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从保卫村庄开始 » 第三十四章:林姨

第三十四章:林姨

    这次要缝制的衣服,每人两套,还要留点备用,总共要制作个两百套。

    还要制作被套等床上配套用品,量不是很大,但也不小,短时间内要完成,人少了还不行。

    这不,就来找老村长啦!想让老村长帮忙组织一些人或者推荐一下,看看谁能解决。

    老村长就要王泽去找林姨帮忙。

    王泽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个端庄、典雅的中年妇女。

    林姨原名林芝,是外地来的,是说家里男人没了,带着女儿出来逃难,几经辗转,来到了村子,村长见这孤儿寡母的也是可怜,人也本分,就让其留了下来。

    来新安里有四、五年了吧!林姨现在也有快四十岁了,当初那个九岁、还是十岁的小女孩现在也长大了吧。

    这几年王泽原身在村子里待的时间也不多,没见过那个小女孩几面,这次回来也一直在忙保卫队的事情,没见到过林姨母女。

    脑海中林姨的形象还是很清晰的,那个小女孩就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那小女孩叫陈晓敏,记忆中个子不高,有点干瘦干瘦的。

    在记忆中林姨是个有本事的人,织布、绣花之类的技艺是比较擅长的,关键的是林姨精通文墨。

    相当初,村长同意林姨在新安里安家,一个原因就是林姨精通文墨。

    想当初村子里的条件没有现在糟糕,那时候村里的学堂都还开着,当然这个学堂也只是进行初级启蒙而已,认识常用的字,学习简单的算数,满足生活中的需求。

    其实这个时代,民间的识字率还是算可以的,吊打其他封建朝代。

    明代建国以来就比较注重对孩童的教育问题,官学与私学都非常盛行,统治者允许私人兴办教育机构,也大力发展官学。

    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人们对从政‘入魔’一般的向往,都推动着教育的发展。

    还诞生一个以前没有的事物--社学,社学的诞生,主要目的是让基层百姓家的孩子也能读书,这个不分贵贱。

    因为是在朝廷干预下诞生的,所以朝廷会一直关注,而且是类似于后世的公益教育机构,不收学员的学费,所以最底层的百姓子弟都可以来进行学习。

    虽然是朝廷的倡导,但是运营状态全靠民间捐助,很难得到有力的发展,所以是明朝所有私塾模式中最不稳定的办学形式。

    当然新安里也有社学的存在。

    只有由于新安里也没什么钱,社学的发展也不稳定,一直都是断断续续的,而且教的知识也很浅显,识字启蒙与算数启蒙。

    这两年情况愈发的不好,社学也就是村里的学堂也没办了,位置就在现在保卫队基地这里,原来学堂就成了现在保卫队的会议室了。

    ......

    想当初林姨在村子里安顿下来,做的第一份生计,还是在学堂里面教孩子们启蒙呢!

    新安里,地处大山腹地,条件不好,地方也偏僻,学堂里,在林姨之前的一个老先生因为年纪大了,请辞回家了。

    因待遇或者其他问题,一直没有找到新的人来代替,学堂就没了先生,林姨来到村子过后,因为较为精通文墨就在学堂教孩子们启蒙。

    村里的学堂嘛,主要是教教孩子认认字、识识数,能够应付在日常生活所需,会算个小账、读个公告就可以了。

    村里没钱,学堂先生的待遇很低,实在找不到教书先生,所以一介女子来当教书先生这样的事情,没什么太大的风浪就过去了。

    林姨母女也就这样安顿下来了,开始了在学堂里面的教习生涯,为孩童启蒙,村里的学堂嘛,在这上学与其他学堂不一样,不用交束脩。

    教习是领工钱的,村子穷,工钱也就不高,林姨在闲暇之余就织点布,绣点花补贴家用。

    当初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王泽原身还在村子里,对于这些事情还是了解的,只是在着不久后王泽就去了千户所了。

    对于后面的事情就不知道了,林姨在女红上面有一定建树,但她一个人也做不了这么多啊,王泽想不明白,就问村长林姨为什么能解决问题。

    村长告诉王泽,大家见林姨织布、绣花的手艺不错,想着女孩子有一门手艺在身,更好说婆家,而且林姨家里就母女两人,很多家里在农忙过后就把女孩子送来学习织布、绣花。

    林姨女儿,也就是陈晓敏,初来村里与大家都不熟悉,一天都闷在家里,周围的女孩子来学习手艺的时候,对于有玩伴的事情可高兴了,在学手艺之余,也带着大家除了玩之外,也识字,算账,认识了一票小姐妹。

    算是村里女孩子之中的风云人物了。

    后来天灾人祸,村里的情况不是很好,学堂就停了,之后林姨就凭借着一手上好的女红赚钱,解决生计,养活女儿。

    而且不光自己赚钱,还带着村里其他大姑娘、小媳妇一起织布,做女红赚钱。

    林姨这几年一直带着村里的妇人一起赚钱,有不错的威望,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之前安置土匪窝里面就会来的女子,村长就是请林姨帮忙的。

    林姨在开导这些女子的同时,也在教授他们织布的技能。

    ......

    听村长说完情况,王泽也明白了,目前衣服与被套的问题,林姨就能解决,虽然不是唯一的办法,但目前最好的方案就是找林姨帮忙了。

    王泽心中高兴,脸上带着笑容,点着头道:

    “村长,这批衣服、被套,我不打算让大家无偿帮忙了,这两次采购物资购买到了数量足够棉花了。

    最开始买了一批棉花,后来保卫队扩大规模了,成员变多了,棉花就不够用了,去县城又买了一批棉花。

    需要加工的数量不少,保卫队会出加工费用的。”

    老村长点了点头:“这样也好,现在保卫队有资金了,林先生(之前林姨做过学堂的先生,现在很多人还是称呼林姨为林先生)带着村里的妇人做,能给村民带来点收入。

    带着那些女子做也很好,能给那些女子一个养活自己的生计,只要她们有活干,就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不会想些七七八八的。”

    王泽点点头:“那村长,我去找林姨了。”

    村长看着王泽微笑的点头:“恩,去吧,林先生这个时候应该在那些女子那里,这段时间她都在那边。”

    王泽向老村长告辞过后就去找林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