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要当太子! » 第15章 踪迹

第15章 踪迹

    李愔带人骑马赶到刺史府,走进前堂后,见刘程远和唐俭都已等着,旁边站着一名宦官装扮的内侍,想来便是传旨的人。

    “奴婢见过殿下。”内侍朝李愔躬身行礼。

    李愔微微颔首,说道:“免礼。”

    “既然殿下已经到了。”唐俭走到前堂中央,对内侍说道:“何内侍,你宣旨吧。”

    “那好。”内侍点点头,从身后的小宦官手中接过一道卷轴。

    “门下:蜀王李愔、莒国公唐俭……”

    随着内侍抑扬顿挫地宣读,李愔虽然不太理解文绉绉的四言雅句,但好歹能听明白这封诏书的意思。

    简而言之,就是岐州疫病事关长安,乃至整个关中的安危,他和唐俭必须将疫病控制在岐州境内。

    此外,长安已经派遣医者赶赴岐州,一同送来的还有大批草药,以及十万石粮食。

    “臣等谨遵陛下圣谕。”李愔等人齐声答道。

    内侍将圣旨交给李愔,“诸位大人,既然旨意已送达,奴婢就先退下了。”

    “你且去罢。”李愔点头应道。

    等内侍带人离开后,李愔把圣旨递给刘程远,顺便问道:“刘刺史,岐州赈济之事现在进行的如何?”

    “回殿下,目前大水已经退去,陈仓、虢县、郿县的地方官吏一边施粥赈济,一边组织灾民们重建居所,有了长安运来的这十万石粮食,可保一个月无忧。”

    “此外,殿下提出的防控疫病之法,臣已派人告知三县长官,目前三县境内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疫病。”

    “依臣看,再过一个月左右,岐州的局势便可安定下来。”他停顿一下,又对李愔和唐俭说道:“岐州能有眼下的局面,皆赖殿下和莒国公之力。”

    他对李愔的奉承乃是出自真心,毕竟李愔确实救治了许多疫病患者,才没让局势恶化。

    至于每日怠于政事,毫不作为的唐俭,他所说的话不过是客套而已。

    李愔笑了笑,看向唐俭,问道:“莒国公,既然赈济之事已经完成大半,我们是否该写封奏疏向父皇禀报一声?”

    唐俭睁开半闭的双眼,说道:“臣无异议。”

    年过半百,封爵国公之位,他在仕途上并没有什么野心,反而只想过清闲日子。

    这次出使岐州,完全是君命难违,因此,他根本不在意李愔和刘程远如何看待自己。

    等唐俭同意后,依旧由刘程远起草奏疏,三人一同署名后,由内侍捎回政事堂。

    忙完这些事,李愔继续回军营善后,尽全力救治每一个病患。

    …………

    夜晚,太极宫。

    灯火照耀下,李世民看着案几上放着两份奏报,眉头微蹙。

    这两份奏报,一份是李愔三人的联名奏疏,另一份密奏则是出自百骑司之手。

    前者不过是普通的奏报,看不出多少东西,后者却是极为详细,几乎把李愔在岐州的所有举动都记录在册。

    “蜀王殿下言,有隐世高人传授奇术,故而通晓医理……”

    看着这段文字,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深意,“隐世奇人?”

    刚才他还在诧异,向来不学无术的李愔,居然会懂疫病防治之法,甚至还治愈了许多病患。

    现在看来,他果然没有猜错,李愔背后的确有人指点,只是不知道这位高人究竟适合来历,用意何在?

    他轻轻敲着案几,沉思半晌,说道:“朕给你十天时间,把一切都查清楚。”

    “喏。”李君羡拱手应道。

    而后,他犹豫片刻,又说道:“陛下,臣近日接到密报,在江南一带疑似发现郑元业的踪迹。”

    “哦。”李世民先是意外,而后又略带轻蔑地说道:“从武德九年起,他藏了足足十一年,现在终于舍得出窝了。”

    稍后,他面色严肃地叮嘱道:“郑元业蛰伏多年,必定有所图谋,朕许你便宜决断之权,一旦发现郑元业及其部下,可直接缉拿,生死不论。”

    李君羡也知道事关重大,当即应道:“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早日擒获逆贼。”

    等李君羡离开后,李世民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天边明亮的弯月,思绪繁杂。

    武德九年,李建成死后,东宫麾下的长林军分崩离析,各将领或死、或降。

    唯有一人顺利逃出长安,自此销声匿迹,这人便是太子妃郑观音之兄,长林军校尉郑元业。

    按理说,郑元业不过是一个校尉,根本不足以令李世民忌惮,可郑元业这个校尉却并不简单。

    这一切的缘故,都要从晋阳起兵前说起,李渊任太原留守时,为了联络关中世家和刺探消息,便让刘文静组建了一个暗探部门。

    李渊登基称帝后,为了打压势力日渐强盛的李世民,便借故处死与李世民交好的刘文静,同时将这个暗探部门交给李建成。

    后来,李建成将之交给妻兄郑元业掌管,因为驻地位于朱雀门附近,这个暗探部门也便有了一个正式名称——朱雀台。

    李建成死后,郑元业带人焚毁朱雀台,而后亡命江湖,不知所踪。

    过去的十一年里,李世民数次派百骑司暗中查找,却一无所获。

    想到这里,李世民眼中透出一丝忧虑,郑元业突然露出踪迹,应该是已经做好了为李建成复仇的准备。

    一阵晚风突然从窗口涌入,让他感受到了轻微的凉意。

    他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看来,又一场风雨在所难免。

    “皓月渐圆,赵淳,离中秋佳节还有几日?”

    “回大家。”赵淳躬身答道:“还有七日。”

    李世民略一思索,便说道:“岐州巡察之事就此作罢,命蜀王回京,与民同乐。”

    他对李愔的试探已经有了眉目,没必要让李愔继续留在岐州。

    接下来,他需要把李愔召回长安,放在身边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自己这个儿子到底想干什么。

    “喏。”赵淳很识趣,没问唐俭是否也跟着回京。

    …………

    驿马连夜出发,次日清晨便抵达雍县。

    李愔从驿卒手里接过敕书后,接连看了两三遍,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当初让他来岐州历练,现在又突然让他回京,还说是要回京过中秋节,他没看懂自家老爹想做什么。

    敕书里没提及唐俭,他倒是能猜到原因——自家老爹这是对唐俭表达不满。

    蜀王回京过节,莒国公唐俭留在岐州赏月,用意非常明显。

    不过回京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

    他抬头看向杨道整,“言正,去把刘仁轨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