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92之浪子回头 » 第六章:天下第一街

第六章:天下第一街

    1979年,AH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官方认可,拉开了中国农业改革的序幕。

    面对小岗模式,江城市委市政府在内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既然农业可以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商业是否也可以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呢?”

    不得不说,在私营经济尚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年代,这个提法无异于引爆了一颗思想的原子弹。

    就在当年,江城市委市政府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汉口硚口区发放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户执照。同年年底,总计103位“无业人员”在汉正街正式上岗,持证摆摊。

    就在这103位先行者怯怯的叫卖声中,我国城市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也正式拉开了帷幕,同时也标志着个体私营经济重回中国的经济舞台。

    但改革之路历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

    但历史发展到某个特定关头,该出来的事物它总归就是冒出来了,任谁也没法阻挡历史的大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79-1992年的十三年间,汉正街得到了豹突飙涌般的发展;由最初那条不足半里的街道为中心南北延伸出一大片城区,西到硚口路,东到江汉路,北到中山大道,南到汉水长江,可以说整个硚口区都是汉正街的范围!

    69个专业市场容纳近3万家商户,20余万种商品,2万多名人力挑夫一年搬运150万吨货物,连续十三年蝉联国内小商品交易额第一把交椅,被誉为“天下第一街”,“小商品交易圣地”。

    当时有一句话是这么讲的,“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

    各国记者,欧美人士的目光也都聚焦到汉政街,汉正街可谓一时风头无两,牛逼的不得了。

    然而谁也没想到,在1992年春总设计师南巡讲话,市场经济得以全面推广后的第二年。汉正街就被浙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义乌,夺走了保持多年的小商品交易额第一的桂冠。后者更是连续28年稳居国内小商品交易额龙头老大的位置。

    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后来者把汉正街甩到了身后。山东LY,河北白沟,福建石狮,广东虎门……汉正街的交易额曾一度就要跌出小商品交易市场的前十位。

    “汉正街不行了。”也一度成为江城人经常挂着嘴边的一句流行语。

    位居九省通衢,地理条件优越,曾吞吐天下商气的汉正街为何后来衰落得如此厉害,这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了。

    但谁也不能否认,汉正街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当一段岁月里,它是全国商业改革的引领者,它对改革开放的贡献不亚于小岗村。

    就九十年代初期来讲,汉正街依然是全国商业人士的首选之地,至少对于省内的从业者来讲绝对是的。

    ………

    赵红平走到店铺林立,熙熙攘攘的街头,听着天南地北的口音;感觉浑身充满一股蓬勃旺盛的活力,似乎闻到了空气中散发着的钞票味道。

    寻了一处公厕,把屁股兜里的钱放到牛仔裤右边口袋,右手插进去;这样在考察行情的时候,可以随时护住钱。

    毕竟这里是汉正街,鱼龙混杂,人心难测,绝不是杨桥镇那条小池子可以比的。

    顺着路标指示,经过电子器件区,塑料五金区,家庭小用品区……赵红平最后来到了布匹服装交易区。

    逛了大约半个小时,瞅见一家规模不小,t恤款式比较多,还挂着一块“中宏服装批发门市部”招牌的店铺,便迈步走了进去。

    根据现有资金情况,以及上辈子的社会阅历,他已经确定以三类人为赚钱目标----女人,小孩,时髦小青年;毫无疑问,搞服装生意这三类人的钱是最好赚的。

    而t恤则是时髦小青年的最爱。

    店里已经有几位前来看货的客商,听口音像是河南那边过来的;一位穿着白衬衣,打了红领带,年过四旬,模样精明的老板正陪着他们看货。

    赵红平站在一旁装作看t恤款式,一边观察偷听双方交谈。

    不论前世还是今生,他对这一行都是不太懂的。

    做服装生意,市场销路,流行款式,价格利润当然是首先要考虑的几点,但面料和工艺则是最基本的常识,否则分分钟都有可能被骗。

    听到一些关键词汇的时候,比如面料,价格等,他便记住其中要领,然后对着琳琅满目的样品摸索,细心品鉴其中的细微差别。

    老板和几位河南客商周旋的时候,还有其他客商陆陆续续走进来;等河南客商离开,老板便又和他们周旋起来。

    无形中,也给了赵红平实地学习的绝佳机会。

    直到所有的客商都离开了,老板才走过来,略微打量了一下他,操着一口浓重的汉腔问道:“小伙子,想要麽什货?”

    “我想看看t恤。”

    “小伙子果然蛮有眼力滴,找我买t恤算是找对人啰!”

    “小伙子贵姓啊。”

    “姓赵。”

    “原来是赵老板,稀客,稀客!”老板掏出一张名片递上,热情的介绍道:“赵老板,不瞒你说,我陈中宏这店已经开了整整十年,算是整个汉正垓的老字号,我和郑要举还是同门师兄弟呢,你要的货我这里都有。

    本店有固定厂家供货,款式多,价格便宜,货源充足滴很。

    不是吹牛皮,我这里冒得的货,整条汉正垓都冒得!”做生意真是靠一张嘴皮子,第一次接触,陈老板便自吹自擂的滔滔不绝说了一通。

    赵红平微微笑了笑,却颇感兴趣的问:“陈老板,您刚才说的那位郑要举是谁啊?”

    话刚出口,又有些后悔了。

    很显然,人家陈中宏既然把这个郑要举拿出来当招牌,肯定是行业内的某个大佬了,连大佬的名字都没听说过,肯定就是刚出来混的新手了。

    陈老板骄傲的道:“这个郑要举阔是咱汉正垓的英雄,全国第一个百万富翁,号称面料服装大王,前不久还上过中央电视台呢。”

    赵红平哦了声,恭维道:“看陈老板生意做这么大,肯定也早就是身价过百万的人了。”

    陈老板一双小眼里闪过一丝得意,没有正面回答,但其得意的表情已经回答了。

    这年头,百万富翁是什么概念,就无需多说了吧。

    不得不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富豪群就是在汉正街产生的。

    “赵老板看上哪些款式了?”陈老板兴趣颇为浓厚的问。

    众所周知,新手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

    其实,从赵红平进门的第一眼开始,在汉正街混了十年,阅人无数的陈中宏已经准确无误的判断出他是位新手了。

    “这件还不错。”赵红平手摸着一件乳白色的T恤说道。

    “赵老板好眼力!”陈老板赞了句,热情的推销道:“这款是今年刚出来的款式,鸡心领,超短袖,还印有各种港台明星的图像,已经被卖疯了。”

    “那批发价多少钱一件?”

    “纯棉的十八块,丝光棉的二十二块!”

    “陈老板,你也太不实在了吧,这种款式在市面零售价至多卖二十,二十五的样子;以这样的价格进货,那我还赚个鬼的钱啦!”赵红平根据自己身上穿的这件t恤为参考价,毫不客气的回道。

    “那你准备麽样个卖法?”陈老板问。

    “麽样个卖法有区别吗?”

    “当然不同啰!若是在百货商场的店面里,就这纯棉的至少要卖三四十元一件;若在街边摆地摊,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请问赵老板,你是麽样个卖法?”

    赵红平不置可否,心说你一个搞批发的,还问客户是怎么个卖法,明显就是耍小聪明,把自己当小孩子耍嘛;但还是套指着另外一件问:“那这件什么批发价?”

    任你奸似鬼,咱只是要套信息而已。

    “纯棉十二,丝光棉十五。如果要的多,可以稍微便宜一点,本来利润就薄,不会便宜很多的。”陈老板明显口张得小了些,但还是很不实在。

    “哦,还有其他款式吗?”

    “嗯,有的,过来这边!”

    …………

    见对方这人太奸诈,不实在,赵红平略略问了价格,存货,在里面敷衍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货比多家这个道理他自然懂,何况自己还是个新手,谨慎一点不会错的。

    毕竟全面了解一个行当的资源和信息,是需要时间的。

    其实他也算是蛮聪明的一个人,上辈子之所以混成那副惨状,还是品性使然;重活一回,人的心性变了,整个人的气质,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也会跟着变。

    事实上,这才是人和人混出差距的关键因素。

    就着日头,一连逛了五六家店铺,赵红平对夏装这一行的市场行情算是有了初步了解。

    傍晚时分,在市场里一家小馆子点了一盘青椒炒肉,一瓶金龙泉啤酒,米饭随便添;一共花了六块钱,吃了个大饱,然后寻旅馆过夜。

    走了一阵子,就看见前面一处狭长逼仄的街巷里除了店铺,还挂着大大小小的住宿招牌。

    走进巷口,立刻有一群大妈像见了新鲜肉的苍蝇一般举着牌子围上来。

    “喂,小伙子,需要住宿吗?”

    “5-25元的房间任选,有电视,风扇,热水器。”

    “如果多住几天还可以打折!”

    “喂,老板,来我屋住吧,晚上有十八岁的小姑娘吖陪着睡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