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思维乱序 » 5.爱

5.爱

    这次思维乱序的主题是爱,我个人都觉得是个抽象的话题,因为对于我来说,爱实在太难有个均衡点了。

    我对爱的标准是很模糊的,对于爱,我感受过很多,也知道什么是爱。

    那是一种感受,一种很容易让人知道的感受,至少对于我来说,我常常能感受到来自周围的爱,无私的爱、奉献的爱、保护的爱、怜悯的爱、分享的爱,记不清有多少种爱出现在我的记忆中。

    但是,这本书的主题可是思维乱序,感觉出现在这里应该都是模糊不清的。

    那会不会反向证明了其实我对爱并没有所谓的均衡呢?

    “我”问,如果这么说,那能不能二次论证一下,其实还是有一点标准?

    无私的爱。

    小时候我住在居民比较的少的小区中,那个小区整体也不大,一共就4栋楼,里面很多人都是从我小时候看着我长大的,例如隔壁经常给我吃好东西的爷爷奶奶、楼上曾经带我吃过饭的邻居、经常光顾的不大的小卖部等,那个小区是我童年记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小区周边形形色色的人是最早带给我爱这一感觉的人群,虽然我已经很难记得他们的模样,但在回忆中,他们的话语和带给我的感受,却以另一种形式跟随我至今。

    “我”问,有没有可能,是一种童年滤镜在记忆中影响了你所谓的“爱”,把小时候的感受美化了呢?

    我说,那不也挺好的吗,这样的思维乱序不也是一种记忆方式?

    分享的爱。

    在我小学的时候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春游,同班同学结伴一起坐上校车,到公园或者动物园等地方走走逛逛,带上零食和饮料,和很好的朋友一起在不同的地方玩,在我童年美好的记忆之中,春游是非常好的体验了。

    记得有一年的春游的地点是当地一个比较大的游乐场,这个游乐场是比较平民向的,各种游乐设施都是统一的价格10元。那个时候我还小,在我春游的前一天我和家里人大概说了一下第二天要去春游,家里人给了我20块用来用完游乐场的项目,那天晚上我就已经在思考如何运用这20块去和朋友体验项目了,那时候我还在想,如果朋友选的和我选的不一样怎么办、我有一个想玩的要和他们分享,他们要是不喜欢怎么办等等问题。中间的过程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几个小孩子在激烈的讨论中最终决定了玩什么。

    让我记忆深刻的事件是在游乐场将要关门的那最后一点时间,玩到了下午,班上很多人都已经开始有些疲倦,都已经开始寻找吃的和休息的地方,唯有一个同学,他在老师身边,还有一些其他人。

    那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发生了什么,也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只是在远处浅浅的听到了一些对话,只听到了一小段,对话内容我也不知道前因后果。

    “没有事的,现在还是在午休时间。。。。。”(后面没有听清)

    “给你们添麻烦了,是我们这边的错,没有注意到。”

    “没事的,反正也不是错误的事,大家都玩的很开心。”

    最开始听到这些我并没有什么感受,我在猜想,或许只是有人出了点事,老师已经在解决了,就没有去管了。

    到了下午,领队的两个老师把我们聚集在一起说“现在开始,所有的项目都可以随便去玩,老师来付钱。”

    后面,每一个项目的游玩花费,每个人只用上交五块。

    接着,在班里的流言蜚语中,我大概想到了什么,可能并不对,因为我一点依据都没有。

    那个男孩混入到了高年级的人群中,可能是无意的,那个班级的人都是一起计算项目消费然后结束后去老师那里结算,我们班的男孩不知道为什么加入了其中,在最后核算时,高年级有人帮他交了,后面就是高年级的人在带他一起玩,据说他还因此有了一些高年级的朋友,再加上我们老师当时的反应,这会不会是,爱呢?来自分享的爱。

    我说,别人分享了班里的人,接着传递给了老师,之后到达了我们这里。

    “我”问,谁知道是不是呢,而且说到底,下午也没什么人继续玩了吧。

    “爱”

    “我”问,如果你知道并且确实是正确的,那是一种“爱”吗?

    我说,很难理解,但应该是爱吧。

    所谓的爱。

    我不知道他人有没有过放弃的感觉,就是一种只有自己在坚持,但最终放弃了的时候。

    那个时候我所坚持的,是对自己的爱。

    “不要喝饮料那对身体不好。”

    “不要去画画,那没有什么意义”

    “你长大了,要明辨是非,有些事你就是不能做。”

    “你要为了他人着想,你不能一直以自我为中心。”

    “长大了就是一种表现,是和小时候的自己区分的证明。”

    有时候我会思考,我自己的思维乱序是得到从哪一种感受开始就出现的,会不会其实就是从爱开始?但我对人的情感其实一直挺淡的,哪怕是从得到爱的感受那些人那里也是如此,教育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同学、陌生人的小小激励、从他人那里得到的祝福,有好多好多时候我都从所谓的爱中得到了动力,但并不能改变什么,爱和个体,我是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

    可是

    为什么越长大了,对于爱的主体反而越冷淡了呢?

    累了?倦了?乏了?习惯了?自大了?高傲了?

    或者说是,太多了爱,让我不想再继续接受了?

    不会一开始,爱就只是一个感觉?

    “我”问,有没有可能,一开始你就对“爱”的定义有了很大的偏差,所谓的“爱”一开始就不应该是来自他人的感受,更多的是你对于那些爱的感受。

    我说,爱是那样的东西吗?好像一开始我就没有对爱做出过评价和区分,因为那只是爱。

    “我”问,明明是在“爱”中长大的人,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没有意外

    没有接受

    亦不会有承载

    好像一开始,我就应该对爱做出判断和抉择,就想思维乱序一样,至少分成两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