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刑警王道之尘封的疑案 » 第十五章 水警取证(二)

第十五章 水警取证(二)

    王道看着裹成一团的衣服,入手很重,衣服被黑色的布条捆绑的很结实,布条的材质是纱类布料。

    王道动手解开几条黑色的布带,里面的物件撑开来是一件红色的纯色女士半袖衫,衣服可能由于被江水浸泡冲刷的时间太长,已经有点褪色了。

    再里面包裹的还有一条白色女士三角内裤、一件白色胸罩和一双黑色女士凉拖。最里面裹着的是一块足球大的有棱有角的石头。

    王道看见那件红色半袖就想起了档案里面,蒋依依遇害当天穿的一身衣服,根据被害人母亲刘丽的回忆,蒋依依4月9日上午回到家时穿的是红色半袖和黑色短裙。

    他拿起捆绑衣服的黑色布条,把它们拼在一起看起来应该就是一条女士的短裙。

    有了这些东西,王道知道凶手的做法是要毁灭证据:

    当天晚上凶手杀死被害人以后,将被害人的纱纺裙子撕开成带子状,又从江边找了一块大石头,把被害人的所有衣物和大石头包裹在一起。

    再用撕成带子的裙子紧紧地捆绑住,确定不会被江水冲散。

    之后,凶手应该是将石头投入江中或者是抱着这团物体下到了江里,然后一直游到离岸边5米左右远的地方,才将石头投入江底。

    王道抬头问水警队员:“这么重的石头,好像扔不出5、6米远吧?”

    那个水警队员说:“如果是力气特别大的人,掌握好技巧倒是也有可能。”

    王道继续问:“那如果是抱着这块石头游泳能游几米?”

    那个水警队员说:“难,一般人抱着这么重的石头下到水里,只靠两只脚游,人一定会随着石头沉入江底,而不得不放手的。”

    王道点点头,若有所思。他现在又多得到了一条线索,那就是凶手是一个双臂很有力量的人。

    这时所有人都围了上来,张玲玲看着这些东西,很快就反应过来这是被害人身上穿的衣服。

    看着她一脸吃惊的表情,王道笑着问:“怎么样,我们回去是不是要受表扬!”

    “你是怎么知道被害人蒋依依的衣服就在江里的啊?”张玲玲明显反应有些迟钝,举着手指一会儿指着那些衣服,一会儿指着王道,比划了好久才说出话来。

    “看档案。”

    王道一边低头研究手里的衣服,一边回答道。

    反复查验以后,王道拿出身上的物证袋,将衣服都分别装好,才开口道:“其实是我看了案卷材料以后,根据凶手的心理推测出来的。”

    张玲玲不解地说道:“案子我比你清楚啊,我怎么没看到档案里面从哪里能看出被害人衣服的抛弃位置啊。”

    王道的目的达到了,心情也出奇的好,笑着回答道:“那好,我问你,凶手杀死被害人的原因是什么?”

    “强奸杀人啊,案件性质早就已经清楚了。”张玲玲不明白他为什么一直在问这个,从来的路上就问过她。

    “所以呀!就是因为你心里面早就已经把案件性质认定为是强奸杀人,所以你站在这个固定思维上,来分析这个凶手,你当然分析不出来。”

    “那不是强奸杀人又是什么?”

    “这个我现在还不好说,不过最可能是出于报复和嫉妒。”

    “报复、嫉妒?”

    “对,而且绝对是积怨已久的深仇大恨。”

    “听你这么说,凶手杀死被害人是有预谋,有目的的?”

    张玲玲努力地去回想这起案件的关键点。

    “那你怎么知道凶手把被害人的衣物投入江里,他最有可能带回车里,然后拿回去烧毁或是藏起来啊?”

    王道说:“有这种可能,所以我在来的路上才会说,我们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排除我的推断。而现在这个目的达到了。”

    张玲玲着急地问:“你的推断到底是什么啊?你还没说呢!”

    王道想自己的推断既然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他也不好意思和一个女生,还有一帮老爷们儿,在这儿分享自己有关性窒息的推断了。

    就当王道想怎么搪塞过去的时候,张强一个电话打了过来,算是帮了他一个大忙。

    电话里,王道向张强汇报了刚刚取得的战果。

    当张强得知,被害人的衣物已经找到时,就让王道他们赶紧回局里。

    现在还不能确定这些衣服就是被害人的,所以要从衣物上面找残留的可以提取到被害人的DNA的检材,拿到鉴定结论才能坐实这个证据。

    张强自己则立马给警员打电话,让他们通知刘丽和蒋依依的室友、老师第二天上午过来辨认衣服。他怕衣服在江水里泡的时间太长,上面已经提取不到检材。

    王道谢过了赶来的清江县水警大队的警员们,和张玲玲驱车赶回了林都市。

    由于路上堵车又是近四个小时后,车子才开回市公安局。两人在局旁边的小店里随便吃了碗面,就回去向张强汇报了具体的取证过程。

    听王道说完,张强对于他是怎么知道被害人衣服就被抛弃在江里的也感到很疑惑。

    他问道:“唉,王道啊,你说你是从档案里面分析出来的,你也说说,你是怎么分析出来的。”

    王道也知道今天要是不能说出个大概来,张强还会没完没了地问他,他最清楚自己的这个师兄是个什么性格。

    看了看张强和张玲玲,他说:“其实看过验尸报告和案件简介以后,我就对这个案子的案件性质产生了质疑。”

    看两个人很迷惑的眼神,王道接着说:“我在林都市上学的时候出去玩儿,曾经在晚上到过江边。

    那个时候正好也是4月份,那一天晚上我只在江边站了一会儿,就赶紧离开了,虽然我提前准备了花露水喷在身上,但就是那几分钟,还是让我身上叮了好几个包。

    自那以后我就知道这个月份的林都市江边的晚上,会有很多蚊子,即使喷再多的花露水在身上也没用的。

    这一点前段时间师兄你去江边整理思路的时候应该也发现了。”

    王道说到这儿,看了一眼张强。

    “确实,那天晚上我提前没有准备,不知道那里会有那么多蚊子,所以在江边只能不停地走,站着的时候,手也是不停地往身上拍,驱赶蚊子。

    等我回到车上的时候,身上已经被咬的都是包了。”对于那晚上的遭遇,张强也是记忆犹新。

    王道一双有神的眼睛笑了笑,继续说道“这就是了,如果按照强奸杀人的说法,那么凶手对被害人施暴的地点就绝对不会是江边。

    原因很简单,根据您之前的推测,凶手与被害人不论是自愿还是被挟持,都应该是驱车从小路前往的案发现场。

    那么凶手下车以后发现江边有那么多蚊子,根本站都站不住,他又怎么能享受得了强奸带给他的快感呢,恐怕还没开始就要阳痿了。他完全可以带着被害人回到车上,在车上做他想做的事。”

    “对呀!他是开车去的,发现有蚊子他肯定会回到车上再强奸被害人。难道是我们现场勘查错误了,案发现场不是江边?”张玲玲紧张地说。

    王道看着张玲玲明显紧绷起来的脸,说道:“现场勘查没有错,我看了现场勘查的报告、图片和笔录,再根据尸检报告上面记载的被害人尸体上的伤痕,可以确定被害人被强奸和杀害的现场都是在江边那处位置。”

    张玲玲迷惑地说:“那为什么凶手有车不回,非要再江边施暴呢?难道凶手有自虐倾向?”

    “问题就出在这儿!其实一开始我并不确定,我在那天去清江县的路上,还和你说有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情况。但是关于这种情况的推测,在被害人衣服打捞起来的那一刻就不成立了。”

    王道随后就把自己推测的,关于被害人蒋依依,死于性窒息的可能性说给了两个人。

    张强听了也点头赞同,他曾经也经办过类似的性窒息案件,只是这种案件一般很少发生,所以他当时并没有往这方面想。

    王道继续说:“而凶手之所以把施暴地点选在江边,是因为出于杀害被害人的目的,有预谋地带着被害人去的那里。

    也就是说凶手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强奸被害人,强奸只是凶手摧毁被害人意志的一种手段。”

    “我猜想凶手之所以把作案现场定在江边,应该是出于某种目的,而这种目的我们现在还无法得知。

    也或许凶手就是想要利用江边空旷、荒凉的自然环境,增加被害人心里的恐惧感;

    是为了让江边的石块、砂砾、蚊叮、虫咬给被害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是为了让被害人在陌生的环境里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恐惧。凶手是想让被害人在绝望、恐惧、痛哭中死去。”王道分析着说。

    王道的推测虽然也合理,但是却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支持,显得有些立不住脚。

    张强和张玲玲一时都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

    短暂地沉默以后,张强说:“那你认为凶手强奸杀害被害人的原因是什么?”

    王道说:“这不是一起普通的强奸杀人案,从凶手特意针对被害人的手法来看,最有可能的是报复杀人和情杀。

    之所以暂时还不能排除情杀,是因为凶手的整个作案过程,让我能联想到的就是深深的仇恨。

    这种仇恨有可能是蒋依依做了什么背叛对方的事情,所谓爱之深,恨之切。

    而且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晚上蒋依依会和一个男人去江边。”

    “也就是说从作案地点的选择上已经可以确定,凶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杀死被害人,而且是以及其变态、残忍的手段杀死她。”张玲玲忍不住说。

    “没错,而且从凶手选择行凶地点、凶器、处理现场、毁灭证据等几个方面分析,这个凶手是一个有头脑、极度冷静、自信的人。”

    张玲玲不解地问:“那这和你怎么发现的被害人的衣物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