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逆宋 » 第十一章 吴潜

第十一章 吴潜

    钱江二人极其无语。

    张俊构陷岳飞,编造岳飞的罪状,才有岳飞冤死一事,这是百年前的事情了,历代官家都没有追究过,你追究个啥子?

    再说了,即使要报仇,那也是岳家的事,岳家自己不做,你来做,是几个意思?

    但是,钱江二人心里有一种莫明的痛快感,折腰之前自己好象也做过这样的梦,没有想到竟然真有人来做了。

    既然如此,二人也就不在这事上纠缠了。

    钱元熙说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既然李相公已经到来,我们当立时完成交接,我也好告老还乡了。”

    要不是了解他的底细,光看他的尊容,的确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

    李嘉瑞巴不得立时完成交接,自己好行使权力,即使钱元熙想要赖着不交接,李嘉瑞也会强行完成,欣然:“钱相公放心,我们今日即可完成交接。”

    钱元熙暗中松一口气,他是生怕李嘉瑞拖着,那样就会把自己拖在庆符县,天知道会不会遇到蒙鞑打过来:“多谢李相公。”

    钱元熙早就上了李嘉瑞的黑名单,此人必须死,李嘉瑞趁机打探起来:“不知道钱相公御任之后高升何处?”

    钱元熙哪会想到李嘉瑞胆大包天,要对他不利,实话实说:“好教李相公得知,御任后钱某回广州故里闲居一段时日,再去临安行在谋个前程。”

    李嘉瑞接着刺探情报:“钱相公是经夔州回广州?“

    钱元熙颔首:“当然。”

    李嘉瑞彻底放心了,你走陆路那就是死定了。要是走水路的话,李嘉瑞目今没有战舰,可不好追杀钱元熙,说不定还得和史俊打个商量,如此一来必然要分出不少好处。

    吃饱喝足,钱江二人很是满意,告辞离去,带走了史元卿。

    李嘉瑞满脸笑容,亲自把二人送出门,顺带要谢眺孟正清余靖三人滚蛋,谢眺三人是如蒙大赦,飞奔而去,一点也没有大世家的底气。

    三人离去后,立时赶到全府和钱江二人见面,听说了经过,还可以走私,悬着的心放下了不少。

    XXXXXXXXXX

    送走钱江二人,李嘉瑞要潘振功传令,要副都头以上人员赶来商议大事,然后回到大厅,刘莲已经从屏风后面出来,还没有说话,李嘉瑞就冲她吩咐:“和钱元熙交接这事,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办好。”

    刘莲很讶异:“我又不是你属下,为啥子让我去交接?”

    李嘉瑞理所当然:“你不去谁去?杜可用还在叙州呢。”

    刘莲依然不干:“杜可用不在,也轮不到我啊,你手下又不是没人。”

    李嘉瑞双手一摊:“那你说,在庆符县的人员,谁适合交接?”

    刘莲细想一阵,要说刺探情报,有专搞歪门邪道的黄大毛,要说打仗还有祝彬潘振功罗克烈他们,但要说搞行政事务,还真没有人:“你可以自己去。”

    李嘉瑞果断拒绝,正大光明:“事务多,忙不过来。”

    刘莲无情揭穿:“借口。”

    李嘉瑞不接受指责:“情形你也听见了,我们指望不上宋廷了,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蒙鞑进攻川南已经是势在必行,也许就在当下,也许就在一两月之间,因而迎战是头等大事,我要处理军务,哪有时间去管政务。”

    刘莲:“……”

    李嘉瑞冲刘莲问:“你对吴潜了解多少?”

    刘莲想了想:“了解并不多,没有见过,只是听说过一些事情。他才情非凡,文武双全,既精通兵道,又精于政道,因而为史嵩之器重,推荐给赵宋朝廷。”

    李嘉瑞很震惊:“史嵩之发现的?”

    刘莲颔首,不无赞赏:“史嵩之虽然破坏了端平入洛,遗害无穷,然他真的有才气,眼光不凡,很能识人。向赵宋朝廷推荐了不少人才,最多一次推荐了三十二人。”

    李嘉瑞冷笑:“史嵩之这是没安好心,要安插自己的人手,巩固史家的势力。”

    刘莲颔首:“那是肯定的,你可知晓人们如何说史家的?‘满朝文武,半出史家’,又有‘满朝紫衣贵,尽是四明人’,说的就是史家在朝中的势力很大,这和史家在朝中安插人手有很大干系,这点不用否认。然,史嵩之推荐的人中,真的不乏人才,吴潜就是其中之最。”

    李嘉瑞颔首:“史嵩之所谓的推荐人才,不过是史家安插人手的借口,扩张势力之举。然,能够发现吴潜这等人才,眼光的确不差。”

    刘莲赞同:“可不是嘛。吴潜八年前就入朝为相了,比起谢方叔还要早一年,赵昀对他也挺器重,寄以厚望,很信任他。然而,吴潜忠心耿耿,冒大韪,反对立赵禥为太子,多次上表要赵昀立宗室中贤者为太子,因而惹怒了赵昀,被赵昀罢相,逐出朝堂。”

    李嘉瑞很是惋惜:“虽然我和吴潜没有见过,然而从史俊的为人就能知晓,吴潜是员不可多得的良相,要是他在位,目今的局势或许会不同。”

    啪!刘莲双手轻击,极是赞成:“要是吴潜不罢相,谢方叔也就不可能得势,更不可能陷害余帅,余帅若在,四川的抗蒙形势会大为不同。甚至于,忽必烈都不敢越境数千里去灭大理,蒙鞑也就不会完成对赵宋的侧后翼包围。”

    李嘉瑞颔首:“从吴潜敢于反对立赵傻子为太子这事上,就可以看出,他是真心为国。于国于民来说,立赵傻子有百害无一利,立宗室中贤者为宜。因而,若是吴潜在位,断不会害死余帅,更不可能坐视忽必烈灭大理,完成对宋廷的侧后翼包围。”

    声调转高:“如此一来,四川的局势会大好,甚至于余帅已经收复了汉中,准备进军关中了。”

    正感慨间,祝彬他们先后进来,向李嘉瑞见礼,李嘉瑞要他们坐,一行人坐在左右两厢。

    李嘉瑞简短通报情况:“适才,和钱元熙江河这两个折腰之辈吃了一顿酒,从他们嘴里套出不少朝中局势……”

    等到李嘉瑞说完,一行人震惊无比,又是无比沮丧。

    黄大毛苦兮兮:“就是说,我们莫想指望朝廷了?”

    祝彬破口大骂:“四川局势如此之坏,官……赵昀竟然忙着爬娘们肚皮,寻欢作乐,妄图再生一个儿子,继承江山社稷。他还把我们四川百姓当回事么?”

    潘振功眼珠子都快瞪掉了,咬牙切齿:“四川危在旦夕,一旦蒙鞑打来,四川百姓又将死伤无数,赵昀一点不在乎,真是不把我们四川百姓当人看,如此官家不要也罢!如此朝廷,就该灭亡!”

    四川百姓被蒙鞑屠杀了二十多年,死伤无数,幸存者谁不是日夜盼望南宋能够拯救他们,然而赵昀只顾着造人,继承江山社稷,全然不顾四川百姓的死活,谁能不失望?谁能不气愤?

    罗克烈他们是幸存的难民,原本就对南宋失望,听了这话,对南宋再无丝毫好感,只要李嘉瑞振臂一呼,他们就敢揭竿而起,造南宋的反。

    “对!如此朝廷,不要也罢!”

    “大帅,我们反了吧!”

    “不是我们想反,是赵昀逼着我们反!”

    一行人气愤难已,恨不得立时揭竿造反。

    对这事,李嘉瑞是喜闻乐见,只见你们不再对南宋抱有希望,到时南宋清算自己就不会背叛我,但是此时非是造反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然眼下大敌当前,我们不能不顾民族大义而去造反。目今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打败蒙鞑,保住四川。”

    陆振之原本对南宋还抱有幻想,然而听了李嘉瑞的情况通报,很是失望,很是沮丧:“大帅,计将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