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生最美是军旅 » 第三篇 第二十四章:总有一种责任冲锋在前

第三篇 第二十四章:总有一种责任冲锋在前

    第二十四章:总有一种责任冲锋在前

    曾经稚嫩的面容已变得刚毅,汗水和泥巴掩不住钢铁般的意志。在祖国最艰难的时候,年轻的我们站了出来,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的希望,扛起了受灾同胞的信心。多少人,握着我们血肉模糊的双手感激不尽;多少人,对着我们竖起大拇指久久不愿放下......

    曾以为,我们太年轻,还处于二次断奶期,可是面对灾难,我们挺起了坚强的脊梁。昨天,我们还未穿上军装前还是父母怀里娇宠的孩子。然而,当汶川大地震来袭时,我们仿佛一夜间长大,没有任何犹豫,以最快的速度挺进生死战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荣誉与责任。

    曾以为,我们很年轻,还缺少经历,可面对困难,我们在废墟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忘记了苦累、危险和恐惧,夜以继日的与死神争夺生命。

    曾以为,我们太年轻,还分不清爱情与亲情,可是面对严峻地考验,我们交出了合格的答卷。暴雨、滚石、余震挡不住我们让灾区人民重拾幸福的决心。为了让灾区人民笑容依旧灿烂,我们宁愿以命换命。

    然而,这场男子汉真正的“成人礼”并没有结束:

    瞬间的山崩地裂,鲜活的生命顷刻化为乌有。当我们赶到现场时面对巨大的山体移位钢筋混凝土重重的压在每一个生命上而感到无能为力时,我们欲哭无泪,心都碎了。一座现代化城市化为废墟,千万人民无家可归。虽然不断有你年轻的士兵、护士、志愿者不断涌向废墟。虽然有一个个生命被救回,但这只是杯水车薪。虽然不断有人民对我们说:“谢谢你,解放军!你们幸苦了!”但我心里依然感到对不住他们,依然不敢用眼光正视他们,面对他们的称赞,我感到问心有愧,在这无情地毁灭中,我无法忘怀一个个鲜活的面孔。虽然说过宁可以命换命,但一直没有着机会。

    他像童话的天使,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住4个学生。学生得救了,他却不幸遇难了。

    5月12日下午,四川德阳市某中学高二(1)班的孩子们安安静静的坐在教室里,谭千秋正在讲课。

    突然间天崩地裂。谭千秋大喊:“马上走,赶快走!”整个教学楼在下沉.....看着身边4个已经不可能逃离教学楼的孩子,谭千秋奋力将他们塞进课桌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

    灾难面前,生原来如此脆弱,令人动容。面对灾难,生命又如此绚烂,感天动地。

    还有,还有,还有绽放在废墟上如花的生命——断墙颓瓦中,她一手搂住一个学生,紧紧的拥在自己身下。她的身体已经断为两节,脸部血肉模糊,人们怎么也无法掰开她那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

    原本,只需要两秒便可离开教室,到达安全地带,但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时,什邡市龙居小学教师向倩看到两个手足无措的学生,义无反顾的冲向他们,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奔去......

    瞬间,教学楼轰然垮塌,向倩和几个学生一起被埋在废墟下。2007年7月,大学毕业的向倩应聘到龙居小学任教,清秀、可爱的她正满腔热忱的耕耘在这片沃土上,而现在......

    向忠海肝肠寸断,望着女儿破损的遗体,含泪说:“我理解她,理解她,作为教师,应该这样。”

    再山崩地裂、雷电相袭的暴虐声中,有一种声音属于军人。请记住这些声音:

    解放军某部:进入山区搜救被困群众,一名战士在废墟边看到一位老大娘,想背她下山,老人死活不肯走。她的儿子和老伴在地震中遇难了。任凭官兵怎么说,她只是一个劲摇头。这时,指导员上前对老大娘说:“大娘您失去了亲人,我们都很难过;如果您愿意,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我给您养老,为您尽孝!”老大娘泪流了下来,摇摇头还是不愿走。指导员“扑通”一声跪在她面前,动情的说:“娘,儿子背您下山。”老大娘失声大哭。

    武警某部:在受灾严重的武都小学,整个教学楼坍塌了大半,钢筋和楼板摇摇欲坠,残存的墙体时不时往下掉。荆利杰和战友们从震后就一直在这里救援。13日10许,就在抢救最关键的时候。教学楼的废墟在余震中第二次坍塌。

    此时不撤出救援现场的后果不言而喻。为了保护救援人员,指挥部立即下令:所有人员立即撤出,等余震过去后,再相机救人。然而,就在此时,废墟下一个孩子在呼救。荆利杰下意识的转身奔向废墟,战友和群众马上把荆利杰死死拉住,将他拖到安全地带。荆利杰跪地而泣,大声喊道:“我知道很危险,但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所有人都流泪了。一个士兵的哭泣分明是一种誓言。出生入死这4个字,此时听来,经是如此惊心动魄。

    济南军区:某部273名官兵在政委的带领下,对都江堰市区进行拉网式搜救。当排查至一是一片废墟的石游街居民区时,生命探测仪显示:一栋两层楼上有微弱生命。上楼搜救,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政委大声问官兵:“是独生子女的请举手!”

    273名官兵没有一人举手。

    “是共产党员的请举手!”

    官兵们齐刷刷的举起右手。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支队伍里,独生子女几乎占了一半,而共产党员仅是少数。但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这时候的回答意味着什么,正因为如此,他们有不约而同的回答,作出了庄严地选择。

    成都军区:某部战士年仅19岁在安县高川乡运送伤员,由于道路被堵。只能翻山越岭,背着伤员来回需要10几个小时,他连续一趟又一趟的往返,中间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留给自己。16日那天他背50公斤粮食进山时,开始觉得腹痛,异常难受,由于救灾任务重。他没吭声,只是用腰带死死的扎住了痛处。当他背着一位老奶奶下山时,突然扛不住了。但就在身体倒下之前,他拼命用手撑住地面,将老奶奶轻轻放下,让后就永远的的倒下了。

    一条发给女友的短信:一位上前线救灾的战士给女有的短信:“我去灾区了,别为我担心,看到那么多人被灾情折磨着,作为军人我义不容辞,虽然我可以不去。我没有告诉家里任何人,只告诉了你,那里情况不容乐观,抢险救灾有着一定的危险,记住,如果我留在那里了,别哭,你失去的是一个亲人,那里很多人失去的不止一个亲人。那里建好了去那里看看,别问我留在什么地方。”

    一罐八宝粥:一个20岁的战士,他是13日到的四川,来的时候身上带着一罐八宝粥,他想什么时候饿得不行了,就吃一点。他连续工作了14个小时,已经很饿了,却来不及吃一口。可当看见一个受伤的女生已经20多个小时没吃东西,嘴唇发白,不能动弹时,他把粥拿出来喂那个女生。当时他哭了,一边喂她一边说,我们会帮助你的。在场的人也都哭了。

    从北川到平武,从睢水镇到陈家坝,从东北镇到擂鼓镇……,这里虽然没有开山劈路、堰塞排险的惊心动魄,但却凝聚着我们导弹部队官兵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在地震废墟上,为受灾群众建起一座座新的家园。渣土、石渣黏在身上,像虫子在爬,燥热蒸着汗榨去我们体内的水分,极度劳累是我们直不起腰;终于躺倒在临时搭建的行军床上,蓝天和大地一样空旷,孤独的苦涩烧灼着心;我多么希望会有更多的双手来推上一把,或许还会有跟多的生命将获重生;随手抓住水壶,心在发抖,水没了。环顾四方残坦断臂,满城是死寂的钢筋混凝土。第一次见到死人,头发根竖了起来、恐怖袭上心头,残坦断臂只是一层硬壳,下面或许是若有若无的生命喘息,杨起铁镐我和战友们都拼了命的刨挖钢筋混凝土间的碎石烂砖头,让生命高于残坦破砖头。刚挖几下石头又重新滚回来,再次回落在哪钢筋混凝土之间。于是,我们再刨,脱了衣服,死命的刨...挖...刨...挖...

    国旗为灾难而降,泪水为悲痛而流,心为痛苦在滴血。悲伤从汶川蔓延到每个中国人的心里。然而,作为参加这场救灾军人,面对灾难中的悲伤,我们却只能咬牙忍受。因为此时需要一种力量比天灾更强大,那就是精神与意志、团结与行动,小小的泥土连接起来,就是海水冲不垮的大陆;我尽力的压抑住在眼眶里打转的眼泪,尽量不让它流出来。虽然天灾是如此残酷,但是人的心是温暖的。给遇难者尊严、给幸存者慰藉,现实无情,希望国旗半降是对遇难同胞的最大思念,对幸存同胞的拥抱,对流泪的灾区的告慰与承诺。中华民族已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正如国歌里所唱的:“中华民族将铸成我们新的精神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