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夏姫记 » 第三十八章,无奈

第三十八章,无奈

    被绑在架子上的四叔被一路运进指挥都所的一间明堂,明堂的中间置着一盆热水,十多个军汉一拥而上把四叔身上的烂衣破裳一并扒了下来,赤赤条条的四叔一下便被热水烫的叫出了声。

    身披皂服的胥吏闯进门来,他那张长脸上还有被扁担砸出的紫痕。四叔明白过来这是要自己洗澡,便也不再叫嚷什么干爹师长的名号,免的自己丢完了人他们再秋后算账。

    那长脸的皂吏背了手在盆前盯稍,见四叔被烫的浑身发红,嘴里便忍不住提醒到,

    “莫作声,快洗吧。“

    “几位大人在隔壁等着你呢,等洗干净得快去回话,那门子不晓事务,竟将求援的军将当成随便打发的人了。“

    盆里的清水早己化作泥水,黑乎乎的水面飘浮起了一层亮眼的油脂,它们的分层要比现实更为坚固。

    “济州平梁那儿确实是我镇守,可是你说的乱贼小人是真不知啊。“

    “我来这儿是乞求老爷们分发些粮饷,底下的兵卒们摘了野菜才能吃饱,听到当地山匪有异动,哄的底下人闹了饷,月末之前不发,恐有变故。“

    “我来这儿是州里的节制文官下了狱,你们也知道没他们州里不给拨粮,你们嘴里就的乱匪什么我也都不知情啊。“

    亲眼见到那吏目的脸色由白变青再变白,一股不祥的预感在心中曼延开来。那官吏低声唱了句诺,匆匆地转向门外,不一会便听到隔壁闹腾了起来。

    在路上跑了七八天,终于找到可以舒活一下筋骨的地方,只是肚里尚且无食,饿的胃里慌不说,本不清明的心中更是慌了神,即然听起来寨里没反,那平梁渡那里的倒底是生了甚么事端?

    感受着温润的水流将自己浑身包了起来,四叔干脆头向后一仰,将头触到木盆的边沿,就这样沉沉的睡了过去。

    迷迷糊糊的感到有人摇自己,一眨眼便看见擦身的绢缎放在一边,几个丫环几手八脚的朝身上套衣服,刚才那报信的吏目将脸从门外伸了进来,冲着睡眼朦胧的四叔小声招呼,不但没了那种趾高气昂,反而浑身透出了一种小心翼翼的气度。

    “官爷换好衣服快出来吧,几位大人还在外边等着你呢。“

    四叔一见自己身旁摞着的双翅官帽,心里的忐忑不安忽然的就消失,心道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伸头是一刀缩头是一刀,不管怎么样,直接干干脆脆的莽一莽,死也死一个清白。

    那报信的吏目看着四叔起身,将官帽扣到头上,正了正衣冠,迈开四方步夺出门去,不由得心中暗赞一句好汉子。

    挎过了圆状的拱门,穿过了泥泞的校场,正是衙门的正堂中,正正好好地端坐满了所里的武官,眼前皆是绯色青色的官袍,满目皆是虎豹熊彪的补子。

    那么威严的仪杖,可不是对付乡野村夫的架势。整个卫指挥所的武官齐聚一堂,只是为了这个芝麻官。

    当代表四叔的那抹青色从门从攀进之时,堂上一众武官眼里竟像是眼里烧起火光一样,那火光照的青袍烧开,烫的四叔浑身不舒服。

    再看着堂前的那把空着的交椅,正好与堂上的武官相应成势互为犄角,这下真轮到自己被三堂会审。

    堂上众人焦急地等了半天,好不容易等来了该来的人,纷纷立起身来,身上的补子也随之鼓动,衣冠禽兽确定也是文臣武将的标准配置,无论在哪个方面来说。

    一旁的胥吏拿了杀威棒鼓躁起来,没来的及在地上捣鼓几下便被坐了正堂的武官厉声喝止。

    正堂上坐了个须发皆白的武将,他脸上皱起的纹理将一旁的瓷器显的如此光亮,那光亮也照出了他魁梧的身躯,那种久经沙场的气势一下便摄住了四叔的心神。

    细眼一打量,才见得那将军身着绯色官袍,腰带金级,绶画云鹤,补子上的虎豹作扑食状,四叔这才发现在都司所内的一干武人竟然都是作了朝服的打扮。

    意识到此事不对之后,四叔心中那一口你剐任你剐的气势也散去大半,慌的不再敢抬头,不顾那中堂的椅子,转头仆于堂上的砖地上,宛如死尸一般一动不动了。

    伏着的脑袋看不清前路,耳边倒是传来脚声,原来是那堂前三品指挥使移步到四叔的跟前,亲自挽起他那塌在官袍下的双肩,仅是一把这堂堂的八尺大汉便被扶的板板正正。

    “诸位同僚还愣这干甚么,怎么不把这个英雄扶过去。“

    转头又冲向还没回过神的四叔,和言悦色的话道,

    “你是哪个千户下的武官,可曾认的济州刘守备?“

    “还有那济州民乱,你所知的有多少,都一一给讲来。“

    四叔一看那三品大员对着自己和言悦色的说话,知道这一关更不好过,心里便直直叫苦,本就发软的身子更要站不住了,只得硬着头皮接上了话。

    “禀大人,小人真的不知有几个守备,当日里钦差巡抚扬大人听闻盐铁有失,乃至上达天听,请下圣旨令我等把总千户二十余人各领兵马镇守,乃何粮米开支州县皆推倭,只得来些讨些粮。“

    “至于那贼人什么,小人真的不知道…“

    道完这些,心力交瘁下嘴里却说不出话来,只说肚中无粮,先给些干粮充饥方可回话,话音未落便摊到了那大品怀中。

    剩下一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这七品小官卖的什么关子,那指挥使也是行过军伍的人,看他面色不对便知是饥饿所迫,恐那情报还没透出人便见了阎王,遂急急遣那杂役们去造吃食,自己则亲自架着半晕过去的四叔迈向堂内。

    一众武官随后跟上,七手八脚的拥起手脚软塌的四叔坐到中堂的椅子上,将这个刚刚完成雄姿英发和丑态毕露两个成就的变色龙安抚下来。

    几个有眼色的吏目正合计将刚才没吃完的半桌鱼肉摆上来,见了大人一摆手,便托了盘子凑到四叔嘴边。饥饿交加的把总再也顾不得体面,鼻下闻到什么就吃什么。

    动起竹箸两三口便把盘里的炖肉嚼个干净,闲出的那一只手还抄起盘里的白煮鸡。坐在一旁的官僚们纷纷皱起眉头,唯有身前那指挥使附掌笑起来,

    “好啊,好啊,不愧是贼人军阵中闯出的壮士,颇具古之勇武之风啊。“

    “慢慢吃,这倒也不急,大名府辖下的卫所多年没打过大仗了,上次打仗你们那儿是当今登莱总兵麾下的齐参将斩守二百多级,从把总一路高升守备,在那边再立新功,说不定过两年就能回来干我这指挥使啦。“

    这一声让旁边细细的讨论也失了声,堂上一下呈出了种死人的肃宁和灰暗。只有四叔一个没稳住急急地呵嗽起来,他的耳边甚至可以听到自己的回声。

    肃静很快就被一众吹捧声打破了,几个武官慌忙开始鼓动唇舌之利,什么老懻伏枥神龟犹寿,古之廉颇今之大人,肉门麻的话语引的四叔连连呵嗽,心道自己道行还是低了,回头多向二哥请教请教,这可比三国演义的兵法强多了。

    该留的体面都留了,唱完红脸的指挥使带这一众武官坐回堂上,堂下左右各留了两个抚镇和佥事立在四叔跟前唱起了白脸,连珠炮车轮战似的开始一问一答。

    “原来该审你的,应是府里的公公。“

    “奈何宫里的事情多磨,你又先来的指挥所,所以劳动这诸位同僚先行问你,这都是按规矩来的。“

    “如今山东的济沂几州坏了事,贼军的军势乱到了河南,按理说我们只该供给你粮草,可到时候问起责来你我都落一个守土不力。“

    “现在我们只知道那边起了乱子,贼人狡猾,提前将驿站截断,几处军寨没有一个人出来报信,你是第一个。“

    “京里早晓了这事了,教公公和我们报上塘报,可之前也说了…今日你出来正好为大名府解得此难,有知者必言,万万莫要隐私。“

    刚刚混了个肚圆的四叔听了他们的论词,不再缺血的脑子忽得转将开来,一下便抓住了关键点---怪不得又是好酒好肉又是三堂会审,原是看重我这唯一情报的身份!

    他们坚信自己知道些什么,可自己真不知道,不对,还有自家侄女那些模糊不清的描述,可二姑娘当时说的和说书的一样,那缺的真实性谁补啊?

    看着满堂的武官,那交错的视线几乎要将自己的血肉割开,这下无论自己知不知道都必须是要知道了,这么大的乱子肯定人不会少死,可早死和晚死还有曲别的,自己的所谓“情报″是堂上所有人的保官符和投名状。

    能不能剿匪以后再说,当下一个真实的的情报是地方可以证明局势还没完全失控的有力证据,在京城的尚方宝剑来临之前,整个大名府可是要靠存在感吃饭的。

    想到这儿,四叔不由得叹了口气,顺了顺思路,对上那些目光,缓缓道。

    “我知道军寨镇守的百里榆林中有一贼头名为三大王…“

    “停一下,你们还愣着干什么,快把文书喊上来!“

    “你那油污别脏了纸,身边的那小子,快去找纸笔来!“

    听得身边那吏目递纸上前,几个力笔吏端坐在堂边,与一众武将们一同“记录在案“

    “快写!那贼酋叫三大王是吧,你说让那文书来记,他们干了这个年岁可不小了。“

    四叔正想这记个字怎么还要年岁大的来,只听得耳边传来那老文书墨浸般的嗓音。

    “崇德二十七年,山东民乱,有贼酋者,啸聚山林,自号三大王,或以贼中首领排行第三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