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木偶的救赎 » 第五十四章 寻找高冷面庞

第五十四章 寻找高冷面庞

    差不多是在爷爷遇袭的前一个月,也是在请管州吃饭的前半个月,张子浩在一个阴郁的夏日,独自前往临风初中,寻找于令菲。他只有这个机会,或者说只有这仅存的时间。周末是他业余时间最充足的时候,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自己支配时间的时候。他不知道临风初中的作息时间。但是他偶然间听别人说过,临风初中是全滨华唯一一所周六不放假的初中。当其他学校的学生还在享受周末的时候,那里的学生却在奋笔疾书。张子浩敬佩那里,也由衷地为自己感到庆幸。埋藏在心底一年多的执念如今终于到了付诸实践的时候,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属于回忆的胜利。不知道于令菲看到他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他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是,于令菲握住他的双手,热泪盈眶,不肯松开,一边哭泣,一边回首过去。她用她那细长的手指抚摸他的脸颊,嘴里诉说着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意。但张子浩静下心来一想,却发现,这种最好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于令菲是个生性高冷的孤傲女孩,对她来说,最高规格的激动只能是微笑。当她喜悦程度一般时,嘴角会上扬二十度;而喜悦程度强烈时,她的嘴角则会上扬六十度。张子浩觉得,只要于令菲见到他之后,嘴角能上扬六十度,那么就值得庆祝了。不过,有一正必有一反。他不禁开始思考最坏情况。见面之后,于令菲可能会认不出他来。毕竟当时在补课班只度过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况且她又是那样高冷,一心只专注于自己或者学习。这样一来,她就很有可能已经把他遗忘。张子浩突然觉得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其可能性甚至已经超过了嘴角上扬的可能性。他不禁为即将到来的老友重逢捏一把汗。

    不管结果如何,他都不会在意。就算于令菲认不出自己,他也准备平静地提醒她,让她想起一切。他在心里已经盘算好了。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去见于令菲。

    这是个普普通通的周六,天气阴沉。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今天晴空万里,可没想到却驴唇不对马嘴。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蒙古草原曾流传一句话,“天气预报,胡说八道”。这是张子浩在看某本小说时了解到的。他当时寻思,这种情况应该只会出现在原先那个不太发达的年代。在四五十年前,科技欠发达,天气预报自然也就不太准确。但当他一走出家门,看到头上的滚滚浓云时,他不禁觉得,有些话语,无论何时都会应验。他猛然想起昨晚,那是在滨华市市电视台每晚都有的“天气小贴士”节目里,那位看样子二十多岁的年轻播报员脱口而出,“明日晴空万里”。她说这句话时是那样自信,自信到今天如果阴天她就会去死的程度。播完天气,节目还顺带提及了“美食攻略”。这是“天气小贴士”节目的惯例。张子浩每次看到那位二十多岁的女播报员满眼放光地介绍附近的美食时,都会感觉一阵恶心。他不知道一个天气预报节目,为什么要弄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社会飞速发展,可有些东西却在慢慢变得冗杂不堪、毫无意义。心里想着这些,张子浩又会不自然地看向女播报员的脸庞。他突然觉得,此人的真实年龄有待考察。现在的化妆技术,能把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妈弄成二十多岁的靓丽女子。他突然戏谑地想,节目组很有可能是本着省钱的原则,找来这样一位物美价廉的角色。

    走出家门后,将近五百米的路程里,张子浩都在回想着关于“天气小贴士”的一切。这鬼天气严重影响了他的情绪。他只能通过对节目组的不断批判,来缓解心中的压力。虽说即将见到于令菲是令人喜悦的,但在某些角度看,也是压力重重的。他必须调节好心情,才能踏上寻友之路。

    他依靠事先打听好的路线,有条不紊地行走着。临风初中距他家不远不近,途中需要穿过一个车流繁多的交通岗。张子浩已经很久没出来好好走走了。沉迷于学习的他,似乎忘记了家乡的本来面貌。穿行在滨华的大街小巷,他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这种温暖似乎要比即将见到于令菲更让他心旷神怡。他并非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他非常喜欢亲近自然,亲近人文文化。只能说,学习略带残忍地暂时剥夺了他的这些本来特质。他心想,等到中考结束,利用假期,一定要好好出去走一走,好好了解了解自己的故土,自己的家乡。

    走过那个交通岗,迎面而来的是滨华市南湖广场。他隐约记得,小时候,父母带他来过这里。还是孩童的他,蹦蹦跳跳地跟在父母身后。滨华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时常会有一种多风的天气现象。在滨华流传一句话,“滨华一年只刮两场风,一场刮半年。”这句话调皮地说明了滨华多风的这个特点。当然,大多数情况还是小风居多,狂风暴风很少。反正,他是从来没见识过爷爷口中经常提到的山呼海啸的暴风。

    每当微风习习的时候,父母就会带他来广场放风筝。在他残存的记忆里,父亲会一点点展开风筝线,然后抓住一头,匀速奔跑。父亲身材高大,但丝毫不影响他的行动。年幼的他心里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一定要成为像父亲那样身体素质出众的男人。父亲拽着风筝奔跑的时候,他就会跟在后面追,同时像胜利者那样挥舞双手。这个时候,母亲通常会蹲在旁边,一脸微笑地看着爷俩玩耍。张子浩记得母亲有一头瀑布式的黑色长发,非常好看。小的时候,他经常会依偎在母亲怀里,伸手去抓那片黑色头发。人在童年时,记忆和感官是一辈子中印象最深刻的,可以说无法抹去。他永远也忘不了自己的手指触碰到母亲的黑色长发时那种柔滑的触感。那就像是触摸到幸福的感觉。后来听爷爷说,小的时候,他是个爱哭鬼,谁都哄不了。但只要一让他抚摸母亲的头发,他就会瞬间止住哭泣,转而露出“嗤嗤”的笑容。他活了这么大,可以说再也没见过哪个女人的头发比母亲的头发还要好。现在女人的头发,每日都在承受着化学合成的洗发水的侵蚀,发质早就残破不堪。他记得小时候,母亲洗头时,从来不用洗发水。她会做一壶温水,在里面撒上花瓣,最后倒入芦荟枝叶。这就是母亲的天然“洗发水”。洗的时候,她会仔细揉搓,争取不冷落每一根头发。洗完后,她会仔细擦拭,就像在爱抚自己的生命。他还记得母亲哄他的时候,经常会开玩笑似地说:

    “我啊,有两条命,一条,是我的小浩浩,另一条就是我的长头发。”

    “妈妈,哪条对你来说更重要呢?”

    “不告诉你。”

    每当这样的温馨交流结束,母亲都会快速地摸一下张子浩的鼻头。时至今日,他仍然忘不了母亲的和蔼表情和那头黑色长发。而关于他和头发谁更重要的问题,张子浩觉得,自己的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父亲的奔跑成效显著,鲤鱼图案的风筝随风缓缓升空。父亲一边收拢脚步,一边慢慢放线。一阵风吹过,鲤鱼像是被灌注了生命,扶摇直上,直冲云霄。当风筝起飞成功后,张子浩会兴奋地原地蹦跳,拍手叫好。而母亲也会站起身子,抬头仰望那条象征着幸福和希望的红色鲤鱼。

    路过南湖广场的时候,张子浩的心里不断浮现出一家三口的点点滴滴。有些回忆,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展开。对他来说,这里就像一块圣地,满载着过往的一切,常驻在他脑海里。只不过,回忆终究是回忆,不论再怎么怀念,终究是一去不复返的。

    走过南湖广场,再穿过一条林荫小路,便是临风初中了。张子浩离老远就看到了写有“临风中学”字样的墙壁。在学校门口,有许多小卖部和文具店。一旁,还有几辆移动餐车。餐车后面,几个身着白色围裙的男男女女在忙天忙地。他们是些小摊小贩,在贩卖“烤冷面”、“肉串”、“炒饭”等食物。这些路边小吃早就被检测出对身体有害。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论检查力度多大,这些小贩总有办法对付。他们就像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员,机智灵活地应对着接踵而来的危险。张子浩曾品尝过那种名叫“烤冷面”的小吃。吃过后他发现,充其量就是乱炒的一种。刺激着味蕾的,其实就是那些佐料。他觉得,这些小吃就应该早日彻查,予以取缔。但话说回来,都是些劳动人民,不容易,一天天风里来雨里去,就为挣那么几个钱,也情有可原。

    张子浩走到一个装饰得花花绿绿的餐车前,买了一份烤冷面。老板是个年轻小伙子。他一边热情地招呼张子浩,一边像耍杂技般灵活地操作着。他先打开餐车下面的煤气罐开关,然后往热板上浇一滩油,紧接着把现成的面筋均匀地铺在热板上。趁着烤面筋的当儿,他又灵巧地从餐车上方的夹层里拿出两个鸡蛋,用餐刀敲碎,把蛋液和蛋黄洒在面筋上。最后,再洒上葱姜蒜以及各种作料,等待三分钟,一盒香喷喷的烤冷面就做好了。这一系列流程看得张子浩眼花缭乱。餐车小哥的热情态度让他在这该死的阴天里,感受到了一丝难得的温暖。他接过装有食物的餐盒,付了五块钱,道了声谢,转身朝着校门口走去。

    八点多,学生正在上课。学校内一片寂静。张子浩走到门卫室旁边,敲了敲窗玻璃。半晌,一位年过五旬的大叔走出来。

    “找谁?”

    张子浩在家早已准备好了一套说辞。

    “找我妹。家里出事了,我来找她交代点事情。”

    大叔满腹狐疑地上下打量他,片刻,说道:“那行,你在这儿等着,她在哪个班级,我给你叫出来。”

    张子浩急忙摆个手势,露出焦急难耐的样子。

    “来不及了,家里出了急事,我得出趟远门,一会儿的火车,我是来给她送钥匙的,要不然她晚上回家进不去门。真得来不及了,我直接进去找她吧!”

    不待大叔回话,他一个箭步窜进学校,奔向教学楼。大叔本来想追,但想着他刚刚的样子,觉得没什么不对,便叹口气,摇摇头,转身走进了警卫室。

    除了知道于令菲在临风初中后,关于她的信息,张子浩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他徘徊在教学楼走廊里,思考着该从何处下手。整个初三年级组共有二十个班级。要想在这里面找到于令菲并非易事。最笨的方法,就是挨个教室走,挨个教室问。张子浩暂时想不出其它良策,便只能如此做。

    他从初三一班开始,顺次寻找。他首先敲响了初三一班的教室门。

    “老师,我是学生处的,找你们班于令菲同学有事,请她去一趟学生处。”

    班里同学面面相觑,异口同声地说没有于令菲这个人。张子浩假装挠头:

    “哦对不起,我走错班级了。”

    这就是所谓的笨方法。张子浩用这个方法从初三一班一直问到了初三十班,都没有发现于令菲的身影。就在他朝着初三十一班走去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个成熟男性的声音。

    “小子,看你半天了,干啥呢?”

    张子浩不禁暗自叫苦。虽说没回头,但他能猜到,身后的人应该是某位主任或领导。他大脑一阵混乱,不知如何是好。脚步声慢慢朝他逼近。他突然脑袋一活,转身对走过来的男人说道:

    “我们班没粉笔了,老师让我去别的班借。我借了一圈,都没有。”

    说完,不待男人发问,他便转身快步离开。他知道,自己的谎言根本站不住脚,男人肯定会发出一连串问题。如果等他问的时候走,就会有一种逃跑的感觉。现在离开,能显得自然一些。

    见张子浩走开,男人一边喊叫,一边快速跟上。张子浩不敢回头。他像是被红布吸引的公牛,直愣愣地朝前走去。走到楼梯处时,他加快频率,往楼下飞奔。男人跟了下来。张子浩突然发现厕所就在旁边,他一头扎进了男厕所。临风初中的办学条件很优厚,连厕所都是诸如餐厅那样的拉门厕所。张子浩拉开最里面的门,躲了进去。他屏气凝神,不敢出声。他在心里暗自祈祷男人没有看到自己冲进厕所。两分钟过去,没有任何动静,他终于长舒一口气。

    就在他放松戒备,准备开门出去的时候,一个冷静的脚步声突然传来。有人进来了。他蹲下,透过厕所隔间下面的缝隙往外看,发现正是刚才那个男人。

    只见男人从靠着厕所出口的隔间开始,一个一个打开门查看。张子浩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儿。他明白,自己被发现只是时间问题,男人马上就要查看到最里面的这个隔间。

    他知道,如果被发现,自己就会被赶出去。他的心里不禁浮现出了于令菲高冷的面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