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桃花源记之幸幸传奇 » 廿九章:救人授武扶贫弱 苟合男女使伎俩

廿九章:救人授武扶贫弱 苟合男女使伎俩

    41

    幸幸带领同志帮边练习武艺,边打猎,边泛舟前行,经过大小江面,经历大小风险,四月十八日中午,在他们出发后第29天,终于到达了八百村!

    他们携带兵器、抬着珠宝箱上岸,立即有一群村民围上来,村民们不是来看热闹的,也不是来欢迎的,而是拿着木棍、扁担、铁锹、锄头来拼命的!

    幸幸疑惑,问道:“大家怎么了?我们没有妨碍各位吧?”

    一个拿木棍的村民厉声问:“你们哪里来的?有什么企图?”又有村民质问:“你们和官府是不是一伙的?又想怎么害我们?”

    幸幸答:“什么企图?什么官府?你们说什么我不明白啊!我们来自江上游很远的一个村庄,之前我到过这里,并结识了两个朋友,现在回来拜访。怎么会害你们呢?”

    “那你们带着这些刀箭做什么?”“真是来拜访朋友的?朋友是谁?”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

    “我们路途艰险,带兵器只为防身。我的朋友是吉多冠、吉多亚兄弟。”

    “二月份,有个白发白须的老渔翁到来,我们好生款待他,谁知他却引来了官兵,设置了衙门,短短半个多月,官府采取卑劣罪恶的手段,使村民死的死、伤的伤、劳役的劳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在对所有外来者都很警惕。”

    幸幸释然道:“原来是这样!在此我向各位保证,我们六人绝不是坏人,绝不做坏事!如果不信的话,请叫我的朋友吉多冠来确认我吧!谢谢大家信任!”

    一会儿后,吉多冠、吉多亚急忙跑来,见到幸幸,高兴得互相拥抱。

    吉多冠、吉多亚把同志六君子迎接到家里。双方有说不尽的话。

    幸幸对吉多冠说:“我记得你说过,你家是村头自西往东第三座房子。本来我打算自己找来的,没想到被村民们拦住了。让你跑到江边接我们,真不好意思。”

    吉多冠说:“唉,感到歉疚的是我们!你们远道而来,不仅我们有失远迎,村民们竟还误以为你们是坏人,真对不起,还请你和同来的各位原谅!”

    “既是误会,你我都不必介意。可是,听村民们说,当地最近发生了不少危害他们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唉,说来话长。因为这些事,我盼望你早日到来帮忙为民除害呢!”

    “我?”幸幸有些不解。

    吉多亚接话道:“是啊。我哥哥羡慕你的武功,天天盼你到来教他习武。上次你走后不久,他就在房间里悬挂沙袋早晚练拳,早晚念叨着你。后来官府害民的事情发生了,更希望你来伸张正义,和我们一起对付害人的恶官恶痞。”

    “哦?”幸幸还有些不解,“我也很想念你们,但没想到这里发生了这些事。你们放心,只要对人们有益,无论你们需要我帮什么样的忙,我和同志帮成员都全力支持!”

    吉多冠将八百村的历史与官府的来由以及村长和癞皮狗害民事件的来龙去脉详细地说了一遍。同志帮个个听得义愤不已,小吹骂“狗官”,小痴骂“恶霸”,依欣骂“伪官府”,小胆骂“狼狈为奸”,小默形容“惨绝人寰”,幸幸总结“他们没有好下场”!吉多亚说“村长司马厉肥头大耳的简直是猪”,吉多冠接着说“猪迟早要被杀的”!

    幸幸表示:“这个忙我一定会帮!原打算此行目的一是兑换银两去建设我们村,二是来拜访朋友、还钱,三是和同志帮成员开拓水路、认识外界。现在多了一个目的和任务,那就是维护百姓利益,惩凶除恶!”

    同时,幸幸提出一个疑问:“既然八百村有这样鲜为人知的历史,我们桃源村是不是也类似,祖先是否也为逃避战乱才隐居高山的?”

    小默说:“我们回去后再向老年人求证吧!”

    小痴说:“我不明白,求证它有什么用?”

    幸幸答:“我们不可以遗忘历史。春树老师说过,回顾历史、正视历史、铭记历史,总结经验、取长补短、趋利避害,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前提。遗忘历史,忘了战乱,疏于防备,人们安逸惯了,丧失了斗志,如果桃源村有一天突然像八百村遭遇官军侵犯,那就完了。从这方面来说,遗忘了历史就不能居安思危,很可能要挨打……”

    众人连连点头。

    当天下午,吉多冠、吉多亚向学堂请假,在家和同志六君子叙情,并商议对付官府事宜。其家人杀鸡宰羊,盛情款待六人。

    晚餐后,吉多冠安排同志六君子就寝,考虑到依欣睡单间生疏不便,他特地让秋若红来陪伴同寝。如今,秋若红的哥哥和父亲已经在吉多冠家当劳工,秋若红也经常来串门。

    次日,吉多冠、吉多亚让秋若红代向学堂请假,他们陪幸幸等人去典当铺兑换银子。到了第一家典当铺,店老板一看三箱各种色泽的玉珠子,惊讶道:“怎么有这么多珍贵珠宝?!现在不要说我们一家兑换不了,就算全村所有的典当铺都来兑换,也兑不了一箱珠宝!”

    “为什么?典当铺不是很有资本吗?我看到以前人们拿什么来兑换都可以兑现的。”吉多亚问。

    店老板说:“是的,以前是都可以兑现。但现在不能。一是因为你们珠宝的分量实在太重了,二是因为不久前许多村民拿物品来兑成银子好交作赋税。现在店里的存银不多了。”

    幸幸说:“那能兑换多少就先兑换多少吧!”结果跑遍了三家典当铺,才兑出大半箱珠宝。而后又去几个富裕的村民家里兑换,终于兑出一整箱珠宝,换得五百多两银子。

    次日幸幸拿出一部分银子,把关押在监狱里和被迫劳役的人全部赎了出来。这一事件轰动全村,村民们知道吉多冠家里来了贵客、救星,都上门来探望、拜谢。

    幸幸有一点疑问:为什么八百村村民家中贫富差距这么大呢?

    吉多冠解释:“这是银子惹的祸根。有了银子可以做买卖,人人都觉得银子是好东西,于是有了竞争、投资,通过合理或者不合理的手段,强越强,弱越弱,富的买了大片土地雇人种植取利,穷的失去土地只好被雇佣勉强过日子。官府一来不论贫富收取同等税额,穷人自然承受不了赋税之重。”

    幸幸似有所悟:“银子可以把人变富,也可以把人变穷,真是不可思议。这样的话,我倒要考虑该不该把银子引进我们桃源村了。”

    吉多冠说:“关键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像我们村,只有打造银子的规定,却没有使用银子的管理办法,所以导致贫富差距巨大。”

    “打造银子的规定?”幸幸问,“对了,你们村原始银子怎么来的呢?”

    “我们村里有银矿,这也是秘密,连官府也不知道。很久以前,前几辈祖宗们见过外界的银子,就仿照外界以银子为流通钱币,并打造出平均每人有5两银子的总量,分发给村民,以后每10年加以打造一次,平均每人增加1两银子。这个规定全村人一直坚守到现在。没有人敢偷偷仿造银子,否则就是死罪。如果规定不能用银子买卖土地之类的,关于银子有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那就相对好多了。”

    “你想得很周到。你的意见我会采纳的!你们这里多银矿,采掘不竭,要是桃源村也有银矿就好了,我也不用大老远来兑换了。”

    “那你们村有其他金属矿吗?”

    “有啊,有铜矿、铁矿。哦,你的意思是说可以把其他金属也打造成我们村流通的钱币,像铜币、铁币都可以?!”

    “是的!聪明!”

    “但是,好像还是银子看起来贵重,而且你们祖辈说官府和外界朝廷什么的都通用银子,桃源村虽与世隔绝,但所用货币我觉得还是应该与天下大同比较合理,万一有一天我们村与外界通商贸易也方便。”

    “说的也是。但我总觉得我们八百村只用整银和碎银比较单调。我希望你能为你们村改造一下货币的类型和面孔。趁还没有使用前是可以做到的。”

    “怎么改造?”

    “比如,你们可以用银币、铜币、铁币三种货币同时流通。规定它们的互换价值。把它们打造成方的圆的长的短的都可以。”

    “啊,好主意!还是你聪明!”

    大家听着他们两人的议论,未插一句话,颇觉两人都是大人物。

    ……

    村长夫人被软禁在书房里日夜不安,心想:“司马厉敢这样对我,已经不怕我有舅父靠山了,嫌我阻挡他寻色贪财之路,难料心狠手辣的他对我不会下毒手,在这样的深山小村里,假如他把我害死了我亲人也不知道啊。不行,不论使用什么手段,我必须自救,要比他先下手。”

    一天中午,一名衙役给她送饭,她给了衙役小费,让他秘密把师爷叫来。

    师爷来到,问:“夫人有何吩咐?”

    她递给他一张纸条,并递给他一个勾魂的眼色。师爷直吞口水,激动地打开纸条:你孑然一身不感觉孤独吗?不知趣的他,让我也孤独。两个孤独的人在一起,是不是就不孤独了?假如夜晚寂寥的时光有你来陪,那白天就带给我那只白鸽做伴吧,它在卧室的窗台上。别忘了,他也喜爱那只鸽子,你得偷出来。然后,晚上,你想怎么样,随你。

    当天中午,趁着司马厉午睡之机,师爷顺利将整个鸟笼提了出来。村长夫人将白鸽抓出,剩下一只灰鸽,让师爷把鸟笼提回去,并给师爷一些碎银,让他“封”住看守衙役的口。

    师爷低声奸笑:“那夫人,晚上……”

    她抛给他一个媚眼:“放心,做好你的事,晚上来吧!”

    师爷喜滋滋提着鸟笼走出书房。对门外两个看守衙役耳语几句,递给他们一把碎银。

    村长夫人利用书房的笔墨迅即写了一张纸条,将纸条绑在鸽子腿上,开窗放飞。

    晚上,师爷到来,让看守衙役站远点把风。

    她对着铜镜梳妆,师爷近前一吸空气,说道:“哇,好香!”随即吟咏:“镜前入夜妆,烛照痴心燃。人间绝香艳,春宵把魂伤!”

    她娇媚回头道:“师爷好才气!可是不知,师爷的痴心为谁燃,师爷的魂为谁伤?”

    师爷一把抱住她说:“夫人何必明知故问!那我问夫人为谁入夜妆,为谁绝香艳?”

    她用纤指一点他的额头,发出一个嗲声。

    他便迫不及待地想抱她上床。可是她比他胖,他抱不动,她有些嗔怒。他咬牙使出全身的劲,终于抱起她跌跌撞撞走向书屋内侧的床。

    事后,她对他说:“司马厉他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如果你不想死,从此,你得听我的。”

    “啊,为什么?”师爷吃惊。

    “我放飞了信鸽,我舅父很快就到。我受这种委屈,你和他做那么多坏事,怎么都脱不了干系。如果你听我的,我可以替你求情。”

    “夫人,我当然听您的!再怎么说,也要念及我们这一夜情,请您高抬贵手。您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敢有二心!”

    “好!今后你表面上对司马厉忠心,暗地里帮我搜集他对我不利的证据和他在当地所犯的罪证。做好了,我会继续给你好处!”

    “多谢夫人!您看,我这里就有癞皮狗给他的密函,那天您想看,他对您编造谎言,让我藏起来的。”师爷从贴身上衣口袋里拿出信函。而后,又对她汇报了司马厉暗中所做的一些事。

    次日司马厉喂鸽子,发现白鸽不见了,慌忙找其妻询问,她矢口否认。师爷也帮她说话:“老爷,您不许她出书房半步,她的丫鬟也被隔离了,她哪有分身术去卧室弄鸽子。会不会是白鸽和灰鸽不合自己飞走了?退一步说,不管鸽子是怎么不见的,您都不应该软禁夫人这么多天哪!”

    司马厉这回好声好气地放了夫人,赔了许多不是,暗自生怕她舅父哪一天突然驾临。可是她却不买他的账:“本夫人住惯了书房,就不想走了。以后,你就住卧室,我住书房,井水不犯河水!”

    任凭司马厉劝慰,她就是不肯原谅他。师爷窃喜,她住书房那他就有可乘之机。司马厉无奈,令看守衙役:“以后不用守着夫人了,想办法让夫人高兴是你们的职责!”于是,她重新拥有丫鬟以外,还多了两个贴身男仆。她经常施以小恩小惠,把他们拉拢得服服帖帖的。

    ……

    幸幸开始教吉多冠练习武术,早晚在江边沙地练拳法,白天在河面上练轻功。吉多亚在学习之余也跟着练。幸幸也鼓励吉多冠继续练沙袋,按所教拳法套路练沙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吉多冠问幸幸:“为什么在沙地和水中练功呢?”

    幸幸答:“沙和水都是柔软的物质,置身其中练功安全而有益,它们对身体有极大的阻力作用,使你必须花更大的体力和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合格训练,一旦你在沙和水中练成的招数,在外更是轻而易举,炉火纯青,自添行云豪放之气!由此,柔软之物锻造出刚强之武,也是大自然奇妙的造化啊!所谓柔可克刚,亦可生刚,全凭修炼之功。”

    吉多冠感叹:“师傅毕竟是师傅哪,从练功中悟出精妙哲理,句句珠玑,受教了!”

    幸幸说:“凡事我多与大自然造化联系而论,大概我深受在紫云山习武的影响吧。”

    一日,大家看着吉多冠在河面石桥上练习轻功第一步骤“蜻蜓点水”,即飞快地跑过石桥而不湿鞋。小吹说:“帮主,你是不是有些偏心啊?我们五人跟了你近半年,你还只是教我们基本套路,而对吉多冠,一开始就教他既打拳又学轻功……”

    小痴也说:“就是啊,这是什么道理嘛?”

    小胆说:“难得你们两个有相附和的时候。”

    大家发笑。小吹说:“我可没附和他!”

    小痴冲小胆撇了撇嘴。

    幸幸解释说:“学武功因人而异和因时而异。因人方面,吉多冠在家勤练沙袋,又博览群书,有速入武门的功底和慧根;因时方面,我在这里待的时日不多,面对面教他的东西有限,所以拣精要的先教。而你们和我常年在一起,有时间慢慢教,你们慢慢消化,一步一个脚印学扎实。”

    小默说:“帮主说的我听明白了。但我想问,现在我们可以跟吉多冠一起练习吗?”

    依欣说:“我想一定可以吧,这样和他有竞争、有交流,对双方学习都有好处。是吗帮主?”

    幸幸高兴地说:“没错!你们经过五个月的基本功训练,差不多可以学‘特技’了,你们就跟吉多冠一块学轻功吧。快,各自去河里搭一路石桥!”

    中午聚集吃饭时,幸幸问吉多冠:“你请长假,老师允许吗?会耽误课程吗?”

    吉多亚说:“我哥是全班最优秀的学生,老师疼他,对他有求必应!”

    吉多冠说:“秋若红与我同班,她每晚都来与依欣同睡,我向她借看当天老师讲课的笔记就好了。”

    吉多亚说:“哥,就算你半年不学也比同学强!”

    吉多冠说:“好了,别吹我了,把我吹胖了没好处。我倒是羡慕幸幸的同志帮,你们最后一年的学业竟然可以通过夜读和旅游见识来完成!你们的老师真是别有见地!”

    小吹说:“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是与众不同,他不以在课堂上学多少来衡量我们的水平,学识、经历、品德,他都一并重视。”

    小默说:“老师待我们有时像朋友,还主动要跟帮主结成忘年交呢!”

    依欣说:“帮主还没念到毕业,老师就想给他发毕业证书呢!”

    小胆说:“老师还教我们‘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们老师教了吗?”

    小痴低声道:“教了又如何,这个年纪能去求吗?淑女能求也难求啊!”

    “哈哈哈哈……”几个知道其中意味的人大笑起来。依欣显得羞涩。

    幸幸正色道:“我们老师确实有他的独特之处,学识渊博,豁达明理,但以夜读和旅游见识的方式结束最后一年学业,也是形势所逼,既顺应为民谋利的需要,又兼顾学业以资鼓励,老师想的是一箭双雕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