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一只银项圈 » 黄清的信

黄清的信

    档案管理是件非常严肃的事,过去别说复印,连看都不让看。但我父亲已经去世了,档案就自动解封了。我回南京后,便给原父亲所在单位的老干部科打了电话,表明了希望复印档案的愿望。接待我的杨科长很热情,档案复印得也很顺利。

    档案内容并不是很多,比我想象得要薄。认真看了,并没有发现什么新的内容。从几份履历表看,与徐德志的回忆录差不多。由此可见,这俩兄弟在一起时都没有丝毫保留,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对方。但我在档案中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高奶奶、朱墨香、纪启明、徐德志……这些人名都是档案中履历表上的证明人。

    看到这些人名,我的眼睛不禁湿润起来,仿佛他们都是我的亲人,一个个在望着我,试图向我述说着什么。

    我又把眼睛移向立功受奖一栏,果然上面写着:1944年10月,因击毙匪首梁广万获得个人三等功。1946年11月,在涟水保卫战中,获得个人二等功。然而,击毙张灵甫这样大的事,档案中没有他立功的记录,甚至档案中连提都没提。

    而且,上面这几件事,父亲过去从来没有向我们说起过。

    突然想起,在徐怀诚那里看到了父亲的照片,在父亲保留的照片里,有没有徐德志的照片呢?连忙把父亲的遗物又找了出来。果然,有一张与徐怀诚相同的合影照。其实这张照片我也曾经见过,但那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今天看来,却觉得分外亲切。我也看到了徐德志的照片,也是一张一寸的小照,侧着脸,穿的是新四军制服。从军装上看,这张照片是父亲保存的照片中最老的一张。影集里还有许多父亲保留的照片,大多是他与战友们的合影,以及战友赠送的纪念照。看看日期,1949年到1953年的最多。而这段时间,正是他与战友们分别的日子。照片上的人都很陌生,但我感觉,如果要仔细挖一挖,每个人都会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

    我又和母亲谈了目前掌握的情况,想从母亲那里了解更多的父亲的身世。

    母亲说,她知道的也不是太多。父亲只说过他小时候是一个孤儿,老家在盐城,自己到底姓什么,他不知道。对自己的身世他也很想知道,自己究竟姓什么,来自哪里。只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从什么地方去寻找答案。

    我又很认真地看了父亲的档案。其中一份写于1958年8月25日的登记表上有这样一段话:

    我原系育婴所孤儿,三个月时由盐城东南约15里的地方,叫王家垛的一家王远林老夫妇,因他们没有子女领去做义子(现详细地址因我离开太久记不清了)。一直长到九岁王远林急病死,十岁时,RB人进到盐城,母亲避居到远房母舅之家,姓蔡。又因家中房子被RB人烧掉,母亲急需回家,当时住在邻居家中,不到三日,又遭土匪,母亲被烧重伤,在病中又盖两间草房,当年母亲去世,在叔父家中生活,次年由育婴所收回抚养,当时十一岁。育婴所在乡下离城很远的叫何家叶的村。到44年,当时我是十五岁,育婴所也收不到租子,生活困难,职员和佣人纷纷离职,我便偷偷地跑出去参加了新四军。

    我写的以上材料主要是澄清:

    一,我姓王,但是是跟王远林姓,我本姓不知;

    二,王远林的住址,也就是我三个月到十一岁这个期间住址不清,而只记得我参军时的住址;

    三,明确说明我从小是从旧社会的旧堂院中长大的。

    在档案中,还有一份更旧的材料,看不出是什么时间填写的。在“家庭情况”这一栏,是这样写的:

    我亲生父母是很穷的,生活不能维持(这是听人讲,现在也不知谁是我父母),因此当我出世,就送到育婴堂。三月后就被一家姓王抱来家抚养,长到九岁父去世,十岁母故,生活无依靠,就跟叔父过生活(两家合并),结果叔父想并吞家产,便把我送回了回育婴堂。十五岁鬼子大扫荡,育婴堂收不到租,生活困难(一天吃二餐),我就要求参军,后到盐城新兵团入伍,此后就未通过家信。

    继续仔细翻拣父亲的遗物,突然,我看到了一封纸张已经泛黄的信。这封信居然是黄清写的。

    “王其恩同志,你好!

    你寄往纪启明同志治丧委员会的信已转给我们,收到信后我很高兴,当即打电话给你们单位,很遗憾,没找到你。

    这二十多年来,我和老纪一直试图联系你,我曾经让人到511厂找过你,但厂里人都说不认识你,不知道有这个人,没想到你早已离开了511厂,所以一直没联系上。我有一个事急需想找你打听一下,怕信中说不清楚,接此信后,你若方便,麻烦请到我家来一趟,我现在住在正义西路47号,电话42851。

    老纪多年有病,我也身体不太好,不便出门,故未能登门拜访,请原谅。你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望多多保重身体。

    黄清4月25日”

    和信在一起的,是一张剪报,标题是《中共优秀党员、红军老战士纪启明同志追悼会在宁举行》。

    追悼会是4月17日召开的。算下来,应该是追悼会后,治丧委员会在清理文件时发现了我父亲的信,再转给黄清的。黄清收到信后,给父亲写了回信。收到黄清的信后,父亲去找过黄清吗?见到黄清了吗?黄清要向父亲打听的事是什么事?他们还谈了其他什么内容?

    我去找了母亲。她回忆说,父亲告诉她,他去找过黄清,去的时候还提了一只老母鸡,但没见到,原因是就在父亲前往黄清家的两天前,黄清突发脑溢血也去世了。

    我当即把这一情况电话告诉了徐怀诚。老徐听了唏嘘不已。

    看来,黄清要向父亲打听什么事,又成了悬案。

    过了几天,徐怀诚来电话,说他找到了纪启明的后人,他的小儿子,叫纪延河,在延安出生的,已经快90岁了,就住在南京的一家干休所里。老人愿意接受我们的访问。老人的儿子叫纪鲲,也退休了。由他负责接待我们。一听纪鲲,我觉得好耳熟。他是不是南京一个著名公司的老板?徐怀诚说,应该就是的。纪鲲早年下海经商,现在积累了不少财富。老徐又说,他准备到南京来,与我一并去拜访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