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豪门凰权 » 第四十一章 闻大人那个委屈啊

第四十一章 闻大人那个委屈啊

    盛世钱庄的钱大半投入南征战事,京里的,地方的,皇家商号赚的钱不及存进盛世钱庄,已交由官府运输队负责运往前线。

    打仗打的是财力!

    大燕的一切战事胜利无一不说明这一点。燕清始终站在陛下一边,不遗余力地支持陛下的战争。

    辽东帝未讨得便宜,付秦丢了门户云宥城,魏不敢南下,东晋不敢逆燕军锋芒,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地等待燕军撤离长江北岸。

    匈奴起兵骚扰西凉边境,仅仅试探进攻,西凉六军未报知陛下。可居京郊鹿鸣山庄的燕贺山知道,觉得有必要告知燕清,于是燕清偶然得知此事。

    国库财赋已握手中,燕清一心关注燕晋战事。舒哥涛作为陛下近卫,不当职的时候常翻西凉王府的墙,慕容雪知道拦不住,不得已,为舒哥涛开了正门。

    过了开春,东晋使节再入燕地,燕陛下命外国公馆打扫干净,迎接来使。

    辽东帝,付秦帝,魏帝均派使节打探燕朝堂的虚实。

    燕晋战事稍歇,商谈议和事宜,两岸重兵并未因此放松警惕,都猜忌对方突然趁一方放松警惕之机出兵。

    荣王军,东平军,地方军内各部轮流休整,聚拢在火堆前喝啤酒吃烤串,把风靡燕京的最新小吃街挪到燕军营。

    晋军望着北岸燕军火光冲天,照亮整个北岸,更是传来烤肉的香气和军营中庆功似的吵闹欢乐,不禁大是怀疑。

    晋主帅察觉或许有机可乘,安全起见派间谍打探,知道燕营军容严整,分军部轮流休整玩乐,其余军部照常巡逻营地,才罢了动兵的打算。

    或许动了好奇,尝试一下燕军的啤酒烤串,一下就赞不绝口。不久,在晋主帅的推崇下,烤串小吃在晋军中迅速流行起来。

    晋地的啤酒和烤肉配料唯有严家提供,而严家的来源又在燕京的燕大娘子。

    负责燕晋两地运输的军民原本有些刻意避开以免尴尬,可渐渐的相互碰上后都自觉打招呼,成为燕、晋军营掌控下的一道诡异的风景线。

    渐渐的,间谍把目光放在运输队上,通过运输队把信息传递出去。两方首脑拉拢彼国重要将领,又将目光放在敌方军事部署图上。

    明争暗斗,你来我往。

    燕京

    晋使节未至燕京,老清贵杨致和上奏疏,大谈燕大娘子掌握国库财赋于国不利,应当征收皇家商号和盛世钱庄,而非为战事把国库财赋赎予燕大娘子。

    朝堂诸臣知道陛下正值倚仗燕大娘子,宰相大人闭目养神,勋贵军饷依靠燕大娘子,直接选择无视,整座大殿的朝臣挪了挪视线,认为老清贵杨致和无趣。

    杨致和的声音落下,只剩寂寞。

    陛下听后沉默,又哈哈大笑,赏杨致和绸缎五十匹,金十两,并赠送牛羊五十只。

    杨致和纳闷,陛下同意臣的建议了?可陛下又未下达针对燕大娘子的任何君命。

    皇家商号依旧姓燕,盛世钱庄依旧未改姓。

    老清贵依旧是那些人谈论是非,勋贵依旧争论与东晋是战是和,宰相大人老僧入定,对诸事不闻不问。

    明面沸腾的燕京朝堂又有些平静,功勋武将们吵闹战和也就那些言辞,文臣闲来无事参奏一道,聊胜于无。陛下认燕大娘子为义女动了文臣系统的神经,遂有老清贵杨致和参奏燕大娘子,也仅仅引起轻微的波澜就石沉大海,波尽浪平了。

    似乎燕晋唯有等待两国议和就再无他事。

    而朝堂下暗流涌动,对两国战事至关重要的战略部署图隐隐然成为致胜的关键。

    燕军军事部署图就在宣武殿,且守备严密,非亲信无法触及。

    有次燕清偶然得知,嗯,好吧,舒哥涛来见,闲聊中说出宫里都没传出的秘事。

    当日舒哥涛入宫值班,比平时来的早,恰巧撞见宫人匆匆忙忙地从宣武殿出来,舒哥涛当即英明神武地捉住鬼祟的那名宫人,从他怀里搜出临摹好的燕军军事部署图。

    此事报知陛下,陛下无波无澜,遣宫典细细审问。后来从宫典处得知,此事陛下知晓的,那幅军事部署图是假的。

    封赏什么的自然没有。宫典责备舒哥涛鲁莽,罚奉一月。

    舒哥涛来早值班还错了?

    燕清抱打不平,随口问他一月俸禄多少,舒哥涛不好意思地伸出两根手指头。

    燕清细问之下,舒哥涛才结结巴巴地回答:二十石。

    燕清顿时鄙夷不屑,朝廷缺银子了?

    “宫典跟你比,他的俸禄多少?”燕清乜斜他一眼,介意地问。

    舒哥涛顿时骄傲起来,说宫典的俸禄仅比他高那么一点点,他问过,整个禁军比他高的不超过五个人。

    燕清转转眼珠,若有所思地点头,可二十石确实太少了。

    不行!

    不知不觉拧起眉头。

    “婚事推迟!”

    燕清冷着脸叫道。

    舒哥涛苦求无果后郁闷地回家,犹豫许久,向老夫人提出要做生意。

    舒哥侯府老夫人掌管的银钱大半都购买皇家商号旗下工坊的股票,没有余钱交给舒哥涛做生意。

    老夫人笑了笑,忽然察觉出可疑,眉头一拧,尚未问话,舒哥涛就吓得跪下,把前后因果交代出来。

    老夫人知道燕清耍性子,交代舒哥涛照常寻燕清说话,就打发他离开。

    舒哥涛不知道的是,老夫人叹口气,悠悠地道:“看来燕清做陛下义女,掌握国库财赋后,眼界高了,得趁早把婚事办了,不然涛儿的婚事可就遥遥无期了。”

    陛下那里,舒哥侯府老夫人亲自寻陛下,言说与西凉王府嫡长女燕清的婚事。陛下思量再三,把问题踢给西凉王府。老夫人无功而返,打定主意亲自与燕清商量,问问她的意思。

    老夫人走后,陛下召燕清,提及老夫人前来求陛下赐婚的事,燕清领陛下的人情,住在宫里担当宫里女官,随侍陛下,整整奏折,端茶倒水,研磨陪话而已。

    闻启蒙因前次与付秦来使动粗,朝堂默赞,今与东晋使节和谈遣他主持,就是欲挫一挫东晋的气焰,在谈判中握有主动权。

    朝堂上下心领神会,闻启蒙获得陛下赏识,自然要一展宏图,大挫东晋使节气焰,扬言在谈判桌上再战东晋使节!

    此次东晋未派秦叔公担当使节,遣来的使者名不见经传,据闻好像是屠狗的屠夫。闻启蒙爱吃狗肉,可见过屠夫杀狗的场景,马上上奏,欲征召打虎勇士对抗东晋屠狗使节。

    燕朝臣大笑出声,又想到东晋朝廷的隐喻,纷纷脸色复杂。有的大骂晋廷无耻,有的争吵“打过长江南,俘虏晋帝”,有的置若罔闻,把与己无关的牌子高高挂起了。

    太子嘻嘻笑,四皇子负手而立,自恃高才,气定神闲,不愿浪费唇舌在朝堂上争吵,有失体面。

    陛下知晓东晋大玩文字游戏,暗喻燕廷,藐视大燕,更藐视自己,恨不得调令荣王大打东晋,又疑心他国使的离间计,借刀杀人,探查此事的暗尉禀告,东晋使节乃是九岁稚童,能言善辩,又挑选屠夫沿路捉狗烤狗肉吃。

    掌典籍的礼部侍郎周炳仁禀告陛下,汉末荆州刘表杀了江东的孙坚,孙坚之子,当时九岁的孙权前往荆州见刘表,讨回孙坚的尸体,并保孙坚之兄孙策和余下数千部将。

    “那孙策,孙权后来如何?”陛下关心,周炳仁直言孙策依附袁术,攻城掠地,后来统一江东。

    陛下打消进攻东晋的念头,又选武义勇略上佳者陪侍闻启蒙左右,等待司马朝廷来使。

    四皇子推荐舒哥涛,太子则推荐宫典,陛下拍板,定宫典为侍卫,替大燕压服东晋使节身边的屠夫。

    太子不满十岁,好奇九岁的东晋使节究竟什么模样,一心要和那神秘来使见一见,如果可能就纳入东宫做个伴侍。

    按照太子的话说,就是父皇和母后都不替儿臣打算,专有个老清贵太子太傅,多烦闷啊。不行,本太子定要个聪明伶俐的侍从不可。又遣人告知闻启蒙不要太欺负那九岁稚童,显得咱大燕没什么气度。

    闻启蒙郁闷地想,东晋使节未到,就赢得太子的好感。自己可是为大燕跟付秦来使拼命,都未有太子一句褒奖,太不公平了,外臣太不容易了!

    趁向陛下禀告与东晋使节商谈的策略,偷偷与燕清用神色你来我往,临走时守在殿外等候,长吁短叹的,跟欠人钱没钱还似的。

    燕清自认与闻大人并无太深交情,可又不能冷着脸不理得罪人。

    “闻大人,你寻我有什么事?”燕清不耐烦,又忍不住关心他,眼睛不时望向他,假意随口问:“你遇上什么事那么为难呀?”只要不是钱的事就好,不,只要不太多完全可以放贷的。

    “太子命我照顾东晋使节,若是影响两国和谈,我罪过可就大了。”闻启蒙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求道:“燕大娘子,你跟太子交好,可不可以向他帮我求一求。我定要在两国议和事宜上出风头,替大燕争取,我也可再进一步!太子命我照顾敌方来使,若是有心人大做文章,我的谈判司职位生涯就要到头了。”

    太子玩心大,陛下知道也就训斥一句,顶多关在东宫禁闭数日。闻大人可就凶多吉少了。

    哎,外臣难做啊!

    燕清本就与太子保持距离,不好频频往来,四皇子和大皇子都瞧着呢。

    “太子就是玩心大,闻大人,你据理力争,太子不会计较你一介外臣的。”燕清劝一句,又嘴角浅笑道:“东晋使节九岁稚童,闻大人,你欺负九岁稚童,传出去不大好看吧。再说大燕的气度呢?总不能在谈判桌上你欺负得东晋九岁使节哭鼻子吧。”

    想一想那九岁稚童在两国议和谈判桌上哭鼻子号啕大哭,闻大人刚洞吓的拳头未落下就手足无措的场面,就忍不住想笑。

    “那我在谈判桌上和气些就是。哎,原本打算拼了命都要胜过那边,那边派来九岁稚童,算怎么个事?”

    那边就是长江以南的东晋朝廷。东晋偏安一隅,又自命正统,燕廷只已“那边”称呼东晋,心思有点复杂。那边的晋又称北方的燕为北边,又称燕北,和更北方的魏区别,称魏为北魏。

    长江两岸的燕晋相互猜忌对抗,北边又有点在心理上轻蔑南边的意思。南边衣冠南渡后,自诩华夏文明,称北方为蛮夷,痛哭江山飘零,百姓沉沦胡人铁蹄之下。

    晋帝仅有名无权,权在门阀士大夫手中。

    北伐战事操控在门阀手上,窥见时机就要横插一脚,北伐动员的口号就是收复河山,说人话就是临国有乱子就趁机争取失地。

    而付秦,辽东与大燕死磕的时候,东晋士大夫窥见机会,屯兵南岸,与东平军死磕,可意外的是,付秦军被挡在云宥城外,燕帝腾出手来举国兵力逼退辽东帝,压力大减,又聚兵北岸,与东晋对峙。

    这下谁也拉不下脸来了。东晋帝说和,那就和吧。关于和谈又不能丧权辱国,前次十二月里遣出的使节竟给燕兵吓死,大丢东晋的脸面。此时秦叔公告病居家不出,出使燕京的重任其他士大夫不敢接手,搞不好要失名节又丢东晋脸面,回东晋也抬不起头来。

    谁知九岁稚童毛遂自荐,要担当东晋使节。晋帝召他夜谈,次日封他做使节出使燕京。

    东晋使节马上就要到燕京,闻启蒙大人磨拳擦掌准备着,狠话都放出去了,就等与东晋使节见面开打。谈判策略都已经呈上陛下,突然又收到太子之命善待东晋使节,真是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奔过,当然泪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