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白虎啸山河 » 第12章 敬献传国玉玺

第12章 敬献传国玉玺

    暮春时节的陈郡,漫山遍野盛开着争奇斗艳的山花,踏春出发,悠然南下,抵达建康时已是季夏。

    季夏的建康酷暑炎热,烈日中,百花早已隐退,唯有那接天碧绿的莲叶间,悄然破空而出的荷花,依旧亭亭玉立,宛若楚楚仙子凌于云端。

    建康作为都城,京畿重地,是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繁华程度远胜陈郡。

    建康城,东西南北纵横四十余里,宫墙三重,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玄武湖,处在天然屏障之内。

    四周更有石头城、西州城、东府城、白下城、南琅邪郡城等,众多卫星城围绕并构成拱卫之势,也曾是东吴京辇神皋所在。

    难怪当年诸葛孔明出使江东,见到此间形胜,对孙权说:“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建康城外,谢奕早已等候多时,见谢安所率谢氏大队车马,忙起身相迎,兄弟多年未见,难掩心中欢悦和激动。

    一阵寒暄过后,谢奕吩咐近卫领着谢氏车马,前往建康城内西北域的谢府,自己则与谢安同坐马车,一边说笑,一边聊起过往。

    京畿重地,寸土寸金,京城谢府占地面积不比陈郡谢府,但巧工雕饰、奢华富丽程度远胜陈郡谢府,其内外规制自成气派,不失威严。

    加之谢奕为人处事谨慎、方寸有度,又忠心皇室,深得太皇太后器重,阖府上下装配物饰、梁额牌匾多为皇室钦赐。

    当晚,谢奕在府中大摆筵席,为谢安及大队人马接风洗尘,谢安见谢石早自己半月抵达,询问路上一切顺利,心中欢畅,兄弟几人酩酊大醉。

    后几日,谢奕领着谢安和谢石,在建康城内、城外游玩山水、骑马狩猎,虽天气炎炎,少有凉风,但沿途多有水榭亭台、大树荫蔽,兄弟一道,别有一番风趣。

    时光飞逝,转眼即至八月,仲秋的徐徐秋风,送走了夏日炎热,染熟了田园的瓜果,充实了千门万户的仓廪,八月,云淡风轻、秋高气爽、五谷丰登。

    初九拂晓,东方既白,谢安早早动身,受邀参加今日举行的祭祀大典。

    皇宫大内关卡甚多,待他抵达太庙广场时,百官、诸侯、世族等早已列队,他随内监指引,终于到达了预定位置。

    礼乐肃静,礼官按礼制宣告祭祀大典开始,祭祀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望燎。

    天子盛装祭祀衮服,登临高坛,根据议程,在礼官宣告下磕头跪拜,礼敬天地、祖宗、社稷,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大典最后,太皇太后盛装登坛,广场众臣窃窃私语,颇有微词,前朝惯例,后宫女子不得干政,更无权祭祀,怎奈天子年轻,股肱之臣皆由太皇太后亲授。

    治国施政,虽署名天子,其决策权却在太皇太后,她稳居幕后多年,正好借此次祭祀,向天下彰显威严,也可一览百官的态度。

    谢安早闻太皇太后霸道,今日又见她以绝美妆容,当着满朝文武、天下权贵,盛装登坛,其政治领悟与铁腕手段可想而知。

    一位柔弱的后宫女子,手执权柄,矗立在尔虞我诈的男性战场,其中的艰难险阻,恐非常人所能理解,谢安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敬佩。

    祭祀大典礼毕,文武百官三品以上者、诸侯王、贵戚、四大豪门族长依序进入清暑殿,其他官员、贵族、外宾等被安排在清暑殿偏殿。

    待众人安坐,太皇太后与天子都换了礼服,来到清暑殿内,太皇太后坐于主座,天子陪坐一旁,殿内群臣齐声恭贺:“太皇太后,千秋万岁,万寿无疆。”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道:“众卿免礼。”

    天子躬身行礼道:“孙儿祝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容颜常驻,永葆青春。”

    太皇太后乐道:“永葆青春,那岂不成了老妖怪了。”

    天子微微一笑:“什么妖怪,那是天宫仙子。”

    说完挥手,内监端来四件贺礼,乃是南山之巅极品玉雕睡枕一只,古燕地青娥红粉胭脂一盒,江南蝉翼素纱禅衣一件,西域十地贤王献寿图一幅。

    “孙儿特意备下薄礼,不知能否入得祖母法眼。”

    太皇太后见礼,微笑着夸赞天子有心。

    天子落座,殿内众人依次献礼,有东海极品夜明珠,天山提炼延年益寿丹,名家真迹墨宝,精品首饰吊坠等等,极尽奢华,让人眼花缭乱。

    及至谢安,他手捧木色方盒跪在殿中:“陈郡谢氏族长谢安,进献异宝一方,祝天子一统山河,威震四海,祝太皇太后福寿安康,盛世容颜永驻。”

    太皇太后好奇问道:“你便是谢安,孤身悬于北境数十年的谢安?”

    殿内众人,纷纷将目光转向谢安,谢安淡淡的答道:“正是草民。”

    太皇太后挥手:“呈上来,与众卿一观。”

    内监下殿,将谢安手中木盒呈予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亲启,神情激动,失声道:“这是......传国玉玺?”殿内众人也是一讶,纷纷道贺。

    太皇太后将玉玺端出,左右细细察看,玉玺上钮交五龙,底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正是传国玉玺。

    望着殿下跪着的谢安说道:“你深入北境数十年,只为寻回传国玉玺?”

    “正是。”

    “难得,起来吧。”

    “多谢太皇太后。”

    “陈郡谢氏,为国分忧,今传国玉玺归位,可喜可贺,想要何赏赐,所求皆允。”

    “草民忠心皇室,忠于陛下、太皇太后,别无所求。”

    太皇太后微微思索道:“为避人口舌,赐你征西大将军府行军司马,先去军中锻炼,日后再行调用,天子以为如何?”

    天子忙起身行礼道:“全凭祖母作主,就赐他征西大将军府行军司马。”

    谢安跪谢道:“谢陛下,谢天皇太后。”

    天子示意谢安平身,忽又问道:“你在北境多年,如今北境局势如何?”

    谢安答道:“北方胡人自相征伐,皆不足为虑,唯东海王世子苻坚,文韬武略,野心勃勃,依臣拙见,不久,他必将篡位,未来不可小觑。”

    天子意欲再询,太皇太后说道:“交宰相商讨吧,今日宴会,不谈国事,陛下,奏乐开始吧。”

    天子点头,宣布寿宴开始,轻歌曼舞旋于大殿,美酒佳肴摆满桌台,殿内臣工同饮同乐,共享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