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夏姫记 » 第三十六章,易与奇

第三十六章,易与奇

    今日大雨。

    军寨的黄土地终是抵不住暴雨的侵蚀,好不容易践出来的硬地一夜之间便化作烂泥滩,也彻彻底㡳将晒粮的念头完全打消。

    今天的大雨也将昨天“作法“的血污一并冲了个干净,几间土房里挤满了人,大雨会带来伤寒与感冒,进而带来高烧和死亡。

    对面的军阵也缩进了林子里,这片泥泞中是站不住人的,大雨中更拉不开弓弦,自然的伟力制止了人们更多的伤亡。

    唯一一个没住人的房子是被水灌湿的粮仓,与昨天不同的是两扇破门上糊满了奇形怪状的黄纸,四面的窗户也被石块土砖完全封住,远远看去浑黄的房体像极了一座山谷中的孤坟。

    凌晨下雨时沈知夏躺在床上睡的正香,二哥便直直地闯进了偏房里,惊的刚醒过来的她傲傲大叫,只当是贼人趁着防备松懈攻进城来,自己的贞节马上要不保,飞起一脚便踢向二哥的大脸,就这一下,二哥那混着断牙的血水随着惨叫飞一并抛向空中。

    凄苦的惨叫把整个寨子从睡梦中惊醒,就象惊蛰时节的天雷一般炸响,校场中茫然的兵士蚂蚁一般乱窜,更有甚者兵卒们己经开始互欧,门外的几个堂兄嗓子都快喊哑了才把局势稳住。

    捂着肿脸的二哥嘴里含乎不清的念叨着,指挥兵卒们冒着大雨将供桌抬到黄泥地里,背后还没睡醒的兄弟姊妹嘴里嘟囔着脏话,二堂哥的举动完全是画蛇添足。

    可看到仓库中米粮顺着积水涌将出来的时候,场内所有人都不再言语。

    从屋顶缝里蹦出成峰拥的水珠水流,溅在凛条上几乎将梁木的里外浸透,几十条小“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饿虎似的将原本半干不湿的粮堆打了个精湿。

    更有甚者,一些袋子已经烂掉,谷米顺着口袋的裂痕顺到积水中,涌涌不断地被流水带向屋外。

    饭还是要吃,粮还是要保,看着满屋子的军粮终是在雨水的浸湿中一点点的烂下去烂下去,睡眼惺忪的沈知夏被强拉过来雨中作法---饿死可要比折寿痛苦多了。

    几个打杂的兵卒试图为倾盆的大雨中的蜡烛点簇上火苗,点了半天连引火的柴木却被淋了个精湿,最后只得让沈知夏装模作样的将蜡烛摆在桌底才作罢。

    临时搭起的棚子里挤满了兵卒,昨天的观众只是自己人,而今天受众己经扩大到了寨中的全部。

    倾盆的大雨下的愈来愈急,嘴里的“咒语“念的愈来愈快,桌下的裱纸烧的愈来愈旺。当乌鸡的鲜血染红了半个寨子时,沈知夏满脸疲惫的从房门中转了出来。

    柴门上黄裱纸被糊满,再借用一下神鬼的权威划出径渭分明的界限,最后从袍子里掏出几幅止血的草药给二堂兄的肿脸,免的再感染了影响威仪,该干的都干完了,终于可以回偏房补觉啦。

    不过,为什么我的屋子里满都是人?

    一群满身霉味的军汉占据了沈知夏的房间,他们听到声响纷纷回头转望,直勾勾地盯着呆楞在门前的姑娘,亲眼看着她油光的头发几乎要炸立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都跑到我的房子里来了?“

    “临时搭起的棚子不够人住的,二少爷就把这间房子收拾出来了,他说在外边又给小姐搭了个新窝棚。“

    看着已被淋成落汤鸡的老卒和接连不断的咳嗽声,斥责的话终是没能冒出口,将斗笠扣到湿哒哒的头发上,捂着衣服走出了偏房,按他们所说的地势最高的角落旁。

    一个被草席围成的小窝棚正矗立在空地的上首,自从被围城后寨子里最不缺的就剩下了草席。

    掀开挡风的席子,最里面趴着屁股受伤的四堂兄,见到自家妹子进来急忙掏了块夏布盖住了伤处,另一块手指着旁边临时搭起的席子。

    沈知夏并没有理会那张草席,自顾自地掀开了那块遮伤的白布,看了看伤口的形状,又从袍子里掏出几包止伤的草药,坐到一旁撵碎作上药敷。

    早知道就造一些土法青霉素来的,可现在看来一切都来不及了。听着棚外沥沥的雨声,心中暗自思衬,

    “下吧下吧,最好多下几天,下雨天可是打不成仗的。“

    “现在寨子里人心是稳住了,看粮食的藏量还能再撑两个月。“

    “真是奇怪,按理说这个时间点应该是倭寇横行的时节,南边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没信就得了,怎么连日本人的消息都没有?“

    “国内倒是乱的离谱,本来这个时节不该是有个张居正吗,还有一条鞭法改革,没有衍生出来的鱼鳞册让朝廷怎么理账?“

    “队友呢?队友救一下啊?“

    “看起来要变天啊,拿这平梁渡来说,再向北就是京畿重地,向东可危胁登莱海运,西可阻断运河河运,还是重要的盐铁产地,那还都能搞出来个中心开花,这朝廷的官兵跑哪去了,搞半天把我们这些卫所兵拉来这儿填线?“

    “不过外边的人围而不攻,难不成真想求甚么恩?莫不是里面有高人鼓动?不对,按原来邸报上的形势,说不定这乱匪正是朝廷中人组织的,只不过借了榆林贼的壳罢了。“

    “那么四叔…到底是真的不知情还是早有预谋?虎毒尚且不食子,况且闹饷的祸事是自己引出来的,可能只是一个碰巧,临阵脱逃和渎职两个罪名在这世道差不多,都是要掉脑袋的。“

    “朝廷上都斗成这样子,连底裤和脸都不要了,空有几十万兵卒却让贼人在眼皮子底下蹦跶,看来这皇权易主不远了,咱们得早作准备。″

    “不知道大名府的四叔怎么样了,挨没挨刀子…“

    大名府,府衙内。

    身高体壮的四叔混进一排武将的末尾,后边高高的门槛把他的屁股顶了紧实,伏了身跪在堂下,听着堂上一个面白无须,娘里娘气的太监捻尖了嗓子怒骂。

    “皇上遣了刘公公和咱家,来大名府征矿开矿,刚到济州便听说胶州民变,好悬是让登莱的水兵震压了下去,几个县的都杀成了白地,明年的税还不知何处去摊派,怎么衮梁两州边界又闹起事来了?“

    “如今六州一府武官齐聚,都指挥所的大人也都搬请过来了,诸位也知晓此事重大,一个闹不好叨扰了圣上,那还了得!“

    “如今圣上如日中天,咱家也知道诸将里有怠慢从事的,也给提个醒,这时节可要擦亮了眼睛,莫干出向枪头上撞的祸事来!″

    被拉来充数的都指挥所官员满头是汗,依着公公们的事调接了几句话,斥责了几句底下的武官。民乱的情报刚刚快马加鞭运到府里,自己上司也不顾什么红脸白脸便把自己派了去,只说公公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要的只是省里的态度。

    “你们谁是那边守矿的武官?底下有那边的武官吗?“

    公公不耐烦的喊声在大堂中回荡,堂下跪伏在地的一众官员大眼瞪小眼,自己手底下的兵什么德行自己还不知道,别说突围脱身了,能守住城自己就得向庙里焚香还愿去。

    正是这寂静时时刻,一个战战兢兢的声音从门口处升了起来。

    “禀大人,小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