有其名,城市名称也非相同,当然其中也有郡名与治所城市名称相同的地方,考虑到兄弟我毕竟不是研究历史的,也实在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一一查证,因此只能将错就错,能区分的我尽量区分,区分不开的大家请别介意,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