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是怎么炼成的之赵匡胤传奇 » 第六章:疑点重重的陈桥兵变

第六章:疑点重重的陈桥兵变

    后周显德七年,后周皇帝柴宗训年仅八岁,继位时间不长,半年之前他的父亲柴荣因病去世,他继位之后称为周恭帝。

    这一年初一,所有文武百官都来给这个新上任的周恭帝朝贺,这是他当皇帝之后第一个春节。这个春节期间朝贺还没有结束。就接到一个消息:契丹族一支劲旅南下,同时北汉、西夏两股军队直冲后周的京城开封杀过来。

    八岁的皇帝还是一个儿童,能处理什么政事呢?古时候八岁儿童的妈妈不会太大,二十多岁的符太后被周世宗柴荣立为皇后不到十天,她丈夫就去世了,所以符太后也是六神无主,幸好周世宗柴荣临死之前安排了三位托孤宰相:范质、王溥和魏仁浦。

    三位托孤大臣一商量,能怎么办呢?当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赶快叫小皇帝下诏书,派大将出征抵御。这个大将就是后周禁军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

    正月初一,赵匡胤接到出征的命令之后,马上准备调军出城,效率非常高!

    五代时期,中央政府的军队叫禁军。地方藩镇节度使的军队叫牙军。这个后周禁军又分两大部门:侍卫司和殿前司,赵匡胤是殿前司最高统帅,他的官职就是殿前司都点检。侍卫司的最高统领李重进被忽悠到淮南兼任节度使。

    正月初二,赵匡胤派他的副手,当时担任副都点检指挥使慕容延钊,带兵作为先锋出发了。同时京城突然传来一股流言,说“出军之日点检为天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出兵那一天要册立点检作天子。

    京城传的一股流言有个特点:传播速度非常快,京城所有的老百姓很快就知道了,一片惊恐啊。

    五代这个时期政局非常动荡,皇帝这个岗位转手非常快。一个皇帝一转眼就被换了,换完皇帝往往会紧跟着一场屠杀。所以老百姓都做好一个准备——逃。

    京城传的这股流言还有一个特点,皇宫之内没有一个人知道。当然了,皇宫大内要是知道了这个流言,估计就会不让赵匡胤出兵了。

    到了初三,赵匡胤带领大军出城了,大军出城部队的纪律很严明,没有出现一点骚乱。就在这个时候部队里面又传了一股谣言,传这个谣言的人据说是非常善于观天象,他就看了异象,当然了,很有可能别人看不见,就他看见了。

    史书上记载: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久相磨盪。是什么意思呢?说今天太阳下面还有一个太阳,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而且这两个太阳在互相搏杀。中国古代历来都知道“天无二日”,很明显是有人要利用这种所谓的天生异象来解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嘛!

    初三晚上部队赶到陈桥驿住下来之后,部队里边就开始出现一些骚动,有一部分将领聚集到一块儿唧唧喳喳地议论事情,到底是什么事呢?

    大家说:我们这些人舍命打江山,但是这个小皇帝只有八岁。他能记得我们的功劳吗?等他长大了一点儿记不得我们这些年抛头颅洒热血的事情啊。倒不如我们现在干脆立点检做天子啊!

    这一帮禁军将领在议论纷纷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要立点检做天子。这个时候的点检就是赵匡胤,但是没有赵匡胤配合肯定不行啊。于是李处耘就把将领们想立赵匡胤为天子的消息告诉了两个人。一个是赵匡胤的弟弟叫赵匡义,当然后来赵匡胤称帝之后为了避讳,就改名为赵光义;还有一个人是赵匡胤手下一个得力的人,叫赵普。赵普这个人很有名,大家知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就是这位得力干将。

    赵普知道了大家的计划之后,对大家说:“太尉忠赤,必不汝赦”,说我们老大对后周绝对忠诚,绝对不会同意你们的意见,而且绝对不会赦免你们的!

    几个胆小的就趁着人多眼杂的那会功夫,悄悄地溜回去该吃夜宵的吃夜宵、该睡觉的睡觉去了。

    当然了,在动荡的时局,胆肥的人还是多数,拔出刀来说:“我们商量的是另立天子的事,这是会灭族的事,如果老大不同意,我们怎么可能坐这里等着被砍脑袋呢?”。

    赵匡义、赵普多次劝说无效之后,只好由着遣卫队军使郭延赟、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以及其他将领就在营帐等天亮。

    这边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赵匡胤在干什么呢?赵匡胤喜欢喝酒啊,武将好喝酒也能理解,当了皇帝之后也保留了这个优良习惯,喝着小酒,把一帮小弟的兵权就给夺了,这是后话。

    但是今天喝多了就有一点蹊跷了,带着大军出征,第一天走了40里左右就在陈桥驿喝多了,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等到黎明拂晓,四面八方的叫喊声震惊了赵匡胤,赵普和赵匡义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赵匡胤,各位将领也披着战甲带着兵在外面敲门,赵匡胤急急忙忙、脸都来不及洗就被扶出来。

    有人拿出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扶他正庭坐好之后,庭下将领们乌泱乌泱跪了一大片,大家山呼“万岁”,赵匡胤就这样被称为皇帝了!这就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黄袍加身”。

    各位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不对劲的地方?皇帝穿黄袍吧?它不是你有我有大家各有一件的衣服吧?你家里如果私藏一件黄袍,那才是活腻了!但是赵匡胤带着大军去迎敌的时候,将士们还能在仓促之间拿出一件黄袍,不奇怪吗?带着一件黄袍出征,是什么居心呢?

    在史书上,还有另一种记载,说是“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古时候啊,袍和衣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袍是穿在外面的,用于彰显主人地位,在正式场合穿,上面的装饰比较多。当然了,战袍是例外;

    衫是在家里穿的,一般在非正式场合穿,衫的装饰比较少;

    衣是贴身穿的,就跟我们现在内衣功能是一样的。

    如果说“黄衣加身”,那还是很有可能的,武将们穿的长期被汗渍浸黄的内衣应该还是很容易找到。

    赵匡胤被扶上马之后,大家拥着往回走,同时安排人手快马加鞭地赶回开封把赵匡胤的家属保护起来。万一消息走漏了,首先是要杀赵匡胤的家属啊。

    赵匡胤的皇帝之路走的迅速又和平,可以说他开创了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的奇迹,但是对于赵匡胤来说,有军队在手上还并不算完胜,还要争取朝中大臣和天下百姓的认可,自己才能名正言顺地登基称帝,从开封东北方向的陈桥驿回到京城,只有短短的20km。这一路回京的赵匡胤应该是有了主意。

    赵匡胤勒住马说:“你们这些家伙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能按我的命令行事才可以,不然这个皇帝我就不当了!”,大家都下马回答:“你是老大,你说了算!”

    于是赵匡胤就和大家约法三章:

    一、不能欺负小皇帝和太后,特别是不能凌辱太后!

    二、公卿大臣,都是以前的同事,不能杀!

    三、近代的皇帝进入京城,都会纵容士兵抢劫官府和百姓,你们不能干!

    大家能做到,有重赏,做不到,灭族!

    将领们很愉悦地答应了,就这样,赵匡胤带着整支部队从仁和门进入京城,纪律严明,和老百姓秋毫无犯。

    我们回顾一下,正月初一得到外敌入侵的战报,正月初二派副手作为先锋官先行一步。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大军出征。正月初四,黄袍加身,我回来当皇帝啦!

    赵匡胤进城之前,从容不迫地派潘美去通知文武百官。这个潘美是北宋开国名将。与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宋朝建立后,受到重用。李重进叛乱的时候赵匡胤亲征,潘美就是行营都监从征,是一员作战勇猛的战将。

    后来潘美和北汉降将杨业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过程中失利,后撤的时候判断失误,导致杨业战死沙场。这里说的杨业就是大家在影视剧里杨家将里面的杨老令公。

    当时宋太宗听说杨业殉国后,十分痛心,潘美被削秩三级,责授为检校太保,这就是后话了。

    《杨家将》相关的小说、戏曲中将潘美的名字改为潘仁美(或虚构成潘洪,字仁美),进行了丑化,成为一代权奸,处处与杨家作对,并且勾结辽人,图谋夺取宋朝江山。这是传统文艺对潘美关于杨业之死的责任,无限的艺术夸张、扩大化的结果。

    当潘美回来给文武百官报信的时候,京城朝贺还没有结束,周恭帝还坐在龙椅上,文武百官正在议论国家大事,听到潘美汇报了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点检赵匡胤当了天子。朝中一下子乱成了一锅粥!

    宰相范质握着宰相王溥的小手,老泪纵横地说“仓促遣将,吾辈之罪”,我们听到敌人入寇的消息,匆匆忙忙就派兵,是我们俩的罪过啊!

    久经政坛、位极人臣的两位宰相似乎看到了兵变的真相,后悔仓促之间派兵遣将了,这说明在后悔的时候,觉得应该先核实一下敌人入寇这个消息的真假吧?现在看来这个消息十有八九是假的!

    北汉、西夏和契丹犯境,赵匡胤带着重兵回了开封,副手慕容延钊带着先锋军去了边境,他能打得过三个国家的合攻?就不怕皇位还没有坐热,三国联军就兵临城下了?

    两位老臣相互握着彼此的小手,感慨万千,迟迟不愿松开,当王溥挣扎着抽出自己的手,发现范质这个家伙虽然年纪一大把,手劲还挺大,史书上说“爪入溥手,几出血”。王溥的手都快被范质掐出血了!

    就在两位宰相深情对视、感叹老赵忒不地道的时候,侍卫司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从内廷飞马而出,准备抵抗。他快马加鞭跑到当街,被军校王彦升发觉,立即追至韩通家,将其一家杀死。

    王彦升早年曾随周世宗柴荣征南唐、伐契丹,累立战功,这个时候担任散员都指挥使,在大街上看到同朝为官的同事,就追到别人家里去,杀掉同事全家,怕不是脑子坏了吧?你相信王彦升没有接受到监视朝中大臣异动的命令吗?退一万步说,王彦升没有受老赵委托监视百官,那么王彦升应该有能掐会算的本事,知道韩通一溜烟地跑掉肯定会对赵匡胤不利,赶紧去把这个同事追到家里也得灭了!

    后来赵匡胤正式即位后,还追赠韩通为中书令,将他以礼安葬。

    赵匡胤进城之后,回到自己的都点检府,正最后一次办公呢!一帮武士押着两个宰相过来了,就是那两位相互握着对方小手,差点掐流血的两位宰相,范质和王溥,他们俩是百官之首,军队拥戴你当皇帝还不行,得百官也拥戴啊,这俩位宰相搞定了,百官就容易了!

    赵匡胤一见这两位大佬过来,马上起身,眼泪说来就来,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地说了一番话,原话说:“吾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之若何?”,很好理解,说我赵匡胤受周世宗柴荣的重恩,但是现在被军中将领所逼迫,我觉得非常惭愧,对不起天地,对不起先皇,你们说我该怎么呢?

    两位宰相心里一哆嗦,心里想我要知道该怎么办那还出了鬼了,怎么办那还不是你说了算啊?

    哆嗦归哆嗦,两位宰相中的那位快被掐死的王溥,他非常机灵,膝盖一软“卟”的一声就跪下来了,范质被吓一跳,什么情况啊,你咋跪那么大动静?王溥跪地上正磕头,范质赶紧跪下来口呼万岁!

    两位百官之首摆平了,百官基本上就没有难度了,下面要做的事情就该是登基了,赵匡胤做事非常利索,一天之内就全部搞完了。他马上赶到崇元殿,准备举行禅位大典,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还没有让周恭帝写禅位诏书呢!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翰林学士陶谷从自己怀里掏出来一份禅位诏书,你没有看错,陶谷就像哆啦A梦一样,从怀里掏出一份禅位诏书!

    大家分析一下,陶谷肯定不是哆啦A梦,这个时候如果禅位诏书是真的,那就是提前准备好的,一切都是有备而来!

    如果是假的,也是有可能,堂堂翰林学士,哪怕拿个空白诏书,或者是一个其他什么诏书,站在那里摇头晃脑、有模有样地宣读禅位诏书!哪怕是语句不通顺,也不会有人计较,只要大意是周恭帝要禅位给赵匡胤就可以了!

    读完诏书,披上龙袍,当然了,这次应该不是穿的那件被汗渍反复浸透的黄内衣了,禅位登基大典完成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国号了,肯定不能再用后周显德七年的年号了!改叫建隆,这一年就是公元960年正月,这一天赵匡胤很忙,把所有的手续全部办完了。

    这个动荡的时代,君臣之间的感情比较淡,绝大多数官员都把自己看成打工仔,给皇帝打工,现在发现自己既然可以给小皇帝打工,跟着三十四岁的赵匡胤打工也可以!

    赵匡胤非常明智,一个绝招就搞定了群臣,什么绝招呢?一句话:所有官员,官职不变、待遇不变、俸䘵不变!

    群臣当然开心了,原以为赵匡胤称帝之后自己成亡国奴了,哪知道一转眼工夫就翻身农奴把歌唱,搞不好态度上再配合一点,还能加官进爵呢!给谁打工不行啊,乱世之中活下去最重要,能够高官厚禄当然就更好了!

    五代十国这段时期,很多国家的皇帝是沙陀族,因此是不讲血统和传承的,后晋时期一个节度使安重荣就说过“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从秦始皇开始,皇权就披着天命的外衣,现在倒好,谁的兵强马壮谁就可以当皇帝,五代十国就七十年,皇帝像走马灯一样,你唱罢来他登场,这个时期是皇帝换得最快的时候,所以这个时期的百官根本就不在乎谁当皇帝!

    赵匡胤就是在这个时代下一觉醒来成了皇帝,当然了,我相信凡是有点分析能力的人应该都不太容易相信,古往今来那么多人,睡一觉就当了皇帝的没有第二个,这里面肯定有鬼!

    赵匡胤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是怎么成为禁军最高统帅的?众将领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奉他为天子呢?我们接下来扒一扒赵匡胤的成长之路,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