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巧了!我也叫刘辩 » 144、不晾诸葛二人了

144、不晾诸葛二人了

    “本王明白了。”刘辩嘴角抽了一抽,作出总结,“总之,诸葛珪先生和诸葛玄先生仍住府上,是吗?——太好了!本王这就见一见这俩人!”

    说来他有好几天都没见到诸葛珪和诸葛玄了……都怪他整日忙着处理文书!

    转了转眼珠子,他问:“石县令,你还有事吗?”

    石越怔了一怔,迟疑道:“晚上我还要整理文书……”

    “啊?你也有文书要解决吗?”刘辩张大嘴巴,不可思议地看着石越:喂喂!有没有搞错?平日他埋头查看文书和盖章文书就够忙的了,怎料石越那里也要……摇了摇头,刘辩说,“石县令,已经很晚了,明天再整理文书,不算迟罢?”

    石越似是想起甚么棘手之事,无奈道:“不行啊!明天又有新的文书要解决……”

    刘辩“啊”了一声,惊道:“还有?!”

    石越歪了歪头,好笑道:“自然。”

    “怎会还有?”刘辩急了:文书越多,就代表整个渤海郡仍旧百废待兴……亏他和大家治理了好几个月,怎能一点成效都没有?!这不科学!

    石越仔细地观察刘辩的反应,看穿了刘辩的想法,解释道:“殿下勿恼,这很正常!这批文书就好比人吃饭,虽然人能坚持数天不吃饭,但终归会饿,必须吃饭;而这文书批阅,亦是如此!

    人与人之间总会产生膈膜或冲突,郡县与郡县也会有所往来,有了争执和交流,才有化解争执与相互往来的价值,再将这些争执啊交流啊写成报道,变成文书,才能表现出一县或一郡,乃至一州的人生百态!

    事实上,文书越多,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试想该地没有文书了,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该地繁华,百姓们真的安居乐业;二是该地萧条,没了人口!

    尽管我也希望咱们南皮县是前者,但观现在,却是不然!

    殿下,你以为呢?”

    刘辩嚅动了嘴唇,无言以对。

    ——石越说得没错:为上位者,为吏员者,若为百姓着想,每天审阅文书,实该习以为常,不能厌恶,而要像喝水吃饭那般习惯才行……否则,百姓有了需要和诉求,其想法和建议上达不到吏员们那里,吏员们又有甚么存在的必要呢?

    倘若罔顾百姓们的意愿,总有一天吏员们会被痛骂,继而遗臭万年……打个激灵,刘辩完全不想臭名傍身。

    “石县令,你说得对,是本王浅薄了。”刘辩肃然了一张脸,非常赞同石越的说法,“尽管文书总是看不完,本王很郁闷;但若没有文书,本王会更烦躁!有文书好,有文书好。”

    “是罢?是罢?”石越两眼弯弯,“每次能替百姓们分忧解难,实是一件开心之事。”

    “不错,不错。”刘辩深有感触,又忍不住地问,“石县令,敢问你接到的文书,都是南皮县范围的吗?”

    “没错。”石越笔划了一番,“一般都是鸡毛蒜皮的琐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能搁置,亦不能袖手旁观……替百姓们作出断案时,时常会感慨对方死脑筋,又或者气愤对方小心眼儿,明明不是多么严重的事儿,却因这样那样的问题,终是酿成悲剧,让人唏嘘呢?”

    “只能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刘辩反而安抚起石越,“日子好了,大家还得吵吵嚷嚷;日子不好,大家又得勒紧裤腰带……唉!也说不清这是好是坏。”

    “算是好事罢?”石越打趣说,“至少在盛世下,大家不再担心受怕、挨饿和挨冻,不必因甚么生死离别而家破人亡……?”

    “盛世么?”刘辩呢喃,“会有那一天吗?”

    “只要殿下保持初心,就一定会有。”石越深深地凝视刘辩。

    “但愿罢?”刘辩则怔了一怔,思绪千万。

    之后,刘辩又与石越畅谈了一番彼此的理念,尔才眨了眨眼,冷不丁地道:“石县令,你也说了,整理文书如同吃饭,所以本王决定,让你晚点吃饭——稍后,你和本王一起去见诸葛珪先生和诸葛玄先生罢?

    莫要忘了几日前,你答应过要贩卖火桶给对方呢?

    你把两位先生晾了多久,也不向先生们赔罪赔罪?

    你就不怕被两位先生埋怨吗?”

    石越着实愣了一愣,继而失笑,拱手道:“殿下都说到这个份上,我敢不从命吗?——也罢,天已寒冷,这时再购得火桶,相信兖州能很快就用上罢?”

    刘辩挑眉道:“怎么?敢情石县令是掐点来着?”

    石越笑而不语,只问:“殿下,不问一问火桶数量有多少吗?”

    刘辩便问:“有多少?”

    石越伸出手掌,晃了一晃。

    刘辩说:“——五十个?”

    石越点了点头。

    刘辩朝石越竖起大拇指,赞道:“太好了!”

    于是,刘辩和石越又在一众护卫们的跟随下,慢悠悠地前往诸葛珪和诸葛玄的住居——这令刘辩轻拍脑袋,又问:

    “上次,袁县令——本王是说,袁公路县令对诸葛玄先生颇为认同呀?本王还以为袁公路县令会招揽诸葛玄先生,原来还没吗?”石越道:“招揽了,但也要诸葛玄先生缓上一段时日,才能赴任啊?”

    刘辩了然,惭愧地附和。

    刘辩和石越出发了。

    出发之前,石越特意派了一名门客,提前去通知对方。

    仍在渤海王府邸,刘辩跟着石越左绕右拐,期间还乘做马车一柱香的功夫,绕了两座花园,才抵达目的地。

    下车之际,刘辩风中凌乱,再次地感慨自己所住的府邸扩建得太大了……迈步地,刘辩和石越一前一后,来至诸葛珪和诸葛玄的屋前院落,刚好就见诸葛珪和诸葛玄抬头,抬头见到他们来了,立即上前,拱手行礼道:

    “见过殿下!拜见南皮县令!”

    彼时,刘辩身边的护卫只有两人:何先、曹昂。

    其余护卫们则侯在门外。

    “两位先生不必多礼。”刘辩作虚扶状儿。

    诸葛珪和诸葛玄便直起腰来。

    随后,诸葛玄一言不发,诸葛珪则热情而恭敬地招待道:“殿下来访,实令我受宠若惊!我备了几盅酒,还请殿下品鉴?

    殿下且坐,南皮县令也坐下罢!我稍后便来。”

    言罢,诸葛珪回屋片刻,复返而来,手中端有一只酒壶和酒杯,放在院内的一张石桌上。将酒杯放好,诸葛亮拿起酒壶,给每个酒杯倒酒。末了,诸葛珪举杯道:

    “两位,我也没甚么好东西了,薄酒一杯,还请诸位笑纳。”

    刘辩执起一杯酒,而石越、诸葛玄才敢拿另两杯。

    末了,四人相互敬酒,饮下,彼此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

    四人围坐石桌前,便见刘辩放下酒杯,开口道:“本王来此,是忽然记起火桶一事……请问两位先生们,你们可还购买火桶吗?”

    刘辩开门见山地问。

    问得诸葛珪和诸葛玄呆了一呆。

    诸葛珪和诸葛玄万万没料到殿下会问起这件事来……二人动容极了。却见诸葛珪拱了拱手,叹道:“买买买!可惜这火桶并不是钱多就能买到啊!”

    言罢,诸葛珪幽幽地瞄了一眼石越。

    石越眼皮跳了一跳。

    刘辩微微一笑,朗声道:“珪先生,你误会了!之前火桶数量太少,石县令不敢多卖,生怕火桶不够用,只能留下一部分用作备急……如今放心了,火桶的数量变成五百,足够两位先生大肆购买了!

    只是这价钱……?”

    刘辩适时地戛然而止。

    而石越则抽了抽气,瞪向刘辩。

    但见自家殿下无比淡定。

    石越满头黑线,忽觉自个儿大惊小怪。

    默默地理好情绪,石越默不作声地转向诸葛珪,刚好与诸葛珪的视线对接……从容地,石越点了点头,淡淡地说:“没错,火桶数量剧增,却也不能低价购买!你该清楚你们在南皮县做了甚么,是以本县令绝不低价贩卖!”

    诸葛珪和诸葛玄面面相觑。

    尔后,诸葛珪谨慎严肃道:“那么,价钱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