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高路情歌 » 第177章、郝军的焦头烂额(上)

第177章、郝军的焦头烂额(上)

    镇政府大楼,坐落在一个依山傍水的河湾,那条不大的河水,不知从何时开始,在这里就形成了一个迂回,一直从前面的坝子中间流过的,可却在这还没有遇到山体前打了转折,让一直欢快着前行的河水,在这里停留了下来。

    似在回忆?!似在沉思?!

    那栋四层楼高的镇政府办公大楼,在上个世纪末,还是这个镇里比较显眼的建筑。现在,却被一些新兴崛起的一排排富丽堂皇的高楼排挤在那条老街,静静地呆着。

    四楼的最前面一间,门,一直开着,郝军坐在里面的办公桌前,已经抽了第三支烟了,可还是没能让他把紧锁的眉头展示开来。

    昨天,豆豆外婆她们村里,又有几个村民到了这里,为还拖欠着他们的那点劳务补贴,搅得郝军连班都无法上好。后来,还是郝军连哄带骗、信誓旦旦地答应了他们,才勉强把他们劝走。

    可是,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吗?

    ******

    郝军被任命来到镇里,其实他也已经不算小了,按照现在,乡镇干部年轻化的标准,他已经算是晚开的花了。

    今年镇里提拔起来的两个年轻干部,人家可是才刚刚大学毕业分配两三年,就走上了乡镇领导岗位。特别是刚刚提拨起来的分管镇里文教卫的女副镇长,才刚刚毕业满一年,还是一个预备党员呢。可是,人家已经轰轰烈烈地干起来了。

    自己相比于他们,那是大了差不多有一轮十二年了,三十来岁,这还算年轻干部吗?

    这也不能怪谁,想努力的人,什么时候出发都不算晚,所以,郝军从一下到镇里,总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干,总想着早一天能做出些成绩来,也好对自己一个交代,也好向自己从‘上面’下来‘镀金’的身份作个交代。

    去年,他刚下来没半年,在几次自告奋勇、毛遂自荐而受到阻碍后,他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机会。

    那天,一个看似农民,却又多了解几分城市人的洋气,看似读书人却又显得过于的拘谨的小伙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在递烟的一瞬间,郝军看到了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男人眼里的睿智和坚韧。

    他,就是成思明。

    “郝镇长,我叫成思明是一个刚刚从外面打工回来的农村青年,想在我们家乡做一点事情,不知道乡里面对于我们这种返乡创业者有没有一些相应的扶持和帮助?”

    ------

    就这样,成思明和郝军郝镇长的渊源也就开始了。

    这可不是一个一厢情愿的事,郝军正愁着没有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场地,没有一个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的好的帮手。

    而成思明,一个刚刚从外面打工回来的创业青年,也想得到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及这些父母官的一些扶持和帮助。所以,两人一拍即合,这才开始了他们两人所谓的创业历程。

    等到思明再一次把自己的想法以可行性报告的形式交到郝军手上时,上面好多的想法都和郝军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是比自己的想法稍微胆子小了那么一点点。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每人所站在的高度不同吧,总有些不足的地方。

    那份可行性报告,后来在郝军的‘改造’下,再由郝军送到上层的领导手中时,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报告了。当然也很快得到了上面的支持和鼓励。

    郝军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他的梦想,就要和这个和他差不多大的、立志创业的农村小伙连在一起了。

    从那一天开始,郝军开始为这事忙碌了起来——

    打报告,郝军挑灯夜战;

    跑资金,郝军甚至掏出了自己的工资请客送礼;

    找技术,郝军带着思明,把当年自己的老师陈教授请了过来;

    做宣传,郝军一次次地跑县市电视台;

    ------

    成思明的合作社终于轰轰烈烈地干起来了,虽然不是郝军亲手在干,也许干出来,郝军也没有什么利益可享,大不了就是在某报告中——

    ‘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领导以合作社为家,与村民同吃同往同劳动,通过领导及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才有今天辉煌的业绩------’

    可郝军还是乐在其中,幸福在其中。

    后来的几次县市里的新闻报道,也和郝军想到的一样,一时间,郝军成了镇里、县里乃至市里的新闻人物,连原来送他下来‘锻炼’的领导都拍着郝军的肩说:

    “小伙子,干得不错,看来,我这老眼看人还是没错的,郝军,努力,用不了几年,你就会风风光光地回到市里来的。”

    那时,郝军的梦也是美的,有时甚至在梦里也能笑醒。

    可是,事情开始了,却不是像他想像的那样,几次新闻报道过后,接着而来的,种苗、管理、技术、市场都距离郝军的设想相差太远。上面的领导,也在对他表扬了那几次过后,就把这件事象忘记了一样。

    而他们选择的利用本地的竹子做成的竹艺产品,也是一个较长期才有效益的事情,至少就要在两三年以后,才能看到效果。而在这两三年内,要想把事情做好,又还要不断地投入。

    光投入又没效益,这对于每天都要考虑柴米油盐的农村老百姓来说,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的话,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这是当时郝军没有考虑到的事情。

    最让郝军头痛的是,另一个村的那片老茶叶基地的复垦。郝军本来想,以这种方式扩大合作社规模,以造成一种更大的影响力,达到更大的宣传效果。也让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实惠。却不曾想,自己却掉入了另一个漩涡。

    老百姓的问题,有时候很简单,简单到一顿饭一餐酒都能解决,可有时候,为一小点利益又会让你下不了台。

    对于这片茶叶基地,原来的领导也是大力地在宣传——

    ‘发展农村经济,搞好产业化发展!’

    ‘老板投资,老百姓受益;造福一方,带富一方!’

    不到一年时间,把那片几近荒芜的田地整理了出来,也栽上了茶叶,村民们的投劳投工,起早贪黑,不计报酬。只等着茶叶长成了,大收一把,起洋房、买小车。

    一时间,整个寨子喜气洋洋,笑语暄天。

    好梦不长,一转眼,一夜之间——

    老板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