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阿甘与塞翁 » 龙

    《聊斋志异》中有一个关于龙的短篇,实际上可以分为四则故事。

    其一云:北直界有堕龙入村。其行重拙,入某绅家。其户仅可容躯,塞而入。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轰然。龙乃出。门外停贮潦水,浅不盈尺。龙入,转侧其中,身尽泥涂;极力腾跃,尺余辄堕。泥蟠三日,蝇集鳞甲。忽大雨,乃霹雳空而去。

    其二:房生与友人登牛山,入寺游瞩。忽椽间一黄砖上盘一小蛇,细裁如蚓。忽旋一周,如指;又一周,已如带。共惊,知为龙,群趋而下。方至山半,闻寺中霹雳一声,震动山谷。天上黑云如盖,一巨龙夭矫其中,移时而没。

    其三:章丘小相公庄,有民妇适野,值大风,尘沙扑面。觉一目眯,如含麦芒,揉之吹之,迄不愈。启睑而审视之,睛固无恙,但有赤线蜿蜒于肉分。或曰:“此蛰龙也。”妇忧惧待死。积三月余,天暴雨,忽巨霆一声,裂眦而去。妇无少损。

    其四:袁宣四言:“在苏州,值阴晦,霹雳大作。众见龙垂云际,鳞甲张动,爪中抟一人头,须后毕见;移时,入云而没。亦未闻有失其头者。”

    第一则大有“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意思,讲的是发生在直隶的一次坠龙事件。龙坠落到村里一户士绅之家,这家人吓得跑到楼上去,用火炮袭击它。龙只好躲避到门外的水坑里,因为水坑太浅,龙在里面翻不过身来,深陷淤泥之中,虽然倾尽全力想跳起来,也只能跳到一尺多就掉下来。龙蟠在泥中三天,鳞甲上布满苍蝇,危在旦夕。这时候忽然下起了大雨,龙得雨势相助,在电闪雷鸣中凌空飞去。

    第二则讲到房姓青年游览寺庙时,遇到寺庙梁上一条细小如蛇的龙,忽然长大凌空飞去的故事。青年和同游的人也只是害怕,直到其化龙飞去,才知是神龙现世。第三则讲章丘一民妇眼中生龙,害怕得要死。忽遇雷雨天,蛰龙化龙飞去,民妇安然无恙。

    三则故事中的龙在故事之初无不处在狭隘困窘的环境,无不被人误解害怕,最终又能幸遇甘霖,一显神龙之势。不能不让人想到作者蒲松龄先生的境遇。先生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一生遭尽揶揄笑,境遇可与坠龙相比。《龙》这篇小说大有托物言志之意。《随园诗话》记:蔡持正贫时,寓僧寺。僧厌之,蔡题《松树》云:“常在眼前君莫厌,化为龙去见应难”,亦大有此意。