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二维艺术家 » 第15章 题西林壁

第15章 题西林壁

    原本那白驹过隙似的加速消失了,方台的上空再次变成了夜色。梵高站在原地,终于问出了他疑惑已久的问题。

    “你们的星星呢?”

    “都坍塌了,宇宙中不剩什么了,需要我模拟星光吗?”

    房玄龄没有给梵高说话的时间,他随即一招手。

    天上星空璀璨,那浩瀚的星光瞬间灌满了梵高的大脑,一条银色的大河在星空中间缓缓流淌,星河的侧端有一颗圆鼓鼓的金月。

    “好……好漂亮。”梵高喃喃自语。

    “和你画的星月夜很像,不是吗?但星星可不是线条型的。”房玄龄笑道,紧接着又开口:“这些都是《史记》记载的先秦景象,我也没见过,司马迁真是一个伟大的人。”

    “这些星星,还有月亮都坍塌了吗?”梵高遗憾的的看向房玄龄。

    “大多数星星没了,但是月亮还在,月亮和母星在宇宙很偏僻的一个角落。”房玄龄摇了摇头。

    梵高注意到房玄龄的情绪比自己还低落,就转移了话题。

    “你的故事还没讲完。”梵高暗示。

    ……

    “天圆地方,其实后来证明这也是错的。但无论是汉朝,还是西域都护府,又或者后面的大一统王朝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但这不妨碍两个世界将其奉为真理。”

    “在天圆地方概念的指导下,汉朝和西域都护府进行了长达数个纪元的宇宙观察,很快,他们都发现天圆地方的概念有一个很大谬误。”

    “在天圆地方的理论中,坍塌的地方只在宇宙的某一处正在发生,尽管球体坍塌在以光速蔓延。

    但你要知道,宇宙很大的,汉朝时期的可观测宇宙半径就有456亿光年,即使以地质纪年来算,要等到坍塌波及到汉朝和西域都护府的疆域,都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

    “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仅仅是西域都护府,就在三个纪元之内观察到了上百个坍缩点。汉朝更是观测到了上千多个不止,至于光锥之外的地方,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科学家张衡的发现的不是偶然,而是普遍。”

    尽管宇宙很大,但也拦不住这些坍缩点同时蔓延,恐怕用不了多久,整个宇宙就会变成一张纸,所有的球体都会死去,这也包括我们。”

    “那怎么办?”梵高问道。

    “自汉朝始,便有无数的科学家前赴后继的扑到了这方面的研究上来,无论是强盛的两汉,还是后来的隋唐。都有无数的人们为了制止坍缩的蔓延而献出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比如汉朝诸葛亮,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黑星。主星号令,运乎中央,而临制四方,建恒宇,均五行,移六度,定诸纪,此皆系于北斗。”

    “意思呢,就是将天上的北斗七星——也就是一些巨恒星,主动的压缩为一个密实的星体,同时也压缩内部的空间和时间。就是类似中子星演化的过程,这七颗合适位置的巨恒星的寻找,耗费了不少时间。

    杀死壮年恒星还是很困难的,当它的核心质量达到一个极限,已经可以使收缩过程自发的,无休止的进行下去的时候,就中子间的斥力都无法阻拦了。

    当中子本身也被挤为粉末的时候,剩下的就是一个质量高到难以想象的星体。”

    “任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被吸进去。”

    “星体的边界变成了一个只进不出的单向膜,由于光也无法逃脱引力的束缚,事件视界的范围变得完全不可见。

    这就是黑洞,像这样的黑洞,汉朝制造了七颗,这很复杂,你只需要知道汉朝有这个技术力量就够了,晋朝的残存技术在汉朝面前,那真是萤火与皓月的差距。”

    “七颗黑洞拱卫着大汉的疆域,这便是“主星号令,运乎中央,而临制四方。”

    “诸葛亮寄希望于凭借黑洞中心那一个由黎曼曲率张量出发的,一个人造的奇点引发的扭曲时空,然后借此来抵御坍缩点的蔓延。”

    “他成功了吗?”

    “他要是成功,又怎么会有先前的刘徽呢?”

    梵高沉默了,制造黑洞,这是一个多么宏伟的世界啊,连这种世界都无法抵御宇宙的坍塌吗?

    “与武侯的设想比起来,刘徽的不过是踩在武侯脚印的一个踮脚罢了,是飞不起来的。”

    …

    “汉朝和西晋的关系是……?”

    “一个是完整的文明,一个是文明分裂后其中的逃亡舰队罢了,但宇宙已经坍塌的千疮百孔,即使是光速飞船,又能逃到哪里呢?”

    “可是刘徽告诉我说,晋朝是一个大一统王朝。”

    “按他的标准没错,晋朝吞没了东汉崩溃后的三大主力逃亡舰队,在舰队文明里面,也算得上是大一统王朝了。”

    “但现在,晋朝舰队已经再次四分五裂了,余下较大的一支舰队,包括母舰在内的被称为东晋,东晋灭亡后,母舰被多次易手。

    剩下的四散纷飞的小舰队被称为五胡十六国。”

    ……

    梵高举起手来,像是一个小学生一样。

    “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坍塌现象最后解决了吗?”

    “在错误的宇宙学理论下,任何技术都是无法改变这一现实的,这就是既定的历史进程。虽然无法更改,但我们也得到了有趣的发展和新的宇宙论。”

    “在未来科学家的观察下,人们最终确认,宇宙坍塌后的总面积已经完全超越了未坍塌的总体积,在这个基础上,天圆地方论自然站不住脚了。”

    “新的宇宙论?”梵高打断他的叙述。

    “二维化理论。”

    说完这句话,梵高看见房玄龄的虚影忽然闪了一下,有点像灯泡。

    “刚刚说太多了。”房玄龄歉意的笑笑。

    “我送你一首诗吧,现在可没有诗人了,这可是丢一首就少一首的宝贝。”

    房玄龄顿了顿,然后用标准的古汉语朗诵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故事该结尾了。”房玄龄拍了拍手。

    “新的理论模型得到之后的时候,古中国都已经是第七个大一统朝代了,那是元朝,距今遥远的很哩。”

    《元史》明确记载了新的宇宙学理论,甚至初步建立了宇宙模型。但出于某些考虑,元朝廷封锁了这个理论,等到这个正确的宇宙概念普及,那就是明朝的事情了,那是第8个大一统朝代,是更遥远的事情了。”

    “既然知道错了,为什么不修改过来呢?”梵高疑惑的询问。

    房玄龄听见这句话却是大笑了起来,他的笑声震动了整个方台,又向四周高空的星空世界蔓延了下去,在那大地上杂乱分布的枯石中激起无限的涟漪。

    “梵高先生,历史是不能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