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今朝英雄还看吾 » 第三十八章 最终的决定

第三十八章 最终的决定

    入夜,周瑜独自一人来见孙权。

    孙权问道:“夜已深,公瑾所为何事?”

    周瑜开门见山地说:“主公,末将该回江陵了。临行前,尚有一事望主公定夺。”

    孙权淡笑道:“是西进之事吧。”

    “主公英明!”

    周瑜理了理衣襟,接着说:“曹操赤壁大败,又失南郡,眼下已无力南征。此时我江东若趁势取下益州,再吞并汉中,与西凉马超结援,可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顾。

    到那时,我军伺机攻占襄阳,北方便可图也。此乃天赐良机,望主公从速决断。否则,待曹操来年再度进犯,我江东危矣。”

    孙权说道:“经赤壁、江陵两战,公瑾已成当世名将。不过,刘璋父子经营益州多年,而我江东士卒又不习陆战,孤恐益州难破也。”

    周瑜立刻说道:“无妨!刘焉入蜀之时,所带部众皆为东州派系。而益州本土士族,素来与东州派不睦。

    倘若刘焉健在,尚可稳住局面。可惜刘焉早亡,其子刘璋昏庸无能,根本无法平衡双方势力。

    如今,益州派与东州派争斗多年,张鲁也怀二心,正是我江东攻取益州的大好时机。

    主公只需给我精兵三万,益州各郡县必望风而降。届时,末将整合十万大军吞并汉中,何愁天下不定!主公,机不可失啊!”

    孙权抿了口茶,思虑片刻后说:“好吧。公瑾,你这就收拾一番,回江陵整军西进。孤,调一上将率兵助你,由你统军西进益州。”

    周瑜听完,喜道:“谢主公!末将立即回去打点行装,明日启程。”

    孙权摆了摆手,说道:“去吧。江东气运,就交由公瑾了。”

    “是!末将必不负主公所托!”

    周瑜施了个礼,大踏步离去。

    等周瑜走后,孙权命人将鲁肃请来。

    孙权直截了当地问道:“子敬。公瑾又向我提起攻取益州之事,你以为如何?”

    鲁肃听完,反问道:“主公又以为如何?”

    孙权看了鲁肃一眼,说道:“我向你求计,你反倒问起我来了。”

    鲁肃浅笑一下,说:“主公早已决断,又何必为难在下。”

    “哦?”

    孙权饶有兴致地问道:“此话怎讲?”

    鲁肃明说道:“公瑾已在收拾行装,不日便要返回江陵。不是主公允诺,又是如何?

    主公既已决心西进,子敬自然是全力支持。这点,请主公放心。”

    孙权听完,装作不经意地说道:“话虽如此,但你心中所想并非这般。你更愿意暂缓进军,联合刘备。”

    “不错!”

    鲁肃说道:“这一年多来,我江东发展过于迅猛。先是在赤壁大破曹军,随即又攻克要地南郡。可我军虽胜,却也损耗极大,主公真有把握一战而下益州吗?

    即便真能拿下益州,我江东士卒也是疲惫不堪。倘若曹操趁势出兵,无论益州或江东,都无十分把握保住。既是如此,不如求一个稳字。

    子敬虽不才,却也认为此时该将南郡借于刘备。有刘备屯兵南郡,即使曹操南下,也是先攻刘备。有刘备抵挡一二,我江东便可做足准备,此方为国策,望主公三思!”

    孙权笑道:“子敬,你虽为公瑾所荐,与他行事却截然相反,处处掣肘于他。不知,公瑾会否后悔。”

    鲁肃却说:“私交为私交,国事为国事。在下虽与公瑾私交甚笃,却不敢在国事上随意苟同。在下认为,此时公瑾过于冒进,并非智举。”

    “唉……”

    鲁肃说完,孙权长叹一口气道:“其实,我又何尝不知这些。只是公瑾本就在军中素有威望,经赤壁与江陵二战,俨然有越主之势。

    就连刘备,都同我说公瑾不会久居人下。你说,我又当如何?”

    鲁肃脸色大变,问:“莫非……主公认为公瑾有反心?”

    孙权笑了笑,不置可否。

    鲁肃继续说道:“这点请主公放心!公瑾此举虽冒进,但他对江东忠心不二,绝非背主之人。”

    谁知孙权听完,突然起身怒道:“可你别忘了!家兄亡故那年,我并未召周瑜,他却擅自率兵前来奔丧!彼时,若非我请他与张昭共同掌事,此时还不知是何光景!”

    鲁肃被孙权此举惊得愣神,良久才轻声问道:“主公既对公瑾这般戒备,为何应允他攻取益州?请在下来此,又所为何事?”

    孙权也知方才失态,深吸一口气后答道:“他都要回江陵了,我岂能驳他所请。须知,我江东精锐尽在他手。我会秘密安插心腹随周瑜入蜀。若周瑜有所异动,则借机除之。

    请你来,原因有二。一嘛,自然是答应刘备所求。不过,一定要说明此举为借,而并非赠。将来,我江东是要拿回南郡的。

    二来,我欲将治所迁移。此前张纮访求多地,闻秣陵有王者之气。再者,既已决定将南郡借予刘备,荆州一线就交于他抵抗曹操。我等应在寿春、合肥一带构筑防线,以免曹操再度南下。

    这两件事,在我江东才俊中,唯有你鲁肃可担此重任。借南郡一事,不可立即允诺。先拖刘备几日,以免他轻易到手,认为我江东软弱好欺。将来向他索要,岂不困难重重。

    迁移治所一事,必有人不满。眼下我江东正是用人之时,切莫内讧。我要你说服文武诸臣,以便迁移顺利。”

    鲁肃听罢,立刻说道:“主公洞察时局,高瞻远瞩,实为江东之福。主公所托,在下必全力去办。”

    孙权高兴地说:“甚好,甚好。”

    鲁肃说道:“主公若无他事,在下便先行告退了。”

    “去吧。”

    孙权摆了摆手,鲁肃缓缓退去。

    ……

    周瑜正在收拾行装,闻听有人叩门,发问道:“何人?”

    来人答:“鲁肃,鲁子敬。”

    周瑜将门打开,笑迎道:“我说为何没有下人通禀,原来是子敬。”

    鲁肃进门后,在桌前坐下说道:“公瑾明日返归江陵。临行前,我想跟你好好谈谈。”

    周瑜婉拒道:“你我二人许久未见,偶有碰面也都是商议政事。此去不知何时再见,勿要谈论公事了。”

    谁知,鲁肃一拍桌子,斩钉截铁地说道:“不!非谈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