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动物聊斋 » 李白和猴子酒10

李白和猴子酒10

    猴群跑远后,猛地回头一看,见怪兽已经追上来了,于是赶紧掉头,逃得更快了,无论猴王多么着急,怎么叫也叫不住。

    如此一来,猴群在前面跑,怪物模样的猴王穷追不舍,很快就离开了万年寺附近的地盘。

    再后来,为了逃避后面的“凶神恶煞”,猴群便以家庭为单位,分散开来,从各个方向逃跑,最后融入其它猴群,再也回不来了。

    一群僧人见状,才知道赵蕤的真正目的,于是全都跑出来,站在山顶看了眼前这出好戏,开始哈哈大笑。

    这天下午,李白带着一群僧人,来到猴子酿酒的山洞,准备用石头将洞封起来。当他们爬上悬崖,发现脾气暴躁的猴王,见好喝的樱桃酒和猕猴桃酒全被偷走了,气得将地上的陶罐全打破了。

    山洞里,弥漫着浓郁的酒味,地面全是破碎的陶片,上面流溢着黏稠的果酒,其间夹杂着果核、果皮和变质的野果。

    为了不让其它大青猴,进山洞再酿猴子酒,他们搬来石头,费了好大的劲,才将洞口封死。

    至于那七只单身猴,赵蕤让僧人选出一只最强壮的,然后如法炮制。结果六只大公猴在前面逃,一只浑身是墨,头上长着大花脸的在后面追,很快就跑远了。

    这两支猴群,再也没有出现过,万年寺附近的山林,很快就被另一支猴群占领了。

    寺庙不方便饮酒,师生两人只得辞别住持和广浚,跟着猎人下山,在猎人家里痛痛快快喝了一整晚酒,次日才离去。

    第二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即将辞亲远游,来向老师和师娘辞行,作为《长短经》的作者,赵蕤毕竟洞明世事,便反复叮嘱了李白几件事:“你的诗清新俊逸,自由不羁,让人耳目一新,很容易被大家接受,这是长处。”

    “文章靠灵感,是感性的东西,需要先天性的资质,在这方面,你无疑是具有天赋的。

    “可是,人更多的时候,特别是想混迹官场,更需要理性的东西,意思是要克制,要冷静和灵活地处理各种人和事,你在这方面,又实在太欠缺了。

    “还记得峨眉山的大青猴吧,你连它们都对付不了,而在这人世间,更多的是沐猴而冠之人,远比泼猴难对付,一定要小心谨慎,低调行事。

    “当然,你还年轻,没勘透人事,暂时不具备深沉厚重的品性,也是可以理解的,希望通过远游历练,甚至是到处碰壁,从而汲取教训,这也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最后,我得说你,酒瘾简直太大了!适量饮酒,可怡情逸兴,对写作也有帮助;酒杯虽小害死人,过度沉溺于酒,会像峨眉山贪恋果酒的大青猴一样,让人抛弃远离你,从而耽误正事,毁了前程!这一点,希望谨记!”

    几天后,李白乘船离开四川时,见峨眉山上挂着一勾残月,不禁想起了住持、广浚和猎人,于是写下了《峨眉山月歌》,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可惜的是,至情至性的李白没有理会老师的深意,离开四川后,因落拓失意,只得借酒销愁,更是无法放下浊酒杯。

    不管怎么样,一生不称意的大诗人李白,对其个人而言,确实是非常不幸的;可文章是身后事,他的不幸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又是一件幸事,他那些立意高远,奔放雄豪的诗篇,像波澜壮阔的长江水,从唐朝一路汪洋恣肆而下,流传到今天,还将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