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路过温哥华岛 » 第四十一章 白冰和朋友一起出游

第四十一章 白冰和朋友一起出游

    我和孙鸿晨从相识相知到相伴,一起走过了春夏秋冬,这期间我回国两次,这一别,让我们体会到了久别重逢的甜蜜。为了早日还清债务,他不得不在诊所里加班加点,他一个全职牙医与三名牙医助理一起工作,其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他没有时间陪我,就安排我与朋友们一起出游。

    我与晓岚一家去美国西雅图自驾游,我们参观美国波音公司的飞机博物馆,观看军事武器装备博览会,欣赏玻璃博物馆里的各种艺术品,到太空针塔顶层鸟瞰西雅图魔幻般的夜景,到星巴克咖啡的第一家门店喝正宗星巴克咖啡,去派克市场品尝帝王蟹,乘坐游轮在海上欣赏西雅图这座“翡翠之城”。我们到梅西百货和奥特莱斯扫货,美国的东西比加拿大和国内确实便宜很多。出发前孙鸿晨给我了足够的零花钱,但是在他没有摆脱困境之前,我真不忍心用他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于是就用自己的信用卡给他买了一件NORTHFACE抓绒服,给两个孩子买了耐克运动鞋,还为自己买了始祖鸟羽绒服、BURBERRY风衣、CUCCI包和TOD’S豆豆鞋等物品。

    这次西雅图之行,我原本要去拜访我母亲的老同学罗久芳阿姨,因罗阿姨的丈夫突发心脏病住进了医院,所以我没有去打扰他们。罗阿姨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罗家伦先生的女儿,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全家迁移到重庆,罗阿姨就读于SPB树人小学,与我母亲同班,两人还是好朋友。罗家伦先生是树人小学的校董,曾为树人小学写过一首校歌,至今仍在学校里流传。

    有一次,我母亲偶然在杂志上看到一篇回忆罗家伦先生的文章,该文的作者就是罗久芳。惊喜之后,母亲马上写信给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编辑高艳华,请她帮忙寻找到老同学罗久芳。高女士很快就回信了,她详细询问我母亲和罗久芳的关系,同意待征求对方意见之后再给予答复,并告知罗久芳目前定居美国西雅图,曾在密歇根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任教,后来从事整理父亲罗家伦先生的遗稿、文物等工作。

    罗家伦1917年进入BJ大学,曾参与和发起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宣言》的撰写者。留美回国之后,蔡元培举荐他出任第一任清华大学校长,还担任过中央大学校长、驻印度大使等职。

    我母亲盼望着高艳华编辑的回信,可是半年过去了,她还是没有回复。我听说此事后,就尝试着和高艳华编辑取得了联系,得知这半年多来,罗久芳阿姨一直在寻找我母亲,但始终联系不上,可能是通信地址有误的缘故。

    我拨通了罗阿姨的电话,她激动地说:“终于找到你们了,真是踏破铁蹄啊。”罗阿姨给我母亲写过多封信,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无人接收。如今两位分别六十多年的树人老同学,终于在地球的东西两岸隔海相逢,那种兴奋和喜悦,简直难以言喻。在她们寻找彼此的过程中,我既是见证者又是她们的信使,深深地被当年那段树人同学情所感动。

    多年来,两位老人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因为我母亲不会使用电脑,所以她给罗阿姨写的书信,都是我将原稿扫描,然后用电子邮件发送。罗阿姨给我们寄来许多书籍,有罗家伦先生的《中国人的品格》,还有她回忆自己的父母《罗家伦与张维贞》。逢年过节,我们都会把自己的家庭相片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给对方,并送去问候和祝福。罗阿姨曾提出,希望老同学到北美相见,遗憾的是由于我母亲身体等原因,这个愿望未能实现。

    我与老郑一家乘游轮从温哥华出发,到美国阿拉斯加去感受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壮丽景色,这艘游轮在海里航行八天七夜,沿途风光令人难忘。在阿拉斯加的州府朱诺,那里有湛蓝晶莹的冰川、终年不化的雪山,还有泠泠作响的山泉。在世界三文鱼之都Ketchikan,我亲眼目睹了数不清的三文鱼洄游产卵,那无比悲壮的场面让人震撼。我们乘坐小火车在云雾中穿行,仿佛进入了梦幻仙境。

    在游轮上,我无数次被感动,客人过生日,船员在晚餐时送上惊喜和祝福,残疾人能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子放下手头的工作陪母亲出游。老夫妻浪漫的身影、老姐妹们欢快的笑声,是游轮上最美丽的风景。有的老人步履蹒跚、有的坐着轮椅、有的身患癌症、还有的带着氧气瓶,我被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乐观精神所感染。

    我还与诗琪、晓兰他们到海边挖象拔蚌,去森林里采蘑菇,到蓝莓园摘蓝莓。

    这天下午,我在家整理照片,小萍和张辉过来串门,小萍指着我笔记本电脑上的照片说:“这一张抓拍得太好了。”

    我说:“这照片是诗琪抓拍的,很生动吧。”

    照片上,我正在躲避象拔蚌喷射出来的一股水柱,表情惊愕,一只脚翘得老高,裤腿已被水柱打湿,亮晶晶的水花四处飞溅,我的头发被海风吹起,阳光穿透发丝,整个画面动感十足。

    小萍说:“白姐,孙医生对你真好。”

    我开玩笑道:“这是我挣来的呀,你不知道我对他有多好。”

    张辉说:“就是啊,这种好是双方努力得来的。”

    上周末,退大潮的时候,我和诗琪、晓岚他们带着铲子、铁叉子等工具到海滩挖象拔蚌,大家分成几组四处巡视,我和晓岚他们一组。退潮的海滩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泥沙下面暗流涌动,埋藏在泥沙里的象拔蚌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用鼻子喷射出一股水柱,这也是它被发现的信号,如果我们动作稍慢,它就会快速从泥沙里溜掉。

    晓岚儿子突然蹲下身子,将手中的铁叉插入了泥土之中,只见下面一阵骚动。“逮着了,快挖啊!”晓岚急忙用铲子使劲把泥沙铲出来,我有些手足无措。

    “白阿姨你来拿着叉子,象拔蚌的鼻子被叉住了,千万别松手。”

    我用力按住叉子,儿子用双手使劲将泥沙往外刨,但挖出来的泥沙不断往回流,晓岚母子动作迅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挖出来了一个坑。

    “看见了。”晓岚的儿子双手把泥沙里的象拔蚌拖了出来。

    “好大一个呀。”我们旗开得胜。

    我从晓岚儿子手中接过正在挣扎的象拔蚌,右手拧着它的长鼻子高高举起,然后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让诗琪帮我拍照。按照渔业管理部门的规定,每个钓鱼证一天最多只能抓四只象拔蚌,不一会儿大家就把今天的数量抓满了。

    孙鸿晨下班回家,问我:“今天开心吧?”

    “嗯,非常愉快。”我指着盆子里的象拔蚌说:“你看这是今天的收获,我已经洗干净了。”

    他问:“你是用自来水洗的吗?”

    我说:“是的,怎么啦?”

    “你怎么有这么大的主意啊,用自来水洗象拔蚌,它会立即死掉,吃起来就不新鲜了。”

    “我不知道啊,现在怎么办?”

    “只有让它上餐桌了。”

    他立即挽起袖子,烧了一锅开水,在锅里面放几片老姜,把象拔蚌放进锅里煮沸2分钟,捞出长鼻子,快速去皮,切成薄片。然后将其与调好的汤汁一并放入锅里翻炒,2分钟后铲起来,装进盘子里。他用筷子夹了一块,送到我的嘴里,看着我品尝。

    “怎么样?”

    “嗯,好鲜啊。”

    “快速做出来的象拔蚌,肉质鲜、嫩、脆、还有点甜。”

    “你怎么不吃呀?”我也夹起一块送到他嘴边。

    “我怕胆固醇升高,你自己吃吧。”

    锅里熬着象拔蚌的原汤,他用勺子舀了一小碗,在里面放点葱花让我尝尝。这是我第一次吃象拔蚌,被那无比鲜美的味道陶醉了。孙鸿晨在我笔记本电脑里翻看那些照片,突然,他指着那一张我拧着象拔蚌长鼻子的照片哈哈大笑起来。

    “这张照片有点意思,我给它取一个名字。”他神秘兮兮地说,我正认真听着,他却卖起了关子。

    我催促:“你快说呀,叫什么名字?”

    他说:“这名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