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关于大明星老婆是多重人格这件事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受困于格局

第一百八十二章 受困于格局

    “那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陈安隅喝了口酒,看着田根基和梁竞。

    他今天的两个兄弟是越聊越上头,就像是恨不得把他肚子里的那点墨水都挖出来一般。

    陈安隅对此自然是有些哭笑不得的,但没办法,他说了要知无不言那就得办到对吧。

    田根基的话现在还在想着该问什么,而这时候的梁竞倒是作为导演有着新颖的想法,他是更想了解陈安隅说的琅琊榜里的反派角色。

    毕竟对于一个导演而言拍好一个经典的反派也很重要的。而最好还要说一说他是怎么死的。

    陈安隅想想,这当中的谢玉便是可以说到说到的。

    谢玉是个反面角色,他跟夏江一样,不择手段,不顾一切。但他与夏江不同的地方在于夏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是他真正信任的。而谢玉自始至终都在维护长公主和她的孩子们。

    因为梅长苏实在太bug,所以斗倒谢玉反倒是显得有些不真实。谢玉是少有的文武全才!

    说智谋,这家伙在红袖招的监视下,阳奉阴违竟然让誉王把他当自己人。若不是梅长苏来搅局,他是不会露馅的。

    说武功,他也是能把炽焰军全歼了战力也是不俗。在谢府说的那句“我亲手训练出来的巡防营,还能挡不住誉王?”也是霸气十足。

    这么一个文武全才,虽然比不得有主角光环的林帅父子。但是放眼大梁也好像无人能敌了!而这种霸气中有带有的邪气,杀伐决断绝不拖泥带水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依照我们的常识,我们更相信谢玉才是现实中的枭雄。而梅长苏,那只是书里的人物,几百年也出不来一个。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喜欢谢玉的观众大都不会太年轻!年轻人嘛,总觉得光明磊落地“为了雅典娜”就可以点爆小宇宙,代表月亮消灭冥王。(乱入了)年长一些发现,手腕要多变,再年长一点发现不仅手腕,做人也不能太正,该坏就要坏。因此呢,看谢玉多少有些兔死狐悲。

    其实,谢玉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草菅人命固然不对,可是朝堂之上谁又没有背着人命呢?

    蔑视法规固然不对,但是六部尚书太子誉王,甚至那个皇帝又哪里把法规当回事儿呢?

    诱奸长公主也不对,可是始作俑者也不是他,即便没有他也总还有别人。

    一个朝堂,二十多年的风气,谢玉不过是这一风气中佼佼者,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何错之有?人到了战场上,哪里还会管敌人是否有妻儿,敌人是否有老母。稍有迟疑,自己就性命不保。谢玉不正是在这样的战场上吗?

    梅长苏说:“你之所以会输给我是因为你笨!”

    我们换个场景,同样是在战场上,别人都是用刀而你则是在用机关枪。这个时候,你可以打爆旁边的石头,然后从容地跟吓傻了的敌人说:“小伙子,杀人不好!”谢玉啊,就是没有梅长苏开挂式的能力,因此在乱世中保全自己都已然拼尽全力,如履薄冰,根本没有时间顾及他的良心了!他的狠辣,他的决绝,相比起梅长苏总是那么用力过猛。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是梅长苏这种主角光环加持者!谢玉无非是在他的见识里,力求有为于天下罢了!

    不过回头想一想谢玉输给梅长苏的不仅仅在于智谋,还在于他和夏江两个人反反复复念叨的一句话:“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句话是他真实的想法,却也让困住了他。牢狱里,梅长苏询问当年旧事时时刻刻都在用谢玉怕死的弱点来攻击他。其实,谢玉若真的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梅长苏还真的拿他没有一点办法。为了保住秘密,梅长苏还要一直保住谢玉性命。人生最有趣的事就在于,不怕死的时候往往不会死。一旦怕死了反而自寻死路。梅长苏真正比谢玉高出很多的地方恰恰是这种生死置之度外的态度。

    说了那么多,给个盖棺之论吧。

    在任何时代,谢玉都会是个人物!但因为他怕死,没有超越生死的精神追求,受困于格局,他都不能成为顶尖的人物。

    梅长苏蛰伏12年,重回金陵城搅弄风云,当年的那位金陵天才少年,经过了血淋淋的教训,早已学会藏起自己所有的锋芒,习惯了走一步,看十步甚至上百步的思虑。

    回到金陵,他只有一个目的:为当年的事翻案。

    扶持靖王,是为这事的手段,但也是为黎明苍生,为实现当年祁王林燮之愿。

    横在他前面的,有几座大山:隐在暗处伺机而动的滑族余孽,太子、誉王两大皇子,悬镜司首尊夏江,一品宁国侯谢玉,以及那位多疑寡恩,心狠手辣的天子。

    这几座大山,不论是扳倒哪一座,都很难,但却又不难。

    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劣迹斑斑,每个人身上都堆砌着无数大案,完全经不起敲打。

    这其中,宁国侯谢玉,便是十分重要的重头戏,他倒下了,太子也就倒了,太子倒了,靖王跟誉王的对立中,就能把夏江这条大鱼给一并赶到岸上了。

    只是,谢玉身上大案这么多,梅长苏为何偏偏选择以萧景睿的身世作为扳倒谢玉的突破点,为何偏偏选在萧景睿的生日宴当天呢?

    第一点,萧景睿是瓦解谢玉跟天泉山庄联盟的关键

    天泉山庄跟宁国侯的关系,始于萧景睿这位两姓之子的出生。

    后因卓鼎峰有心入朝而跟谢玉一拍即合,再后来,谢玉将自己的女儿下嫁江湖客,让谢卓两家的关系密不可分。

    但光是空口承诺,是不足以安定卓家的。

    为此,谢玉将自己的女儿,下嫁江湖白身,以示对卓家的诚意,长公主深知所有事,却从未阻止,更未为谢琦筹谋什么。

    只能说,在萧景睿跟谢琦之间,长公主最爱的孩子,终归是前者。

    梅长苏要将谢玉扳倒,首先要打破的,便是谢玉跟天泉山庄的平衡和联盟。

    多年来,天泉山庄作为谢玉手中的那把刀,卓鼎峰父子为谢玉和太子做下的那些事,大多是很难找到证据的。

    可没有证据,又如何能难倒名震天下的麒麟才子呢?

    没有证据,那就制造证据,没有证人,那就分裂他们,让谢玉的同盟做证人,卓家人,正是那个证人。

    萧景睿的身世,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于萧景睿生日宴的这个布局,梅长苏到底花了多长时间筹谋呢?

    按照剧中的故事线所示,至少不低于2年。

    回金陵前,萧景睿曾带着豫津到廊州去接梅长苏,那时候萧景睿就提到“2年前”跟梅长苏结识的相关时间点。

    梅长苏当然不是贸贸然去结识当时已经十年未见的表弟,在这之前,他势必是调查过,确认过萧景睿适合作为突破点,才去结交的。

    因此,这个时间线,还能往前挪一挪。

    回金陵前,蔺晨特地去了南楚,又有南楚郡主她们口中的那位“陈法师”搅和,由此可见,梅长苏在走每一步,都计算的好好的。

    任何一件事,都不容许有任何的变故差错,既然选择伤害萧景睿的方式展开,只能说明,这是他思虑再三后,认为最好的一个突破点。

    事实证明,萧景睿的确是让谢玉跟卓家彻底切割最好的一颗棋子。

    第二点,扳倒谢玉,需要一个集合所有人的契机

    集合所有人,这里的人,除了谢卓两家,还包括那位许久未曾回京的夏江。

    那些年,夏江一直隐在暗处,什么事情都像是没法把他这条鱼钓上来,只有谢玉,是最好的鱼饵。

    梅长苏在最后大事功成之前扳倒谢玉,可不是想让谢玉死,而是想拿到他自己承认的,关于当年那事的证据。

    那事太大了,只能最后揭发,他要确保的是谢玉能活到那个时候。

    所以,谢玉要倒,他的罪名要揭开,但又不能全部揭开,可谁去保他的命才最合适呢?自然是夏江。

    所以,不论如何,梅长苏都要确保,夏江在谢玉被判刑之前回来。

    夏江在外,归期两次延迟,归期不定。

    但这并不影响梅长苏的计划,在这计划中,确保卓鼎峰留在京城,也是最为要紧的一环。

    正如前文所说的,卓家是谢玉手中的利刃,只有这把刀握在梅长苏手里,谢玉的罪状,才能由梅长苏做主。

    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萧景睿的生日,便是留住卓家人离京的关键。

    那天,谢玉家中,聚齐了所有人,包括南楚使臣、岳秀泽、谢卓两门、以及府外虎视眈眈的誉王。

    谢玉身上的罪,罄竹难书。

    不论从哪一点入手,都需要有一个切切实实的证据,梅长苏再厉害,可面对卓鼎峰这样几乎不留痕迹的对手,他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宫羽和萧景睿的存在,让梅长苏看到了可能,宫羽父亲大年暗杀长公主之子的事实,也让这件事,成了梅长苏对抗谢玉的王牌。

    从某种程度看,谢玉倒台,不过是梅长苏计划里的一个小环节,他背后的天泉山庄,才是大鱼。

    第三点,谢玉是迷惑誉王,也是梅长苏向誉王“投诚”的工具

    其实,仔细看剧,能发现太子跟誉王对于梅长苏的信任都是很有限的。

    太子早早确定梅长苏不会投入自己麾下,因而迅速跟谢玉合计,暗夜杀人,可誉王却在梅长苏似有若无的“帮助”下,在信任与不信任之间摇摆。

    他始终对梅长苏有所保留,谢玉,便是梅长苏向誉王“投诚”的王牌。

    这么多年来,由于天泉山庄的存在,谢玉的行事愈加隐秘,始终没有被红袖招识破,更别说被誉王知晓了。

    更何况,谢玉还将谢弼放到了誉王的眼皮子底下。

    谢弼这位宁国侯世子,在某种程度,是代表了谢家的,因此,誉王从未怀疑过谢玉跟太子有过什么。

    谢玉作为太子的神助攻,由将誉王耍的团团转,誉王对他更是恨之入骨,迫切的想要将他铲除掉。

    心急了,自然容易被迷了眼。

    可梅长苏即便手眼通天,有些事,也是他办不到的,而誉王却可以做到的。

    比如,在谢玉这件事上,不株连伤及无辜,又比如,在转移党争的火力,让靖王安安分分的当个坐收渔翁之利的。

    在谢玉倒下之前,靖王的夺嫡之心,一直是隐在暗处,没多少人知晓的。

    梅长苏大张旗鼓地对付谢玉,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他在为誉王做事,誉王当然也会有同样想法。

    因此,他对梅长苏的信任会加深,太子跟誉王之间的矛盾会激发,最后巡防营的节制权会落入第三人手里。

    而这个第三人,便是靖王。

    既然谢玉是梅长苏递给誉王的“诚意”,那么,他就必须让誉王看到自己为他谋划做事的“过程”。

    可谢玉的那些罪状,都隐在暗处,自然没有誉王和梅长苏插手的空间,只有萧景睿的身世,是个突破点。

    因此,梅长苏在计划好所有事之后,却假装不知萧景睿的身份,宫羽身上明明背负了谢卓两门的杀子之仇的秘密,但他却让宫羽去给秦般弱递消息。

    他明明都计划好了所有,却故意让誉王冲在最前面,让他参与谋划扳倒谢玉,甚至后续,誉王负责审理谢玉这些,梅长苏都想好了。

    可以说,在谢玉这件事上,梅长苏算无遗策,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每个人该在什么位置,该做什么,他都设定好了。

    每个人最终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置,会受到多大的伤害,他也都算好了。

    选择萧景睿作为突破点,不是因为只有他一个突破点,而是因为,他是最合适,最能让整件事,最大程度地符合自己预期的效果的一个人选。

    梅长苏的这种处事的选择,在最后也曾有过类似表现。

    在选择是由长公主还是由言阙揭开旧案重审由头的时候,他就有过类似的考虑。

    不是没有待定人选,只是要发挥最大作用,就得选一个最好的。

    在谢玉这件事上,萧景睿便是最好的那个。

    所以陈安隅觉得,这个谢玉算是个人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