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今朝英雄还看吾 » 第三十七章 刘备的办法

第三十七章 刘备的办法

    当刘备说出南郡二字时,孙权已知这是场艰难的谈判。

    恰好,此时下人将茶水递上。

    孙权借茶杯掩饰自己的想法,小抿一口茶问道:“皇叔,你我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虽说孙刘联盟当互帮互助,但这南郡乃我江东子弟用命所换。

    皇叔要南郡,仲谋却不敢轻易相让。否则,仲谋无法向那些拼死搏杀的将士们交代,还请皇叔谅解。”

    刘备笑了笑,不顾滚烫将杯中茶水灌下,轻咳一声说道:“咳咳。吴主,你我两家虽是盟友关系,但玄德绝不会无端要地。

    这南郡,乃江东数万将士舍命所得,玄德岂能不知?但我军屯于荆南,道路不通。若不能借南郡北上,不知何日可兴复大汉。

    望吴主将南郡借予玄德,以图壮大。待玄德有所作为时,自会把南郡拱手奉还。”

    “这……”

    “皇叔。”

    孙权正准备开口,一旁的张昭起身施礼,抢过话头说:“张昭有一事不明,还望皇叔解答。”

    刘备还礼后说道:“张公有话但说无妨,玄德必如实相告。”

    “好,甚好。既是如此,那子布我就直言不讳了。

    这南郡交通便利,北可攻襄樊,西可通巴蜀,南可下四郡、占交州。

    我江东子弟死伤者甚众,方才夺下南郡,可皇叔区区一句盟友便要我主拱手相让。

    试问,天下可有此等美事?”

    “此言差矣。”

    刘备正色道:“张公。曹操今番虽败,可我汉室大半疆土仍落于他手。

    如今大敌当前,曹操随时会再度来犯。我军若只能龟缩于荆南,谈何发展。

    到时,江东再以区区一隅之地直面中原大军。试问,有几成胜算?”

    “二位莫急,莫急。”

    孙权看了鲁肃一眼,开口劝道:“皇叔多年来力抗曹贼,此事天下皆知。眼下休养之机,皇叔扩充军备,招贤纳士,实乃情理之中。

    兄长在世之时,张公便尽心辅佐兄长一统江东。所思所虑,皆是为我江东六郡。

    张公、子敬,你二人先行退下,孤要与皇叔独谈。”

    “是!”

    二人答应一声,转身退去。

    刘备对身旁的陈到说:“叔至,你也退下吧。”

    “领命。”

    陈到应了声,也跟着退去。

    等几人离去后,孙权先开口道:“张昭年事已高,皇叔切莫见怪。”

    “哪里哪里。”

    刘备笑着说道:“张公为江东重臣,劳苦功高,玄德岂有不知之理。

    不过,眼下之计,孙刘联盟还需更加稳固才是。曹操蓄谋天下已久,必会再度发兵南下。

    吴主若将南郡相借,则玄德在襄樊一线,江东在合肥一线。你我共抗曹军,实为上上之策。”

    孙权沉吟半晌,说道:“皇叔在此,仲谋不敢有所欺瞒。周瑜早有攻取益州之意,如今已准备十之八九。

    倘若此时将南郡借予皇叔,我江东如何向益州用兵?依仲谋看,不如暂且将此事搁置一番。待我江东取下益州之后,莫说借,就是直接把南郡送于皇叔又有何不可。”

    “好吧。吴主既有西取巴蜀之意,玄德岂有强人所难之理。不过……”

    说到这,刘备看着孙权,将话头止住。

    孙权见刘备欲言又止,急忙说:“皇叔不必有所顾虑,但说无妨。”

    刘备凝重地继续说:“周瑜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赤壁、江陵两战大破曹军,早已成当世名将。

    何况,周瑜器量广大,在军中威望甚高,恐怕不会久为人臣。若再由他攻克益州……吴主机敏果决,不必玄德明说吧。”

    孙权脸色大变,不过立刻又恢复神色说道:“皇叔多虑了。自家兄征战江东时,周瑜便紧随左右,若说他有二心,仲谋断不能信。”

    刘备笑道:“吴主既如此放心,为何赤壁之时命程普节制周瑜,而非让周瑜统率三军。

    其实玄德乃吴主父辈之人,吴主所想,玄德虽不敢说尽数知晓,却也能窥见一二。

    建安五年,令兄不幸亡故,周瑜亲率大军奔丧。玄德即便不说,吴主心中也牢记此事。

    好了,这些都是江东之事。眼下虽为孙刘联盟,但玄德终归是外人。此事任凭吴主决断,玄德不宜插手。素闻江东景色秀丽,玄德好不容易到此,自当游玩一番,先行告辞了。”

    说完,刘备起身辞别,孙权也起身相送。

    “吴主留步,玄德改日再来拜访。”

    走到大殿之外,刘备向孙权施了个礼,带着陈到离开。

    等刘备走远后,孙权将张、鲁二人重新召回殿内,问鲁肃道:“子敬,你方才为何对孤频频暗示?”

    鲁肃答道:“主公。这刘备到我江东,无非是为南郡而来。依子敬之见,切莫与刘备把话说绝。待时机成熟,就将南郡借其所用吧。”

    一旁的张昭却质问道:“子敬,你为何处处替刘备考虑。攻克江陵,多少我江东将士血洒疆场,岂可让刘备说借就借?!”

    鲁肃看了张昭一眼,严肃地说:“张公。如今,我江东在荆州不过江夏郡、南郡和部分长沙郡。而最重要的南郡,却夹在曹操和刘备二者间。

    试想一下。倘若曹操再度出兵,我江东为刘备抵抗中原大军,而刘备则安心在荆南招兵买马。如此一来,岂非我江东之祸,刘备之福。

    倒不如把南郡借予刘备,卖他一个人情。一来,可以让他帮我江东抵抗曹军;二来,我江东也可趁势壮大,何乐而不为?”

    张昭正要继续反驳,孙权出言阻止道:“子敬所虑,却为大事。不过,公瑾欲取益州。此时若将南郡相让,该如何西进巴蜀?依孤看,此事还需细细商议一番。”

    张昭、鲁肃听完,不再言语,分别向孙权告辞。

    回到馆驿,陈到迫不及待地说:“主公。依我看,东吴这帮人根本不愿让出南郡。还说什么商议,分明是在拖延时间。”

    刘备亲自倒了杯茶,递给陈到笑着说:“叔至啊,我们现在是有求于人,哪有催促之理。

    且再等等。东吴鲁肃高瞻远瞩,想必他早已知晓其中利害。只是,不知周瑜作何考虑。若周瑜从中阻碍,这南郡就不易得了。”

    陈到问道:“既如此,我们为何不直接去找鲁肃,请他规劝孙权?”

    刘备摆了摆手,答道:“虽说鲁肃极力促成孙刘联盟,但他始终为江东之臣。他所思所虑,皆是为东吴之利。

    何况,周瑜在江东之声望高于鲁肃。他若不站在我们这边,你我此举岂不是害了鲁肃?孙权若是听从周瑜之见,今后江东还有何人能替我们讲话。”

    陈到听完后说:“主公所言甚是,是叔至思虑过浅了。”

    刘备哈哈一笑道:“无妨,无妨。你武艺出众,忠厚笃实,此等政事,非你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