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吞噬大圣 » 第十六章 归家束发

第十六章 归家束发

    竹崖上,白雪皑皑,寒风呼啸。

    郑烁望着手中米粒大小的红色宝石,面现踟蹰,暗道:“这一枚应是还不能破得炼肉境界,只要不破镜,想来师傅也看不出来。”

    “听得师傅说过,想要知晓他人的武道境界,只有通过互相交手或是身体接触才能得知。且只能感应到大境界,对于其中细微之处,则只有大概感应,是看不分明的。

    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猛一抬手,就将那红宝石吞服而下。

    瞬间,体内一股热流猛然扩散开来。他不敢耽搁,立马收敛心神震动窍穴,打起苟神秘典。

    只见竹崖上,一道身影腾挪闪跃,间或伴随着呼啸拳风。

    等一套招法打完,体内热流刚好退散。

    郑烁双颊微红,额头见汗。

    他缓缓吐出口气,只见一道白气似利剑般,自口中吹出有一米多远,经久不散。

    闭目感应体内,肌肉一片晶莹泛光。可能是他短时间内身体强度增加过快,过得好一会全身肌肉竟还在微微跳动,牵引的郑烁面部一片狰狞。

    回到小亭中静坐片刻,郑烁慢慢摸出八卦盘,小心的拉出把手。略一凝神,用力握了上去。

    仔细一看,他嘴角勾出笑意。果然,自身劲力又有了大幅度增加,只差一丝就将炼肉大成。

    根据前面十几天的练功进度,郑烁心中早做了测算。以他的资质,若是只凭自身苦练,想要炼肉大成,最快大概也要一年半的时间。

    而如今只用了区区两枚宝石,竟是就相当于他一年多的苦练。

    想到此,郑烁心中欢喜,忍不住一阵大笑。

    这笑声,伴着呼啸寒风,传向四方。

    深夜,郑烁先在房中锻炼了一阵三棱刺,然后躺在床上静心思索:“这两枚宝石,是有六个人和五头牛的精气凝聚而成。其中那‘二爷’还是炼肉境界的武者。”

    “至于凝聚一颗到底需要多少精气?我至今心中也是没数。罢了,这几天就先在牛身上使力气,估出个大概,再做对比。”

    其后几天,郑烁上午去屠宰铺杀牛,下午回竹崖练功,一刻也未有停歇。

    其间,随着时间流逝,那张屠户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他实在是没想到这人糟践了这么多牛,竟还是不够。

    直到郑烁私下又给了他一封银钱,这才喜笑颜开。

    到得正月二十这天,郑烁又一次凝聚出了一颗红宝石。

    他仔细一核算,每天多的时候能杀五头牛,少的时候也有三头。这颗精气宝石一共杀得十五头牛,才终于凝聚而成。

    这次郑烁忍着诱惑,没有再用这颗宝石。

    如此这般,到得二月初六,共得了五颗宝石。

    因是这些天来天天杀牛,天天见血,郑烁看着面色有些阴沉,神色间也略带杀意。而且他自身已是炼肉境界,又被曹子明天天药膳管饱,从而营养过剩,身体猛蹿高了一截。到如今已有一米八几的样子。打远看着,给人一股沉重的压力。

    算算时间,自正月十六开始,到得今天已有二十来天。郑烁心中寻思:这般一直杀下去虽是收获不小,但时间久了惹得师傅怀疑,怕是就要因小失大。罢了,且先回去,等过段时间再细细谋划。

    想到此,他辞别了张屠户,言说今后将不再来此。

    当日下午,小青观的卧房中。郑烁沉下心神,望着脑海圆盘上并列的五颗宝石,欢喜不尽。

    伸出手,心中一动,五颗宝石尽数呈现在手中。

    他忍着诱惑,捏起一颗仔细查看。血红色,米粒大小,晶莹剔透。摸起来则硬硬的,温润如玉。

    郑烁默默的望了片刻,终究强忍诱惑将其统统又收入脑海。略作收拾,他起身离房去见曹子明。

    曹老道正搬了把躺椅在后院晒着太阳看书。等郑烁近前行礼,才抬头向他一阵打量。见徒弟面有喜色,就笑着道:“嗯,杀气外漏,如何?可是已能适应?”

    郑烁回道:“弟子现如今杀牛,已能做到心如止水,不为外物所动。”

    “好!”曹子明欣慰的笑笑:“既如此,就不要再下山去糟践牲口了。你这几天且在山上用心练功,要知道,武道修炼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郑烁笑道:“弟子最近虽是天天忙着杀牛,但武道修炼并没有落下,感觉颇有进境。”

    本来郑烁还编了一番借口,等着师傅追问进境,好收着劲给他演示一下。

    哪知曹子明听得这话,立马拉长了脸,训斥道:“你虽资质不错,但也要沉心静气刻苦磨练,万万不能有了些微进境就骄傲自满。要知道,自炼肉开始都是水磨工夫,不要想着一撮而就,这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郑烁听了,虽是心中不以为然,但也无法争辩,只好喏喏的应下。

    曹子明沉吟着又道:“罢了,明天教你一套刀法,省得你觉得枯燥。”

    次日,竹崖上,师徒二人相对而立。

    曹子明拍着随身的两尺短刀,向郑烁肃容道:

    “这把刀是为师年轻时的随身配兵,名曰‘燕羽刃’。而今天要教你的刀法,是为师当年在帮派时所学的一套快刀,名曰‘疾风刀法’。你且看好了。”

    说着,他手一翻,抽刀出鞘。

    郑烁只见师傅先是右手持刀斜垂在地,接着手一扬,刀光闪过,就是一记斜劈。然后立马又是一横、一拉,身随刀走,舞起了一片刀光。

    过得片刻,见得满天刀光敛去,郑烁忙高声欢呼:“师傅好刀法!好武艺!”

    曹子明先是面有得色,紧接着连忙又板起脸收刀站定,沉声道:

    “兵刃只是外物,只有自身强大才是根本。只要自身境界够高,任何兵刃到得手中,都能顺手使为。就是当年你师祖,也只是传了为师苟神秘典与神韵图录,其它则再未有传授。”

    顿了顿,又道:“传你这套快刀是怕你练功枯燥,好做个调节,顺便也能熟悉一下兵刃。不过你也不必太上心,能使得动就行。”

    话落,曹子明慢慢拆解刀法,一招一式为郑烁做了细细讲解。又指点着他练了几遍。

    这套刀法合计有一十六招,横斩、斜劈、左旋右转,都是些刀法的基本功,只讲究一个‘快’字。郑烁现在身体素质不弱,不一会儿,就学得个七七八八。

    等郑烁学的差不多了,曹子明急着回去看书,就道:“这‘燕羽刃’为师现如今也用不到,就送你吧!且在这儿用心练功,为师先回去了。”

    说着,不等郑烁应声,就跃身下崖。留下郑烁一脸愕然。

    过得片刻,又听到竹崖下传来曹子明的声音:“若有疑问,可回观寻我。”

    郑烁不禁莞尔一笑,静站片刻,自顾自练起疾风刀法。

    其后一个月,郑烁没有下山,也没有再用红宝石来加快进境。

    虽练功不缀,但突破境界非同寻常,始终差着一丝不能到得炼筋之境。

    三月初七这天早上,郑烁早早起床。

    一番梳洗打扮,又换了身新衣,然后找了块铜镜细细打量。

    以前他虽也颇为清秀,但到底体弱,看着面有病态。而如今的镜中人,虽然面色稍有阴沉,但身姿挺拔,神气充足。更被身上这淡青色的锦衣衬得越发丰神俊朗。

    郑烁满意的点点头,先到师傅房中辞别,又转到后面牵上葱花,这才下山而去。

    原来郑烁是三月初八的生日,他已做好准备。

    这次不但要归家束发,还要顺便把饭庄的问题解决干净。等了却这一块心病,以后也好专心追寻他的武道之路。

    三月份,气温回暖,青草盈盈。

    因是时间还早,又是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郑烁也不急着赶路,骑着葱花,优哉游哉,一路游山玩水。

    到得上次胡老六等人的埋伏之地,郑烁驻步感慨一番。见道路两旁绿草成片,山坳里也了无痕迹,这才骑驴离去。

    一路晃晃悠悠,晌午时分才将将赶到瓦蓝小镇。

    到镇里用罢饭,又顺便喂饱了驴爷爷。这才赶上大路,向丰县而去。

    他这次未有耽搁,一个时辰不到,就赶回了郑家大院。

    郑烁在王氏房中满面笑容的说了一下午话。逗得老太太心情舒畅,笑声不断。

    其间方梅得信,曾面色复杂的来到门口瞧了一眼,只是未有进门。

    晚上饭罢,郑志商满身酒气的归家。见到儿子就想拉着他说话,却被郑烁以赶路疲乏为由推拒了。

    三月初八,天刚蒙蒙亮,郑志商穿戴整齐的来到院中。

    后院正中摆着桌椅,郑志商先在桌上放下手中的红木盒子,然后静坐一旁,默默的等着自己儿子。他虽表面平静,实则心中思绪纷纷。

    那盒子中是他花重金购买的一枚白玉簪子,用于郑烁束发所用。为了这一天,他早早就把一切准备妥当。

    这个世界,男子十八岁束发,二十岁行冠礼。束发和行冠礼都是很庄重的事情,束发代表这人已经成人,不能再以孩童看待。行冠礼则代表这人已经成年,可以自立。

    等到太阳初升,郑烁丰神俊朗的身姿站在面前,郑志商才回过神来。

    父子二人双目对视,一阵默默无言。

    过了一会,郑志商起身打开红木盒子,拿出白玉簪,缓缓为郑烁挽上头发。

    到得这时,郑烁才面无表情的道:“父亲,且随孩儿去衙门一趟。”这也是他今日说出的第一句话。

    郑志商听到这话,眉头一阵跳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