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顺捉妖师 » 第三章灵韵师姐,灭妖图录

第三章灵韵师姐,灭妖图录

    早课毕,众人迎来了一段休息时间,三五成群聚在捉妖司讲堂里聊起天来。

    内容罕有交流课业的,多是对不久后即将迎来的“下山”而感到迷茫。

    “太难了太难了。”

    怀民手捧道书,面露苦恼道:“瑾瑜,我怕是永远也背不下那三十三基础法咒了。”

    张怀生皱眉道:“背书忌死记硬背,明彰公每次授课,都会教授这些基础经文的真意,理解了之后再背,你就会发现这三十三基础法咒其实也不算难。”

    毕竟是基础法咒,在他看来,难度的确有限。

    “那只是对你而言不难,整个捉妖司讲堂,有几个能像你一样把三十三基础法咒背得滚瓜烂熟的?”

    张怀生有些无奈道:“罢了,现在背这些对你而言用处已经不大,不如多记些妖魔习性,既然是临阵抱佛脚,总要抱一些见效快的。”

    其实背不会,归根到底还是不觉得自己用的上。

    张怀生知晓,怀民虽然心中仍有憧憬,但其实基本上已经断了以后还有可能踏上道途的念头。

    怀民许久未言,神情有些发怔。

    “瑾瑜,我若死了,我父母便托给你照顾了。”

    “说这些丧气话干什么?下山捉妖,又不是送去辽东戍边,没那么容易死的。”

    张怀生蹙起眉,其实心中同样有些没底。

    山下零零散散的信息传来,多是不好的,妖魔越发猖獗,许多成气候的大妖横空出世,即便是正儿八经的龙虎山真传,也有不少陨在妖魔口中。

    捉妖人的伤亡率更是极高,因此许多捉妖人都对下山除妖产生了一种畏惧感。

    “肃静!”

    突然有一个严厉的声音响起。

    众人看去,站在台上的是一个面容清矍,神情严厉的老人,他身穿青色道袍,须发皆白,看上去很是不好相处。

    “明彰公。”

    一众捉妖人皆老老实实行礼。

    比起笑口常开,和蔼可亲的景瑞公,明彰公要严厉得多,各届捉妖人就没有不怕他的。

    张怀生是个例外,对于明彰公,他永远心存感激和敬爱。

    这倒不单单是因为明彰公赠予他的那方红丝砚,平时许多“超纲”的课业难题,都是明彰公为他解惑,如果不然,他压根儿就不可能看得懂正在修行的《大洞秘藏真经》,符箓一道上的造诣也不会如此精深。

    明彰公,其名张应真,与当代天师张应京同辈,还未有捉妖人这个职业时,便凭借凡人之躯行走江湖,斩妖除魔,于五年前将纯阳经修至大成,复返先天,踏入道途。

    修为在这龙虎山诸多真修中虽说不起眼,但论杀伐之术,即便是一些高他一两个境界的人,也未必敢言必胜。

    明彰公严厉的眸子扫过堂内众人,冷冷道:“明天这个时辰,我和景瑞师弟会带你们下山追查一只作恶多端的妖孽。”

    话音刚落,便是一片哗然。

    “肃静!”

    “第一次捉妖,难度不会很高,一来尔等并非孤身一人,而是结伴同行;二来还有我和景瑞师弟领队。”

    “务必把握好这次机会,能学到多少,全靠个人。”

    说罢,便挥袖离去,讲堂里顿时炸开了锅,一片喧嚣沸腾,有人兴奋激动,因这十年所修屠妖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有人忐忑,和身旁同窗小声交谈着,更有人惶惶不安,如丧考妣。

    张怀生看向怀民,皱眉道:“我去讲武堂练剑了,你要一起吗?”

    “不跟大家聊聊吗?”

    “捉妖只是这次大家同行罢了,又不是永远都能一起,有什么可谈的,不如趁着这点时间,一起去练练剑。”

    他本不是不合群的人,原本就跟所有人都算得上是点头之交,但宿慧觉醒后,就有些懒得花时间在交际上了。

    用处不大。

    捉妖人本就是高危职业,弄一堆朋友,若干年后回山一看,发现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徒增伤悲,又何必呢?

    练剑半刻,便开始了一天的课程,临近结业,自由时间较多,诸教习讲的内容也变少了,就像前世的高三阶段,更靠自觉。

    这一天,张怀生背诵符箓,熟记各种道门仪轨,加之修炼武艺,过得颇为充实。

    晚课又诵了一遍三十三道经,一整天的课业便宣告结束。

    而此时,已是月上西楼。

    放课后,怀民早早便赶回了家,要向家里通知自己的将要下山除妖的消息,而张怀生孤家寡人,多修了一会儿纯阳经,出来时人便走得精光了。

    漫步于天师府中,皎洁月华洒在地面,恰逢山中起雾,一时间宛如身处云中仙宫。

    就在这时,听到前方传来清冷女声。

    “瑾瑜。”

    夜色中,挽发髻,着道袍的年轻女子黑发飘扬,踩着一双白色软靴,站在小山上,居高临下看着他。

    她手里捧着一卷道经,显得有几分书卷气。

    她是谢灵韵。

    曾经跟张怀生和怀民是邻居,在那条巷子里,是一帮小伙伴里的大姐头,只是后来这位师姐在天赋检测时,惊动了整座山上的得道真修,最终被一位名为灵姝仙姑的有道坤修收入了门墙。

    灵韵师姐家也从此搬离了他们所住的那条小巷,平时两人鲜有见面的机会。

    张怀生有些开心,笑道:“灵韵师姐?我听说你不是在闭关准备破境筑基吗,怎么有暇来看我?”

    “听说你们快要下山了,我这有个小物件,赠予你作防身之用。”

    声音清冷,油然而生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但脸上的露出的温和笑意却是做不得假的。

    接过手中,见是一玉质法印,印钮是一只盘踞于玉方之上的猛虎,散发着莹莹光辉,很显然,这是一件货真价实的法器。

    张怀生也没推辞,大大方方道:“谢谢灵韵师姐,我就不客气了。”

    “嗯,我修行正在关键时候,灵基不稳,便不同你多说了,你多保重。”

    说罢,不等张怀生挥手作别,便飞纵而起,白衣飘飘,翩然若钟山神女。

    唉,自己这位自小一直敬慕的师姐,性子可真是一点都没变,洒脱,骄傲,一心向道。

    张怀生摇头轻叹,将手中法印收入书囊,此物可是相当珍贵,须得收好。

    《洞玄经》有云:“法印照处,魅邪灭亡。”

    法印除了可以用来“照邪”,更大的作用便是印在符箓之上,使符箓威能倍增。

    这是因为法印就相当于一个向诸神显示自己根脚的身份证明,有度牒的正经道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法印。

    盖上之后,所请神明一看,好家伙,是大圣降魔护道天尊的后辈弟子,是不是就得多多照顾一二?

    这也是一些没根脚的野修符箓不灵光的原因所在,你没编制谁鸟你啊。

    所以,有了这法印,很多他以前因为没授箓,没编制,从而没办法画出真意的符箓,就都能用起来了。

    “师姐待我真好,此物正合我用。”

    心中泛起暖意,张怀生再度迈步。

    可步子刚迈开,就听黑暗中,一个冷厉的声音响起。

    “站住!”

    回头望去,一个面容俊逸,剑眉星目的英俊道人正站在假山后,神情严肃的凝视着他。

    “师兄有何贵干?”

    张怀生皱起眉,有些警惕。

    这人他认识,名为张怀朔,跟他同辈,但却是正儿八经的龙虎真传,和灵韵师姐同拜于灵姝仙姑门下,天赋非凡,跟灵韵师姐相比也是不分伯仲。

    据怀民所说,这张怀朔一直在追求灵韵师姐,想做灵韵师姐的道侣。

    而自己跟灵韵师姐,到底跟普通朋友有所不同。

    好在正道修行者心性一般都不错,想来自己也不至于在这天师府中,遭他暗算。

    不过一阵冷嘲热讽怕是免不了的。

    张怀生心中已经浮现出一堆诸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离灵韵师妹远点”“你不配”之类难听的话了。

    只见张怀朔凌空而起,步步逼来,动作虽是不疾不徐,但携来的一阵威压却是令张怀生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了起来。

    怀朔走到近前,摊开手,语气有些冲:“此物你拿着。”

    在他手心里,一枚黄澄澄的铜铃正散发着点点灵光。

    “给我?”

    张怀生下意识张开了嘴,对方的态度委实让人始料未及。

    随后,便见怀朔不由分说,将铜铃递入他手中,解释道:“灵韵师妹看重你,我不愿她有朝一日因你之死而伤心难过。所以,好好活着。”

    说罢,不待张怀生道谢,便大步流星离去。

    徒留张怀生呆立在原地,手中还托着这家伙所赠铜铃——其上刻有不少符箓,能辨认出有清心,破幻,驱邪,示警之用。

    他知晓,此物虽不及灵韵师姐所赠,但也算得上是一件正儿八经的法器了。

    唉,没想到承师姐照顾,一下便捞了两件连一般的龙虎真传都未必有的法器,这怀朔师兄也真是......

    想说是舔狗,但又觉这个称呼不好。

    或许是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不过一介凡人,本就配不上做他的情敌。

    心中有些怅然。

    对于灵韵师姐,他自然是有好感的,可仙凡殊途,又哪好有什么奢望呢。

    再者说了,像灵韵师姐那样一心向道的人,心中恐怕也不会有男女之情这种东西。

    离了天师府,径向上清镇而去。

    通过了一条幽长巷子,便回到了自己家中。

    一间青石砖房,加一个小院便是他的家了。

    张怀生在三年前便搬离了怀民家。

    那时他还没觉醒宿慧,不如现在老成,尚有几分少年心气,不愿寄人篱下,在一次被婶婶,也就是怀民母亲训斥过后,便赌气搬了出去,自立了门户。

    可后来仍免不得受怀民家里接济,否则这砖房都盖不起来。

    其实张怀生知晓,他这婶婶虽然也有私心,但到底养了他十几年,虽然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总给怀民多藏块肉,多穿件衣。

    但那其实也是人之常情,这份恩,他是承的。

    他在被烟熏得有些发黄的墙壁前坐下,点起昏暗的油灯,小声背诵着借来的道藏经典,并且在一旁的草纸上记下自己不懂之处,明日出发路上好请教老师。

    明彰公在道藏经典上下的造诣很深,许多地方都能讲得深入浅出。

    龙虎道藏包罗万象,无数真经皆可修成大道,如大洞经,上清太玄鉴,上清灵宝大卷,太上玄灵北斗真经,太霄琅书。

    一些不甚紧要的秘籍即便是捉妖人也可前往一观,但只能翻阅不能借出,比如张怀生一直在修的《大洞密藏真经》。

    可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那些不过是些玄而又玄的文字,没有足够的道学根基,没有老师领路,单靠秘籍,根本不可能从中悟得大道。

    修道之事,绝非学渣所能为之。

    看不懂道藏秘典,即便是灵力天赋再强,也会卡在筑基之境,终身不得寸进。

    张怀生虽然知晓自己很难修仙,但人活一世,好不容易看到了修仙觅长生的风采,试问谁又愿意轻言放弃?

    疑似穿越者的前辈李自成,已经用事实向张怀生做了证明:不得长生,终为枯骨,生前所做一切,也逃不过“人亡政息”四个字。

    看书看得眼涩。

    山下有的地方据说已经开始用煤油灯了,不仅亮度高,能调节明暗,还有个灯罩,不至于一阵穿堂风便吹得灯火摇曳。

    索性便不再看,而是从抽屉里取出了一本有着泛黄书封,装订古朴的书来。

    书名《灭妖图录》,但翻开一看,上面分明是空荡荡一片。

    虽说是无字天书,但张怀生依旧觉得这是件了不得的东西,因为当他回忆起前世那场车祸时,分明是刚从图书馆借出了这本《灭妖图录》。

    而且,他几次试探发现,这本书除他之外根本就没人能看到,也没人能摸到。

    他未曾觉醒前世记忆时,随手把这书扔去垫了桌脚,可奇怪的是,这么多年下来,这本书上居然连半点污渍都没留下。

    在收拾行囊时,张怀生下意识看向了这本灭妖图录,思索再三,还是放进了囊中。

    既然是灭妖图录,许是只有灭了妖怪才能显化出神异吧?

    反正张怀生是不相信,这本跟自己穿越息息相关之物,除了“不沾污物”“不被他视”以外,便没半点神异之处了。

    将灭妖图录,干粮,水囊,灵韵师姐所赠法印,怀朔师兄所赠铜铃,以及之前所备符箓,一些散碎银两,及两张面额二十两,印着大顺太祖皇帝李自成头像的银票,统统收好。

    张怀生才安心睡去。

    第二天清早,晨钟响彻上清镇,张怀生洗漱完毕,取下墙上所悬三尺青锋,背上行囊,径去天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