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阿甘与塞翁 » 哲学里藏着什么

哲学里藏着什么

    “哲学的发展最终发现,我们的理性和智慧是我们大脑的一种机能,他们不来自神灵而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创造,他们是那么神奇,又是那么简单,神奇到可以解释自然宇宙,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创造出灿烂的文化,简单到只是一个一个的‘如果,那么’。这最伟大的智慧以最简单的形式藏在我们人类的大脑中,每一个人,每一个大脑都让人惊叹,值得尊重、珍惜。”

    “在上帝死后,我们唯一获得是自由,自由地创造适合自己的世界。”

    壹

    在课本和各种关于哲学的书籍里,我们看到,哲学被普遍认为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一门对其他学科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学科,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作为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哲学给人类提供了关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普遍规律”。哲学可以作为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的基本方法论。哲学可以作为深入研究其他学科的方法,为研究的进一步突破寻找切入点,为学科研究提供总纲,起统领作用。哲学与现实相结合会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哲学与科学结合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恩格斯说过一段话:“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哲学的概念性,可以提高现代科研人员的抽象、概括、推理、判断能力;哲学的缜密性、逻辑性,可以提高现代科研人员的分析、实验、预测、评估的能力。哲学还可以引导科学的发展方向,使科学以人为本,为人类造福,而不偏离人类的伦理道德。哲学与政治结合能引导人类社会的进步。哲学与人类的生活结合可以使人理性行动,指导人类选择最有利的行事方法。

    贰

    但在以上所有哲学的好处之外,哲学因为表述方式的艰涩生僻、佶屈聱牙始终给人一种难以靠近的高冷感。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冷感除了使人们逐渐远离哲学,将它送上神坛,束之高阁,也使哲学因为脱离群众、脱离生活给人一种“无用”的错觉。哲学看起来是神秘的,难以理解的,在普通人或者有些专门学习他的人看来仿佛一个难以解开的包袱。然而纵观哲学的发展过程,哲学的发展像是人类在不断地解开一层层包着人类智慧的包袱,解放自己的思想。每个重要的哲学家都倾注毕生精力和智慧解开人类的智慧是什么这个问题的一个环节。

    叁

    在苏格拉底之前,西方的智者们已经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自然规律,发展出一些耀眼的理论体系。在这个时期,泰勒斯在古埃及几何学的基础上完善了几何的论证体系,他甚至歪打正着地预测了日食的发生。而之后的阿那克西曼德更是发展出了生物进化论的理论,他说海里的鱼是人类的祖先,让人不要吃鱼。这个理论虽然没有达尔文进化论那么严密的理论体系和确凿的化石证据,但3000年前的古人能有这种深邃的洞察力也足以让人惊异。两、三百年之后的德谟克利特也预见了数千年后的原子理论。这些人类智慧的发现使人类智慧展现出耀眼的光芒。

    在这一切智慧,一切理论,一切想法出现之后,苏格拉底开始思考,除了研究这些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远的、非我的、物质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应该研究一些跟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经验有关的东西,比如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智慧。苏格拉底自称是神的智慧的代言人,奉神之名来教给人类智慧,以及他临终前关于灵魂不灭的演讲可以看出,苏格拉底认为我们的智慧,我们之所以能创造这些伟大的文化的原因是神给了我们智慧。苏格拉底给出了我们的智慧从何而来,以及在肉体死后,这些智慧,我们的灵魂又将何去何从的一种答案。苏格拉底这种神赐智慧的思想,是在之前的科学的发现和原始神话的基础上产生的,苏格拉底的思想既有科学的理性的一面,也有神的存在,这种神的存在是人类世界观由神话发展到哲学的一个阶段,是对古希腊神话的第一次否定,不彻底的否定。

    肆

    其后,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希腊自然科学和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那里继承来的人本思想基础上,提出“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精神力量,并称之为理念,这种精神力量是创造万物的根据,像我们制作器物之前脑子里先想好器物的样子,万物只是各种理念的外部体现,而宇宙的本质是各种理念的组合体。对于人类的认识能力,柏拉图认为人类只能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模糊地、间接地认识理念,像是被绑住面朝洞窟里面的人永远无法看到洞外的东西,只能通过看洞窟墙上外界事物的影子来模糊地认识外界。但有一点,在柏拉图的思想中,神的地位已经不如苏格拉底哲学中重要,柏拉图的哲学中最重要的是理念这个精神实体,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不可知论使柏拉图的思想成为一种不可知论,这与后来康德的物自体不可知理论相似。消除了神的存在,柏拉图的思想在苏格拉底的基础上迈出了一大步。

    伍

    不同于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由理念创造的,在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探索形成的经验成为主体。亚里士多德注重对外界的探索,他的很多学说都是对探索经验的归纳。在这种归纳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形成了自己以归纳和演绎为重要特征的逻辑学说,而逻辑也是几何学的理论基础。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经验认识世界的思想,这是希腊哲学和科学发展出的最辉煌成果,是对人类思想和认识能力的极大肯定,被有些学者称为科学主义。

    而随着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的马其顿帝国的快速分裂,曾被统一起来的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地区快速陷入混乱和灾难之中。古希腊哲学中人的自信力逐渐丧失。取而代之的是不管灵魂、及时行乐的伊壁鸠鲁,以及对绝对智慧和神心怀向往的新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相信宇宙间存在一个最高的不可知、不可问、不可判断、只能信仰的绝对理念。这种非理性的信仰与东方的神秘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基督教思想。在基督教中,上帝成为绝对理念的主人,上帝成为人类思想和灵魂的创造者和管理者,掌握着对人类思想和灵魂的最终解释权和审判权。希腊思想在从神话中短暂走出后又走入神话之中。

    在罗马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大帝对基督教的接受,又通过宗教与政治的结合,使皇帝对人民的统治得到上帝的授权,即所谓的政教统一和君权神授。基督教对人类认识能力和自由思想的否定和禁锢,使欧洲之后陷入1000年左右的黑暗时期,这段时间被称为中世纪。

    陆

    在中世纪后期,随着探索活动中形成的经验和思想积累,人类对基督教的信仰,基督教信条逐渐发生怀疑,并重新开始进行以经验为基础的理性思考,以自然规律的因果关系分析判断问题,不再以教条为标准判断事物。

    这个时期,同样具有这种理性思想的亚里士多德的书籍,开始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进入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哲学家,也是宗教家的阿奎那在接受到这些思想的之后,开始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思想植入基督教中,试图用这种复合当时人类理性思考方式的思想来解释基督教。而在这个过程中,阿奎那逐渐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单纯依靠理性来认识世界的,这种理性是哲学的基础,而对上帝的信仰只是神学的基础,这个时候神学与哲学开始初步发生分离。这种分离代表人类的理性思想开始从宗教思想中解冻。

    后来与教会产生激烈冲突的奥卡姆直接认为,既然上帝看不到,摸不着,而不考虑上帝的存在也不会影响我们用经验和理性来解释世界,人类就可以干脆从思想、从哲学中踢除上帝。这种将看不到的,臆想的事物踢除、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思想后来被称为奥卡姆剃刀。在奥卡姆哲学的作用下,哲学从宗教中分离出来,哲学中只剩下理性,人类思想从宗教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柒

    在这之后,法国的笛卡尔成为理性的忠实信徒。

    笛卡尔认为只有理性是绝对正确的,人类可以通过理性或者逻辑推理正确认识世界。但对于理性正确性的解释中,笛卡尔又退回到宗教之中,笛卡尔认为人类的理性是上帝赐予的。因为上帝是完美的,神圣的,所以他不会是个给予人类错误的思想的骗子。笛卡尔一方面肯定了人类的思想能力,但在解释思想的正确性时又退回宗教,这是一种二元论思想,是一种不彻底的思想解放。笛卡尔之后的斯宾诺莎在试图用理性的方式来证明上帝存在的时候,最终用理性证明上帝其实是自然本身,上帝、神并不存在,更不是人类灵魂的终极统治者。

    与笛卡尔相反,英国的培根否定那个被认为是正确的理性,而只相信经验。这位哲学家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觉,并最终在一场风雪中因为观察鸡蛋孵化而伤风感冒而死。笛卡尔和培根这两个思想的对手却相同地死于欧洲北方的寒冷和风雪。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欧洲大陆的哲学以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主,英国的哲学以培根的经验主义为主。在培根之后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经过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发展,最终由休谟发现,理性并非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以因果为基础的理性,只是人类探索外界得到的经验,人们认为发生在前面的事物是因,发生在后面的事情是果。人类通过实践了解到很多事物的出现是有稳定的先后关系的,因而归纳出很多“如果,那么”的科学原理,形成了人类的知识、智慧。

    捌

    尽管欧洲大陆和英国在这段时期存在着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但这两种思想的发展并非封闭隔绝的。

    就是在休谟关于理性的理论的基础上,康德认为逻辑和理性是人类的一种思维习惯、大脑机能,是人类通过大脑学习逐渐得到的东西,是人类自己生长出来的智慧,而非神的赐予。

    逻辑和理性是人类的一种思维习惯、思想机能,也就是说人类的大脑喜欢记录事物之间的先后关系,并以这种先后关系进行思考,比如一个人看到玻璃杯子掉到地面摔碎了,就会想到因为杯子掉下来,所以摔碎了,以后为了避免杯子摔碎,他会小心防止杯子掉下来。但也因为这种理性机能的存在,人类只能在理性的能力范围内认识世界,把世界解释成一个一个的“如果,那么”,得到一堆定理公式。但世界到底是不是一堆定理公式呢,康德认为不一定是,他提出了物自体,认为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和真相,是人类试图去认识的客观对象。人类因为理性思维的局限性只能把世界解释成一个一个的“如果,那么”,像是戴着有色眼镜的人只能把世界看成镜片的颜色。

    哲学的发展最终发现,我们的理性和智慧是我们大脑的一种机能,他们不来自神灵而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创造,他们是那么神奇,又是那么简单,神奇到可以解释自然宇宙,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创造出灿烂的文化,简单到只是一个一个的“如果,那么”。

    这最伟大的智慧却以最简单的形式藏在我们人类的大脑中,每一个人,每一个大脑都让人惊叹,值得尊重、珍惜。

    玖

    至此,在人类的思想中,以信仰为基础的宗教和以理性为基础的哲学彻底分离。人类的智慧只是一种物质机能,与上帝无关,只与物质相关,费尔巴哈宣布在哲学里上帝已死。人类的思想终于走出神话,认识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我们的思想只是物质系统的产物。这种唯物论思潮最终促成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它们都是在物质层面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拾

    但在上帝死后,在失去上帝子民的光环之后,人类并没有得到幸福,反而陷入一种心灵虚空的痛苦之中。根本原因是,人对自己的认识模式出现了真空阶段,人类是上帝子民这种模式已经破产,而新的认识模式还没有建立。这种智力的空虚、矛盾导致了存在主义的产生,海德格尔、萨特认识到人类对自己的认识模式实际上是在实践中的一种自由选择,对自己的价值也是在实践中认识到的,人类做出有利的实践活动就是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上帝死后,我们唯一获得是自由,自由地创造适合自己的世界。

    站在西方哲学的顶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巨大贡献是认识到人类的本质是实践,是改造世界,这实际上是在人的本质的基督教模型(上帝的子民)崩溃后,建立起来的新模式和新的价值观,与存在主义思想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