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嘿,鸡蛋先生 » 23 浮生寻一醉

23 浮生寻一醉

    李得财去厨房里忙活,花满衣要去帮忙,李得财一摆手:“我听俺德叔说了,今个来的客是来感谢你救命之恩的,你是主角,不去照应不行,赶紧去吧,别搁这碍事。”

    讨了个没趣,只能去客厅陪着一堆老人说话,花明德让他给二伯花正全打电话,老头对他这个侄子喜爱的很,为花家培养出来三个大学生,功不可没。

    “爷,还喊俺大伯不?”

    从他回来之后,在家里摆了好几回场儿,花正全都在场,他怕大伯花正坤有意见,都是至亲爷们儿,喊了这个不喊那个,保不准会有想法。

    “喊个屁,看见他不吃就够,驴熊玩意儿。”

    提起来花正坤,花明德气不打一处来,花家二代里,他最瞧不上的就是老大花正坤,抠抠搜搜,一毛不拔,天天伸着结巴舌头在街上说三道四,自己家三个孩子都没照顾好,对邻里的鸡毛蒜皮事倒警觉的很,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拿着不值钱的嘴在街上乱说。

    花正坤的凉薄在花街是出了名的,自己老爹老娘不管,三个儿子不管,对别人家里的事却关心的很,他家三个儿子,老大花满仓老早分了家不跟他往来,老二花满良无依无靠,仗着身强力壮在吴房城里闯荡,老三花满坡看不到希望,去南方打工去了,但是花正坤毫不在乎,整天在花街上转悠,说个东家长西家短,怡然自得的很,是个不折不扣的逍遥派。

    给二伯打完了电话,在客厅里陪着客人说了一会话,那边李得财已经炒好了几个菜,花满衣帮着端菜时看到花正全从大门口走进来,后面跟了个年轻人,身形颀长,儒雅白皙,含着笑看着他。

    “四哥,你啥时候回来的?可想死我了。”花满衣激动的冲过去,跟年轻人紧紧抱在了一起。

    这个年轻人是花正全家的大儿子,花家三代里排行第四的花满树,如果说李可是花满衣的跟班小弟,那花满衣就是他四哥花满树的忠诚粉丝,花满树比他大了三岁,因为家境不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就懂事听话,成绩优异,最后考入京城大名鼎鼎的华清大学,目前在京城一家企业供职。

    哥俩抱在一起,花满树上大学时利用寒暑假打工帮父母分担压力,毕业之后工作忙碌,已经五六年没有回过花街,看到六弟已经从青雉少年成长为赳赳男子汉,也是高兴的很。

    “老六,可以啊,这才几年啊,一眨眼就从个小屁孩变成美男子了,不知道多少女孩子为你牵肠挂肚呢,哈哈。”

    “四哥,别拿你兄弟开玩笑了,二伯,赶紧进屋,俺爷挂念着你呢,你不来都不让开席。”

    花正全哈哈大笑,很是受用,进了堂屋,花明德见四孙子回来,又是一番热闹。

    李得财使出本事,做了十二个菜,六荤六素,九热三凉,摆的满满一桌子,汤要等喝会酒之后再做,在花明德的邀请下,他也坐下陪客。

    觥筹交错,酒酣耳热,花满树自京城归来,成了饭桌上的焦点,他的口才不错,吃法间隙给大家讲了个笑话。

    “现在啊,职场压力大的很,竞争也激烈,有一天小王到了公司,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看到三百块钱,桌上还有一张便条,上面龙飞凤舞写了两个字,加油!字迹很熟悉,一看就知道是天天跟着的上司写的。”

    “小王收了钱感激涕零,认为自己跟对了人,跟对了公司,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工作,不能辜负上司的厚爱,不能辜负公司的信任。”

    “然后呢?”

    “然后上司到了公司,逮住小王一顿臭骂,老子让你加油呢,咋特么油箱还是空的,你干啥吃的,交代你个小事都办不好,赶紧给我滚。”

    众人哈哈大笑,孙老头唏嘘道:“现在国家高速发展,最优秀的人才全都集中在京城几个大城市,虽然待遇好,但是竞争也大,咱驿城还是落后,留不住真正的人才。”

    孙老头的感叹得到了花满树的赞同:“老叔你说的对,我就是个例子,生于斯长于斯,感情不可谓不深厚,但真要是回驿城,你说我做什么好呢?仔细想想还真没适合我的地方。”

    “你这个问题问的好,驿城东边,是徽州省颍州市,户籍人口破千万,常住人口八百万,南边信州市户籍人口九百万,常住人口六百多万,西边宛城市户籍人口一千二百多万,常住人口不到一千万,更不用说咱驿城,人口近千万,常住人口七百万,全都是人口输出大市,咱这是个年轻人都出去发展,不留在家里,想想我就难受啊。”

    “不说高学历人才,这几个市的净流出都是青壮劳力,咱和周边的几个市都是人口输出大市,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经济不行?虽然表面上数据看着光鲜,也都进了全国百强地级市行列,但不能人均啊,一人均让人心寒,没有招牌企业,没有核心产业,光靠农业一条腿走路,走不长啊。”

    “老叔,你这话说的有些道理,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地方上的主观能动性不够也是个问题,自己不努力,光靠上面给你想办法怎么能行?”

    孙老头有些激动:“大侄子,你还是年轻,努力不是靠嘴巴一吧嗒就行的,像驿城这样的农业大市,要想迎来大发展,光凭自己努力肯定做不到。”

    花满树不服,还要再说,花满衣急忙打圆场:“别光说话,吃菜啊,来,孙叔,咱爷俩碰一个。”

    孙老头也觉得自己失态,跟个小年轻争论什么呢,于是端起酒杯跟大家碰了一圈,李得财烧好了了几盆汤放在桌上,香气四溢,正是他得以成名的三汤,

    孙老头盛了碗肚丝汤,喝了几口赞道:“就是这个味儿啊,二十多年头里跟着上级在玲珑镇喝过一次,记忆犹新,以后再喝别人做的肚丝汤根本喝不下去,德叔,还是你厉害,想喝汤的话,随时都能喊李三汤给你做。”

    花明德吃捧,哈哈笑道:“得财跟小衣他爸玩的好,你要是想喝汤,啥时候过来都能喝,老头子的话他不敢不听,你说是不,得财。”

    李得财哪敢触他的霉头,点头笑着称是。

    花满树也凑趣道:“老爷,也就你有这脸面,我可是好多年都没喝过得财叔做的汤了,在京城那会,梦里都想着得财叔做的汤。”

    老头子越发开心:“这简单,等会喝不完的让恁兄弟给你兜回家,让你喝的不想喝。”

    孙老头急道:“老叔,那不行,我离的远,今晚剩下的汤我包圆了,你不能光亲你孙子。”

    气氛愈发热烈,智空老和尚喝酒上头,缠着众人先打了一关,花正全不甘示弱也打了一关,除了孙耀刚要开车不能喝酒,剩下的都有了醉意。

    离场时,孙老头显然喝醉了,牵着周老头的手不放:“我今天来的值啊,见了俺孙子的救命恩人,混了两罐子好茶叶,又吃了李三汤做的菜,名不虚传啊,最要紧的,还是认识了梦淮兄你,以后这花街我肯定经常来,梦淮兄你可不能撵我。”

    周老头依依不舍:“孙兄弟说的哪里话,老头子孤苦伶仃的,你来了只能高兴,哪有往外撵的理,尽管来,我跟德哥天天都在家。”

    孙耀刚开车带着全家离去,老和尚和周老头也回了家,送走了客人,花满衣不肯放花满树回去,几年没见他这四哥,想念的紧。

    哥俩感情深厚,一肚子的话要说。

    “四哥,离过年还早着,你咋这会回来了?”

    “今年的年假没休,再不用就作废了,好几年没回家了,想着回来看看,老六,你现在咋样?”

    “还能咋样?四哥你不看着呢吗,你兄弟今年不顺的很,工作都丢了,在家歇了有一阵儿了。”

    “年轻人可不能歇着,越歇越懒,老六,要不你跟四哥去京城吧?”

    “四哥,等过了年再说吧,俺爸俺妈在玲珑镇忙着,就剩俺爷自己在家,我想陪着他过年,再说我这学农业的,去了京城也施展不开啊。”

    “你说的也是,老六,问你个事,你说咱花街恁大,咋没想着在家里发展?农业方面我懂的不多,但我总是觉得咱家乡在这方面还挺有潜力的。”

    “四哥,你说的是哪方面?”

    “特色农业啊,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物质需求比着原来更加多种多样,农业也是一样,你看齐鲁省的寿光蔬菜基地做的多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有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四哥,想倒是想过,但是咱没经验啊,人家都摸索了多少年才创出来的名气,比不了。”

    “老六,你才多大,有啥好怕的?就没想着自己闯一条路出来?咱驿城也有优势,人多,市场大,交通便利,境内几条南北大动脉也不是放那看的,物流优势谁都比不了。”

    花满树二十六岁,正是豪情万丈的年纪,一番话说的花满衣蠢蠢欲动,四哥说的对呀,人家都能打拼出来,凭什么我不能?

    “老六,四哥多说几句,你是农业大学毕业,咱们驿城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跟你学的知识最是相配,我真的认为你应该好好思考下怎么在这片土地上做做文章。就是出去求职,你也是进那些涉农企业,辛辛苦苦一辈子,不还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花满树不胜酒力,哥俩说了一会就沉沉睡去,花满衣酒量稍好,听了四哥的话再也睡不着,翻来覆去的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