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抱着聚宝盆闯大明 » 第二百五十三章 四字何解

第二百五十三章 四字何解

    不光是茹瑺觉得很累,茹瑺身边的其他人,也觉得很累。

    就连大明的储君皇孙朱允炆,也觉得腿有点腿有点酸,脚有点疼。

    至于沈宝库和傅让,则是没有什么感觉。

    这俩人天天的忙的脚不沾地,这时候站一会儿,全当是休息了。

    朱元璋沉默的站着,沉默的看着背对着他的京郊千户所的一众兵士。

    过了许久,他才叹了一口气,轻声说道:“走吧,带咱去你那个千户所的大堂看看。”

    听说要走,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在场的人,最怕的都是朱元璋沉默不语。

    他沉默的时候,就连空气仿佛都宁静了……

    跟在朱元璋的身后,朱允炆等人舒服的伸着懒腰,活动着自己的腿脚。

    在前面,朱元璋则是和沈宝库轻声说道:“他们,这要站多久?”

    “一个时辰。不过陛下来之前他们已经站了有一会儿了,应该再有半个时辰,就差不多了。”沈宝库想了想,继续说道:“然后就是吃饭、休息,等到未时过半,再继续操练。”

    “是吗?”

    朱元璋忽然打断了沈宝库,转向傅让,问道:“傅让,沈宝库刚刚所说,可有半句虚假?”

    “呃……启禀陛下,没有,老沈……沈千户说的都对,俺们千户所都是这么做的。”

    许是太长时间没有在宫城和皇城出入,也可能是挺多日子没有见过正经的人了,以往在锦衣卫中对答还算是凑合的傅让,今日却有些不知所措。

    这种表现,让朱元璋忍不住皱了皱眉。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苛责,只是点了点头,不再搭理傅让。

    千户所的大堂,依旧和之前一样,没有什么好东西。

    桌椅板凳,依旧是在之前流民剩下来的破烂里面挑出来的破烂玩意。

    可能和之前唯一的区别,就是现在千户所大堂很干净,称得上是窗明几净。

    朱元璋自然是坐在正中,朱允炆位于一旁站着。至于其他人,则是规规矩矩的,按照官职大小站在下面。

    沈宝库心满意足的站在门口,美滋滋的幻想着站在门口朱元璋应该不会想到他才是。

    当然,幻想也只能是幻想了。

    朱元璋开口,就提到了沈宝库的名字。

    “沈宝库,你近前来,咱有话要问你。”

    心中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沈宝库万分不情愿的从门口穿过人群,走到了最前面徐辉祖和李景隆的中间,啪的一声跪倒在地:“末将在!”

    “嗯,你先跪倒一边去吧,咱忽然想起来还有旁的事情要与众卿家商议,你莫要在中间影响了他们。”

    啥?

    跪到一边?

    “末将遵命!”

    没办法,沈宝库只能再次爬起来,往一边挪了几步,贴着墙根跪下。

    “傅让,你也去沈宝库的身边跪着。”

    “得令!”

    相比沈宝库有些不情不愿的应声,傅让的这一声得令调门不低,听着好像还有点兴奋的感觉在里面。

    沈宝库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

    眼睁睁的看着沈宝库和傅让乖乖的跪倒了墙根,茹瑺等人心里都咯噔一声,有些不明白朱元璋这是要演哪一出。

    朱元璋并没有给他们思考的时间,轻咳了一声,便继续说道:“允炆,咱之前问你,纪律作风为何解,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朱允炆没有犹豫,当即开口说道:“孙臣记得,纪律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齐桓公二年》:百官於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孙臣以为,纪律二字,当纪纲、法纪、律例之意,而作风二字,孙臣却有些不明白了,孙臣愿向沈千户请教。”

    说着,朱允炆还挑衅似的看了沈宝库一眼。他相信,沈宝库这个土包子绝对说不出自己这么有水平的话。

    他想的没错,沈宝库这么没有文化的人,怎么可能会引经据典的用那么多话来解释四个字。

    不过可惜,沈宝库正聋拉着脑袋跪着,对于朱允炆对他的青睐,一无所知。

    朱元璋对朱允炆的说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只是点了点头,哦了一声。

    倒是站在下面的茹瑺、齐德兵部的文官听了朱允炆的回答之后眼睛一亮。尤其是齐德,毫不掩饰自己眼中对于皇孙朱允炆的崇敬之意。

    在兵部主事齐德的身前,站着是东宫佐官黄子澄。

    黄子澄与齐德无二,对于皇孙朱允炆的应答,十分欣慰。若不是这时候朱元璋在他面前坐着,他都想要捋须颔首,夸赞几句。

    毕竟,他是翰林,又是东宫的伴读,皇孙表现的越好,就证明他在东宫表现的越好。

    许是黄子澄的眼神太过明亮,朱元璋便说道:“黄卿家,你是翰林院修撰,想来对纪律作风这四个字也有所了解。”

    “微臣不敢妄言。”黄子澄被点到名字之后,毫不慌张,走到中间之后跪地行礼,朗声唱道:“纪律二字,如皇孙所言,最早现于左传,当纪纲、法度之解。

    其后,汉代徐干在《中论·历数》中言说:昔者圣王之造历数也,察纪律之行,观运机之动。

    徐干之意,纪律乃规矩、规律之意。

    微臣以为,皇孙之解,恰如其分。

    然,微臣搜肠刮肚,未能想起曾有哪一本书籍中提到了作风二字,实在是令微臣惭愧不已。”

    口口声声说着惭愧不已,可是黄子澄却没有低下头,饶是跪在地上,也跪的昂首挺胸!

    这一点,让朱允炆甚是满意。

    读书人,就是要有点傲气,有点风骨才好。

    尤其是黄子澄,身为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乃是大明朝有数的才子。这种才子,自然要和沈宝库那种狗东西区分开来。

    黄子澄觉得自己应答的不错,无论是说的内容,还是语调,都堪称完美。

    然而,朱元璋的表情依旧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只是淡淡的哦了一声,便吩咐黄子澄可以起身回位。

    朱元璋的眼神,在李景隆和徐辉祖二人的身上转来转去,最终还是落在了徐辉祖的身上:“徐卿家,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