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青默于兰 » 第四十五章:尼古拉斯赵云殇念

第四十五章:尼古拉斯赵云殇念

    我终于醒了,望着离自己很近,上面还有没清理干净的蚊子尸体残骸的天花板,胃里翻江倒海。

    “怪不得要贴墙纸。”我心里想。

    我坐起来,双腿荡在床下打秋千,像一个皇帝在凡间留情的浪荡私生子刚刚继承皇位,俯视着周围的一切。

    不,应该是像一个囚禁深宫多年的正统皇子,千辛万苦逃到城墙,奋力一跃后坐在高墙之上,俯瞰城外的一切,还是那么虚幻,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跳下去,享受自由。

    寝室里只剩下保强一个人,他依然坐在板凳上玩儿手机,双腿叉开,胳膊支在膝盖上。

    倘若他手里不是手机,而是双手交叉,再配上他那稀疏的头发,我愿意相信他看过肖申克的救赎,是个思想者。

    “几点了?”

    保强抬起头望着我,一脸憨笑道:“哥!你醒啦!”随后又看了眼手机说:“十三点十二了。”

    “啊,我睡了多久?”

    “嗯……得有3个多小时吧。”

    “啊,你吃饭没?”

    “吃了,我这儿有泡面你要不?”

    “不用,给我瓶水吧。”我纵身一跃跳了下去,接过了水后凑到他身前说:“女朋友啊?”

    保强并没有遮挡手机,回了我:“啊。”

    “哪儿的啊?”

    “云南的,我老家云南的,哥,你哪儿的啊?”

    “我啊,我东北的。”

    “东北的……东北好啊!”

    “啊,哪儿好啊?”我也坐了下来,饶有兴致地想打趣两句。

    “我哥就是这学校的,他有个室友就是东北的,人不错。”

    “哈哈哈。”我对他接上了我的问题,并且没有太敷衍感到意外,又问了一句:“有意思,你叫什么?”

    “哥,今年有个新电影,叫道士下山,你看过没?”

    “哈哈哈哈哈哈!”我开始觉得有些意思,世上电影千千万,他没说新出的青春片万物生长和左耳,反而直接端出了陈凯歌的新片子,看来是个懂电影儿的。

    我后来才知道,他压根不知道青春片,也不认识陈凯歌,只是前几天在他哥寝室住,恰好一起看了道士下山。但我当时不知道,初次见面初次交谈,彼此之间并不了解,本能的对一切充满理想的幻想,浅笑几声后,补了句:“看过。”

    “里边你最喜欢谁?”

    “林志玲。”

    “林志玲是谁?”

    “就那个女的。”

    “我说男的!”

    “哥,我不喜欢男的。”

    “哥,不是,我的意思是,你最欣赏哪个男的?”

    “范伟。”

    “你欣赏他干啥?”

    “因为他能睡林志玲。”

    “哥,直说吧,里边不有宝强么!”

    “啊。”我联想到我先问了名字他才讲了这部片子,立刻心领神会。这不就是多年以前我的个性签名么——王羲之的王,陈小春的春,林俊杰的林。

    “所以,你也叫王宝强?”

    “差不多,我叫丁保强,保是保护的保。”

    “成,我记得了,我吃饭去了,晚上见。”我起身要走。

    “哥,你叫啥啊?”

    “我叫王子……”我回头看了看刚认识的保强憨厚地朝我傻笑,想着以后要一起生活四年,上课还得点名,便直接掏出身份证给他看。

    “我去,你这么小,比我小两岁!”

    “哥,我没说比你大啊,你自己总叫我哥我也没办法啊。”

    “成,以后我就叫你春。”

    “行,顺路问一句,附近有啥吃的没?”

    “楼下就有家面馆。”

    “兰州拉面?”

    “差不多。”

    “那附近有网吧没?”

    “那我不知道。”

    “你不上网?”

    “不上。”

    “成,晚上见。”我拿回身份证,准备先去充饥。

    “哥,你手机忘拿了。”

    “啊?”我回身望着桌子上新领的校园机和陪伴我多年的小诺,多年以来自己并没有带手机的习惯。

    “我出门不带手机。”说完便转身走了。

    “它这个是国语配音,咱这儿没有原版配音,原本以为观感会很差,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嗯呢,我觉得挺好,尤其是那俩婆婆配音,配的挺好。”

    “咋样?整体来说满意不?补上你童年空缺没?”

    “还行,挺好。”

    “你小时候不看动画片儿看啥啊?”

    “看三国演义,鲍国安那版我很小就看了,完了还看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也看,反正四大名著我都看过。”

    “那你看过少年包青天没?那可是童年神剧。”

    “没,我看过包青天,展昭是何家劲那版的。其实这个包青天呐!取自《三侠五义》,一本江湖与庙堂结合的武侠小说,写的挺好。”

    倘若他在高中与我装这个逼,我兴许还会被唬住,问一句啥是江湖啥是庙堂?可那会儿秦时明月姊妹篇天行九歌已经完结了两季,有一个评论就是如果秦时明月讲述了处江湖之远,那天行九歌讲述的就是居庙堂之高。我寻思,这评价写的有意思,把庙堂比喻为朝堂,把江湖比喻为侠义,那真正的《岳阳楼记》翻译是怎么样的呢?

    我百度发现真实的翻译就是这样的……《岳阳楼记》通篇我只能背下3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前两句还是大学时后背的,高中必考的15篇还是16篇,我不清楚都有什么,一篇都背不下来。我觉得学语文收益太低,学三年必拿的只有6分,还不能体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实在得不偿失,不如多看些小说拼阅读理解和作文。

    于是每个语文课,我都埋头看小说,或者借学习机玩魔塔,亦或者写自己的武侠小说,现在还记得那会儿自己写的小说叫剑侠道,主角叫逆炎,是一个红色碎发,剑眉星目,嬉皮笑脸的游侠。

    他穿着黑色风衣,风衣很长可以随风飘荡,脖子上戴着一个4米长的围巾,围巾的最后是向后系的,直至脚踝,也可以随风吹出优美的曲线。

    他游走于各个城池之间,城池都快失守,逆炎独自一人杀入千军万马之中力挽狂澜,手中幻化出一柄周身燃烧着炽热火焰的巨剑,自己的身体也充满火焰,风衣和围巾是特质材质的,烧不坏。

    这算不算是尼古拉斯赵云殇念?

    最后逆炎召集了每个城池认识的好朋友共同对抗朝廷,至于为什么对抗朝廷?年少的我没有给予明确的逻辑,就觉得应该对抗朝廷,逆炎的功夫招式也没有明确的解释,就觉得主角就应该这么拉风。

    这算不算最初的江湖与庙堂?

    结尾处我灵机一动,有了!

    逆炎和他的朋友们跃入最后的城池,他周身散发着青色的火焰,他的朋友们周身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元素,比如说亦敌亦友的朋友周身充斥着水元素,结局时变成了冰,充斥着土元素的人结局变成了岩石,反正就是超进化。

    我还细节地描绘了彼此衣物的变化,逆炎平时的红色火焰完好无损,结局的青色火焰把风衣烧出了少于破洞,随风飘荡的围巾也满身创伤。

    用冰的哥们原本穿的很像翩翩公子,最后发动冰刃衣服上也尽是利刃划开的口子。

    我甚至描绘了女孩们在城池外的焦灼等待,最终也加入了战斗。

    因为结局处我觉得缺少逻辑,灵机一动写出了最后的城池忽地随风消散,消散的沙尘又形成巨大漩涡一点一点汇聚到空中,最终形成了一只巨大的蓝色眼睛,它对我们说,它叫高考……

    于是我们用尽浑身解数,将自己所有的能量向那只眼睛倾泻,企图撑爆它。我甚至还将各种元素给了现实逻辑,比如说火元素代表理科成绩,水就代表文科,土元素就代表体育生等……

    最终那只眼睛被我们打败,我们疲惫不堪地躺在荒芜之中,只是远方又有一股更加低沉更加巨大的声音,天空中又出现一只眼睛,那只眼睛逐渐升高,这时我们才看清,那是一个不知比“高考”高大多少倍的独眼巨人,或者说它原本是双眼,只是其中那只叫“高考”的眼睛被我们捅瞎了,巨人说:“它叫未来。”

    ……

    是的,当年为了补充逻辑让一本原本就中二的小说更加中二,结局之处,主角团们坚韧地站了起来,缓慢地向巨人有去,周身再次升腾起巨大的能量,画面大概在最后交战前定格了,打算读大学或者以后工作了再写,可惜没有以后了。

    这算不算凛冽?

    我不理解为什么每一个男孩子都会对火魔法感兴趣,是小时候神奇四侠看多了还是恶灵骑士看多了或者数码宝贝看多了?火魔法凛冽个屁,凛冽的一直是阿和的加鲁鲁兽吧。

    后来我看过一些小众言情,人家都是以体弱多病的智囊团为主角,就跟琅琊榜似的,一看就成熟,谁像李逍遥似的,一天到晚活蹦乱跳的,一次没带套就中招了……

    我不理解为什么那会儿自己为啥能那么中二,就像那时候的我没法理解杨柳带了1000块钱去考试一样,虽然这份不理解有那么几分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