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修仙,只为降妖除魔 » 第二十九章 小珠

第二十九章 小珠

    辰玄铃终究还是心软,便来到树下问道:“你可知“力分大小,而劲分刚柔”?”

    见牧禹茫然,辰玄铃有些无奈,于是便让牧禹再演练一遍武子拳。

    见辰玄铃也和师父一样让自己先打拳,牧禹皱眉不语,便又一次开始了演练拳法,只是在这此打拳的过程中更为细心体会。

    很快,牧禹就注意到当拳法套路进行到某些阶段时,偶尔会有一股很奇怪的感觉,但却又转瞬消失,若是停下来刻意去往回推演,那种感觉又无从找起。

    是这拳练得不对?

    辰玄铃见牧禹似乎是有所悟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神色。

    若是寻常武夫,不通拳理,是绝难练会武子拳经的。而牧禹情况特殊,是属于曾经会了,但失忆后又能依靠身体本能演练。

    但终究是空有其形,失了神韵。

    “师姐,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好了,现在站个桩,记住之前打拳时那个感觉。”辰玄铃并未回应,而是又提了一个新要求。

    当见牧禹那极为别扭的站桩姿势后,辰玄铃差点笑了出来。可碍于要维护师姐尊严,只好忍着,当真是憋得有些难受。

    “那个,你想笑就笑吧,憋出内伤就不好了。”牧禹也是脸皮够厚,还能讪讪自嘲。

    辰玄铃深呼一口气,严肃道:

    “拳武之基础,便都在这站桩上。

    你如今这副模样,可见其根基是一塌糊涂,却又能将武子拳演练的有模有样,当真是一件稀奇事。

    来,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见牧禹还是似懂非懂,辰玄铃也不废话,伸手就摁在牧禹头顶。

    这一摁之下,牧禹的头开始本能往上扬,可是身体却依旧在下沉。

    回想起辰玄铃说的话,牧禹就想要运转内炁去抗衡,可就在这时又听辰玄铃说道:

    “不要运使内炁,要用脊柱,用身体的力量。”

    牧禹依照指示,慢慢地之前那种奇怪的感觉竟然真得又出现了。仿佛身体里有一张弓被拉起,浑身的力量都围绕这张看不见的弓,被拧成了一根绳!

    辰玄铃见此展颜一笑,放下了按在牧禹头顶的手,赞赏道:

    “这便是“劲”的根本,记住这个感觉。”

    当事后牧禹追问辰玄铃何为“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时,才知道自己能如此快找到“劲”的感觉,是多么幸运。

    所谓虚领顶劲,其中“虚领”乃指“如临虚空,神贯于顶”。

    而“顶劲”,则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

    似乎是知道牧禹对这些很是陌生,辰玄铃又认真讲道:

    “这里中气之中的“气”字,并非指炼炁一脉的内炁。而是指引导劲力的那股无形之物。

    以至于很多江湖武夫又将这种“气”称之为暗劲。

    气分两类,其柔而劲者称为中气,一味刚硬者称为横气。

    中气之用,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而中气之体,便是吾辈修士心中阴阳之正气,亦是儒家孟圣所言的浩然之气!”

    牧禹似有所悟,没想到儒家的浩然正气,竟会与拳武之理有相通之处。

    一旁的小珠也听得认真,好奇问道:

    “师姐,那这中气是如何上冲于头顶,是像内炁一样的调用方式吗?”

    牧禹闻言一愣。

    对啊,光知道是什么有啥用,关键是得怎么运用啊!

    就听辰玄铃解释道:

    “中气者,存于脊中,上至百会,下贯长强,如一线相连。

    当然,按道家所言,是说存于心肾之中,上通头顶,下达会阴。

    但无论是何解释,这中气皆是原本就存在于肉身之中。至于如何运用,比起浪费口舌,多从站桩之中去亲身体悟,会更为方便。”

    ……

    从这日起,牧禹除了何老头安排的各类杂活,便是站桩练拳。

    当然,每日最后一件事,牧禹还都会寻到一颗上好的黄檀树,并在上面留下一个拳印。

    虽然依旧达不到何佑民的要求,但却是在慢慢靠近了。

    “喂,少吃点儿,你在山下是没吃饭的吗!”

    一边跟小珠抢着饭菜,牧禹也没忘稳住马步。

    如今的牧禹,好似练功入了魔障,不放过任何机会提升自己的实力。

    看着眼前的小师兄,那原本圆润的脸蛋也变得棱角分明,身形比起之前也消瘦了许多,小珠有些心痛道:

    “小师兄,你都瘦了……”

    “那还不是你给饿的!”

    一筷子打掉这小妮子偷摸过来的小手,便将那只鸡腿夺了过来。

    牧禹不敢迟疑,几口就将鸡腿啃了个干干净净。

    小珠没好气地哼了一声,放下了碗筷,顺便打了一个饱嗝儿。

    待牧禹吃好后,小珠便开始收拾起残局,顺便问道:

    “小师兄,今天下山去住吗?”

    最近这段时间,为了能更好地修行,牧禹都是住在这青莲顶上。

    “哦,不了……”

    刚说出口,牧禹就瞧见小珠眼中流露出一丝失望之色,心中一动,便笑道:

    “明天吧,明天就下山。也不知池子里的鱼儿还剩几条了。”

    小珠有些不开心,举着小拳头威胁着。

    “小师兄真讨厌,人家又不是嘴馋想吃烤鱼了。”

    舒张了一下四肢,牧禹走到一旁的黄檀树前,深吸一口气,便是一拳打了上去。

    树干震动,落叶纷飞。

    借着落日余晖,映照着树干上那完美的拳印,牧禹心情愉悦。

    终于是成功了。

    “小珠!”

    “小珠不在!忙着呢,别烦我。”

    “走,看落日去。小师兄现在文思泉涌,给你讲故事!”

    “呀!小师兄等等我,小珠马上来!”

    ……

    斜阳西下,晚霞似一树枫叶随风而落,洒满群山。

    于青莲顶一处崖岸,牧禹盘腿而坐,小珠则坐在他怀中,二人一同欣赏着眼前的这幅美丽风景,忽地听小珠问道:

    “诶,小师兄。你说那猴子定住七仙女后,为啥就只是进院子里吃了几个蟠桃呢?”

    牧禹有些震惊,这小妮子已经成熟到能想出这个关键问题了吗?

    正在不知如何解释时,却听小珠自言自语道:

    “太笨了,应该先回去背两个大箩筐回来,把那些蟠桃都一网打尽呀!”

    呵,果然,真不愧是你……

    “诶,小师兄……”

    “又有什么问题?”牧禹有些无奈。

    “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小珠怔怔地盯着牧禹,只是攥着牧禹衣领的小手不自觉地又紧了几分。

    见牧禹发愣,小珠又转过头,看着远山嚷嚷着那里入秋就会结上许多酸溜溜的小果子,到时候一定要去摘一些回来存着如何如何。

    牧禹认真想了想,轻声说道:

    “不知道你是如何想,但在我心里,小珠已经是我在这世界上的亲人了。

    当然,师姐也是,何老头也是。”

    听牧禹这话,小珠才想起牧禹的亲人都已故去,不由自责起来。可一想到牧禹说自己是他的亲人,心中便泛起一股温暖。

    她也孤儿。

    若不是辰玄铃将她带回山,只怕是早就成为逃荒路上的孤魂野鬼了。

    纵使这灵泉宗很多人对她很好。

    当然,只要是没有欺负她,那就是对她很好。

    可是修士们眼中所见,只有修为与境界,只有那缥缈无迹的无上大道。

    唯独看不见她。

    但只有牧禹不一样。

    牧禹会在她生气的时候逗她开心,会在她惶恐的时候安慰她,会在她任性的时候包容她。

    不知为何,小珠觉得眼前布满雾气,有些模糊了。于是低下头抱住了牧禹,感受着对方的体温,小姑娘喃喃说道:

    “小师兄……”

    “嗯?”

    “好暖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