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思维乱序 » 8.声音

8.声音

    这次的思维乱序是声音,很嘈杂的一种思维乱序。

    小时候在课本上看到过三张图,内容想表达的是如果下列图片中没有声音的话,会发生什么事?

    背后驶过的按喇叭的小汽车,从山上滚落的石木,以及路过将要倒塌的墙壁。

    我想,会出事吧,图里的人应该会受伤。

    在这之后,我就对听力额外注意。

    “我”问,你只是怕“声音”没有带来警示吧。

    对于我来说,声音很多时候都只是用来代替眼睛的一种简易工具,用来弥补视觉死角的存在。

    我很少会对声音附加其他的感受,也很难对某种声音或者是音乐之类的透入更多的关注,可能是我不懂欣赏音乐,不懂其中附加了怎样的价值和情感?或许是我天生就不那么在意声音的传递?也许只是我对声音的印象一直都在受那三张图的影响,没有声音的图片的影响。

    大学那会,人人都有手机,也都会收藏一些喜欢的音乐,不过不知道他人是否喜欢,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被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带上耳机独自欣赏音乐。

    某次学期期末,因为一些原因推迟了放假,宿舍的网络又只是签约了一个学期,基本上无事可做的我们,就在宿舍里放起了各自喜欢的音乐,可能真的是太无聊了吧,真就那么静下心听了起来。

    不过嘛,就像网络上传阅的那张图片一样(听着朋友的歌单就像耳机连接着垃圾桶。),不同的人对于音乐的喜好应该会差很多。我比较怪异,我不是那种完全听不出来歌曲好坏,也不是不懂歌曲的富含意义或者说是演奏者的感情之类的,只是我对于各种声音,都是一种左耳进右耳出的状态,如果声音里包含着我需要的信息,我才会二次转录到记忆中。这么说可能会显得我很冒犯?但我应该就是这种人吧。

    轮到我了,3首歌都是些不明所以的歌曲,不会是那种广为所知的、也不会是什么大师级的完美制作的、更不可能是什么含有重要意义的歌曲,我选的3首歌,都是歌唱者高昂的声音占据了主导,在歌手停息的片刻才会有些微的演奏出现。

    他们问我是从哪里找来这些歌曲的。

    我说,可能只是运气好听到了片段,就去寻找了、

    他问我,你为什么会喜欢这种几乎是清唱的歌曲?

    我说,可能这就是我喜欢的风格?

    他问,好像从信息上来看这个专辑只有这一首啊,怎么不出其他的。

    我说,可能这只是个结尾吧,一首写给作者自己的,不愿意服输的歌曲。

    “我”问,那好像的确挺符合你们的兴趣的,不过也挺奇妙的,你怎么总是能找到这些歌曲的?又小众又能符合你兴趣的“声音”?

    曾和朋友们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不知道怎么的,就聊到了声音。

    “我觉得声音的好坏都无所谓,反正大多数时候视频都能调音,也分不清是不是真的。”

    “你要是不信那些网络上的视频,那你现在听我们的声音算不算真的呢?”

    “那当然可以算,只是我真的很难认可所谓的天籁之音,感觉全都是传的,还越传越离谱了。”

    “可能也只是大多数人喜欢某个声音啦,没什么好奇怪的。”

    “我感觉甚至没我们的声音好听,说不定我们去搞个内容都能被传成天籁之音。”

    “那还是有点难的,就在我们之中声音好不好听都能有几个档次。”

    “压低声音抬高声线谁不会啦,再不济就是去学些伪音,我觉得都差不多的。”

    “那你说说,正常情况下,我们之中谁的声音是最好听的。”

    “那肯定是。。。。。”

    要问我为什么会对这段声音有印象,可能只是他们的争吵比较有趣?

    初中开始,同学间的讨论就多了音乐这个内容,经典老歌、刘德华、凤凰传奇、流行音乐、国内外金典歌曲。。那时候班级里就没有带手机,可他们总能有模有样的模仿歌曲中的某一段,绘声绘色的唱出来。或许是初中的时候比较有精力?又或者是初中的时候感性占据主导?很多歌曲我到现在都没听过完整的,却因为他们的歌唱知道其中的一两句,甚至能从他们的语调中拼凑出一些歌曲的旋律。

    我说,可能我对声音的改观会是这段时间?

    我遇到的小学老师,都是属于那种比起教育知识更爱叫人生道理的人,(不过也可能是我听别的内容都没记住吧)那时候的音乐老师就很喜欢和我们讲拟声词。

    哗啦啦、咚、兹拉、呼呼。。他用尽了一切的方法告诉了我声音的美好,想要分享给我们声音的喜悦。他既认真又热情,充满期望又赋予我们渴求,他应该是个好老师吧,遗憾的是我不是好学生,没能进入到音乐的殿堂。

    音乐老师曾问过我们一个问题。

    “你们觉得一首歌曲好听是因为歌曲本身好听,还是演唱歌曲的那个人声音好听?”(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吧)

    大部分人都会说,“那应该是歌曲本身好听吧,演唱的人换谁来都可以,但好的歌曲不能随意替换。”(大概内容如此吧)

    音乐老师笑了笑说,“我觉得并不对,歌手的个人实力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歌手才应该是一首歌的主旋律,其他的东西例如音调、伴奏等等都是为了服务歌手存在的。不过你们的说法也没有错,觉得歌曲本身更重要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想想嘛,要是歌手只能清唱没有其他的声音辅助表达,那也不能算得上是一首歌曲。”

    我想,我不懂的唱歌,也不了解歌曲,好像不太能评价。

    “我”问,现在也是一样的。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音乐老师会和我们分享一些据说是他自己创作的歌曲,他在弹琴、歌唱,他也会邀请我们接触音乐,感受声音带来的震动。

    那些歌曲的旋律是怎么样的?歌词是什么?是不是音乐老师原创的?我好像一点都记不清了,或许那时候的我一点注意力都没有把。

    “我”问,只是你不太重视声音而已。

    可能我从一开始,就不会对所谓美好的声音有印象吧。

    在更小的时候我有过一次哭的很大声,具体什么原因我忘得差不多了,那天应该是我独自一个人从公园坐公交车回来吧,一路上没有一点我认识的声音,各种混乱的、无序的、对我来说是噪音的声音全都被我过滤掉,我强迫自己不去听,不让自己头疼。

    那时候我想听的可能就只是些熟悉的声音,那些能够轻易被我忽视的声音,可惜一点都没有。

    当我到达家附近的时候,当我终于听到熟悉的声音的时候,当我终于能放松的时候。

    “还知道回来?去哪里疯玩去了?你这样做对得起我吗?”

    后面还说了些什么?我好像记不太清的,只不过一如既往的,会是我可以轻松滤过的声音。

    可能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不期待声音了。

    不知道正常情况下是怎么区分声音好坏的,是不是还要细分为白噪声和噪音之类的呢?

    如果白噪声表达的是那些能让人放松缓和的声音,那么噪音是不是就只是让人厌烦的存在?

    可能它们是分贝的大小?是否杂乱无章?是否会让人觉得难受?

    “我”问,也许只是单纯的不喜欢某个“声音”呢?

    “我很喜欢下雨,雨滴划落过物体的声音能让我放松。”

    我说,是吗,下次我也去听一听。

    “就会花家里的钱,也没见你为这个家做什么。”

    我想,是啊,以后都不想因为花钱听到这种声音了。

    “我觉得你的声音蛮独特的,有种奇妙的感觉。”

    我想,他对声音的划分还挺细致的,我很难听出来不同。

    “我这是为了你好,你就不能好好听我的话?还是说你根本听不懂?”

    我想,下次要怎么应付这个声音,让他满意。

    “你会喜欢这种老音乐吗?我还挺喜欢这个团队的歌曲的。”

    我说,或许会多听听,大概?

    “你要庆幸啊,我现在还能给你指导,你知不知道你现在不听我的话到社会上就要被毒打?现在好说歹说你还不乐意了?”

    我想,你说的都对。

    “我们只希望你不会忘记我们,希望你以后还能记得我们之间的回忆。”

    我想,会的,虽然可能记不得你们是谁了,但声音应该会留下的吧,大概?

    我说,嗯。

    最后在脑海中留下来的会是什么呢?

    我到底从哪个时候开始,就不再对声音感到期待了呢?或许是小时候拿三张无声的图片?或许是那带有强烈自我意识的现实批判?

    “我”问,刻在记忆中的“声音”并不一定代表有多么重要,这些“声音”可能只是某段回忆附带的话语罢了,就像为了区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名字一样,就只是一种代号,或者可以说是为了填补印象的缺失的一种手段?在不在意那些“声音”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我说,不会全是那些噪音的,毕竟我还会是一个正常的人,不会刻意记住那些烦人的声音的,不过总是在思维乱序的时候回想起这些噪音,可能也不太正常就是了。

    如果要我去形容声音的话,我可能一点都不会去定义吧。虽然能从一些其他内容里了解并且体验过无声的呐喊和沉默中的轰隆,但我依然会保持着我所认为的声音。

    “我”问,那只会是一种无声,就如你拒绝了“声音”一样。去掉了意义,就留下了空壳般的话语。

    就像思维乱序一样,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