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芯永恒 » 第五章 浦东考察

第五章 浦东考察

    八月初的上海,和台北一样热得让人头晕。刚下飞机的杨禹诚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和助理张旭坤一起去了浦东。

    杨禹诚不知道这是他第几次来上海出差了,过去一直像个走马观花的游客一样,几乎从来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感受这座城市的脉搏。

    “东方巴黎”,“十里洋场”,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上海都是青年人向往的城市。一条黄浦江,隔出了上海的前世和今生,西岸的十六铺、白渡桥,记录了上海的哀而不伤,忧而不惧,勇而不愚,东岸崛地而起的摩天高楼,你侬我侬的滨江大道,霸道地向世界宣布这座城市的野心。每一位站在这里的青年,都会不自觉地听到灵魂最深处的呐喊,那个平时从不出现的声音,只有在这里才不会显得不合时宜,甚至变成一种魅力,催人奋进。

    杨禹诚自己也说不出来为什么,每次到了上海,他的身体就会不自觉地变得轻盈起来,步伐也开始加快,仿佛在被什么东西追赶着,也许是梦想,也许是激情?

    “这次可以不用那么着急回台湾了,毕竟后面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我们啊!”坐在商务车上的杨禹诚,看了一眼身边的助理,笑着说道。

    比如,选厂址,谈政策,抓施工,招人培训,采购设备,制订施工图纸,应付各种发布会和采访等等,真是做不完的事情。张旭坤神色淡定,不紧不慢的梳理了即将要处理的工作。

    “后面我们要接连跑好几个城市,怎么样,家里人对你长驻内地没意见吧?”杨禹诚关心地问道。

    “有意见也没办法啊。现在一家老小都指着我挣钱呢。”张旭坤冷笑了一声,无奈地摇了摇头。

    “如果后面稳定下来了,可以把他们都接过来,相信这边也有很多好的特殊学校。”

    “以后再说吧,天天对着他们我也没法安心工作。现在对我来说,工作就是休息。”

    张旭坤唯一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自闭症,已经8周岁还不能开口说话,更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一些去过他家探望的同事都知道,不管是什么场合,他儿子时不时就会满地打滚,发出瘆人的笑声。张太太为了这孩子早就辞掉了4A广告公司的工作,指着能通过陪伴改善儿子的症状,可惜儿子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完全让人看不到希望。这些年,张太太已经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白发丝生长速度之快连每月一次的染发都盖不住。

    禹诚拍了拍张旭坤的膝盖,“别说丧气话。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和我说。不要什么都压在心里。”

    张旭坤微微地抿了下嘴唇,勉强地挤出了点笑容。“谢谢杨总。家里的事情我已经安排好了。”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私人时间,不用叫我杨总。”要是对着别人,说过一遍没用,杨禹诚肯定也不会再反复,说多了不仅显得婆妈,还有点虚情假意,但是对着张旭坤,他总是忍不住动点恻隐之心。

    张旭坤虽说是禹诚的助理,但是禹诚一直很尊敬他,从没把他当下属看过。他比禹诚大三岁,本科毕业就来了创芯工作,经历的大项目更多,如果不是因为学历一般,公司给予的机会少了点,当个研发部门的副总也不无可能。

    “浦东这里还有很多空地啊,看来以后还有无数个科技园区要诞生!”从浦东机场到莘江高科园区的路上,看到大片的农田和废弃工厂的张旭坤感慨道。

    禹诚摇了摇头,叹道:“恐怕不只是科技园区,教育医疗机构、商业综合体、高端住宅估计都会填补这块空白,而且不需要太多时间,因为……”

    还没等禹诚把话说完,司机就已经把车停在了莘江高科园区的大门口,禹诚透过窗玻璃,看见一位身穿POLO衫,西装裤,约莫四十多岁光景的男人正朝他招手,不用想,一定是莘江战略投资部的总监王宏晖。

    地处黄浦江东岸的莘江高科园区,被称为“中国的硅谷”,是现代“新青年”的聚集地,也是推动上海经济腾飞的地区之一。王总先是带着杨禹诚二人一同参观了园区的办公环境,并介绍了园区里响当当的大公司。

    “生物医药、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类的公司,这儿有很多。就是你们集成电路类的企业,咱这也不少,但是具备生产高端芯片能力的还真是少之又少。如果创芯能够入驻莘江,不管是对贵司还是对莘江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王总已经快到知命之年,却有着年轻人一般的朝气,言谈举止中不难看出他对工作的热忱,以及对于与创芯科技合作的渴望。

    参观完园区环境,禹诚就跟着王总来到了位居园区中央的大型会客厅,会议室里另有一位身着西装套裙的女士在等候他们。

    “这位是我们市场部的同事,她姓谢,将由她给两位播放我们园区的视频和PPT。”王总说道。

    “莘江高科园区现有占地约3000亩,从东走到西,至少需要40分钟,园区内注册的公司已达1万多家,其中有20%的公司获得过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奖项。为了实现将莘江打造成世界级高科技园区的愿景,我们未来将从以下12个方面做提升……”

    谢女士声情并茂的介绍虽然长达40分钟,但80%的内容却都可以在谷歌上搜到。禹诚内心是十分反感这种照本宣科读PPT的行为,但是现代人似乎已经失去了脱稿讲演的能力,每次遇到这种场合,他也只能正襟危坐,还要装作一副很认可的样子。

    “刚刚谢女士说道,莘江计划3年内引入100家芯片设计、研发、生产、封测类的大企业,看来这里要成为占据中国芯片产业半边天的地方啊。”禹诚对这组数据颇为好奇。

    “中国不敢讲,但是占据华东的半边天还是有希望的。”王总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微笑。

    禹诚带着惊讶的语气说:“我看入驻的企业名单里面有韩国的智睿,这家是我们的同行,虽然还没上市,知名度也不是很高,但是业内人都知道,他们这些年在默默的搞研发,无论是技术还是产能都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水平。”

    “既然和你们是同行,想必你们也清楚它的情况。从2012年到2014年,智睿的经营情况都不太好,主要是因为它当年借资2亿美金投资了一条高端生产线,但是产能和订单却始终没有跟上来,公司的存量资金很快便无法继续维持这条生产线的运作,而传统的产品线又因为市场需求量大幅减少而遭受重创。智睿的大股东预感到危机即将到来,个个忙于套现减持,导致智睿一度濒临破产的边缘。”

    “您说的这些,我们大概都有了解,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后来智睿的创始人是怎么找到你们,并成功自救的?”张旭坤迫不及待地问。

    “真是说来话长。当时智睿的创始人经由园区一家韩企的高管找到了我们,希望我们提供上千万美金的资金补贴,以缓解他们未来至少两年的经营压力,与此同时,智睿愿意让利30%的股权。从他们历年的业绩报表看,并不值得我们做赌注,有可能还是个无底洞。但是,只能说他们运气还不错,还是让他们赶上了。”

    “赶上了什么?”张旭坤忍不住插嘴道。

    “赶上了中国刚要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的好时代,赶上了一波新鲜出炉的好政策。”

    “现在看来你们是赌赢了。”禹诚笑着说。

    王总沉默了几秒后,突然变得有些严肃:“的确是赢了。但是赢的,不是那30%的股权,而是人。智睿的技术虽然远不能和你们创芯相比,但是对于我们的本土芯片企业来说,却是绰绰有余的。所以我们当时就跟智睿提出要求,除了股权,必须帮我们培训人才,甚至是接纳一定数量的上海高校应届生。”

    “这的确很难得,看来他们当时的确是走投无路了。毕竟对于我们这种类型的企业来说,技术就是生命。”禹诚一下看出王总的用意,便直言不讳。

    “是的,我知道技术对于你们的重要性。但是只要创芯愿意和我们合作,即便不是分享你们最高端的技术,我们都愿意给予优惠的政策和补贴。这不是智睿这种企业能享受的。”

    张旭坤见杨禹诚面露难色,不等王总说完,便急着回答:“到底是从台湾调拨人员,还是在内地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团队,公司还没决定。”

    “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人啊。硬件跟不上可以靠钱解决,但是脑袋跟不上就麻烦了,脑袋一生锈,再好的设备来,都是破铜烂铁。”王总叹了口气。

    禹诚收起刚刚一度皱起的眉头,故作轻松地说道:“您的诉求我会向公司汇报,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不是我个人说了算的。”

    杨禹诚心里清楚,创芯的高层一定不会同意把自己心尖上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即便是分享,恐怕也和王总想要的东西不一样。不过,王总今天如此暗示,便已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如果创芯不商量出一个对策,想在上海顺利的建厂也不会太顺利。

    “没事,先把合作的事情搞定了,其他问题以后再慢慢聊。老话说,万事开头难!门口有家饭店,味道还不错,若无其他事,想请两位赏光一起吃个便饭。

    杨禹诚刚下飞机,就和张旭坤风尘仆仆地赶来,这会还真的是有点饿了,所以也没跟王总推却。

    王总选择的这家叫做“海味轩”的餐厅,是家连锁本帮菜馆,餐厅分为上下两层,楼下是大堂,楼上是一个个独立的包间。想必王总是这里的老熟客,也早就定好了位置,服务员看到他后,问都没问,就无比热情的把他们引入了最里间的包厢。

    王总推开门后,禹诚发现包厢里面还坐着两位年轻人。

    “杨总,这几位是我的学生,今天他们正好在这边上课,我就顺便把他们叫过来了。”

    禹诚诧异:“王总现在还在带学生?”

    “是这样的。为了推动校企融合,我们莘江和上海几所知名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这份协议现在主要是针对硕士研究生。我是他们的专家级导师,他们在学校还有个学术型导师。”王总边给禹诚倒酒,边解释道。

    禹诚问:“王总百忙之中还能抽空教学生,真是难得。那他们应该都是学的管理学、市场营销这些商科类专业吧?”

    王总笑道:“没错没错。其它专业的高材生,我哪教的了啊,就这样我都觉得误人子弟了。”

    “大家都别这么拘束,菜要趁热吃。”王总见大家都不好意思动筷子,便先夹了一口菜。

    酒香草头、响油鳝丝、黄鱼馄饨,腌笃鲜、熏鱼……王总把沪上能排的上号的菜肴都被搬了上来,这可比海参、鲍鱼那些山珍海味更符合禹诚的口味。

    杨禹诚和王总虽然只接触了半天,却已发现王总是个干实事的人。可能因为大家同是理工科背景,说话都不喜欢拐弯抹角,吃起饭来,更不需要延用官场那套,全程做出一副假意逢迎的样子,所以相处起来还是颇为轻松的。毕竟在这之前,杨禹诚还去过其它城市考察,接触的某些领导连对半导体行业最基本的认知都没有,但是对于官场那套却驾轻就熟。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每次遇到那样的领导,他都尽量多听话,少发言。

    回到华人文化圈的这些年,虽然杨禹诚还没学会巧言附会,八面玲珑,但是处变不惊,喜怒不形于色还是可以轻松做到的。他深知,既然自己无力跟大环境抗衡,也不屑同流合污,就只能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生存哲学,而从目前看来,他自己的这套生存哲学还是很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