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搏!弈! »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十三年,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不值一提,甚至不过是史书上的匆匆几笔。对于煜恒这个垂垂老矣的国家来说,好像西北第一关战争的惨烈,远远比不上拥有草原和大漠两个“要好的伙伴”重要,十三年后就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一切欣欣向荣,一如既往。

    十三年,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却又那么的漫长。漫长到齐漱每一天都在苦苦支撑中挨着度过,漫长到齐漱从一位不谙世事的王府女变成一名没有名籍的“流民”。漫长到陈明数着日头丈量着脚下里故乡的路,漫长到陈明将自身学到的所有东西都教给齐漱,她都竟然比当年的自己学的好了。

    这场变故改变了太多了,陈明和齐漱逃出来之后,一切都变了模样。先帝驾崩,新帝即位,政权更替,庙堂之上风雨变换,硕大的安定王封地被分割瓦解的丝毫不剩,安定王军十五万将士甚至一夜间灰飞烟灭,变得无人提起,像是从未出现过。二十岁的陈明不解又不安,可他只有自己和八岁的小齐漱,没有门路更没有能力。

    陈明,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军师,也在逃亡和流浪中坡了一只脚,身体亏损四肢无力再也拿不起任何的武器。他十三年中笨拙地拉扯着小齐漱,不断找寻着那场战争的真相,也曾在饥寒交迫、狂风暴雨、无家可归的田野地间意志消沉想要放弃,却一次又一次重新上路,重拾精神。

    而齐漱,天真烂漫的她短短人生数年尝遍了天与地的区别。本以为能护她一生的父母兄姐,一夜之间没了踪影。八岁前她从未想过与哥哥姐姐一样学习文韬武略,只做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可如今十三年勤学苦练、卧薪尝胆她也学会了那些从未涉及的东西。

    十三年来他们跟着南下的队伍边流亡边去拜寻一切有可能帮助他们的人,可是一直无果,有些不知去向,有些闭门不见,甚至有些竟被满门抄斩。陈明和齐漱觉得蹊跷,又不敢太过张扬,试了几家就放弃了,改名换姓跟在各种流民的队伍里,齐漱为了方便也扮起了男装。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打听消息,但四处好像被封锁了安定王有关的一切消息。他们决定:

    去京城!

    无论如何,也要为齐氏与安定王军要个说法!

    站在京城的脚下,却发现自己没有任何计划。没有身份和姓名的陈明和齐漱连守城军官的查验都过不了,两人只能暂时前往京郊山上的道观,听闻那里再给流民搭棚施粥,还不至于饿死。

    为了照顾坡脚的陈明,两个人在前往道观的人群中显得很慢,并不陡峭的山路也走的异常辛苦。前往道观的人群大多也是如此窘迫的样子,老弱病孺,为了能吃上一口饭而努力地走着。

    陈明停下来歇一歇,正要叫住走在前面的齐漱,突然三个四肢健全却一脸无赖般模样的男人从身边走过,其中一人手里掂着一个麻袋,这个麻袋时不时地在动,还发出呜咽的声音。陈明仔细想着,感觉不太对,便回头叫住了他们。

    “哎,你们麻袋里装了什么?”

    三个男人看着陈明瘦弱又坡脚,一脸不耐烦,回道:“干你屁事!滚滚滚,吃你的破粥去。”

    “你们的麻袋在动,里面到底装了什么?”说罢,上前了一步。

    为首的男子推了一把陈明,喊道:“多管闲事!坏了老子好事,老子要你命!”

    齐漱听到了争论的声音,立马折了回来,挡在无赖和陈明中间,抬高音调说道:“叫你交出麻袋就照办!定是见不得人的东西!”

    听到这话,三个无赖都急了,挥起拳头就向齐漱打去。齐漱推开陈明,顺手抄起地上一只小木条,狠狠地抽在三个无赖的身上。无赖们被抽得吃着痛,可毕竟是三个无病无灾四肢健全的青壮年,他们无章法的胡乱挥拳也让齐漱有些吃力。

    正当齐漱有点分身乏术的时候,身后渐渐地传来一些呼声,是道观里的道士们,拿着木剑冲了过来。有了道士们的帮忙,三个无赖很快就被控制住了。那个麻袋也被解开了,里面竟是个几岁大的孩童!这个孩童的手脚都被绑住,口中也塞着破布,只能发出细小的声音。道士们拿下破布,解开绳子,将孩子抱在怀里,孩子开始哇哇大哭。

    这时才看清这个孩子,孩子的衣服布料华丽,裁剪工整,孩子的脸手都细品嫩肉的,没有一点冻疮。一看就是大户家的孩子,只是这孩子这样小,怎么会出现在这流民堆里,被几个无赖绑走呢。

    众人回头,原来是观里的道长来了,陈明就跟在道长的身后。道长走上前去查看小孩子的情况,见孩子无虞转头就给陈明和齐漱鞠躬行礼道谢。

    “多谢两位出手相救,才让这孩子免于受苦。”道长再次行礼。

    “不谢不谢,举手之劳,这样小的孩子,任谁看来都会心疼的。”齐漱回道,“这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道长做出请的手势,答道:“请两位移步观内,听贫道细细道来。”

    从道长的话中得知,这个小孩竟是瀚洋书院掌院王禾的孙儿。原来,孩子祖母趁春日阳光好,带着儿媳孙子来祈福。可谁知,孩子调皮贪玩,跑的没影了,道观里找遍了也没有看到孩子踪影。这时,陈明着急地从观外跑来叫道士们去抓人,这才抓住了歹人找到小孩。这三个无赖是在京郊出了名的泼皮,每日游手好闲,动些歪脑筋,这次竟然绑架了孩子,这孩子还是王掌院的孙儿,定是难逃一死。

    陈明和齐漱跟着道长来到了道观,径直走过了施粥的棚子,走进里院进入一间屋子。

    屋子里站着几个衣着华丽的妇人和下人,想必就是孩子的家人了。最年长的妇人看到了自己的孙儿平安的回来了,一下就跑过去,抱过孙儿,与孩子一同哭了起来。儿媳见状,赶紧接过孩子,安慰起二人。

    突然一位身穿官服,头戴官帽的人冲了进来,他胡子花白,想必就是书院掌院王禾了。能看得出,他异常的紧张和慌忙,看了一圈看到孩子之后就松了一口气,放松下来。

    道长向他们详细地讲述了一系列的经过,王禾带领王家众人向陈明和齐漱行礼致谢。他们虽在民间流浪数年,可还是知道瀚洋书院在朝堂中地位如何,王禾在朝堂中地位如何,二人对视一眼,一个念头浮上心头。

    “不知如何感谢二位少侠了,救了老夫的小孙儿就相当于救了我们王家所有人的命,我们怎么答谢二位少侠。”王禾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颤抖,不难看出这个孩子的确对于整个王家来说十分重要。

    陈明现开了口:“不必了,我们也没有做什么,也是各位道长们的帮助才能制住歹人。”

    “不成不成,无论什么也要感谢二位。你们到京城有没有投靠的亲戚,若没有,我府上自然是可以住下的,还有家田可供你们耕种。你们想要什么老夫基本上都可以给你们,一定要让我们做点什么。”

    见此状,陈明顺势就说:“那……听闻您是瀚洋书院的王掌院,我这弟弟年岁还小,在家里甚爱读书,早就听闻瀚洋书院的名声,做梦都想去书院读书。您看,能不能让我这蠢弟弟入院读书?”

    “这……”王禾打量了一下陈明,面露难色,“这个小公子倒是可以进书院,安排进最上等的上院都是可以的。只是这瀚洋书院是天家书院,其中的一众学子是要面见圣上的,是不收身有残疾的……”

    还没等王禾说完,齐漱顺势接过两人的话茬打断了王禾的话道:“若是兄长不与我同去,我也不进什么书院,再好能好到那里,不读书是了。”

    听到这样的话,王禾变得惶恐起来,既想报答恩情,又不好坏了规矩,一口回绝又显得自己如此大的掌院一点实权也没有,失了面子。

    陈明和齐漱看到王禾如此为难自知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一半,若是没有可能,王掌院也不至于如此纠结。

    王禾思索了一会,还是答应了二人的请求:“那这样吧,二位可以住在书院偏院中下人住的地方,那里还有很多小院子,院门也开在另外的街上,出入不必入书院也是方便。只是这位大公子实在是没有办法入院读书,可以准予这个小公子将所学之事讲给大公子听,书籍也准许你们拿回去借阅。这样可以吗?”

    王禾退了一步,陈明和齐漱以达目的,自然不会得寸进尺,满脸笑容激动地答应了,直拍王禾的马屁。

    王禾毫不费力地报了恩情,又听了陈明齐漱的好听的场面话,自然心中愉悦,欣然道:“不知二位名讳?”

    陈明和齐漱郑重地行礼,说出了这些年一直用的假名讳:“吾名佟林润,愚弟佟定栎。”

    进京城的路上,陈明齐漱坐上了王家的马车,两个对坐却相顾无言。陈明掀开帘子,望着京城的车水马龙,想起了之前的如此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却又恍如隔世。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如入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