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逆宋 » 第十章 立嫡风波

第十章 立嫡风波

    这是李嘉瑞第一次得知那个李嘉瑞的身世,竟然是一个重臣的外甥,真是出乎意料。

    不过,这也正常,要不然的话,他哪会来八大世家盘踞的庆符县。

    庆符县为八大世家盘踞,到庆符县当县令,无异于趟龙潭虎穴,是他自己要来,还是被人逼着来,借刀杀他?趁机陷害吴潜?

    具体的原因,李嘉瑞无从得知,然可以猜测,或许兼而有之。

    那个李嘉瑞不直接来庆符县,而是去了战乱不休的成都平原,很可能是打探情报,了解四川军情,报告给吴潜,便于换掉余晦,挽救四川情势,这倒是一个敢于任事的好汉子。

    只可惜,命不长,被姚世安给弄死了。

    既然有此机会,当然是要多打探一些有关吴潜的消息了,方便自己决断,李嘉瑞趁机:“我不是不知,只是我难以理解,我舅为何要在举世皆醉的时候独醒,去冒犯官家。”

    为了扮演好假县令的身份,竟然不再称赵昀之名,而是叫起了‘官家’。

    好在,钱江二人早就大醉了,也没有发现这两者的变化。

    钱元熙不乏赞赏:“朝中大臣只顾着争权夺利,唯有吴潜肝胆忠心,我们虽然骂他为‘奸相’,其实心里还是挺佩服他的。他是一员能臣,文武双全,既通兵道,又精于政道,早早就入朝为相了,只可惜啊,他是骨梗之人,因而得罪了官家,被官家罢相。”

    李嘉瑞好生失望,还以为吴潜是当朝宰执,可以借势,原来不过是前宰执罢了,想要借势难啊。更不用说,他还得罪了赵昀。

    李嘉瑞为了避免因为信息少而露馅,委婉的打探起来:“可恨啊,朝中尽多奸臣,容不下我舅这个大忠臣。”

    江河摇头:“官家也有容人之量,当吴潜入朝为相时,官家挺器重他,想要委以重任。然,吴潜参与了禁忌之事,妄图改变官家意思,不立赵禥为太子,而立宗室子弟中贤者为太子,因而为官家不喜,罢了他的宰执。”

    赵昀无后,立亲侄子为太子是理所当然,哪有不立亲侄子而立宗室子弟的道理,李嘉瑞理解不能:“我舅这是犯浑了,固执。”

    江河重重颔首:“可不是嘛。要是吴潜当年能有李相公这般眼光,相位稳若泰山。”

    钱元熙却是摇头:“吴相公这是赤胆忠心,敢于犯颜直谏。谁不知赵禥是个傻子,才智不如十岁童子,立他为太子,遗祸无穷。”

    赵禥是傻子?李嘉瑞跟听天书似的,不敢相信,委婉的打探:“你们切莫瞎说,天下谁不知赵禥英明神武,洞察烛照万里。”

    “哈哈。”

    “哈哈。”

    钱江二人酒醉之后,也没有了顾忌,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笑出来了,弯下腰,抱着肚子叫疼。

    “真是傻子?”李嘉瑞历史知识有限,不知道南宋的亡国之君宋度宗就是一个傻子的奇葩皇帝,他的智商还不如十岁小屁孩。

    好不容易忍着笑意,钱元熙指点着李嘉瑞,神秘兮兮:“李相公,看在这顿酒吃得痛快的份上,我给你说一段秘辛。”

    李嘉瑞的耳朵竖起来了。

    钱元熙接着道:“官家之弟荣王之妻来自李氏,人美但善妒,不许荣王亲近别的女人。然而,李氏肚子不争气,就是怀不上,荣王就背着她与李氏的陪嫁女婢黄氏好上了,就怀上了。李氏知晓后,勃然大怒,令人给黄氏喝了堕胎药,然赵禥命大,并没有给药掉。然,也因此在胎中就落下病根,成了傻子,才智比不过十岁童子。”

    江河接过话头,一脸嘲笑:“更有一样,赵禥四肢软弱无力,走路都要人扶着。”

    这就是南宋的亡国之君宋度宗,不仅弱智,还残疾加三级。

    李嘉瑞眼珠子快瞪掉了:“如此之人,岂能为君?我舅反对没错。”

    钱元熙颔首:“可不是嘛。这种道理,谁看不明白?是个人都能看明白,然官家虽是太祖之后,但出身和平民无异,与宗室更没有任何干系,因而官家不想立宗室子弟为太子,只想立赵祺为太子。当然,要是能再生一个,那就立自己的亲子为太子。”

    李嘉瑞眼珠子一转:“想来朝中赞成的人很多吧。”

    江河右手大拇指一竖,赞赏:“李相公说得对,谁不知晓于国于民来说,立赵禥这个傻子当太子遗害无穷。然,于个人来说,立赵祺这个傻子为太子,当皇帝,好操控,谁不赞成?”

    李嘉瑞笑骂一句:“朝中尽是奸臣。”

    钱元熙右手在桌上重重一拍:“可不是嘛。”

    江河叹息一声,不乏敬重:“除了吴潜吴相公。”

    李嘉瑞认清形势了,吴潜虽然是一员能臣,但他犯了众怒,更不为赵昀所喜,他没什么前途,自己借不了势。又有些担心,史俊要吴潜推动换帅,让余晦滚蛋这事,估计不会成功。

    看来,四川的事情,还是得靠四川人,有些事情得加快了,不容拖延。

    连这种极密之事,钱江二人都给李嘉瑞说了,可见这顿酒席有多成功了。

    刘莲在屏风后面听得真切,也是震惊无已,暗赞李嘉瑞这顿酒席盛过酷刑无数。

    连这种极密之事,钱江二人都说了,二人自认为和李嘉瑞的关系更近一步。

    江河直言:“李相公一到庆符县就大开杀戒,抓了赵齐张庆史元卿三人,不知何故如此?”

    当然是连根拔起,要不是意外得知他们有大宗货物即将到来,早就砍了他们。

    李嘉瑞一脸愤慨,右手重重在桌上一拍:“谁叫他们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刚到庆符县,赵齐好大的狗胆,竟敢抢我,你说我会放过他么?史元卿这狗贼,竟敢叫我滚过去叩安,他不倒霉谁倒霉?”

    原来如此,江河放心不少:“那谢孟余三家呢?”

    李嘉瑞冷笑:“敲打敲打,要他们莫再与我为敌就行。”

    江河问出最关心的问题:“不知李相公对与大理通商这事如何看?”

    狗屁通商,那是走私。

    你真是好人啊,我盼着他们去大理通商,帮我赚钱,那就借你的口传达我的意思。

    李嘉瑞一脸激赏:“通商周流货赂,有百利而无一害,我是一力赞成。”

    江河不敢相信:“当真?”

    李嘉瑞一拍胸脯,激昂而言:“自秦禁商贾以来,历代王朝对商贾之事多有禁止,然国朝不然,鼓励通商,因而国朝商通天下,丝绸遍布海外,积累了大量财富,这才经得起契丹女真蒙鞑的战争消耗。因此,我是极力赞成此事。”

    秦朝禁商,对商人的打压史无前例,后来的汉隋唐虽然没有如此极端,但对商贾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打压。唯有宋朝,不打压商贾,还鼓励通商,因而宋代的商业极为发端,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之极。

    江河得寸进尺:“李相公可否开恩,放过八大世家。”

    李嘉瑞颔首:“并非我要与八大世家过不去,是他们不长眼,要与我为敌,我不得已而反击。史元卿你们可以带走给他治伤。不过赵张二人必须死。”

    江河欲要说情,李嘉瑞右手一挥,阻止:“赵齐是赵彦呐的后人,赵彦呐一手酿成四川今日之惨景,他不死无以平民愤。”

    四川百姓有多恨赵彦呐,江河很清楚,李嘉瑞如此说,那就是一点情面不留了,他只得舍弃赵齐:“那李相公可否放过张庆?”

    李嘉瑞断然拒绝:“不行。张俊编造了岳爷爷的罪状,我得为岳爷爷报仇。”

    钱元熙:“……”

    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