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京都沉浮记 » 第三十一章 齐鲁之行(上)

第三十一章 齐鲁之行(上)

    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里说的就是山东,春秋时属于齐鲁之地。圣贤之地果然不一般,大家和陌生人打招呼的时候,很多都要加上“老师”这个称呼。

    当寒峰登上BJ开往济南的火车时,接到了老吴的电话:

    “小寒,济南的潘总市场启动不太顺利,你这次过去正好了解一下情况,看看是怎么回事。”

    “好的。”寒峰把双肩背包扔到自己的铺位上,转身把自己的车票递到列车员手里,同时接过了硬卧下铺的卧铺牌子,完成了换票手续;同时把手机放到耳边,用肩膀夹着,歪着头说道:“吴总,他们目前有没有反馈什么问题?”

    这次寒峰是为了完善《市场操作手册》而特意去的山东。而山东总代潘富斌,对于寒峰这个入行不久的新人来讲,已然是如雷贯耳。尤其是随着“珍珠草”在全国的铺开,寒峰接触的各地经销商越来越多,很多行内的名人他也渐渐有所了解了。潘富斌军人出身,退伍后一直做山东市场的炒作类药品,药行里的人都叫他“山东王”,但凡他看中的药品,很少有在山东做不起来的。

    “嗯,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不过今天下午王总和他通了电话,对方好像火气有点大,你和他沟通要克制,问问他到底遇到什么问题。”老吴说话略有些吞吞吐吐,寒峰从他的话中听出了些许遮掩的意味。他也不便深究,便说道:

    “好的,吴总,我明白了,我这边遇到什么问题,及时和您沟通吧。”

    “嗯,核心是要了解情况,有什么问题及时处理。”

    第二天一早,济南站广场,寒峰打通了潘富斌的电话:

    “潘总,我是中研华药这边的寒峰,我刚到济南,您看我是去您公司还是去哪儿?”

    “你直接来公司吧,地址你应该有吧,我在办公室。”潘富斌说话很直,这让寒峰略微有点不太舒服,不过他也没在意,接话道:“好的,我知道地址,大概半小时到您那里。”

    寒峰挂了电话,随着人流向着广场外走去。路过出租车接客区的时候,他略停了一下,立刻几个人围上来,问他要不要坐出租,他摇了摇头,继续朝外走。一直走出了车站广场外100多米,他才停下,在路边挥手打了辆出租车,向司机报了潘富斌办公室的地址。

    “一看老师您就常来济南吧。”司机师傅比较健谈,他撇了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寒峰一眼,接着说道:“很多外地人,刚来济南都会在火车站被那边的出租司机宰一道。我看你从车站走出来才打车,应该是经常过来,对这情形比较熟悉了。”

    “这是我第一次来,不过去其他地方,和这里也差不多,我看接客区那边乌烟瘴气的,就没敢过去。”寒峰轻笑着答道。一般他坐车,轻易不会做后座,尤其是只有自己和司机的时候,坐副驾驶是对司机的一种尊重。后来,随着社会治安环境的改变,出租司机周围安装护栏的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城市规定男子不能坐出租的副驾驶位置。但寒峰在坐其它车辆的时候,仍然保留了这一习惯。

    司机师傅很专业,大概20分钟,他们就到了潘富斌办公室所在的大楼,铜元大厦。寒峰后来知道这里是SD省残联所在地,部分办公室对外出租,潘富斌把办公室选在此,除了觉得名字有“财气”外,也有一部分借势的目的。

    “潘总,我在楼下,您是在几层?……608?好的,我现在上去。”寒峰挂了电话,迈步进了铜元大厦。

    潘富斌这一年刚好40岁,国字脸,身高1米88,在普通人中属于身材高大的那种。当年在部队,刚刚入伍没多久的他,更是凭借手榴弹投掷军区大比武第一的成绩,被破格提拔成了排长。等到了1985年,随着我国第三次大裁军,一没人脉、二没背景的他很自然被归入了裁撤的行列。但是他毕竟算是干部转业,因此被分配到了山东的地方报社。由此,他接触到了平面媒体,这也为他后来在山东炒作类药品市场呼风唤雨打下了基础。

    前段时间,随着“珍珠草胶囊”在山东市场正式启动,潘富斌的团队在平面媒体的版面投入几乎是一天一个整版,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本这很正常,每个市场情况都不同,只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一般就会有改善。而且也不是说一件货没买,只是销量没有达到预期。正在他的团队找问题的时候,无意中他们发现在青岛的某家药店,也出现了珍珠草的店内宣传,而这家药店并不是他们铺货的。潘富斌的团队是整省运作,平面媒体的投入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各地的药店专柜铺货量也很可观。但这家药店是怎么回事?要不是自己人扫市场的时候发现,还不知道这个暗亏要吃到什么时候。是有人串货?还是总代在跑私单?潘富斌不动声色地让当地的地推买了几盒药,一看,果然是“珍珠草胶囊”,只不过包装和他从总代那里拿到的货略有不同,规格都一样,但售价比他们的市场标准价58元/盒便宜很多,38元/盒。

    寒峰来济南之前,潘富斌和王院长通了电话,把市场上出现其它包装“珍珠草胶囊”的事情说了,可电话那头王院长却在装糊涂。几番交涉无果,潘富斌心里很不痛快,这个时候寒峰和他联系,无异于正撞在枪口上。

    在六楼的办公室里,寒峰见到了潘富斌本人。

    “潘总,前两天我在电话里也和您说了,这次主要是过来学习、观摩一下咱们当地市场的操作情况。所以……”

    “你先等一下。”潘富斌抬了一下手,打断了寒峰,低头从办公桌下面拿出来一盒药,“啪”的一声扔在了桌上。然后抬头盯着眼前这个毛头小子,压低了声音说道:“你先看看这事怎么处理吧。”

    寒峰一愣,低头看着桌上的那个药盒,这是“珍珠草胶囊”的老包装,盒子比后来新的款式要小不少,包装上“珍珠草”三个字的商标名印的比较小,反而是“乙肝舒胶囊”几个字比较明显。而新版药盒正好相反,“珍珠草”三个字很大、很明显,“乙肝舒胶囊”则比较小。现在的药品行业,已经明确规定商标名必须小于药品名,但是在当年,规定并不明确,因此很多炒作类药品故意模糊两者的界限,突出商标,降低药品名的存在感。珍珠草胶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包装是厂商原来的包装,老吴他们接手后,并没有着急换包装,知道年初内蒙会迁徙才把包装改款,而那个时候改款的包装还没有正式排产,因此前面几批药都是小包装的。后来随着市场热卖,大包装才正式启用,逐步替换了小包装。这个情形寒峰是清楚的,因此他知道这个药应该是前期发的货,具体情形如何他也并不清楚。于是便问道:

    “潘总,您这是?……”

    “我们在山东大面积做版面,青岛那边有人低价在出这种货,我们卖58,他们卖38,合着我们做广告,他们挣钱。我们的损失有多大现在很难讲。昨天我和你们王总电话联系,说起这事,她在那里跟我打太极。这种事情是我们的人发现了,没发现的在山东还不知道多少!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么大的宣传力度,销量应该比现在要好,之所以销量不理想,和这种暗地里出货有多大关系?很难讲啊。你们当时和我说山东市场已经干净了,没有别人,我才拿的省代,出了这种事情总得给我个说法吧。”

    潘富斌也不客气,上来连珠炮般的把事情摊开来说,寒峰确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山东市场有暗地里串货的情况,这个老吴和王院长对他只字未提,现在回想头一天老吴和他电话里的吞吞吐吐,寒峰大概明白了些什么。他静了静心,吐了口气,抬头看向对方,慢声说道:

    “潘总,这个事情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您放心,我也绝不往别处推,您给我两三天时间,我调查一下事情的原委,肯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如何?”

    潘富斌抬头看着寒峰,略惊讶于对方对这件事的担当。寒峰之前没有和潘富斌接触过,山东总代也是潘富斌直接找的中研华药的老板直接谈的。面对大客户的怒火,很多人躲还来不及,很少有像寒峰这样把和自己关系不大的事情主动往身上揽的。

    “两天还是三天?”潘富斌抬头,直对着寒峰问道。

    “三天,三天之内我肯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潘富斌见对方回答的痛快,便说道:

    “好,既然如此,这事情就暂时放一边了。寒经理远来是客,于情于理我都应该尽一下地主之谊,晚上住的地方定了吗?有什么安排?一起吃个饭吧。”他对这个小伙子有点欣赏,他和总代的扯皮,原本牵扯不到下面的人。而且他见寒峰人不错,便也不像刚开始那么咄咄逼人了。

    “不了,我答应您三天时间,本就紧张,吃饭就算了,等我这边把事情了解清楚,顺利解决了,咱们再吃饭不迟。”寒峰拒绝的很干脆。

    “那好,我静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