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二维艺术家 » 第6章 球体

第6章 球体

    球体是在梵高描绘静物的时候意外画出来的,一开始,他只是想把挤在一起的橘子苹果给画出来,和往常一样。

    那些栩栩如生的静物从现实被梵高挪移到他的画布上,这个过程没用太久。

    在那静谧的夜晚,梵高站在惨白的日光灯下,审视着那些苹果橘子还有罐子什么的。

    他们簇拥着,一个紧贴静物着一个静物安装在画布中有序排列,为了破除画面感过于凝滞的感觉,梵高还主动臆想了几颗葡萄点缀在了一些画面角落之中。

    梵高仍然记着那个声音告诉他的的画法。

    “把苹果放在橘子后面,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苹果怎么能放在橘子后面呢?空间是这么的拥挤,苹果怎么可能塞在橘子的里面?

    但梵高照着做了,最后他看着修改完的静物图眉头扭成疙瘩,苹果的一半被橘子吞噬,像是一个损坏的贴图,这看起来很怪异。

    这完全不是一个正常的画作,是属于精神病的臆想,梵高定了定神,重新回忆那个声音告诉他的画法。

    “我只在读小学的时候画过素描正方体和球体,记得不太清了,梵高先生您看着画就可以,透视错了别笑话我。”

    “首先,在画面中,要先设定一个光源,就假设它在画面的左上角吧。”

    “有光,自然就会有阴影,梵高先生您应该理解这一点。我仔细的观察过你的画作,有很多都是有画面阴影的。”

    “但是梵高先生,阴影不是一条深浅不一的黑线,阴影是一个有面积的可见光屏蔽区,是被有体积的物体所遮挡的光压空区……呃,梵高先生,您能理解吗?”

    “哎呀,影子真的不是一条线,您相信我,影子是有面积的。”

    梵高的眉头越皱越深,影子怎么可能有面积呢?这个世界所有的影子都是一根黑色的线。

    比如房屋的影子是一个长长的深黑色线条,树木的影子则是一根上面浓,下面淡的渐变黑色线条。

    人也是,梵高低头看着自己在日光灯下延伸出来的黑色线条沉默不语,那是他的影子。

    “请您照着我说的画,尝试一下总不会错的。”脑海中恍惚浮现了这个声音,梵高知道,这句话是他自己臆想的。

    这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的精神疾病还没有完全康复。

    梵高试着将代表苹果影子的黑线画成一个正圆型,美术的直觉告诉他影子的平面透视或许有些问题。

    他将影子画成了一个向地面倾斜的椭圆,又根据苹果的形状将影子微调了一下,影子像是一个黑色的扭曲苹果,贴在了真正苹果的下面。

    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啊。

    那个简陋的,混乱的苹果,几乎要在画面之中跳出来了似的,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比现实更真实,那就是这个苹果无疑了!

    梵高盯着那苹果的影子,一种无法抹除的怪异感觉攀上了他的心头,梵高将手中的油画笔刷丢在了地上,整个人不住的向后跌退。

    “然后,梵高先生您把苹果分成三大块,嗯…我们就叫他暗面,灰面,和亮面吧,您把暗面放在距离光源最远的位置上,灰面放在中间过渡……”

    梵高寻着记忆的声音依次尝试,他趴在地上,抱着画板,用手指头沾着颜料,用手心调着颜料,将颜料一点点沾在他认为合适的地方。

    红色的苹果忽然变得暗红、透亮、立体起来。

    这种奇妙的真实感让梵高几乎陷入崩溃,他飞速的撕毁了这个世界有史以来第一张立体画。

    之后的梵高,就像一个小孩子似的抱着胳膊躲在阴影里无助的看着窗外的星光。

    而他忽然觉得连星星都是不真实的。

    ……

    在这之后,梵高用铅笔创造了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球体的形象,这种对空间的描绘让他如痴如醉。

    在短短的时间里,梵高绘制了数以百计的大小不一的球体,有椭圆球体,有不规则球体,梵高凭借着与生俱来的绘画天赋,在没有见过三维物体情况下,一遍遍的摸索刻画。

    他逐渐补足了那个声音没有描述的细节。

    渐变的,有体积的,甚至是拥有色彩的球体被他持续不断的创造了出来。

    他甚至试图凭空想象一个正方体进行创作,但是他失败了,梵高脑海中的正方形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变成正方体的样子。

    他完全想象不出来带有棱角的实体。

    一个圆滚滚的球,就是他能做到的极限了。

    随后,梵高踏上了前往城市的旅途。

    他准备去找科学院的学者们去深谈一下这个问题,直到遇到了冯诺依曼的演讲。

    …

    “喂!回复我!”梵高继续冲眼前的冯诺依曼喊道。

    冯诺依曼苦笑一声,他完全听不懂梵高的描述,球体是什么?圆形吗?一个圆形有什么好奇怪的,还能比自己研制出来的电子计算机更神奇不成?

    冯诺依曼试探性的低头对着心中的声音喊道。

    “喂?你还在吗?”

    没有回复。

    事实上,早在梵高拜访冯诺依曼之前,观察者就已经终止对冯诺依曼的观察了。

    正常来说,除了重点观察对象,对于一般观察对象的观察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者也不会贸然与观察对象交流。

    至于与冯诺依曼的争辩,也仅仅是因为数学理论的分歧而已。

    这纯粹是数学家的争论,无关乎观察目的。在冯诺依曼将贝尔不等式证实完毕之后,观察者移开了观察视界。

    他很忙的。

    再然后,打听到冯诺依曼住所的梵高才急忙赶了过来。

    或许会有人对于一个油画家和一个数学家的交流很感兴趣。

    梵高和冯诺依曼互相怀疑的审视着对方,在假设监视人已经完全离开了之后,梵高试探性的对冯诺依曼请教了几个数学问题。

    冯诺依曼对于油画家的请教还是很重视的,他拿出一张纸,开始用一些函数和公式来回复梵高的问题。

    “博士,圆是什么?”

    “喏,圆的标准方程(x-a)²+(y-b)²=r……”冯诺依曼写着公式,又在纸上给他画了一个坐标系,随后一个标准的圆形随着公式的定点出现在第一象限上。

    “还有一些计算半径面积之类的公式,很简单,看,这就是一个圆所有的知识了,仅此而已。”

    梵高拽过那张纸,用铅笔在圆上面涂上了明暗和阴影。

    “那这个是什么?”

    冯诺依曼看见那几乎要脱离坐标系束缚“圆形”陷入了长久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