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异人奇谈录 » 12,一事一答案

12,一事一答案

    为表谢意,我每桌有喝酒的台都敬了一杯酒,然后回到我跟‘M生’的桌子。

    刚坐下不久,离我们不远处的一桌走来了一个小男孩,约莫十岁左右,手里拿着一杯酒,走了几步回头看看他走来的桌子上的一男一女应该是父母,他们在示意小男孩勇敢点,走到我们这桌。小男孩一边走一遍若有所思,当他走到我们台边我确定是过来打招呼敬酒后我开口:“小朋友过来吧,是不是要跟这位外国的伯伯打招呼啊?”

    他腼腆地点点头还是鼓起勇气地说出了句:“HELLO.”

    “你是打算敬我们酒吗?”我问他,此时我还沉浸在刚才的兴奋中。小男孩点点头。我看看他的父母他们也热情地朝我点点头。

    我问他:“老师有没教叔叔伯伯用英语怎么说?”

    “Uncle.”

    “那你就说Uncle,cheers!!”我拿起酒杯示范着,同时也转向‘M生’,没想到此时他看着我们,但是脸色特别难看,甚至比平时喝多时候脸还红,而且一脸不解的看着我。

    我低声问他:“What’swrong?”

    他激动地有点说不出话的感觉然后有点结巴地问我:“Why?Whyisheallowedtodrink?Hejustachild.”(为什么?为什么允许他喝酒,他只是个小孩)。

    其实之前也经常有人看M生是外国人,会热情地过来敬酒,甚至有的用半生不熟的中英混搭语跟他搭讪他都是热情地回应,但是他今天怎么反应这么大,而且迟迟没有拿起面前的酒杯。

    这时候小男孩若若地说了句:“Uncle,cheers.”然后呆呆地站着在等待回应,此时我有点不知所措。

    M生继续义正言辞地质问我:“为什么你们可以卖酒给小孩子?这是违法的?未成年是不能喝酒的。难道你们中国没有这条法律吗?”

    我恍然大悟,说实在话在中国我们虽然有不能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的明确禁令,我们似乎除了在销售环节限制,但是日常中我们父母在实际控制未成年不能喝酒上我们往往是不注意的,甚至有的大人为了好玩会让小孩试着喝一点酒,甚至有的大言不惭地说酒量要从小培养起。特别在一些农村地区,有喜宴的时候逗小孩喝酒经常是宴席节目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法律意识淡薄所致,或者偏见地理解‘法不入家门’,在外头是有说过未成年喝酒违法,但是到了家里,我们小时候没少受家长们叫我们‘试喝一小口’的祸害,甚至小小年纪喝醉的都有。但如果你跑过去质疑人家,可能人家直接怼你:“关你屁事,这是我的家事。”

    ‘家’与‘法’还真的有点距离。

    但是此时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简单把我所想到这些用英语跟M生解释,而且不远处小男孩的父母还在热切的期盼他们的儿子今晚优异的表现能得到这位外国朋友的回应。

    我只能说:“很抱歉,但是现在很难跟你解释,你看他跟着父母来的,我们并没有销售酒水给他这个未成年孩子,但是你的担忧以后我们一定会注意。不过此时这个小男孩鼓起很大的勇气才敢过来跟你打招呼,所以请你回应一下他作为鼓励吧,我不会让他把酒杯中的酒喝完的。”

    “如果他鼓起勇气过来打招呼我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但是现在是喝酒,是违法的,我不能让我的行为去鼓励他做这种违法的事。”

    小男孩还是睁着大大的眼睛,乖乖地高抬着杯子在等待M生的回应。

    “Michael,我知道你的原则,但是中国的国情跟美国确实还有一些不同,我希望你暂时放一放,但是别让一个小孩子尴尬地站着。放松一点!”

    他本来还想跟我争论,但是也看了看小男孩水灵灵带着期待眼神的大眼睛还是于心不忍地拿起杯子跟小男孩手中的杯子碰了一下,但是口中还是喋喋不休地念叨“F**k,ridiculous,whatthehellamIdoing?”

    我跟小男孩说:“他不让你喝太多酒,你意思下抿一口就好哦。”

    小男孩开开心心地回到自己的座位,父母对他的勇敢表达给出了十分地肯定,笑得特别开心,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却不知道我们的美国朋友心里是何等的不痛快,所以有时候语言的隔阂未必全是坏事。

    常常你所以为的事情,并非真如你所以为的那样。

    M生生着闷气地把酒一饮而下,我还得想着怎么跟他解释。其实有时候我们觉得很合理的事在别人看来确实完全不合理的,但是似乎我们以前的道德偏见总是把我们引导出正确的法规法轨,我们太过相信人性,而人性却往往导致误判。欧美法系国家的人他们活得简单点,法律就是法律,法律就是不可侵犯不可违背的,这往往成了我们跟他们最大也是最后的隔阂。但是我们也必须反思,也许有时候我们的合理并非合乎法理,只是我们自以为的合乎‘偏理’而已。

    我再敬他一杯酒对他说:“别生气了我的朋友,这也许就是我们的文化区别,你知道我酒量为什么好吗?我4,5岁我爸爸就拿筷子蘸啤酒给我喝,我跟他这么大的时候可以喝一瓶,你难道会因为这个怪罪我的爸爸吗?”

    “如果那时候我在场我会阻止他,跟他说这样是违法的,法律就是法律。”

    “是啊,法律就是法律,但是在我们国家有的法律有执法机关时时刻刻在监控着,那些就没人敢违法,但是作为未成年人不得饮酒的法律,这个需要自我还有监护人自发监督的可能就实行得没那么好,可能需要时间吧。但是另一方面,你可以找任何一家超市或者小士多,他们是会严格执行这条法律的。”

    他也提杯敬我酒,对我说:“不好意思,可能刚刚我太敏感了,这也许是国与国之间的不同。你看看他的父母还非常高兴非常自豪他儿子的这种行为,但是在我看来他们这是在做不好的示范。”

    “放松点吧,确实看问题每个人看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你看到的是违法的不良教育,但是在中国为什么英语还是很多人学不好,就是他们不敢走过去跟你开口说,这个小男孩今晚鼓起勇气过来跟你开口说了最简单的两句英语,这在他未来学习外语有很大的鼓励作用,你也得看看这有利的一面。他父母的高兴可能就是在自豪他开口跟你面对面交流,你知道吗?也许现在有很多大学生过了英语四级,六级他们到了你的面前也还是扭扭捏捏开不了口的。”

    “谢谢你的解释,但是像这样的违法行为你们这里真的没人管吗?”

    “管,这个要怎么管?像今晚这样,他跟他父母进来消费,我们这里并非只卖酒,所以他们可能叫了酒也叫了饮料,但是喝着喝着父母让他喝一杯,这在中国于情于理我们都不能去管的。甚至比如说你到我家做客,我们在喝酒,然后我的孩子好奇地也倒一杯啤酒敬你,难道你总之这么残忍地拒绝吗?”

    “我还是会拒绝,没有拒绝就是我的错了。第一是违法,第二小孩子还在发育,酒精是会伤害大脑发育的,也许你们认为一点点可能伤害不大,但是一点点的伤害,日积月累也会影响到他日后的智力,大脑功能,这是完全违背健康教育的。我拒绝但是我相信我也可以说服你们。”

    “其实你说的很好,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老祖宗的忠告为什么我们就常常忘了呢?我对我刚刚的行为感到后悔而且地跟你道歉,我不知所谓的‘善意’让你我都违背了原则还有违反了法律,对不起!”

    “别难过,你有这么快的觉悟我替你开心,我也理解你的难处,毕竟客人到你这里消费是来寻求开心,如果你贸然过去说教可能会让他们不开心,也会影响到生意。”

    “我感谢你为我考虑,但是现在我认为还是坚持原则坚守法律好一点,如果每个公民都能一点一滴做好,那我们国家离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也就近了。”

    “那我们干一杯,敬法治社会!”M生开心了许多,刚刚我实在也是“己所欲,施与人”。

    一打酒喝完M生也向我道别,二三十个小时的车马劳顿确实辛苦,他回去后我也就投入工作没有再喝酒,但是脑子里这个事一直挥之不去,哪怕到了现在,事情过去这么久我一想起这个事也还是带着愧疚。

    我不禁反思,我们世世代代教下来的人情世故真的有必要吗?我们的应酬哲学真的有用吗?其实有时候我们把一件事想得太复杂到最后害的还是自己,有时候简简单单,坦坦荡荡其实很好。

    一件事,一条途径,一个答案,才是最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