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隋行天下 » 第十五章 下山

第十五章 下山

    翌日,春梦中的郭均延被猴子叫醒,想起今天是下山的日子,也不磨蹭,起床穿衣,看到床头的一堆保命的东西,有霹雳弹、手帕、玉貔貅、短匕首、药盒子,就摇摇头笑了,自己还真是怕死。

    昨日晚饭的时候,郭攸谈及今日要去巡山,最近山下的官府有异常举动,全寨子再次警惕起来,除了下山的葛长洪,山上的霍鹏和贺良也被调动巡防,吴信驻守一字峡要道,焦亮部分人手回防山寨,气氛登时变得有些紧张。

    猴子似乎没睡好,侍候自己的时候心不在焉,洗脸的毛巾都忘了放入脸盆。对此郭均延并不在意,事实上,到现在他才勉强适应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

    想起昨日,江玉盈恼怒自己,拂袖而去的样子,两人第一次约会就以失败收场,郭均延有些怏怏不乐。

    集合的地方在寨子的下山口处的一块平地上,郭均延赶到的时候,现场已经人头攒动,车马辚辚,马车主要是用来拉钱货物品的,人都是走路下山,上百人中打头的是脸上一道刀疤的葛长洪和花白胡子的胡掌柜,两人偶尔闲聊几句,显得不是很熟的样子。

    除了这两人,其他竟没有自己认识的人,郭均延本以为石林山、石林水抑或萧茗文会下山游玩,那样也能给自己带个路,自己毕竟人生地不熟,回头望了望江玉盈小院子的方向,路上不见那道思念的身影,微微有些失望。

    山路蜿蜒,郭均延第一次走出山寨,对路边的花草树木都充满了好奇,道路边山涧溪流清澈,奇石树木环抱,走热了就在溪水边洗个脸,冷冽清爽。

    行到半山腰的时候,有一处名为银杏谷的地方,道路狭窄,只容一辆马车通过,谷中凉风习习,让人偏体生寒。郭均延看看谷两侧的悬崖峭壁,不禁感叹,这地方真是绝境之地,如果把这个地方用石块挡住,那真是死路一条。

    走了小半个时辰,一行人到达靠近山脚的关口,一字峡,峡口处,吴信早就等候多时了,他上前和葛长洪问候了几句,向胡掌柜拱了拱手,郭均延路过的时候,吴信只是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表示有自己不用担心,多余的话没说。

    一个时辰后,队伍终于到达山脚下,沿着道路行至一处竹林深处,有几间茅草屋,屋外的木柱上挂着一面旗子,随风摇动,上书“十里坡”三字,屋外搭着凉棚,棚子里放着五六张木桌椅,桌子上放着竹筒,筒里插着筷子,这是一家饭店。

    一个身材矮小,眉毛细长,眼睛似鼠的男人,正嗑着瓜子,嘴里的皮如雨点般,纷纷落了满地,他也不在乎。看到路那边来了大队人马,一屁股坐起,拍了拍身上的瓜子皮,走出去迎接。

    “葛大哥,胡掌柜,别来无恙啊……”这人说话倒是客气。

    “焦亮兄弟,我们在山头上风吹日晒,哪有你这般舒服”葛长洪摆摆手,先自我挖苦了一番。

    “哈哈,我这做的都是迎来送往的活计,虽然能吃点好的,也都是些看人脸色的下贱差事。不过都是为了寨子,这样也不算什么……”焦亮便是这十字坡的头领,负责打探山寨外的消息,有时候也做些杀人越货的勾当。

    众人一路也乏困了,几位重要骨干人员坐在屋内的座子上,其余的人坐在外面,也有的在地上歇息。郭均延自然坐到了头领一桌,坠崖后,焦亮也没有再见过他,但知道他的事情,只是点头笑了笑,算是打了过招。

    “焦兄弟,听说山下的郡县里最近都不太平……可有此事?”葛长洪低声问及最近听到的消息。

    “嗯,确有此事,你们也知道,这陈朝皇室祖籍就是咱们吴兴郡长城县,自陈霸先驾崩,其侄子陈蒨继位,每年八月都会到祖居祭祖……”焦亮给众人倒了杯茶。

    “不过……最近长城县来了很多外地人,听口音应该是浙中一代的人,现在地方叛乱四起,只怕……不太平……”焦亮坐到椅子上,说完连喝两杯茶,刚才瓜子吃咸了。

    郭均延是知道陈国这位皇帝的,历史上他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陈国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较为强盛,史称“天嘉之治”。倒是没想到他会每年回老家祭祖。

    “现在才七月,城内还不至于……再说西城门将官胡彪,我们也是认识的……”葛长洪对焦亮的情报表示怀疑,给出了自己的推测。

    “我看以防万一,我们留一些人手在沿途道路和城门外,进城只带二十人左右即可,免得惹人怀疑……”胡掌柜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毕竟把钱货顺利拿出来,带上山才是最终的目的。

    葛长洪和焦亮对望一眼,均点点头,表示赞同,这也是当前最稳妥的办法。三人都把一旁的郭均延自动忽略掉了,毕竟下山取钱,这事儿他只是个参与者,而不是决策者,他来不来都不影响这趟行程。

    队伍稍作停留后,开始出发,每隔几公里就留下一小队人,行的十公里到达长城县城门处,此时只剩下二十余人。郭均延早按捺不住进去一游的激动心情,带着猴子走在了前面,简单的问候、查验,都顺利进了城,寨子的店铺分散在城内各处,郭均延没打算跟着他们,告诉葛长洪自己出去转转,未时自己自会出城。

    进的城内,远远望去,飞檐楼阁,雕梁画栋,沿街店铺,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更远处,佛塔林立,寺院繁多。人们往来如织,络绎不绝,好一派江南风景。

    郭均延带着猴子朝着最繁华的街道走去,路上的行人看到他一副乡巴佬的模样,低声窃笑。郭均延也不在乎,各家店铺都进去看看,黑布、瓶瓶罐罐、铁环、铁剑等等物品,不到一会儿功夫,身上带的钱就花了个精光,再看看抱着一堆东西的猴子,满脸的委屈。

    “你先回去送东西去,放到马车上,再过来,我就在这条街逛逛”郭均延也觉得自己购物有些疯狂,对猴子说道。

    “好的,少……你等我……我去去就来”猴子也不想抱着一堆东西,转身就跑。

    郭均延信步漫游,走过一座拱桥,看到远处一幢高耸的佛塔下,朱漆大门在太阳下泛着耀眼的光芒,门口香客来来往往颇为热闹,忍不住走了过去。

    其实,郭均延对于古代最为好奇的地方有三个,第一是寺院、道观,杜牧写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写的就是现在的苏杭一带,一直想看看这个时候的佛教到底有多兴盛,后世看到的寺院已经不再纯粹,更多的是旅游景区,收取钱财。

    第二是青楼,杜牧也曾说“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对于这个在古代算是高雅娱乐场所,不亚于现在的各种演唱会的地方,自己也是向往的,想看看风流才子如何风流倜傥,美艳佳人如何以身相许。

    第三是朝堂,民间的疾苦每个时代都是一样的,帝王将相则各有千秋,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看看皇帝这个特殊职业工作的地方也是应有之义。

    走进寺院大门,只见,香炉内整齐的一排排香柱,两侧僧房,正中间矗立的高大的佛塔,佛塔五层,石砖结构,塔内供奉佛祖舍利及经文书卷。郭均延从佛塔下来,穿过长廊朝后面的佛堂大殿走去,殿里佛祖庄严宝相,一众男女信徒虔诚跪拜。自己倒也没有拜佛,前世在寺院拜佛被骗钱的记忆让他终身难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穿过佛堂后面的小门,是一个幽静的院子,院子里种满了松树和果树,花香扑鼻。

    郭均延心想,这倒是个好地去处,环境优美,实在是个参禅打坐的好地方。走的半日,也有些口渴,就想进去讨杯水喝。走过院中的石板路,透过窗户看到屋内没有一个人,郭均延正疑惑间,听得前面的月亮门外有人说话的声音。

    “仙姑,您老尽可放心,我等已得知那两人在磨岗寨山上,只是山上把守森严,我部难以进入,前些时候还折损了一些人手……”一个声音粗哑的男人,语气带着畏惧。

    “一群废物,李成,拿不到圣物,明年可就是你全家的忌日,你饲养女奴我不管,办不成事,我取你狗命”一个语音婉转悦耳,宛如百灵鸟的女子声音,语气却充满了寒彻心扉的杀意。

    “是,是,仙姑,我已经控制了长城县的县令苟同,山上也有我们的内应,拿到圣物指日可待……”这李成连连称是,给出自己的承诺,话里的畏惧表露无疑。

    郭均延感觉奇怪,既然提到了磨岗寨,那人指的又是寨子里面的谁呢。圣物又是什么东西,貌似是在磨岗寨中。内应又是谁,这些人又是哪里的。一连串的问号在自己脑袋里冒出来。

    郭均延透过砖缝,向外看去。豁然发现那李成竟然是个光头和尚,他披着大号的袈裟,身体臃肿,肥头大耳,满面油光,正一脸的谄笑,跟在一个年纪与自己相仿的美丽女子身后。

    再看这少女,身材修长,尤其是腿,丝带束腰,凸显出她那发育的饱满,脖子白皙似天鹅项颈,头上朝云近香髻,柳眉弯弯,杏眼明仁,脸上挂着一面淡蓝色面罩,隐约能看到丹唇素齿微张。

    郭均延发誓,这是他前世今生见过的最妖娆妩媚的女子,虽然没看到她的全脸,但是那说话的表情神态让人目不转睛,一秒也舍不得离开。

    郭均延欣赏的专注,还想仔细听听两人的对话,这时,背后陡然有人拍了自己左肩一记。这一拍非同小可,郭均延回头惊的张大嘴,就要叫出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