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生最美是军旅 » 第三篇 第二十五章: 什么也不说

第三篇 第二十五章: 什么也不说

    第二十五章:什么也不说

    “80后”是现今被人们所关注的一代,我也是“80后”中的一员,只不过是生活在军营中的“80后”。

    的确,在“80后”中,有因太过娇嫩而不能抵挡风雨的,有因太过狂妄而忘乎所以的,但我要说,请不要因此就说我们是垮下去的一代,我们心中同样有理想和抱负,我们身上同样有坚韧和谦虚。如果不相信,就请把目光投向火热的军营,军中的我们是众多“80后”的代表。自从选择了军营,我们稚嫩的肩膀被钢枪磨出了老茧,年轻的脸庞在摸爬滚打中显现出了军人特有的刚毅与威严。我们身上少了青涩,多了成熟;少了轻狂,多了责任,在军营中渡过了此生最有价值的几个春秋。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昨天,我们还未穿上军装前还是父母怀里娇宠的孩子。自从走进军营,一身飒爽就意味着与时尚无缘,但走在街上,我依然感觉自己引人注目,这目光中有了更多的崇敬与羡慕;自从走进军营,就意味着选择了“三点一线”的生活,但我心中依然充盈,这份充盈中还有一份骄傲与自豪;自从走进军营,就意味着不能时时与亲朋团聚,这份别离中写满了责任与使命。

    也有一些同龄人无法想象这样的生活,我曾多次被同学询问:这样的日子,你是在怎么“熬”过来的?同为时代的宠儿,难道你真的一点儿都不向往外面的世界吗?

    说实话,我也有过犹豫。一次教育课上组织讨论,一名战友说:“上星期我去了市里面的一所师范学校,里面的大学生出双入对,我那个羡慕啊......”说得大家哄堂大笑。大笑过后就有点冷场,似乎大家都在思索着什么。这时又一个战友说:“实际上不用羡慕,我们不能出双入对,正是为了他们能出双入对!”这是全场掌声四起......就这样,每当我“心神不宁”时,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总能释放出一种力量将我的视线拉回军营,鞭策我继续着直线加方块的生活。我知道这种力量叫责任,这种力量叫热爱。

    在与地方同龄朋友的通讯中,我常说,我们不敢放纵,不仅因为纪律严明,更因为明白自己的责任重大;我们不敢任性,不仅是害怕受到严厉的批评,更是因为亲身体验过团结的力量;我们不敢自私,不仅是害怕战友“另眼看待”,更是因为火热的军营生活早已让我们把战友当成手足。我们虽是“80后”,但我们正用不逊于任何时代人群的坚韧、勇敢与责任心书写着青春。

    今天,当汶川大地震来袭时,我们仿佛一夜间长大,没有任何犹豫,以最快的速度挺进生死战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荣誉与责任。

    在这里曾有一群军人、一群崇拜英雄的军人,一群喜欢英雄的男爷们,今天在抗震救灾战场上(北川)终于找到了能呈英雄的地方、能显英雄本色的地方,虽然在这里我们苦过、累过、哭过、饿过、渴过、冻过、直面过生死。但,我们还是一步步的走过来了、昂起胸挺过来了、没有谁退却过、抱怨过。正是因为这场地震,我们这群出生在红旗下、成长在阳光中的80后,终于在迷彩方阵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我们因救灾而光荣,因地震而成长。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在这场风雨中更加迷人、能在这场困难中更加光芒四射;经过这场灾难的考验。已经证明:我们这群80后的军人,不是在蜜里泡大的,也是在血雨、死人堆中爬过、站立起来的,在废墟中重生的。我们也能像革命先辈那样去分担国家的责任,面对灾区的窘况,我们丝毫不能退却,我们选择了献身于部队,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社会里,这就使我们的事业同灾区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从进入北川县城的第一天开始,我们这颗沉重的心,不知道怎么向这座城市表达我们的心情,唯一能做的就是,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了让灾区人民重拾幸福,我们宁愿以命换命。或许只有这样我们的心里才会好受一些。

    在这座城市里,我和战友们用我们自己有限的力量,紧扶着我们手中的撬杠一点点的用劲撬动生命,撬动奇迹。然而深埋在钢筋混凝土里的砖块、石块,磕绊着我们的撬杠,消耗着我们诚信的体力,虽然我们都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残坦断壁间休舔。可是我们身上的军装让我们没有了选择逃避的权利,有的只有责任与义务。我们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为什么?我不应该白白浪费时间,时间就是生命。

    炎炎烈日下,使劲挥舞搞头的我们,艰难的挖着坚硬无比的顽石,汗水在我们屈伸之间顺着脸颊滴落在石缝中,如火的骄阳炙烤着我们,这种炎热在平时是如何也领略不到了的,特别是中午的太阳更毒辣,真的就像火烤一般,晒得我的皮肤又红又痛,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灾区人的磨难此时需要我们扛起,让自己更加坚强,我们一次次的举起手中镐狠狠地把脚底下坚硬石头砸碎,砸烂,好像要把灾区人民失去的一切都统统的从石头间刨出来。

    灾难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屈不饶的精神;使人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把伤痛化作前进的力量,将苦难变成人生的财富,擦干眼泪,挺起脊梁,肩并肩、手牵手,坚定走下去—这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必定是永摧不倒的民族,也必定是兴旺发达的名族,没有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帆风顺的,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中国必将更加强大。

    大地与高山处的脱焊的痛苦留给了这座城市的人民,还有我和我的伙伴们,我们在大地与高山的脱焊处前行,我们的足迹惊动了正在痛苦中的未亡人,路不清晰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天堂的光环时刻笼罩着我们。不管我们是在寻找生命的迹象,还是在排除邻近的危险。路边的家禽也视乎为了莫名的烦恼痛苦的哀号和哭泣着,我们没有时间欣赏这哀号和哭泣,我们只顾在空白的不只是地狱还是天堂的帷幕上撒下我们攻坚克难的脚印,我们不会为它瞬息的歪斜而耽误行程,在高山与大地的脱焊处,用心补焊,在大地与高山的茫茫中,我们只是想补焊、加固,使天地间更加牢固。

    悲痛总要过去,总要坚强的站起来。永安镇宿营地旁的稻子熟了,田间泛黄的叶丛中,挂满了一串串金黄色的麦穗。驻足稻田边,再回望,一遍遍悠长的回味,仿佛暖流涌遍全身。

    稻田里的秧苗是我们刚从北川县搬过来时插下的,也就是从那时起,便和乡亲们一道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灾后重建之路。转眼间,夏去秋来,这已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穿梭于永安镇与擂鼓镇苏保小学宿营地,路行两旁,乡亲们恢复了往日平静的生活,原先沿路两旁密密麻麻的帐篷群已不见了踪影,街道小区,熙攘的人群笑语欢声,田间地头,到处是一片收割忙碌的景象。

    一路走来,一路回望,想起自己见着的这些,想起那些个催人奋进的事。我想,我们所有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与遇到这样或那样糟糕的烦恼或痛苦,但让我们永远不要在困难面前和暂时的困境中折腰。

    如今,我们仍然奋战在公路抢修抢建中,吃工地餐,住潮湿的帐篷,穿满身泥巴的迷彩服,虽然条件有些艰苦,但心中,总是充满别样的温情。那些悲悯的泪,真诚的话,关切的眼神,感人的举动,无一不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坚守奋战,让灾区人民重拾幸福的一股力量源泉。

    2008年7月22日,我们第一批救灾的队伍奉命回撤。走的那天,相比和那些胸带红花,被群众们敲锣打鼓送走的战友们,我们多少有些不甘心,修建的那条擂禹路只要再给我们一天的时间,我们就能修建到对面的元西村。

    飞翔已成一种思念,谁也不会明白我们为什么义无反顾,更不明白我们匆匆留下遗书。但我们知道在某个夜晚或黎明你一定会感受这些离别辞是怎样的洁净而优美;今生我会永远的记住这个春天,并将它永久的珍藏。

    空荡荡的火车站,我们背着行囊悄悄地登上了返程的列车,一如我们悄悄的来时一样。

    和战友们经历磨难和风险之后,我相信生命的意义,不是索取而是默默地奉献,生命的宝贵使人懂得了奋斗的幸福、成功的喜悦。我相信自有我的信念,尽管有时我们过于天真、幼稚,但我们终究会因为它而有所成就“我会战胜它”的声音总是在我的心中荡漾的话。也许,自私很可耻,若将自私的我堆积起来,那么它势必要倾倒,它给人带来灾祸,而给自己带来堕落,虽然这种堕落充满享受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