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思维乱序 » 9.睡眠

9.睡眠

    这次的思维乱序是睡眠,我很喜欢的一种状态。

    睡眠大多数时候都是切换白天与黑夜、现实和梦境的工具。

    对我来说,睡眠不仅是缓解了身体上的疲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舒缓。

    或许也可以表达是一种逃避?用来欺骗自我意识的一种行为模式?毕竟精神压力大的时候,用一些小小的借口也是很方便的。

    如果说从小到大我有没有某个喜欢的事情,那我可能会回答睡眠。

    曾被家里人问过,“每次周末放假回家就知道赖在床上,你就不能有一个好习惯吗?”

    我说,我是在休息。

    我想,又要睡不着了。

    “休息?回家你就干这个?你说你在休息你在看的是什么?每次给你零花钱你就用来买小人书在床上趴着看?”

    我想,我不知道说什么。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什么都有规矩。你在床上看小人书是谁让你那么做的?和谁学的?”

    我想,这样看比较舒服。

    “我早就知道这些小人书带不来什么好处,就是不知道你为什么要用零花钱买这些糟心玩意看,浪费钱又浪费时间。”

    我想,是啊,一个月就那么几块钱,不在学校帮被人跑腿都不一定能买。

    随后,就被训了一个晚上,要说为什么,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吧。

    比如做错事?心情不好?不理解?不认同?

    也可能是我没有反驳?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又或者只是我没有回答?

    不知道呢,也没有去思考为什么不知道。

    之后我就知道了床家具的用途,在家里,我的床就只能用来睡觉,桌子只能用来摆放正确的书籍,而我,只能做正确的事情,就像平缓的睡眠一样,不会出现差错。

    到了半夜也没有睡着,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没有睡眠所需要的困劲。

    这样持续了几天,白天没有什么精神,晚上终于进入了睡眠。

    然后我就喜欢上了睡眠,因为这样做休息的时间就会更多一点。

    “我”问,终于困了,所以有了“睡眠”。

    “你说我们这样做会不会被舍管知道啊?”

    “做都做了哪怕出了什么事也知道明天才知道了。”

    “那我们现在干什么?就这样装睡吗?”

    “废话,要不然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费了?”

    我们在憋着什么呢?好像只是一群在玩乐的孩子。

    被子里塞的是扑克牌、课外读物、零食和用烟盒折叠好的一种道具。

    要问为什么要这么紧张,那是因为这是假期前的最后两个晚上,大家好不容易把想要分享的东西悄悄的带入宿舍。

    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带这些物品?

    或许只是小孩子口头上的不服输?可能是想要证明自己更厉害?或者只是单纯的想要告知他人自己能做到什么?

    好像忘了,就像睡眠时的梦境会在醒来之后快速消散一样,只有一点点印象了。

    那两天晚上关灯后玩到了很晚,虽然不知道时间,但应该是很晚吧,毕竟通过窗户照进来的楼道灯都没了,那可是要等到宿管睡了才会关闭的灯。

    零食产生的垃圾不能直接倒在垃圾桶里,那样会被舍管发现,那要怎么办呢?

    很简单,我们把垃圾垫到装脏衣服的框里,用脏衣服遮住,在去洗衣房的路上绕一圈把垃圾丢到宿舍楼外面就行了。

    然后就被发现了,有人没绕原路。

    老师在晚修期间叫我们去办公室一趟,说了些什么,下课铃响了,放我们走了。

    “吃零食无所谓的啦,垃圾装在衣服框里不太行,会给宿舍阿姨添麻烦的。。。。”

    那个晚上,我们很老实的睡着了,睡的挺快,走廊里的灯还没有关。

    我想,那天晚上梦到的是什么?老师的教育?没被说教的庆幸?还是在反思做错了什么?

    “我”问,可能什么都没有,只是单纯的“睡眠”而已。不过应该会是个好梦吧,连续两天晚睡,应该很困了。

    如果说从小到大我要如何利用休闲的时间,那我应该会回答睡眠。

    我说,如果生活真的是一潭死水,每周都是重复同样的状态,那在自由、休息的时候是不是也会重复之前的状态呢?那样会不会很无趣?

    “一周上六天的课我无所谓的啦,毕竟学校比家里有趣多了。”

    “我也挺喜欢在学校里玩的,至少还比较自由。”

    “明天周五了,能出校门玩,明天小吃街我们吃什么?”

    我想,要不要带些书到宿舍里看,周末就不来教室了。

    “一起啦,这样还可以吃吃你们买的东西。”

    我想,或许周六睡个懒觉,周末来教师吹空调再看书?

    “能出去玩那肯定是走走逛逛咯,顺便买些东西吧,一起买说不定还有些折扣。”

    我想,应该不缺什么了吧,待会就先去食堂吃饭吧。

    “说你啦,要不要一起出去玩?”

    我说,在指我吗?

    “不然呢?待在学校不会无聊嘛!?”

    我想,可能睡眠时间要减少一点了。

    “周六晚上和周天上午不是有时间?给你点安排怎么了?只会睡觉?”

    我想,加起来应该不到12小时吧。

    “假期安排好了,回老家,走一走亲戚。”

    我想,一回去就是几周,回来就快要开学了。

    老家的日常就是外来的我们大清早就到亲戚家中,早早的开始无用的忙碌,硬要插入到别人日常生活中,插手一些根本用不到我们的劳作中,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等到了晚上,又可以借着叙旧的名义多喝点酒和吃些别人家的存货,虽说也是帮忙了也付钱了。

    快半夜了,他们给年龄最小的我提早的端来了饺子汤圆,又给我煮了杯他们特制的橙子梨水。

    他们知道我会回到酒店睡觉,所以不会遵守死规矩,一定要等到午夜的钟声才吃宵夜。

    那是他们的热情和善良,我不会拒绝,虽然吃完也要很久了。

    我想,可能要调整一下作息,减少睡眠了。

    如果说从小到大我用什么弥补意识的缺失,那我应该会回答睡眠。

    越是长大就越能体会到精神上的疲劳,越能知道所谓的意识的重要性。由烦躁和焦虑催生出的负面情感,直接导致了短暂的精神失衡和大脑的疼痛。思考行为的中断又会产生新的疲劳,好像循环起来了?

    “我”问,好像一直很喜欢“睡眠”呢,在“睡眠”中知晓了什么呢?

    我想,好像要思考一会。

    好像只有睡眠能让我比较平静吧,意识和身体双重意义上的平静,终于能休息的一种信号?话说能意识到自己要睡眠了吗?好像只能大概预测吧,毕竟不是困了就能睡。

    它关闭了我时时刻刻接受外界信号的潜意识,它抑制住了我的好奇心,它关闭了我那我意义的思维乱序。

    它让活跃的大脑安静了下来,让躁动的器官缓和,让无边的麻烦投入到思维的海洋中。

    “我”问,就像安眠一样。

    睡眠像是混合了无数碎片的阴影,杂糅了我日常生活中一闪而过的灵感和幻想,用奇妙的梦境来解放我的思考,让意识跟随无意义的泡影,就那样漂浮着。

    能在睡眠中感受到的只会是一种宁静,好像抛开了一切的思考和意义,就那样沉沦进了无边界的漩涡之中,被温暖祥和的水流带动,放弃了挣扎。

    被睡眠操控的自我上演了滑稽荒诞的剧团项目,巧妙的指引了昏沉的“我”,转瞬间解开了界限,被思维乱序扰乱的我,成为了一种现实。

    “我”问,那么掌握着“睡眠”的你,是不是能算作思维意义上的上帝?

    我说,上帝可不会像我这样,梦境里什么都做不了。

    睡眠是什么呢?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用来总结休息的一个结果?好像都是对的。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准确的来说是很多个间隔了很久的短篇故事。

    故事里讲述了掌握梦境的人,他们会让人们陷入美好悠久的睡眠之中,在梦里享受着安稳和宁静,这团梦境一直是平稳的。

    然而有一天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的梦境里都是苦痛和灾厄,没有人理解为什么他的梦充满了遗憾和压迫,也没人理解为什么他所渴求的是这种灾难。

    他想,“这才是我的现实。”

    “我”问,你说会不会他的睡眠才会是正常的睡眠,现实的情况影响了睡眠的安稳,这种贴切现实的睡眠才会是比较合理的存在?

    我说,好像都是错的,或许他只是属于那种比较理性骨感的人,不愿意安稳呢。

    “我”问,或许一直在漂泊梦幻的你才属于比较特殊的那一类。

    睡眠的时候好像一直都在思维乱序,可能比我在现实中出现的思维乱序还要更多,不过大多数我都忘记了,只有一点点连碎片都称不上的联想,模糊的拼凑出了一点印象,它们就像泡泡一样起伏,能折射出彩虹般的美好,像嫩叶一样摇摆,能托起清晨易逝的露珠,像焦糖一样溶解,能转变为回味的苦涩,直到闪耀的幻影破碎的刹那,意识被唤醒了,消失的的无影无踪。

    我很喜欢睡眠,因为只有睡眠能给我带来那无声的沉寂。

    “我”问,说不定,你只是喜欢“睡眠”带来的不用思考的思维乱序吧,让思维乱序自由乱飞,就好像是以另一种方式体会了思维乱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