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小国殇 » 第四章

第四章

    就在刘洵闯出宫门不久,长安城中一处大街之上,一个少年牵着马独自在前走着,身后十余名随从,各个面带杀气,身强力壮的彪悍之士。为首的那少年身着一身亮丽白袍,左手持一杆与他身高不对称的大枪,面冠如玉,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当真是英俊潇洒少年郎。虽然只十四五岁模样,却双眼透出一股超脱年龄的成熟与狠辣。

    那少年走到一处府门停住脚步,抬头看了看匾额上的梁王府三个大字,点点头,踏台阶往上走去,那一位看门的人走过来伸手一挡,口中说道:“这里是梁王府,不得擅闯。”那少年斜目一瞪,用右手搭在门卫的右手手腕处,少年随后用手一抓,把门卫拽了过来,接着右脚蹬在门卫右肩处。这一变故来的极快,那门卫毫无反应,右臂便被少年弄折,那少年又把门卫胳膊缠在他的脖子上,压在地上。此时门口其他人齐刷刷拔出刀剑来,少年后边不远处的侍卫见主人遇险也各个拔剑过来相助,双方当即僵在那里。

    少年此时还压着门卫,他抬起头看了看前面,低头骂道:“哼,梁王府如何?刘武见我也是客客气气,羊盛见我也要毕恭毕敬。你们这些给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也敢对我狺狺狂吠,好大的狗胆!”少年骂了一顿,消了气随后将门卫踢出去,吆喝道:“狗东西,快进去禀报,就说小爷韩杰到了,让里面的人来接我!”那门卫不敢怠慢,慌忙跑进门去。

    不大会,听得府内一阵喧嚣,随后大开中门,里面热热闹闹前来迎接。为首的一人年近五旬,正是王府管家羊盛。

    羊盛见韩杰背向大门,赶忙跑过去跪下施礼说道:“公子驾到,有失远迎。多多包涵,多多包涵。还请公子莫要声张,若传出去,只怕是少不了一顿军法!”韩杰此时闻言,转过身来,他看了看地上的人,骂道:“好啊,那咱们就看看,是我先找到梁王,还是你先找到我爹。”原来,汉代在外论国法,在家论家法,可只有靖北侯韩安国府内、梁王府和原雁门太守程不识的府内三家,治家最严。羊盛不敢惹韩杰,用军法暗示韩杰不要太过分,可不想韩杰如此狂妄,羊盛也不敢多说话,跪在地上连说两句不敢。韩杰这时不想在纠缠,回身告诉手下人在此等候,随后他大踏步的走入府内。

    梁王府一间屋内,一个体格魁梧的汉子跟梁王按尊卑而坐,而他们讨论的正是刚刚的少年。梁王问到那人:“公孙诡,你说小霸王这个时候来长安,所为何事?”那人抬头看了看梁王,笃定的说道:“此时长安纷乱,都因为悬空的帝位。他的父亲韩安国是北方六郡的首脑,恰逢双龙争斗,他自然要博一个前程了。”梁王点点头,又问道:“那你觉得,他们怎么想的?”公孙诡这时没急着回复,他知道韩安国曾是梁王手下头号战将,因为脾气不合而远走高飞,这个敏感时期多想想总是好的。公孙诡开口回答道:“启奏殿下,臣以为韩杰那小子是来示好的。”

    梁王听了又反问道:“为什么呢?”公孙诡开口解释:“臣以为,首先韩安国是殿下一手提拔,当初有人诬陷殿下,也是他进京替殿下呈奏的请罪书,他没理由在这个关键时候反殿下;其次,韩杰这小子素来胆大不假,可他同样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他不会无故打人,他这为的是显示实力,好让殿下重用于他。”

    梁王冷冷一笑,反问道:“韩杰的父亲是韩安国不假。可他娘是谁你怕是忘了吧?”公孙诡一惊,他自然知道韩杰的母亲刘聘正是小长公主刘洵的授业恩师,他见梁王这么问,显然不信任韩杰,忙的谢罪。梁王打断他,说道:“别急着谢罪,我只是提醒你,并不是说你的话就错了。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韩杰这小子亦正亦邪,我们还是去看看再下定论吧。”

    梁王说完便起身出门而去,公孙诡随后跟上前去,主仆二人一前一后往韩杰歇息的屋子走去。

    刘武走到屋外,还没进门便喊道:“阿杰在哪啊?怎么不带我大侄子来直接见我啊?阿杰!”随后推门而入。

    见刘武带人进门,屋内本来静坐饮茶的韩杰腾得起来,向梁王走去,边走边说道:“叔父,我可见到你了。你门口的看门狗可够凶的!”

    刘武自然知道他的意思,摆摆手笑道:“我已经听说了,臭小子这么大了还没规矩,刚来就打了我的人。也就是你小子,换个人我早就带人打回去了。”韩杰哈哈一笑,说道:“您不怪我就好,那些下人也不认识我,这都得怪我爹,他不让我出门我来的少,才有这误会的。”

    刘武拉他落座,自己也在主人位置上做好,公孙诡则陪在一旁。刘武坐好后,看了看韩杰,问道:“贤侄啊,你爹家规严我是知道的,那这次怎么放心让你出来呢?”韩杰抬头看看刘武,微微一笑,饮一杯茶说道:“嘿嘿,那可说来话长了。太子表哥去齐国放粮的事您知道吧?”刘武点点头,公孙诡听韩杰话,也打起精神来。

    韩杰继续说道:“齐国本是个富足的地方,鱼盐之乡能因为黄河决堤闹得灾民流窜,实在有点匪夷所思啊?”刘武此时和公孙诡对视一眼,他们自然心知肚明。灾民本是他们弄出来,为的就是借机除掉太子和齐国国相袁盎,只是不解得是韩杰话里有话,他又如何得知?

    韩杰没看见他们的眼色,继续说道:“父侯也觉得有疑,才让我去齐国查看。不过我到了才发现,这事可不得了啊。”刘武一愣,问道:“哦?怎么个不得了?”韩杰嘿嘿一乐,问道:“叔,九曲剑石天是您的人吧?”说完煞有其事的看向刘武。刘武挠挠头,端起一盏茶,借喝水侧头看向公孙诡,只见公孙诡双目一眨,随后左眼一眨。刘武心中明白此人是自己的人,派去负责杀袁盎的,但他此刻不知韩杰底细,只好应付着摇摇头表示否认。

    韩杰此时见他矢口否认,脸色当即一沉,站起身来说道:“叔父,你们难道就想杀一个袁盎?敢做何必还瞒我,真以为我是孩子吗?”刘武大惊,他没料到韩杰脱口就说,也站起来否认道:“没有的事。我和袁盎同殿为官,我很佩服他的德行,怎么可能派人去害他!”韩杰此时冷哼两声,走出来伸手在腰后掏出一个布包,然后扔在地上,说道:“哼,看看吧。”随后转过身去。

    刘武见他扔出布包,向公孙诡一用眼色,公孙诡赶忙跑出去蹲在地上,打开布包一看,不由得吃惊的叫出声来。刘武问道:“怎么回事?”公孙诡小心的看了看韩杰,然后才抬头看向梁王,小声的禀报道:“启奏殿下,是...是袁盎的头...”

    刘武这时才知道韩杰瞒不住的,他走过来低低的说道:“贤侄,这里不是说话地方,跟我来。”随后一行三人匆匆出门去,进了一间密室。

    进了密室,各自坐好。刘武此时对韩杰也不隐瞒了,问道:“贤侄,袁盎的首级是怎么回事?你去齐地怎么又会到了长安?”韩杰此时见刘武诚心发问,又回过头看看公孙诡,才说道:“我在外边说的是实话,只不过这位公孙大哥派去的人办事不利啊。我本来不想管的,后来知道袁盎接到了陛下一封手谕,里面要求袁盎马上进京,共商大事。我想既然叔父想他死,那他的大事肯定对叔父不利,只好替他们办了。”刘武听了点点头。

    他这时才知道,原来自己皇兄早料到了自己身体,提前让袁盎进京辅佐太子。还好他死在韩杰手中,不然袁盎在朝廷内外的名声,恐怕真是一个大麻烦。

    没等他们想完,韩杰继续说道:“叔父,我的事说了,你们呢?朝中到底是什么事?”刘武这时不好在隐瞒,于是一用眼色,公孙诡会意,开口说道:“公子,陛下已经去了。”韩杰闻言好像意料之中,又仿佛意料之外。韩杰开口直接问道:“既然如此,那你们打算怎么办?”

    公孙诡知道梁王对韩杰底细不清,有意试探问道:“他为君,我为臣。自然是忠心辅佐太子殿下了。”韩杰看都不看他,嘲笑道:“要这么说,我倒是多余了。”刘武这时出来招呼道:“贤侄这话怎么讲?”韩杰这时看着梁王,实在的说道:“叔父,袁盎想的也是同一个事,你们说我是不是做的多余了?”刘武懂他的意思,也暗自嘲笑自己过于慎重了。

    公孙诡这时见刘武态度显然接纳了这个新盟友,赶紧表态,问道:“公子,那依您的意思呢?”韩杰回过头看了看公孙诡,这才说道:“嫡长子继承是礼法不假,可嫡长子已掉到黄河里了,难道一群活人反倒不如一具尸体了?叔父在宫中有绣衣卫,宫外还有巡防营,边疆也有我父侯效忠。论才干天下谁人能出其右?”说完他站起身来,走到公孙诡旁边,拔出宝剑划破手心,将血滴在木案前的茶中,最后他把宝剑伸向刘武,嘴里说道:“愿与梁王殿下歃血为盟,共谋大事!”刘武此时毫不犹豫,接过了宝剑。二人随后喝了滴有两人血的茶水。

    行礼已毕,韩杰才率先说道:“叔父,今天不只是我进京了,还有东方朔也来了。”刘武知道他所说东方朔是所谓天下三才之一,是儒家琅琊阁少阁主。

    刘武问道:“他来干什么?”韩杰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只不过他一进城就被太后的人请去了。”刘武点点头,说道:“大事已定,他来了也改变不了什么。”韩杰这时问道:“叔父,你打算怎么安排?”刘武看向韩杰,说道:“皇帝驾崩,朝中大事未定,太后肯定会尽快安排皇帝的葬礼,以及考虑储君人选。可惜,皇帝死前有人与他会过面,取走了皇帝所留得遗诏!我打算安排你去霸上,那里距离长安最近,而且驻军将领多数是你父亲部下,你去也好统领他们。等我号令,你便带兵来控制城防,挡住其他营的救应,公孙诡届时便率巡防营全力攻打未央宫,届时,不管谁来,大事都可成。”随后三人对视一笑,各自举杯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