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魂之熵 » 第五章:温婷婷1

第五章:温婷婷1

    曙光城,这冰封时代,最后一个能够看见阳光的地方。

    也许是乌云手下留情,几缕阳光照射而来,刚好笼罩整个城市,故得其名。然而和其他地方一样,这里并没有暖和多少,阳光早已失去了它本该有的能量。

    曙光城很大,仅次于暮光城,规模在六城中排第二,城中大多为南方山地本土人,由于地理优势,在大迁徙中拥有优先选择权。

    如果说暮光城是文明逐渐消失之地,那曙光城就是文明盛行之地,这里比北方各城要好太多。城内一片祥和,大街上甚至能够看到追逐打闹的孩子,以及悠闲散步的老人。

    曙光城也是唯一由第一政权亲自管理的城市,部分当权人士选择永冻,但仍然有不少人决定留守,就像城市的名字一样,他们觉得还有希望。

    “希望?那是他们没有看见北方那一尊尊人体冰雕伫立的场景,那是他们没有感受过那凌寒刺骨的疼痛,那是他们没有尝试过被饥饿逼疯而去啃食草皮,天哪,竟然有人跟我讲希望!”

    实验室内,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于艺龙摇头晃脑,脸上带着自嘲,他想不明白,曙光城残留的第一政权管理者竟然用这样的理由来敷衍他们。他们说:“也许还有希望!”

    作为来自北方的天才研究员,他亲身经历了那冰冻降临的浩劫,他很清楚,连第一政权首脑都选择了永冻,哪里还有希望,真的是无知者无畏。

    “你不也留下来了吗?”对面年纪相仿穿着白大褂的女子说道,她手里拿着试管正在摇晃,瞥了一眼男生,有些无语,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抱怨。

    “我可不想坐以待毙,沉睡去等待那遥遥无期的大陆复苏,谁都知道冰河世纪短则上千年,长则数万年,乃至数百万年。永冻能够持续多久?百年还是千年?复苏后是什么情况?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以后大陆的主宰不再属于人类?也许另一种更适宜未来环境的生物会诞生,那时人类这种远古生物也许只是它们收藏橱窗里的标本。”

    “年轻人不要这么绝望,历史有记载的,咱们人类可是经历过3次冰河世纪,智慧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实验室另一边,满头花白的老教授吴寅昭正翻着实验数据,透过那厚厚的老花眼镜望向年轻人。

    于艺龙也开始着手自己的工作,摆弄着实验桌上的药剂瓶和烧杯,正将液体试剂通过玻璃棒引流入试管。

    听见老教授的话,他打趣道:“吴老,小子我年轻,还没享受够这俗世繁华,倒是您,年近古稀,何必留下来掺合这没谱的事?”

    “呵呵呵……”老教授笑得欢快,他平易近人,有一颗年轻的心,常常和这些年轻人开玩笑,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只是一个学者,活到老学到老,这里每一个年轻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不在他之下,值得他学习。

    “我啊,和你刚好相反,我活够了,也见过太多俗世繁华,反正也没多少年可活,何必在乎今天死还是明天死呢?”

    整个大陆上选择留下的科学家几乎大多都聚集到曙光城,这也让曙光城更加名符其实,若是在如此之多科学家共同努力下都无法应对凛寒到来,那,别的地方更不可能有希望。

    女研究员刚完成第一组样本的制作,将它们放到试管架上,转移路过老教授身边时,小声说道:“嘿,吴老,这个家伙留下来,完全就是为了那位师姐,他可没有咱们这么伟大,为了人类未来而贡献。”

    女子的声音虽小,但却似乎故意让于艺龙听见,他瘪瘪嘴,只能说这个女人太八卦,太肤浅,吴老也是,跟着在那儿偷笑什么?

    曙光研究所,科研项目有5个,吴寅昭、于艺龙他们所负责的是动物项目研究,除此之外还有植物、微生物、环境、考古等四个项目,五个项目分为五个科室,哪怕方向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寻求应对凛寒的办法。

    正如吴寅昭所说,智慧是没有那么容易被打败的,“永冻计划”其实也是人类求存的一条路,虽然在吴寅昭和大多数选择留下来的研究者看来,这是条“傻”路,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凛寒以极快速度到来的局面下,它是最快也最有效能够留存人类“火种”的路。

    “唉,若是温老师在,也许有办法应对现在的情况。”吴教授合上记录本,摘下眼镜揉揉疲惫的双眼,面对这漫无目的的研究,他感到无力,脑子里突然想到了自己哪位知识渊博的老师。

    “吴老,你说的可是温师姐的爷爷?”女研究员回过头来问道。

    这个话题立刻引起对面于艺龙的好奇,他不动声色,只是耳朵不自觉地朝这边靠了靠,吴老的老师,哪位只能在书本上见到的生物界伟大科学家,他的事迹是值得每一位后辈学习的典故。

    “没错,的确是婷婷的爷爷!”

    吴教授点头,模糊的双眼望向窗外,老师离去的那个季节和现在多么相似啊,都那么寒冷,连天也如同这般灰暗,哪怕东部草原的北边已覆盖上与白云相接的厚雪,也没有能够阻止他的脚步。

    “吴老师,我们科室的样本不足,我想了想,还是需要更好的样本,您看有没有更好的样本可供选择?”

    这时,一个同样身穿白色实验服的女子走了进来,她金色的长发一丝不苟的盘起,哪怕带着护目镜也能看看出她那绝世的美颜。当她踏进实验室那一刻,于艺龙的目光便未离开过她身上。

    “温师姐!”

    于艺龙立刻凑上前去打着招呼,女子冲他点点头,径直走向吴寅昭身前。

    “婷婷,你来得正好,我们刚好聊到你爷爷。”吴教授说道。

    “我爷爷?吴老师,你们聊了什么?”女子疑惑。

    吴寅昭表情忧伤,他能从身前女子的容貌上看出几分老师的影子,那双蔚蓝的眼睛,那专注的眼神和老师如出一辙,那么让人信服。

    “唉,我在想,老师如果没有被那个小孩儿激将,没有去北部雪国,也许现在会大不一样。”

    “吴老师,你错了,你也许还在怨恨那个小孩?这是错的。”

    温婷婷说话总是如此直接了当,哪怕是对自己的老师,她坐在于艺龙特地搬来的凳子上,摇头继续说:“父亲说过,爷爷曾经从雪国来过讯息,说他很感激那个小孩儿,是他指引他见识了未知的世界,并且表示,他在雪国的所见所闻,完全推翻了他前半生的所有研究结论,他甚至表示他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真理。”

    “哦?这样吗?温学弟倒是从来没有和我讲过这些,老师去雪国后便从未和我们这些学生有过讯息交流,直到噩耗传来,所以,我们这些学生其实都有些怨恨那个小孩儿。”

    他记得,便是从那天起,温文尔雅的林哲撕碎了所有研究笔记,走向了极端。

    ……

    “老师,这一次,请您务必带上我,前几次你都是带着几位师兄,这次轮也该轮到我了吧?”实验室内年轻的林哲恳求道,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整齐的短发,整个人看上去斯斯文文。

    平时很少言语的他不争不抢,在师兄弟中是最文静的一个,之所以如此恳求,实在是这是最后的机会,因为,听说老师很快要退休了,以后不会再带学生实践。这一次来自北望海草原的邀请,也是所听闻中最让人棘手的事件。

    “老师,你带林哲去吧,我们手头正好都有项目研究。”年轻的吴寅昭说道,师兄弟中他和这个年纪最小的师弟关系最好,平时也对他多有照顾。

    “那行,这次就带小哲去,不过你要知道,你去可不光是学习,你的工作是记录,回来以后我要完整的调研报告和事件传记!”坐在实验桌后的温博人决定道,他也是刚刚确定接受这次邀请。

    来自北望海草原的神秘生物调查,虽然很久之前便发来过邀请,但因为事件发生间隔期太长且无规律,他都推辞了。

    也许是为了给自己的研究生涯划上完美的句号,在退休前将最后一个难题解决,正巧碰上特殊事件近期频繁发生,种种的种种,他还是决定前往北望海草原一次。

    “林哲吗?他已经足够优秀,哪怕没有自己的引领,他也能独当一面,在自己的学生之中,他的天赋最高,也最勤勉。”温博人想着,自己总是想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相同水平,所以往往对相对愚钝的学生更加照顾,反而是对像林哲这样天赋极佳的学生不够重视,哪怕自己最喜欢这个学生,最喜欢和他交流,因为,聪明人总是一点就透。

    这次只有师徒俩前往北望海。

    火车上,林哲满负行囊找到包厢,不知情的人一定认为他是个搬运工,而且是个生意极差的搬运工,因为,没有那个搬运如他这般瘦小斯文,只是,当你见他那瘦小的身上挂满各种行囊时,却又会惊讶于他那柔弱身躯下掩藏着的力量。

    “老师!这边!”林哲穿过拥挤的人群,站在包厢内向着温博人呼叫和招手,他的心情似乎很开心,离开那枯燥乏味的实验室,走出来,哪怕做些琐事,也有不少新鲜感。

    包厢外,或站或蹲着许多人,这些付不起高昂包厢费用的民众只得找个像样的地方对付。温博人穿着棕色的夹克,带着墨镜,头上是一顶绅士帽,看上去像一个富商。

    “嚯,人真多,太拥挤了。”林哲惊讶道。

    “怎么?这才刚开始,就在抱怨了?”温博人问道。

    “没有,老师,我只是很少做火车,不太习惯。”林哲将身上的包袱整齐地堆放到靠里的位置,又给老师倒上一杯热茶,解释道。

    “多几次就习惯了,关在实验室里是做不出真正的研究的,出来多走走对你有好处。”

    温博人摘掉帽子挂在墙上,对他来说大可不必如此舟车劳顿,直接让联盟安排专机便可,只是他想着,这次除了调查外,还有带学生实践的目的,便决定搭乘火车前往。

    他关上包厢门,又放下门帘,这才摘下墨镜。

    “发现了吗?”端起茶杯,喝一口热茶,他问道林哲。

    “嗯!”

    林哲坐在对面,知道老师说的是外面伪装的军人,却不以为意,自顾自摆弄着记录仪,这次他特地准备了很多储存卡,打算将整个调查过程完整记录下来,也许将来能够做成纪录片,毕竟这是老师的最后一次调查。

    “本来以为是一次普通事件,但没想到和联盟扯上关系,据说联盟还特别重视这次调查,所以,除了暗中保护我们之外,还会提供其他帮助。”

    温博人之所以接受这次邀请,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由联盟,虽然,之前很多次有来自东望海草原的邀请,但却并没能够引起他的兴趣,直到前不久,那位北伐将军亲自找到他,邀请他到东望海走一趟。

    “老师,我不太明白,您为什么会选择支持自由联盟,您常常说,科学不需要选择站队,为什么您却在很早之前就选择和他们合作?”

    林哲突然停下手中工作,盯着温博人,表情严肃又疑惑,他那被镜片反光遮挡的双眼中透露着未知。

    温博人继续喝着茶,却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总要选择一个。”

    对啊,总要选择一个,可是您为什会选择自由联盟呢?这个疑惑,林哲没有继续追问,他知道再问也是自找没趣。

    “老师现在可以开始录制了吧?”装好记录仪,林哲便开始记录。

    “嗯,开始吧,从现在起便是整个调查的开始。”

    林哲将记录仪对准自己,开始录制调查的开端。

    “半年前,东望海草原一位游牧民的羊时常莫名失踪,尸体被找到时已经干枯,据说羊全身上下没有一滴血液,在羊的脖子上有未知齿印,这件事被当地牧民传为吸血怪事件。在10天前,北伐军第八师路过东望海草原时,两个士兵失踪,士兵被找到时,和牧民的羊一样成为没有血液的干尸。本次调查基于北望海吸血怪的未知生物事件,由我的老师温博人教授作为主要调查员,本人林哲为记录员和调查助手,于联盟历4年8月开始本次调查。”

    镜头调转,对准温博人。

    “老师,能说说,您对这次事件的看法吗?”

    温博人抱起双手,靠在床位上,镜头里只看见他那被阴影笼罩的侧身。

    “其实,我并不认为这次调查能有新发现,你知道吸血怪甚至吸血鬼之类的事件以往不止一次发生,可以说,整个大陆很多地方都有类似传说,但是,真相和所谓的吸血怪大相径庭。其中最知名的便是南方山地潮热林的巨翅吸血蝠,那也是我们第一次发现这一新种蝙蝠,也算是吸血怪事件中最接近流言的。”

    说着温博人正直身,端起热茶,品了两口,正面对准镜头。

    “但是,这次东望海草原事件在所有吸血怪流言中并不突出,士兵被袭也存在很大的偶然性。草原地带陆面生物很多都不符合吸血怪特性,我推测这次事件的神秘生物很大可能是穴居生物或者飞行生物。新物种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草原地带并无多少可藏匿整个物种的险要地势,咱们人类对草原生物的研究其实很透彻。所以,最大的可能是突变!”

    听到这里,负责拍摄的林哲也灵光一闪,他之前也做过相关推测,很大一部分和老师所言相同,新物种的可能性是很小,但他的推测结论和老师却有所不同,老师的推测更加大胆一些。

    “突变?老师,这个推测会不会过于夸张?我们都知道,生物突变是基于基因序列的改变,据我所知,在东望海草原似乎没有导致突变的外部因素存在,至于那万中无一的内部因素,就算有,但很大程度上是会导致某种疾病或缺陷,至于变为吸血怪,这太匪夷所思了吧。”

    听了他的话,温博人笑了笑,感觉自己这学生应该是有自己的见解,遂问道:“那你的看法是?”

    林哲似乎迫不及待发表自己的观点,立即说道:“我的看法和老师您其实类似,只是我更保守些,我认为,这次事件是某种已知生物的未知习性导致的。您了解,生物具有环境适应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环境中会有不同习性,打个比方,北方人主食小麦,而南方人主食水稻;咱们东部草原大多以游牧和农耕为主,北部雪国则大多以打猎为主。另外,环境适应性也有相对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雪国最常见的雪兔,在夏季呈现灰褐色皮毛,但是当冬季大雪来临,它们便会换上雪白的皮毛。与此类似,我推测,东望海草原吸血怪事件也许是某种动物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哦?不错,你的观点的确有成立的可能性,只是你太过拘泥于传统认知,应当发散思维,当你所设想的结果比真实情况更广泛时,你会发现,所谓的未知,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就拿你的观点来说,影响生物行为习性的并不止环境因素,你多思考思考,也许更能接近真相。”

    温博人说完,不再言语,林哲的观点其实也给了他不少启发,只是他比林哲的见识更广,所以立刻有了更多想法。至于林哲,还欠缺一些火候,不过,当他跨出思想局限后,也许会有不小成就。

    林哲放好摄像机,开始思考这件事,不管是老师的观点还是自己的,其实都只是推测,但是,根据目前有限的资料和传言来看,也八九不离十。

    “好了,先休息,等到了地方再看情况,也许,似乎,这次并没有那么简单。”温博人吩咐道,自己却并没有休息,开始摆弄起传讯器来。

    列车启动,出了站台远离城市,没多久窗外便是一览无余的草地,草地上偶有成片的羊群、牛群,几个牧人拿着长杆正驱赶着它们远离火车。

    兴许是很少乘坐火车,林哲感到头晕,只得停止脑海中那纠结的猜测小憩片刻,醒来时转头却发现老师已不在包厢内。

    “老师?”他下意识呼喊一声,并没有得到回答。

    将包厢门上的帘子拉开一个口子,朝外面看去,他发现“包裹”严实的老师正在门外不远处,和那个一开始便被他们发现的军人说着什么。

    发现老师的踪迹,他才安下心来,打开记录仪。

    “老师似乎有所发现,也许我的观点给了他灵感,我自己却一筹莫展。现在是下午5点,距离抵达目的地还有3个小时,到时候我们会前往事件发生地,也许很快会真相大白……”

    这时温博人拉开包厢门,从外面走进来,一言不发。

    “老师,有什么情况吗?”林哲看着镜头里老师那沉默表情,知道只有遇到难题时才会有的。

    “情况比咱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这次事件也许是人为事件。”

    “什么?”林哲诧异,毕竟一开始他们便排除了这个可能性,况且之前也有秩序局调查过,表示并无人为嫌疑。

    “就在刚刚,北伐军驻东望海草原第二师,再次有士兵遇袭击,这次他们抓到了袭击者,据说是当地的某个牧民。”

    “啊?”林哲感到费解,难道真是人为事件?不过根据之前发生的事来看,他却不太相信。

    “老师,这两件事会不会没有联系?牧民袭击士兵是不是单纯的产生矛盾?”

    “这倒还不清楚,不过听说秩序局已经开始着手调查,但第二师似乎认定此次事件是人为,已经下了通碟,要求在十天内抓住主要谋划者,不然就要采取军事措施。”

    听到这儿,林哲有些恼怒,心中对北伐军的不满爆棚,事件还不清楚他们就给定性了,完全是莽夫行为。

    “那,老师,咱们这次是不是要无功而返?”

    “那倒没有,我们有十天时间可以进行调查,军方还是会给予一定支持,只不过,应该不会太过重视。”

    开始进入秋季的东部草原,越往北走,草地越黄,听说雪国在这个季节便已开始霜冻。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列车厢内亮起灯光,从高处望去,整个火车像一只巨型蜈蚣,正高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