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刚毅坚卓的他们 » 第三六七章 月台上的拥抱

第三六七章 月台上的拥抱

    西南联大一九三八——一九三九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从三月八日持续到三月十四日,考试期间联大还公布了申领贷金通过同学的名单,家在沦陷区的同学们都在告示栏的名单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领到了雪中送炭的“七块钱”。

    自三月十五日开始,期末考试的成绩陆续公布,到三月二十日悉数公布完毕,贺础安的成绩不出所料,各科都是班里的第一名,诸如郑天挺先生所授的“明史”、雷海宗先生所授的“西洋中古史”等历史系专业课的成绩皆为八十分以上,唯独英文稍逊一筹,只得了七十二分。

    胡承荫自从个旧回来之后,在专业课上很是下了一番苦功,成绩也不赖,潘光旦先生所授的“西洋社会思想史”得了七十九分,陈达先生所授的“劳工问题”得了八十一分,李景汉先生所授的“社会研究法入门”得了七十七分,虽然没有贺础安那样突出,但总在七八十分上下。

    比较让人意外的是陈确铮的成绩,他的英文十分优秀,考到了八十八分,然而几门专业课的成绩却都差强人意,冯友兰先生所授的“中国哲学史”得了七十分,贺麟先生所授的“伦理学”得了七十三分,汤用彤先生所授的两门课得分尤其低,“魏晋玄学”只得了六十六分,而“印度哲学史”竟然只得了六十二分。

    楚青恬的成绩门门优秀,其中吴达元先生所授的法文(二)楚青恬竟得了极高的八十六分,对于外文系的学生来说,吴达元先生可谓是极为可怖的存在,他的教学要求十分严格,只要能及格不重修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得高分简直是想也不敢想。梁绪衡虽说已经打定主意离开法律系,转向地质系,她却并没有放松专业的学习,各科成绩仍是班里的佼佼者,给自己法律系的最后时光画上了完美的句点。而廖灿星身为大一学生,在选课上并无太多自由的空间,所修课程皆为文学院学生共同必修科目,包括大一国文、大一英文、体育、中国通史、西洋通史、逻辑学、哲学概论,除了体育不计学分之外,其他几门她都考了八十分以上。大一新生还被要求选修一门自然科学和两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选修课廖灿星选了“普通生物学”,因为有池撷清送给她的教材和笔记,她最后得了八十四分的高分,为自己在联大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牟光坦偏科十分严重,而且是典型的“不务正业”,虽然不至于重修,可法律系本专业的成绩都差强人意,燕卜荪教授的“现代英诗”却得了九十分的高分,而张奚若先生所授的“西洋政治思想史”却只得了六十分,险些没有及格。曹美霖之前战战兢兢自己商学系的几门专业课要重修,最终成绩出来,都刚好低空飞过,自然欢天喜地。

    考试结束后,不管考得好赖,对于联大同学们来说,紧张的学习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虽然春假要到三月二十二日才算正式开始,但同学们都早早松懈了紧绷的神经,开始自己找乐子了。家境优渥的去参加美国教会圣三一堂组织的西山三日游,或者坐火车去更远的路南县看石林美景,没什么钱的跑去大观楼,在草海里游上一天,也是很好的娱乐。

    胡承荫没有玩乐的闲暇,考试一结束,他便踏上了去往呈贡的火车。

    出发的那一天,胡承荫跟陈达先生约定在昆明总站汇合,他轻装上阵,早早便干脆利落地收拾了一个小包裹,包里除了一台相机,只有一些书本和简单的衣物。

    车票买在早上八点半,虽然胡承荫只把出发的时间告诉了陈确铮和贺础安,可当“三剑客”一起踏出宿舍楼的时候,还是在楼门口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梁绪衡、楚青恬、廖灿星、曹美霖、牟光坦,还有七八个社会学系同班的同学们,足有十好几个。

    胡承荫不由得眼睛一热,扭头哑着嗓子“抱怨”一句:

    “你们两个大嘴巴!”

    陈确铮两手一摊:

    “我俩嘴再严也架不住这帮人‘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啊!”

    贺础安更是理直气壮:

    “这可怪不着我们,还不是因为你之前玩失踪给闹的!行啦,别感动啦!再不走要来不及啦!”

    滇越铁路由法国政府在清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年)始建,于一九一〇年三月三十日竣工,四月一日全线通车运营,这之后的二十多年间,昆明的老百姓想要坐火车,一定要走上五六里地去东南城郊的“滇越车站”(又称“云南府车站”)。一九三八年在东北城郊又修建了一处新车站,命名为“昆明总站”(一九四一年后改称昆明北站),对于校舍在西北城郊的联大师生来说,大大缩短了去车站的距离,便利了他们的出行。

    如今胡承荫和同学们坐火车不必再走一个大大的对角线,他们浩浩荡荡地从大西门进城,之后一路向东,走过文林街、北门街和圆通街,从小东门出城,走不多远便到了昆明总站了。

    因是新建的车站,两层法式的黄色小楼鲜亮得耀眼,正中央的钟楼又给这个可爱的建筑平添了一丝庄严。

    时间尚早,月台上的人不多,造型稍显憨笨的JF51机车在米轨的轨道上呲呲地冒着白气,胡承荫他们到得有些早,离开车还有一阵子,陈达先生也还没有来,大家站在车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说着假期去哪里玩,说着联大剧团即将成行的抗日宣传,说着他们一无所知的呈贡。

    胡承荫一直面带微笑、默默地听着大家七嘴八舌,梁绪衡调侃道:

    “狐狸,今天你怎么话这么少?我们这么多人来送你,感动地呆掉啦?”

    胡承荫夸张地抹了两下眼泪:

    “那是自然,能得诸君相送,胡某人何德何能?真是叫我感激涕零啊!”

    廖灿星也跟上一句:

    “先别光顾着感动,我们送你也不是白送的,听说呈贡的宝珠梨特别有名,你回来时可一定要带些给我们!”

    “哈哈,这点小事儿算什么,我答应你,一定办到!”

    胡承荫看向楚青恬,见她眉眼弯弯地看向自己,楚青恬指着他脖子上挂着的相机:

    “多拍点相片,别白白带了这么个铁疙瘩过去了。”

    “放心吧,我刚领的贷金都用来买柯达的软片了!”

    刚说到这儿,陈达先生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胡承荫!你已经到啦!”

    胡承荫赶紧跑过去,手脚麻利地去帮陈达先生提手中的皮箱。

    陈达看了看眼前颇为可观的送行大军:

    “嚯,这么多人给你送行啊!”

    陈确铮看看陈达,又看看胡承荫:

    “可不嘛,我们都吓怕了。”

    胡承荫尴尬地搔了搔鼻子,陈达回忆起在胡承荫去个旧前后他身边这些朋友为他付出的心力,伸手呼噜了一下他的头,转头跟大家说:

    “你们就放心吧,这回胡承荫跟着我,绝对不敢乱跑了,我跟你们保证,一定把他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陈确铮看着蔫头耷脑、红着眼圈的胡承荫,知道自己达到了敲打他的目的,心满意足地笑了。

    汽笛声尖锐地鸣响起来,车门打开了,列车员站在车门处开始检票,呈贡一行的其他人也匆匆赶来,跟随着陈达先生检票上了车。眼看着乘客都上了车,胡承荫终于掏出车票,转过身看了看大家,突然双手揽过陈确铮和贺础安,将两人的头按在自己肩上。

    见三人紧紧抱在一处,大家在一旁都不觉十分动容。

    汽笛声再次响起,梁绪衡忍不住催了一句:

    “看看这黏糊劲儿,要不你俩也跟着一起上车得了!”

    廖灿星也笑着帮腔:

    “是啊,月底开学就回来了,看这难舍难分的!”

    “三剑客”终于松开了紧抱着的手,胡承荫检了票一跃而上,检票员“砰”地一声关上车门,下一秒列车便缓缓开动。胡承荫一边往回走一边对着车窗向外使劲挥手,陈确铮追着车大喊了一声:

    “保重!”

    胡承荫那高瘦的身影一晃便被飞驰的车轮带走了,也不知听没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