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是怎么炼成的之赵匡胤传奇 » 第三章:周世宗三征南唐

第三章:周世宗三征南唐

    高平之战后,柴荣每天都在琢磨怎么实施自己的宏伟构想,当时天下纷乱,从哪里下手才能完成自己的抱负呢?此时后周的四面:北有北汉、契丹,西南有后蜀,南有南唐、吴越等国,柴荣将目光盯上了当时最为富庶的南唐。

    后周显德二年4月(公元955年)在起兵征南唐之前,皇帝柴荣在翰林院搞了一次考试。参加考试的有二十多个人,都是翰林学承旨以上的级别才能参加,也就是比较老的翰林学士,然后柴荣亲自命题、阅卷,没有人能作弊。

    他出的题描述起来很简单,题目叫《平边策》,看的出来这是一道论述题,阅卷的时候发现大多数考生考的不好!

    原因很简单啊,考生不知道柴荣为什么要考这个,答题的时候抓不住柴总的意图。再一个原因就是很多考生文化成绩很不错,但是治国安邦的水平非常有限。

    还有一些人讲来讲去就围绕了六个字:修文德来远人。说白了就是我们过上好日子,让其他地方的人受到我们的影响,然后归顺我们!这是一种靠文治的办法来搞定,成语“文治武功”里面的“文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些试卷交上来以后,柴荣一个也没看中,但是在众多的答卷中间有一篇文章非常吸引柴荣的眼球。考生是比部郎中王朴,比部郎中是一个刑部官员的称呼。

    这个王朴就提出来五个步骤。第一步攻占长江以北;第二步夺取长江以南;第三步拿下后蜀;第四步解决北边契丹;最后一步解决北汉。

    王朴的试卷让周世宗眼前一亮,他非常欣赏没什么废话的五步主张。王朴提出来的策略,我们把它概括成四个字就是“先南后北”。先打南方,为什么这个先南后北的策略就能得到了周世宗柴荣的欣赏呢?

    王朴在他的试卷中讲的很清楚。他说我们后周南边就是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边十国中最大的叫南唐。南唐和我们交界的边境线有两千多里。这么长的边境线就决定了南唐会防不胜防。我们只需要时不时地打他一下,打他一个地方,南唐就得调动他的人马去增援,换一个地方再打一下,南唐的人马又得调动增援,就这样折腾几个回合,南唐很快就会受不了,所以周世宗看了王朴提出的策略非常欣赏。

    12月周世宗柴荣正式发动了对南唐第一次战争,他派大军一直开到淮南,就是今天安徽寿县,当时叫寿州是淮河流域的一个军事重镇,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过去在汉武帝时期有个淮南王刘安,就是在这里发明的豆腐,我们在这里不讲豆腐的事情。

    柴荣兵发寿县之后,就正式拉开了对南唐的战争。南唐是五代十国中间名气非常大,一共有三代国君,开国之君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李昪的出身非常低微,依靠义父徐温攫取权力。李昪投靠徐温的时候改名徐知诰,后来篡位夺了南吴,定国号为“大齐”,两年之后自称自己是唐太宗之子李恪的后世子孙,又改国号为“唐”,历史上称为“南唐”,这个时候唐朝已经灭亡十几年了。

    南唐第二位皇帝叫李璟,943年继位,历史上称为南唐中主,李璟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南唐疆土达到最大的时期,不过后来被后周世宗柴荣搞走一大片土地,还被吓的从金陵迁都到洪州(现在南昌)。

    李煜是南唐第三位皇帝,受后周皇帝威胁,李煜主动去掉了自己的帝号,改称国主,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南唐后主,我们之所以对南唐后主非常熟悉,是因为他的文学造诣非常高,很多词我们读书的时候都得背诵全文,李煜不仅擅长诗词,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尤其擅长行书,又喜欢写大字,挥洒自如,他的画意境高远,远超常人!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会专门介绍。

    后周世宗这次打南唐的时候,南唐皇帝还是李璟。为南唐守寿州的守将叫刘仁赡。刘仁赡在面对后周皇帝御驾亲征时,迎敌方式非常有意思,凭你柴荣怎么叫阵,我就猫在寿州城里不出来,凭借寿州城坚固的城防,在城里喝着小酒唱着歌,一点也不介意你们百般辱骂!

    周世宗柴荣知道,自己碰到了一个硬骨头,在劳师远征的时候这种固守待援的消耗战是玩不起的,就在周世宗柴荣焦急万分的时候,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探子回报:南唐的一支援军出现在寿州城的东北方向——涂山。

    这就麻烦了,兵家大忌啊:自己包围着寿州,却被另一支敌军又包围了自己,一环套一环,周世宗柴荣跑到小山坡上唱了一首《五环之歌》,满面愁容回到军帐。

    如果不打掉外面的援军,内外夹击需要分兵迎敌,任何一边出现溃败,都会前功尽弃。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把打援军的任务交给保卫自己安全的赵匡胤!

    这对于周世宗柴荣来说,是一个异常艰难地决定,用牺牲自己安全为代价,同时还要确保赵匡胤能打赢,否则就更棘手了。

    赵匡胤带了五千禁军精锐朝涂山两万敌军扑去,这是赵匡胤第一次单独统兵作战,他在这五千精锐中挑出一百名骑兵,剩下的人马在涂山附近的涡口找个地方设好埋伏,然后带着这一百名精锐中的精锐,就像一阵绿旋风似地杀进敌营。

    南唐兵马都监何锡被赵匡胤打的措手不及,赵匡胤所到之处,敌军人仰马翻、哭爹喊娘,不过南唐兵马都监何锡仗着人多士众,为了剿杀这股杀人放火干完就想跑的骑兵几乎倾巢而出,结果闯进了赵匡胤早已布设好的包围圈。经过一番恶战之后,赵匡胤率部击杀了南唐兵马都监何锡,全歼两万援军,取得了首战完胜,这就是著名的涡口大捷。

    在周世宗柴荣乐的合不拢嘴的时候,寿州城东南方的援军在南唐名将皇甫晖与姚凤统领下,十万大军正在离寿州不远的清流关对周世宗柴荣形成包围圈!

    赵匡胤主动请缨,在双方军力相差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赵匡胤坦然自若,带着五千精兵穿插在清流关外摆开了阵势。

    这个时候的包围圈已经有四环了,最里面的刘仁赡龟缩在寿州城里吃着火锅;第二环周世宗柴荣焦头烂额天天上火,只能靠一首《五环之歌》舒缓心情;第三环南唐名将皇甫晖和姚凤带着十万大军在清流关准备包饺子;最外面的第四环赵匡胤带着五千精兵四处流窜。

    有趣的是,赵匡胤虽然只有五千人,可是在关外怎么叫阵,就是没有南唐将领来过招,哪怕是过来打个口水战也不会让老赵那么寂寞啊。

    原来,赵匡胤经过涂山一战,名气在南唐军中不胫而走,皇甫晖命令将士们严防死守,不得轻易出战,只有寻到合适的时机才能出击。

    赵匡胤见南唐援军也龟缩不出,只得另想办法,他对周边地形进行了一番观察后,率领部下将士们连夜穿插,竟到了清流关的后方,对毫无防备的南唐大军展开了奇袭。

    后周禁军在赵匡胤带领下犹如神兵天降,南唐军士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个时候南唐名将说:“赵匡胤,你不讲伍德,我摆好阵势我们单挑吧!”

    恐慌的情绪在南唐军中迅速蔓延,在一次两军对垒的时候,南唐的军队刚刚排好阵势。赵匡胤就抱着马脖子把自己藏在马下面冲过去,直指南唐主将皇甫晖面前,一刀砍到了皇甫晖的脑袋,那个时候没有消炎药,脑袋被砍的时候基本上没有生还的机会了,赵匡胤顺手还把皇甫晖的把一个副将也抓了,这样在滁州又打了第二个大胜仗,史书记载这就是清流关大捷的故事。

    皇甫晖被杀,瞬间瓦解了十万大军的心理防线。赵匡胤则乘胜追击,一举攻占了滁州,打开了南唐的西北门户。赵匡胤也因此一战,成了声震南唐的后周名将。

    柴荣闻讯后十分兴奋,命令赵匡胤在滁州就地布防,并派遣赵普前往滁州,帮助赵匡胤治理境内的事务。

    赵匡胤占据滁州之后,后周大将韩令坤又先后攻占了扬州与泰州等地,后周兵锋直指南唐的都城金陵。南唐国内充斥着恐慌的气氛,国君李璟意图在寿州还没被攻破之前向后周乞和。周世宗柴荣对南唐的乞和视而不见,周世宗柴荣是要实现“以十年开拓天下”的宏图大业,怎么可能答应南唐乞和,于是向全军下达了乘胜追击的命令。

    南唐皇帝李璟害怕了,派使者来求和,愿意割让淮河流域六个州给周世宗柴荣。南唐在淮河流域一共有十四个州,南唐皇帝李璟要拿六个州求和,这个时候柴荣打的一帆风顺,根本就不考虑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南唐皇帝李璟见乞和不成,就命令齐王李景达亲率两万大军,从后周手中抢回还未稳固的扬州与泰州等地。

    这个李景达既是南唐的宗室,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勇将,所率将士皆是国中精锐,不消数日就收复了泰州,扬州城危在旦夕!

    赵匡胤带两千精锐火速赶往六合,与韩令坤的部队互为犄角,同时颁布军令:有扬州的士兵逃过来,格杀勿论!

    韩令坤带领扬州守将只能拼死一搏!有军事常识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赵匡胤带的两千精锐在扬州城附近驻扎的目的只是为了督战。可是意外发生了!原以为要去攻扬州的李景达率两万精锐把只有两千人的赵匡胤包围了!赵匡胤是来督战的,最多打算增援一下韩令坤,像一个打酱油的人一样,却被敌人列入了要重点消灭的对象!

    形势万分紧张,南唐名将李景达率两万精锐誓要弄死只有两千士兵的赵匡胤!在这种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赵匡胤率领将士们背水一战,经过连续五天的恶战,可以说打的昏天暗地、日月无光!

    这场恶战的结果是李景达带领的两万精锐遭受重创,最终只剩三千余人狼狈逃窜。赵匡胤再度续写了逆天神话!

    连续打了四次关键性的大胜仗,南唐所有的援军被消灭殆尽。在后周与南唐的战事进行到五月份时,南方进入了连绵的雨季,河水暴涨之后更有利于南唐水军作战,后周精骑虽然悍勇,但是没有水战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周世宗柴荣怀着万分遗憾,草草地结束了第一次南征南唐!

    回京之后,周世宗柴荣论功行赏,赵匡胤凭借四场胜利连升三级,从禁军都虞侯升为禁军都指挥使。

    禁军统领有五级:都虞侯、副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副都点检、都点检。赵匡胤连升三级之后,离禁军最高统帅只剩两个台阶了。

    第一次征南唐,周世宗柴荣发现了自己的短板:没有水军!要打下长江淮河流域,如果没有水军,那就是天方夜谭!

    于是,周世宗柴荣在京城的汴河边修造船厂,开始训练水军。到了显德四年正月,周世宗柴荣正式拉开了第二次征南唐的序幕!

    957年2月二征南唐的部队还没有出门,寿州已经被围了一年多了,被围在里边的刘仁赡已经弹尽粮绝啊!原来周世宗柴荣虽然带兵回了汴京,可是他没有带回包围寿州的部队。

    南唐寿州守将刘仁赡上表投降了!什么情况啊?原来刘仁赡已经崩溃了,所有的援兵全部被消灭了,还能守得住吗?

    当时柴荣留在寿州城外的部队也没有信心了,觉得我都包围你一年了,也没有打下来,太难打了!想要撤兵了。就在这个时候,南唐寿州守将刘仁赡上表招降,还有比这更好的消息吗?

    分析刘仁赡投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刘仁赡在这个时候重病缠身。前面我们看到刘仁赡在寿州城里每天好像挺嗨的啊,但是换了你谁天天吃着火锅,估计都会病重!城里粮草紧缺,城外援军无望,愁的头发都掉光了!

    寿州城刘仁赡来降对于周世宗来说,意味着南唐在淮河流域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到了周世宗柴荣的手里,是先南后北战略的一个重大胜利!

    就在寿州要地丢失之后,南唐皇帝李璟运用自己先进的航海技术,派使者从山东半岛跑到了辽东半岛,勾搭上北汉和契丹,三方一密谋,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咱几个要是再不联手,就得一块玩儿完了!”,北汉在太原城思虑再三,国仇家恨还笼罩在心头,很痛快地答应了,契丹人在马背上思考三秒,觉得最近闲得慌,也响应了南唐李璟的提议,决定一起讨伐后周!

    一时间,北汉契丹联军在边境上云集,战争的恐怖阴影,迅速笼罩了整个后周帝国。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柴荣有意南下称雄,但是在北汉契丹联军的威胁下,他也只能撤回后院去砌墙了。

    周世宗柴荣撤兵后,南唐上下举国欢庆:“虽然咱们的皇帝大本事没有,但是这忽悠能力,还是数一数二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后周全线撤退,皇帝真厉害!”

    殊不知,仅仅过了一个月,南唐人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三征南唐(957年11月),柴荣亲率诸军第三次征南唐,攻濠州(今安徽凤阳),在涡口打败唐军。

    到了显德四年十月,就是公元957年,周世宗带着大军第三次下江南,这是第三次征南唐。这一次周世宗要把整个淮河流域南唐辖域的城池全部拿下!

    赵匡胤随着周世宗亲征,三征南唐最重要的一仗是在濠州打的,濠州城外有一个地方叫十八里滩。就是淮河的一个滩涂地。水势很开阔,南唐事先在他的阵地周围了修了坚固的军事堡垒,到处都是木栅栏。南唐军队就是在那个湿地上驻扎着,他觉得濠州城利用地形优势很容易防守!

    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周世宗不讲武德,他带着驼驼来打南唐!士兵们骑在大长腿骆驼上,轻轻松松穿越了湿地!

    赵匡胤干脆带着他的骑兵。在18里滩打通过一场恶仗,歼灭南唐两千多人,配合大长腿驼驼部队,拿下濠州(今天的安徽凤阳)。

    后周大军在皇帝柴荣的带领下,继续东下,准备攻打泗州,泗州守将一看后周大军来了,拉出横幅挂在城头:“泗州欢迎你!”

    柴荣清点物资,得南唐军战船三百多艘,加上后周军自己数百条战船,亲率水陆大军东下,通过水陆两军双线作战,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涟水、亳州。

    958年年初,又攻克楚州(今江苏淮安)。再破扬州,继续扩大战果;三月,攻下泰州、广陵,这个时候南唐皇帝李璟终于扛不住了,认输了,遣使求和,进献贡品,被迫献上四州之地,画江为界,每年进献贡物十万,求后周世宗柴荣罢兵停战,柴荣站在那条浩瀚无边、只能在梦中看见的长江边上,同意了南唐皇帝的请求!

    到这个时候,三征南唐告一段落,柴荣平定江北淮南流域,一共打下来十个州,南唐李璟又献来四个州,同时南唐皇帝李璟去掉帝号,只称“江南国主”。

    周世宗柴荣三次南征,不但使南唐俯首就范,而且震慑了南方各割据势力,为之后北伐扫除了后顾之忧。

    同时打下十四个州,六十多个县,人口增加了将近一千万!在那个五代十国期间,人口锐减的情况下,一千万人口是个非常庞大的数量。对于后周的经济和军事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征南唐给了赵匡胤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从东西班行首一跃成为中央禁军的高官,实现了人生逆转,为后续接收后周两代皇帝的遗产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意气风发的后周世宗柴荣后来又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把胜利的果实拱手让给了赵匡胤呢?我们下篇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