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末暇 » 第十一章 选择

第十一章 选择

    高一下学期开学后,高一五班的学生们又重回紧张的学习生活中。

    相比高一上,高一下学期因为没有什么活动,千篇一律,两点一线的生活过得很快,春暖花开的季节,不久学期便已过半,而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们来说,这个学期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决定学文科还是理科。

    这个决定,对言周而言,可不是能像吃饭那样,用投硬币来决定这么简单。以前他看过一部律政方面的港剧《律政新人王》,里面有位大律师因为投资失利而暂时不做大律师转做来钱快的事务律师后,被他的师父狠狠责备:投资失误是小,专业选错才是大。

    要说理科和文科面临的专业区别和就业区别,简单来说,一个费脑,一个需要强大的文字功底。

    班里的很多同学大多数对于文理分科上的选择有一个普遍的共识:

    首先,在理科科目和文科科目成绩接近的情况下,如果不介意背书,那就可以选择文科,反之如果非常讨厌背书,那就妥妥选择理科。

    至于未来的专业,高中里学习物化生的前提下,上了大学可以选择各式各样的如土木工程、建筑工程、计算机等理科专业。而若学习政史地,则可以选择汉语言、外国语、财会等文科专业。

    言周尤其不懂财会专业为什么会属于文科类:

    “算钱不应该数学好吗,数学好的不都是读理科的吗?”

    “傻瓜!那是因为会计重要的不是在算啊!而是需要背税法等等!”跟可丽讨论文理分科问题的时候,可丽就言周这个问题给了简单的解释。

    但要说背书,两人都不太愿意,因为背书真的太乏味了。所以,两人更加倾向于理科。

    针对背书这个问题,文科老师也特意解释过:

    “真正可怕的不是背书这件事情,而是你们对文科的东西没有兴趣。”

    在这件事情上,只有陈铭能够解释什么叫真正的兴趣。无论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还是欧美近代史,陈铭都能说出,某个时期,世界的某个角落发生了什么事情。

    所以,陈铭的历史成绩几乎接近完美,自然他会选择以后读文科。

    当被问及为什么历史这么好,陈铭是这样解释的:

    “当你想去了解某一段历史的时候,你就会去了解更加久远的故事,比如德国和法国是世仇,那么你就想去了解历史上德法两国到底发生了,近至二战法国被德国打投降,远至普鲁士时期。。”

    言周很是羡慕陈铭把爱好转化为了学习的动力,说白了,兴趣是很多学习的关键,言周也有类似的经历,比如因为他喜欢德国足球俱乐部拜仁慕尼黑,言周便会去了解这只球队建队以来的历史上的大事以及球星。

    可惜,高考历史不考足球历史。至于真正高考考的历史题里,包含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也许就是因为中华文明实在是太过繁华。言周觉得自己实在是背不下来。

    但他也觉得自己十分地矛盾,因为背书理论上是比做理科题容易多的。但为什么宁可去解自己下一次可能解不开的题,他也不愿意去背题目范围有限的历史地理政治呢?

    说白了,还是懒。

    言周晚上回到寝室。本想就这个问题咨询下两个姐。但奈何怕父母从她们口中知道自己带手机。最后还是选择问了任彬:

    “任彬姐,这个学期我们要文理分科了,你有什么建议吗?”

    任彬回得很快,毕竟这个点咖啡馆也早已关门了:

    “嗯~我的建议是,先不要考虑将来真的学什么专业,因为姐我就是典型的专业不对口,学了计算机,结果刚毕业在公司里做一些项目上的运营及实施方面的事情,一行代码都没写过。”

    “额,是因为写代码很枯燥吗?”

    “是呀,姐可不喜欢干这个。不过你可不要因为姐不喜欢就不干这个,如果你以后学计算机的话,说不定也会爱上写代码,爱上搞系统研发。当然现在扯远了,你平常做那些理科题目感觉怎么样啊?”

    “还可以吧,就是最后一道大题做不出来。”

    “那这样的话,你若不喜欢背书,就选理科吧,以后就业面也广点,男生嘛,我觉得还是学理科比较好。”

    “好的好的。”

    在言周看来,虽然和任彬年龄不同,但是对文理分科的态度是一样的。而好奇心强的言周更想了解为何任彬现在会开咖啡馆:

    “任彬姐,那你为什么现在在开咖啡馆啦?”

    “其实我的重点是在拍立得上啦,我真的真的真的很喜欢用拍立得,所以我把这种模式带到咖啡馆这种固定模式下,把你这些顾客都拍下来,顺便赚点钱,嘿嘿。不过咖啡馆是跟朋友一起合开的啦。姐可没那么多钱~”

    “姐你可真厉害,能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带到工作日常!”

    “厉害啥,赚钱多累啊,而且平常周一到周五,这附近都没啥人来喝咖啡,就周六周日人特别多。那姐等于没双休啦。不像你还有个双休日。”

    “不容易,我周六上午还要补完课才放学。”

    “这样啊,那你多久回一次杭州现在?”

    “说不好,等哪天我喜欢的那位不找我去泡图书馆了,我就回来。”

    “可以,别忘了抽空把她带来给姐姐瞧瞧哈。”

    回到文理分科这件事上,言周和可丽都最终决定了读理科。

    然而,当他们研究了半天,却发现政策不是这样的。很明显言周和可丽都存在严重的信息滞后,如今的高考早已不是语数英加理综或文综了,而是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这七门课里,任选三门。

    因此,选择的模式便大多了。

    “咱们为什么不把物理这种费脑子的换成历史或者地理呢?”在言周看来,释放一点计算上的压力到背书上,未尝不可。

    “我不要背,我真的很讨厌背书,我还是妥妥物化生。”可丽因为不爱背书,依旧坚定选择了物化生,即最原始的理科组合。

    而后续的分班方案即是根据全年级学生的选择,选择相同科目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所以,言周如果后续还想跟可丽在一个班的话,就必须也选择物化生。

    那么问题来了,是选择高考相对简单点呢,还是。。和喜欢的人在一个班?

    结合上次的期中考成绩,言周发现自己的物化生成绩是均比政史地好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整个班都没什么好的政史地方面的学习氛围,最后自己也跟着摆烂。

    截止科目意向表提交的最后一刻,可丽也没有被言周改变心意去选择别的学科。所以,言周还是选择了物化生。

    当后来任彬姐问起原因的时候,言周不愿意第一时间承认是因为可丽:

    “条条大路通罗马嘛,高考而已。就一步步来嘛。”

    “少来,肯定是因为那个女孩子,姐我更期待见到她了~不过,希望你这辈子都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明白吗?”

    “知道啦姐。你难道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吗?”

    “姐开咖啡馆可从来没有后悔过哦。”

    原来,任彬毕业后曾在一家互联网企业里从事项目经理四年,有一些资历并且手握足够的资金后,便结合拍立得这个爱好,打造了这家能拍照能喝咖啡的咖啡馆。

    任彬的家人当时十分不理解任彬为何放弃稳定的工作而选择创业。但任彬只想坚持自己的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

    “言周,希望你有一天也能跟姐这么勇敢。做自己想做的事,当然,你要考虑好哈。不要真的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抛弃更美好的明天。不过,你也不一定听得懂。看你自己领略吧~”

    “彬姐,我还真的挺喜欢听你说大道理的。”

    “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要跟你讲大道理,你听得进去就行~”

    科目意愿表上交几天后,很多学生还被约谈。原因是他们所选择的科目由于全校选择的人太少,而被迫重新选择学科。

    周雷就是因为选了个物理加历史加技术这种相对奇葩的选择,全校几乎凑不出半个班。周雷被迫把历史换成化学。

    跟室友们聊起这样选择的原因时,周雷的解释是:

    “物理我是高手,历史学学轻松,技术纯粹是因为我喜欢写代码。那我肯定不能抛弃我擅长的和我的爱好啊。”

    言周听完后,觉得周雷想得比自己清楚多了。不像自己,可能唯一喜欢的科目是必须要学的英语。但写代码可以成为今后谋生的工具,英语呢,出国玩or出国深造吗?

    无论如何,眼下该重视的事情还是只有高考。当学生们做好分班决定的那一刻,便意味着,未来的轨迹已经在逐渐明朗了。

    不过对于言周这个心思乱的人来说,比起将来会在接下来的高中时光里学到什么东西,自己更期待的便是还能不能和可丽在一个班里,一起前进。尤其是当可丽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便更加想和她一起面对未来:

    “我听说,选物化生的人可多了,高二的时候,很有可能不止一个班哦。如果咱两不在一个班了,你会怎么想?”

    “那我也会继续找你去图书馆的。跟你一起学习的日子很开心。”

    互相的承诺,让言周坚信,即使不打破那道窗,自己也能和她保持最好的关系。毕竟半年来,言周看到了自己因为可丽而逐渐变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